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清粥小菜(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清粥小菜(散文)


作者:何叶 榜眼,2475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6发表时间:2025-09-15 13:06:06

一早睡得正香,手机的屏幕忽然亮了,迷糊中看到姥姥发来的微信消息:“来一碗清粥小菜。”下边缀着一张照片:白瓷碗里盛着稀粥,两三碟小菜,腌萝卜、拌黄瓜、腐乳半块,极是简单。让我心生暖意,没了困意。
   姥姥今年七十有三,喜欢捣鼓微信,发个说说。但大多说说也都是她的清粥小菜。她的微信用得极是娴熟。微信名便是“清粥小菜”,头像是她自己腌的一坛子咸菜,粗陶罐子,盖着白布,用麻绳扎了口。旁人多用花草风景,或是儿孙照片,她却偏用这个。有人不解地问她:“换个头像不好吗?”她说,不好。因为我闺女就喜欢清粥小菜。”
   她说的闺女就是我母亲,我母亲生前喜欢过平淡的生活,不奢求大富大贵,她说她只喜欢吃姥姥腌的小咸菜。母亲一生清白,就如姥姥给起的名字“茉莉”一样,从不喜欢张扬只是默默开放。那年卫校毕业的她,几家说媒的踏破了门槛,而且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母亲却认准了父亲。父亲家里兄弟姊妹多,家境贫寒。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父亲有文凭。母亲说:“我喜欢大华的才华,喜欢他的孝顺!”
   因为父亲也说了:“我搞对象娶媳妇唯一条件就是能和我吃苦受累,和我一起孝顺我父母的!长相我也要挑,因为我妈说一定要找一个大眼睛个头高点的。”父亲说的这些条件,母亲都符合。
   奶奶长相一般,眼睛不大,个子虽然不是太矮但也不能算是亭亭玉立。她说我爷爷长得帅,和他在一起人家经常说爷爷找了个“瘪茄子”“半残废”她只想让儿子娶个漂亮大眼睛的女孩,让人看看老何家也不比别人差。父亲和母亲搞对象,奶奶可是事先观察好了的,母亲也是奶奶一眼就相中了的。母亲和父亲结婚后,奶奶也说了虽然家里生活清贫,但以后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母亲的性格品行都随姥姥,姥姥的一生,便如这清粥小菜一般,看似寡淡,内里却自有其深厚滋味。
   姥姥是经历过苦日子的。年轻时赶上荒年,饿得狠了,便去挖野菜,剥树皮。她说那时最盼的,便是一碗能照见人影的稀粥。“粥稀多好呀,多喝两碗,也能哄哄肚子。”她说这话时,脸上是带着笑的,仿佛说的不是饥荒,而是什么有趣的旧事。后来日子好些了,她却依然保持着喝粥的习惯,只是粥稠了些,配的小菜也多了几样。
   “人啊,就像这粥,”姥姥常一边搅动着锅里的粥,一边慢悠悠地说,“火候到了,自然就稠了。急不得,也省不得工夫。”
   姥姥最拿手的是腌小菜。院角一排陶罐,都是她的宝贝。春天腌香椿,夏天腌黄瓜,秋天做辣白菜,冬天渍雪里蕻。每一样都有讲究。黄瓜要选带刺的,绿瓤的直溜的,用盐杀出水份,再拌上蒜瓣、辣椒,滴几滴香油。她说:“腌菜就如做人,太咸了齁着,太淡了没味,要不咸不淡,方才爽口。”
   记得那年母亲病逝,我整日窝在家中,酗酒胡闹。父亲几次劝我,我几次和他吵闹,有时候借着酒劲我还和父亲拍桌子瞪眼。父亲后来也忙于工作,也没空再管我,任我胡作非为。倒是姥姥从东北赶到承德我家,看我醉酒睡在母亲墓地,用力背起我回了家。去厨房给我熬了粥,一碟她腌的萝卜条。
   “尝尝,”她说,“这萝卜是冬天窖藏的,现在吃正好,甜中带辣。你妈最喜欢吃。”
   酒后的我没有任何食欲,但听姥姥说我妈就喜欢吃,我就勉强夹起一根放入口中,果然脆生生,先是一股甜味,接着辣味就上来了,直冲鼻窍。那一刻,让我想起母亲经常吃的灶坑烧红辣椒。母亲为了供我完成学业,为了东北亲戚日子能过得好一些,我自上大学以来,母亲每天都在工厂打三份工。而经常吃的就是粗糙高粱米饭灶坑里烧红辣椒,姥姥给她邮寄过来的咸萝卜条。还记得我每次从学校回家,看不到母亲就去工厂找她,都会见到母亲蹲坐在石堆上用力挥动大锤,瘦弱的身体打着晃。我屏住呼吸,不敢喊她,就那么远远看着她。而那些砸石头的人堆里,都是清一码的男爷们。走进工人休息室,炉灶上有几个工人的饭盒午饭,打看带着何字的饭盒看,米饭,咸菜。几根黑乎乎烧好的红辣椒。而别人的多是一些能抗饿的馒头,炖菜或者炒菜。那时我也问过母亲:“干那么重的活,就吃咸菜辣椒的能吃饱吗?”母亲总会说:“能呀!咸菜辣椒一起嚼着吃够咸够辣多下饭呀!吃了有劲好干活!”……
   那天姥姥还说:“人生就像这腌萝卜,没有冬天的窖藏,没有盐的浸渍,哪来的这般滋味?甜过之后才有辣,辣过了,回味却是甘的。”
   姥姥没有读过太多的书,初中二年级就辍学了。但她说的话,却让我入了心。我喝着那碗粥,就着姥姥腌的小咸菜,缓解了我胃里酒精的烧灼感。
   别看姥姥年纪大了,但小眼神格外好。她喜欢发微信,但从不和一些老年人一样,去发什么一些养生秘诀、不去凑热闹替人转发一些哪开张了,能领一些便宜的东西二斤鸡蛋的宣传。她发的全是她的一日三餐,早晨是小米粥配煎豆腐,中午是手擀面,晚上又是粥,配着不同的小菜。偶尔会有她在院中浇菜的照片,或是新腌的一罐咸菜。朴素得不能再朴素。
   去年冬天,姥爷急火火给我打来电话说姥姥病得很重,我火速请了假飞回了东北。姥姥看我回来了,高兴的眼泪围着眼眶打着转,突然有些犯糊涂地说:“我的茉莉回来了,我想喝一碗你为我煮的粥。”
   清楚地记得那年,我们随父亲来到承德,姥姥舍不得母亲,说离家远了,想喝闺女煮的粥都吃不上了。母亲紧紧拉着姥姥的手说:“妈,你放心,等我在承德安顿下来了,日子好过了,就把你接到承德,你喜欢喝粥我天天早晨给你煮。即使你不去承德,我抽空也会回来看你,给你煮你爱吃的南瓜粥。”母亲煮粥的手艺好,这点她随姥姥,尤其是她煮的南瓜粥比姥姥还略胜一筹。因为为了学好这个粥,母亲还特意去我家附近的养生粥店和有名的师傅学过。
   那天我急忙下了厨房熬了粥端给她,她只喝了几口便放下,却说:“火候差了三分,米是米,水是水,没有熬到一处。没咱茉莉熬的好。”
   那些日子,姥姥稍好些,我也开始和姥姥开始学煮粥。姥姥煮粥的方法是,开水下锅,粥开锅后,改用小火慢慢煮。煮粥是个慢活,也是个最考验人性子的活儿,急火攻不得,慢火守着,搅着,看着米粒一点点开花,与水交融,直到粥变得粘稠。
   那一次,我在东北呆了一个月,也了解了煮粥的一些要领。我回承德后,有时不忙了,也会为自己煮碗粥,但也总是煮不好。有一天,姥姥更新微信,一张新开的腐乳照片,红彤彤的,煞是好看。下面写着:“三十八天的等待,终于成了。”
   那一刻我豁然醒悟,姥姥的“清粥小菜”哲学,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智慧呀!熬粥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腌制一些小咸菜更要一定时间的等待。姥姥用她的一生,熬煮着这碗叫做生活的粥,腌制着这碟叫做岁月的菜。咸淡适中,恰到好处——这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呢?
   人生在世,大鱼大肉固然解馋,饱腹。但它们怎么能抵得过那一碗喝着舒坦,暖胃的清粥小菜养人呢?清粥小菜,它不张扬,不浓烈,却能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给人最踏实的力量。我喜欢清粥小菜……

共 27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清粥小菜”为线索,串联起三代人的生命记忆与生活哲学。姥姥的微信头像是一坛咸菜,粥菜日常是她对抗岁月的方式,更是对女儿茉莉(母亲)的深情纪念。母亲一生清贫坚韧,如茉莉默默绽放,以咸菜辣椒度日,却撑起家的温度。姥姥的腌菜哲学“不咸不淡,方才爽口”,亦是人生的隐喻:苦难与回甘,皆需时间熬煮。文章通过平淡的饮食书写,折射出中国人特有的隐忍与坚守,在慢火细熬中见证生命的厚重。最终,“我”接过熬粥的勺,也接过了这份于平淡中修炼耐心的智慧。清粥小菜,是味觉的乡愁,更是精神的传承。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15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9-15 13:07:08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9-15 13:07:20
  不错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