
【丁香·最美】豇豆(散文)
最近我阴差阳错迷上了写蔬菜相关的文章,一方面是聚焦“洋”蔬菜的题材,另一方面也多亏江山精品组老师的厚爱——但凡写洋蔬菜的稿子,都给了精品。今日实在没什么新题材,便写写我最偏爱的另一种蔬菜——豇豆。
豇豆的传播路径颇有些传奇色彩,据传它原产于印度,先是传入东南亚与远东地区,向西则经陆路进入伊朗和阿拉伯半岛,最终从亚洲或埃及传入欧洲。公元前3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东征时,将豇豆带到了希腊,这是它传入欧洲的最早记载。到了公元前300年,希腊已有关于豇豆的文字记录;罗马时代末期,它已成为南欧地区次要的食用豆类作物,在当地饮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豇豆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涵盖食用、药用、饲用与生态等领域。食用上,它味道清甜鲜美,烹饪方式丰富多样,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药用方面,中医学认为其味甘咸、性平,具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对调理脾胃有益;作为饲料时,将其添加到奶牛饲料中,能提升牛奶品质,间接提高养殖收益;而在生态层面,豇豆的根系可固氮,能改善土壤肥力,是不错的轮作作物。
我自小就与豇豆结下了缘分,那时候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尤其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粮食和蔬菜都格外金贵。生产队有片小菜园,种了些豇豆,主要是拉到镇街上售卖,换些钱来缓解队里的经济压力。有一天,队长安排了三个人去摘豇豆,还特意嘱咐要在一下午摘满一架子车。那天下午放学,我没找到母亲,一打听才知道她在菜园子里——那地方我再熟悉不过,前些日子还和邻居家的狗娃趁着看园子的三叔不注意,借着拔草的由头偷偷摘了两个红透的洋柿子解馋。
我快步跑到菜园,远远就看见母亲的身影,走近时正瞧见她嘴里嚼着一根豇豆。我连忙凑过去问:“娘,这豇豆生着就能吃吗?”母亲转过头,眼里带着笑意,伸手摸了摸我的头:“你尝尝就知道了。”说着,她从藤蔓上摘了一根长长的绿豇豆递给我。我接过来一看,那豇豆比吃饭的筷子还粗些,长度差不多有两根筷子叠起来那么长,翠绿色的豆荚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看着就讨喜。
我迫不及待地把豇豆放进嘴里,用小小的牙齿轻轻一嚼,清甜的汁水瞬间在舌尖散开,没有一丝苦味或辣味,比上次偷偷尝的生辣椒好吃太多。母亲看着我三两口就把一根豇豆吃完,笑着问:“好吃吧?”我用力点点头,她便说:“好吃就多吃点,自己动手,看中哪个就摘哪个。”
我站在藤蔓下,一口气又吃了两根,那甜味顺着喉咙滑下去,连五脏六腑都觉得舒畅。按我当时的胃口,还想再吃几根,可转头看见母亲身边的二嫂和三婆都在看着我,怕她们笑话我嘴馋,便不好意思地停了手。
后来我向母亲要了家门钥匙,假装要先回家,趁着她们都专心摘豇豆的功夫,飞快地伸出小手摘了三四个豇豆,偷偷塞进书包里,这才心满意足地跑回了家。从那以后,豇豆那股甜丝丝的味道就像在我心里扎了根,我也越发偏爱这口吃食。
没过多久,母亲从外面拿回一大把豆角,我盯着那些豆角看了半天,疑惑地问:“娘,这和上次菜园里的豇豆不一样啊?”母亲笑着说:“这是四季豆,上次吃的才是豇豆,你这孩子,连菜都认不清。”我这才恍然大悟,连忙追问豇豆和四季豆到底有啥区别。
母亲一边择菜一边解释:“四季豆和豇豆可不是同一种菜,科属都不一样,形态、口感和做法也差得远。四季豆必须彻底煮熟才能吃,不然容易中毒;豇豆就耐煮些,除了鲜吃,还能腌制成咸菜,放好久都不坏。”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豇豆最长能超过八十厘米,挂在藤蔓上垂下来,一串一串的,又好看又耐吃;四季豆就短多了,一般只有八到十五厘米,是短胖的形状。虽说各有各的特点,但吃法确实不一样。”
随着年岁渐长,我每次上街都爱往菜摊子跟前凑,第一眼总要找找那些像尺子一样长长的豇豆,看完了才会留意洋芋、洋葱、洋柿子这些别的菜。有一次,一个菜摊前摆着五花八门的蔬菜,颜色鲜亮,我看得入了神。卖菜的老板热情地招呼:“小伙子,要什么菜?都是刚摘的,新鲜得很,价格也便宜。”
我本就是随便看看,没打算买,被老板这么一问,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连忙摆手说:“不好意思,我就随便逛逛,您这菜的种类真多。”说完,我怕老板再追问,低着头匆匆走了,现在想起当时的窘迫模样,还觉得有些好笑。
还有一次,母亲赶完集回家,手里拎着不少菜,有洋芋、洋葱,还有一大把豇豆,尤其是豇豆,占了大半袋子。我故意打趣她:“娘,您这是不过日子啦?买这么多菜回来。”母亲笑着拍了拍我的胳膊:“你门份大舅在集上卖菜,眼看天要黑了,菜也快卖完了,他着急回家,就把剩下的这一摊都给我了。我要给他钱,他说啥都不肯要,我就只好都拎回来了。”
我一听就明白了,连忙拉着母亲的胳膊说:“娘,我最爱吃豇豆了,这些豇豆都留给我吧,别的菜你们吃就行。”母亲点了点我的额头,笑着骂道:“你这馋嘴的懒丫头,真是猫吃酱子——光在嘴上扒拉,一点活儿都不想干。”话里带着嗔怪,眼里却满是疼惜。
隔了一天,母亲从外婆家回来,带了些外婆自己泡的豆芽。她把豆芽和豇豆一起煮了煮,捞出来过了凉水,切上些蒜末,淋上点醋和香油,拌成了一道凉菜——白嫩嫩的豆芽配着翠绿色的豇豆,看着就有食欲。那天我放学回来跑得一身汗,又玩得有些饿,母亲端上凉菜,还拿了个玉米面粑粑馍。我一端起碗就停不下来,不知不觉吃了多半碗凉菜,还就着吃了一个粑粑馍。母亲从外面回来一看,原本给全家人准备的菜,竟被我一个人吃空了,无奈又好笑地用手点了点我的头:“馋猫,真是个大馋猫。”
记得上学时,学校组织勤工俭学活动,让同学们在校园里的空地上种蔬菜。大家有的种茄子,有的种辣椒,我却毫不犹豫地选了豇豆,还一口气在分配的地里种了十窝——连旁边同学规划好的地块,我都软磨硬泡要了两窝来种豇豆。按学校的规定,种下的菜要负责浇水、除草,直到成熟收获。我用的种子是母亲特意挑选的大豇豆种,后来长出来的豇豆又粗又长,比别的同学种的豇豆壮实不少,连老师都忍不住过来查看,同学们也围着我的菜畦看热闹。那时候,我站在旁边,脸上满是骄傲,觉得格外光彩。
日月如梭,转眼我就长大成人,家里的许多事都由我来打理。有一年正月,家里要招待客人,父母要去逛年集,便让我先去买些过年待客的菜,说要是不够他们再补。我到了集市上,一看见豇豆就挪不开脚,买了满满一袋子豇豆,又顺带买了些洋芋和洋葱,便回了家。父亲回来一看,忍不住笑了:“你这孩子,买的全是你爱吃的菜,待客哪能只有这几样?”幸亏离过年还有些日子,后来父亲又跑了好几趟年集,才把鱼、肉、青菜等各种菜备齐。
还有一年,家里种了片菜地,可那年夏天天旱,老不下雨。我当时在乡镇企业上班,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挑水浇菜,尤其是那几窝豇豆,我更是“偏吃偏喝”,总想着让它们长得更壮些。有时候趁着父母不在家,我还会抓几把尿素撒在豇豆根部,希望能多结些豆角。可没成想,有一窝豇豆被我撒的尿素太多,竟被“烧”死了,现在想起这事,还觉得有些可惜。不过,其他的菜长得都不错,尤其是豇豆,那年收成特别好。母亲让我给舅家送了两次,还分了些给邻居,大家都夸我家的豇豆长得好。
母亲知道我爱吃豇豆,只要我回家,饭桌上总少不了豇豆的身影。早上喝拌汤时,她会把豇豆切成小段,用大蒜凉拌了当配菜;中午煮面条,也会放上一把绿油油的豇豆,面条还没出锅,就能闻到豇豆的清香,再浇上一勺油泼辣子,光是看着就让人直流口水;到了晚上,要是早上的凉拌豇豆没吃完,母亲会再端出来,我总能就着吃下半碗饭。
父亲不太爱吃豇豆,却也知道母亲疼我,常常故意调侃:“豇豆吃多了要拉肚子的。”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母亲也跟着笑,我却不管这些,依旧吃得香甜。
豇豆的吃法确实多,清炒豇豆脆嫩爽口,凉拌豇豆开胃解腻,干煸豇豆带着焦香,豇豆炖肉更是香得下饭,还有腌制的酸豇豆,配粥、拌面都绝佳。
如今几十年过去,昔日的毛头小孩已变成满头白发的老者,可对豇豆的喜爱却丝毫未减。要说有什么变化,大概就是现在的豇豆品种更多了,做法也更精致了。平日里和老朋友们坐在一起聊天,话题总离不开吃的、喝的、用的,其中聊得最多的还是吃——而豇豆,永远是我最常提起的那道菜。
说一千道一万,豇豆在我心里,算得上是蔬菜中的佼佼者。它不仅味道好,对身体也有益,是纯绿色的无公害蔬菜,如今爱吃它的人也越来越多。
豇豆,这道我打小就爱吃的蔬菜,早已成了我生命里无法忘怀的味道,一辈子都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