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家】偶然与必然(散文)
一
周一清晨,秋高气爽,天蓝云白,岳母从乡下采摘一些辣椒下县,红红的,尖尖的,滑滑的,透着诱人的光泽。她说,想腌酸辣椒。
岳父反对,城里不比乡下,没有工具,没有场所,不好施展手脚;妻子反对,酸辣椒不好吃,全家人不爱;我反对,岳母的腌制水平不高,腌好后90%倒进垃圾桶,既费时费力又浪费食材……岳母听了我们的意见,一直喃喃自语:“这么多辣椒,吃不完,放在冰箱里会坏,还是腌了。”
傍晚,我下班回家,厨房里摆着两大瓶腌好的酸菜。辣椒被切成薄圆片,紧紧地塞进玻璃瓶,压实后盖紧。岳母解释,下午出去散步,恰好看到路边两个废弃的玻璃瓶,也是巧合,就捡回来腌了辣椒。
我顿觉惋惜。乡下辣椒一直颇受我喜爱,总想炒起来,格外下饭。小时候,家里天天炒辣椒,味蕾对辣椒像是有了乡情。
闭上眼,我预知这两瓶腌辣椒的结局,放在厨房两天后,再转至冰箱保鲜层,挤占在那儿一动不动。半年后,它无人食用,拿出倒入垃圾桶,瓶子洗净后,又重新等待新的腌制。
其实,历史重演,岁岁花相似,生活年年同。无论别人如何反对,结局早已注定。没有谁能改变谁,正如一定会被腌制的辣椒。捡瓶子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其实,岳母早已盘算好,一定要腌制,有条件直接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腌,瓶子捡不到可以买。只有心想,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二
9月11日,我一如往常,打开微信公众平台,广告位的流量主费用单日达到168元,突破历史纪录。接下来数日,这费用一直维持在每日百元左右。
这么多钱,主要来自几篇习作例文。九月开学,我心血来潮,根据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单元习作要求,撰写了几篇习作例文,本意给学生借鉴。写作完毕发在个人公众号内,被大数据推荐,数日之间无论是阅读量,还是转发量,或是关注人数,都急速攀升,来到历史新高,让我眉飞色舞,双脚起蹦,着实高兴了一把。
妻子看我窃喜的模样,跟我开玩笑:“运气而已,没必要这么高兴。”在她眼里,这是偶然,并不值得心花怒放。或许过两日,一切复归平静,流量主费用又跌落至单日1-2元。
也许,这是偶然,但我觉得一定是必然。这几篇文章不被大数据收入囊中,一定有其他篇文章入选。要知道,我写作二十年,电脑硬盘中存储4000多篇文章。
2016年,我开通微信公众号,意在抒发个人心情,找到情感寄托,并发表学生文章,激发他们兴趣。虽然中途搁浅,一年时间发不了几篇文章,但我的写作从未间断。2024年,我更是每天写作三、四篇文章。他人开通个人公众号,担心没东西可发,我却根本发不完。
这些年,我痴心不改,电脑换过四台。为了创作,2004年,几百元的工资,我居然花4000多元买来电脑,可谓大手笔;为了方便携带,我冒雨买来华为手提电脑,去哪都背着,像是高端人士,实则手痒,让思绪有个落脚的地方。
多年创作,收获良多,发表三百多篇,获奖百余次,同事、朋友笑称我为大师。《江山文学网》截止2025年5月,网站已聚集1.5万余名注册作者,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15万余篇……即使这样的文学殿堂,我的精品总量暂位列第十,自我满意。
自问写作技巧,虽然不够精湛,但比起绝大多数人并不逊色,对于结构的把握、修辞的运用、艺术手法的使用……都有个人理解。这些被我运用到教学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具备不可或缺的作用。
回到个人公众号,我发表的原创文章已经达到1543篇。几乎所有文字,都是我逐字敲入电脑,逐句修改,逐篇创作。我不发广告,不写负面新闻,就是为了保证自己公众号的纯洁性。如此,撰写的习作例文爆火看似是偶然事情,实则是必然事件。
正如我曾经认为:公众号阅读量的“10万+”虽然现在未达,但一定在将来的某篇里。我始终相信。
三
妻子走进房间,“砰”的一声闭上房门,气得脸扭曲,发绿,嘴里一直感慨:“这儿子,跟他在一起,我肯定少活两年。”
虽是秋日,但太阳高照,炎热一点不输夏日。秋老虎威风凛凛,虽然才清晨,虽然开着电风扇,但汗水不停流淌,湿透衣背。儿子吵着想吃冰棒,打开冰箱,冷冻层空空如也,所有冰棒都已吃得一根不剩。最后一根,被昨夜跑步回家的我,干到肚子里,吹出一口凉气,大呼过瘾!
没有冰棒,儿子的嘴噘起来,像受了天下委屈,泪水含在眼里,晶莹剔透,就要掉落下来。面对妈妈要求的作业,他再也不愿意做。
如今双减,教育部更是禁止所有教辅进校园。作为父母,却看不得孩子没有任何作业,开学初就前往书店买来语文、数学各一本教辅,要求孩子学到哪,做到哪!量不多,但必须做,否则学习得不到及时巩固,未来一定堪忧!
这天,妻子给儿子布置的任务是一页语文、一页数学。因为没有冰棒的加持,儿子坐在凳子上,生着闷气,任凭妻子如何哄都无济于事。他就是不做,笔被狠狠地掼在地上,笔壳碎裂。
妻子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活,安慰他说:“等下就去买。”儿子不同意,反正吃了秤砣铁了心,就是不做。
妻子生气,自然暴跳如雷。这冰棒吃完,看似偶然,但妻子被气得火冒三丈,实则必然。
2024年,儿子读一年级,一些不良习惯显现,玩橡皮、偷钱、赖床、不愿写字……我知道培养的重要性,想着严厉教育,却遭到妻子强烈反对,甚至大吵后,妻子摔门而去。为了家庭和睦,我无奈妥协。即使看不惯,也只是躲进房间,对着电脑“噼噼啪啪”,两耳不闻,内心不躁,像事情没发生。
虽然如此,但我内心隐忧重重:这娃如此,家中到时必然鸡飞狗跳,学业堪忧,高中成为一道障碍,阻挡在儿子面前。该如何跨过,问题重重。虽有意识,但我是“气管炎”,能奈妻子何?只能惨笑加祈祷,愿佛祖保佑——我的想法纯属多余。
时间一晃才不过一年,儿子的情形愈演愈烈,不愿做作业,一提作业就烦,小手挥舞,小脚跺地,小嘴噘起,气话连篇……
妻子不被气到,才是怪事!
四
下午,我接到熟悉的电话号码,赶紧接起。电话那头,是住在乡下的老父亲。他说胃痛,像火烧,让我接他到医院看看。
我连忙丢下工作,驱车百余里,直奔老家,接他到县城,送往医院。一番检查后,医生开了一些胃药,吃完之后有所好转。出院后,父亲皱着眉头,一直感慨,真不应该吃春笋。原来,村里有邻居摆宴席,请大家吃饭,父亲欣然赴宴。餐桌上一盘酸菜春笋,父亲一时贪嘴,多吃了一些,当天胃疼……
母亲在旁插嘴:“叫你不要吃,非要吃。这不,不舒服住院,又花钱,又折腾。这老倔头,一点都不让人省心。”
在父母眼里,此次住院是偶然,全是春笋惹的祸。确实,春笋质地粗糙、含较多难消化物质,可能导致胃痛、腹胀等不适。这有科学依据,无可厚非,但胃痛住院却是必然。
父亲是孤儿,家庭贫苦,一辈子省吃俭用,结婚生子,养活我们五个子女。他勤俭持家,食物从不浪费。每次回家,餐桌上摆满菜肴,数一数,足有十几道。我拿着筷子,却无从夹起。原因简单,那菜已搁放数日,有些发馊,有些甚至发霉,他依然不舍得倒,还时不时夹入嘴。
近年,家里添了冰箱。有了这神器,父亲的食物更是一放半月。某次,我买点熟食——鸡爪回家,犒劳父母。当天没吃完,他一直搁在冰箱里。直到一月后,我再次回家,那鸡爪还在,父亲说拿出来热热正好给我吃。
我的眉头皱起来,深如海洋。我不敢吃,父亲却吃得津津有味。我劝他,已经变质,不要食用,以免糟蹋身体。他却振振有词:“怎么吃不得?年轻时,我天天吃,不照样没事!”
或许,年轻的父亲身体素质好,消化能力强,器官运转良好,用家乡话讲“扛造”,可随着时间流逝,他年岁渐老,再吃这么东西,胃怎能承受?
在我看来,他住院是迟早的事。不在今日,就在明日,这场百里的驱车奔赴,必至!如果他不更改习惯,不久的将来,这样的电话一定会再次接到!真希望他能听从医生的劝阻,不再半粒粮食不舍得浪费,看似节俭,实则隐患重重!
五
同事恭喜我,话语中充满羡慕之情:“像你就好了,女儿那么乖,在全县最好的班级,这次竟然全校第五,考重点大学没有问题。”
“哪有,哪有,碰巧而已。”我嘴里谦虚着,但心里想着,总算花开见日,终于迎来姹紫嫣红。
女儿从小跟着我,基本由我负责教育。我兢兢业业,容不得半点马虎。从小,女儿的作业我每天必看,错误必究,从不给懒惰任何可趁之机。
懒惰是人的本性,这很正常。女儿幼时,同样惰性十足。五年级时,数学老师布置学生每天在黑板上抄写口算题,人人做在本子上,组长拿红笔批改。老师疏于检查,半月未曾追问一次。女儿作为组长,与其他班干部串通一起,欺上瞒下,不做不改。他们以为老师就是说说而已,不会当真。
某日,老师突击检查,揪出一大堆猫腻,所有错误露出原形。老师大发雷霆,找到家长,我暴跳如雷,狠狠地批评了女儿。女儿争辩,说大家都不做。我严厉苛责:“别人做不做,我不管,你不做不行!”
六年级时,女儿看同学玩手机,心里痒痒的,晚上睡觉时,偷偷摸摸拿外婆的手机玩。多年来,岳母一直与我们同住。夜深人静,窗帘拉得紧紧的,家里一片漆黑。我起床上厕所,看到房间里露出蓝光,眼睛里十分好奇。轻轻推开房门,女儿正津津有味玩着抖音,手机调到静音模式,眼睛瞪得老大。
我的尿意顿时憋了回去,当场将女儿从床上揪出来,像拎小鸡般,狠狠地教育她,不留一点情面。
很快,女儿进入初中,我早晚接送。作业上所有错题,两人坐下一起研究,直到她弄懂为止。我虽然是老师,但教小学,初中知识已然忘记,必须重新捡起。幸好,女儿的弱项是理科,恰是我读书时的强项。
初二时,某道数学证明题,女儿百思不得其解,我从“作业帮”查阅了解题思路,还是无法辨析,只好求助朋友圈,幸好圈内老师多,在白纸上通过画图的方式一步步解析,女儿才恍然大悟。
2024年,女儿考上重点高中,虽然我已无法同步。毕竟我才读过初中,中专时学习专业知识,与基础学科无缘,“盲人摸象”的辅导方式行不通,但对照答案批改没有问题。
我批改后,懂事的女儿自己研究,不会的或问老师,或查看答案,或观看“作业帮”内的视频……基本都能研究明白。同时,老师负责任,教学管理严格,教育方法独特,教学水平高超……如此,女儿能考出优秀的分数,像是碰巧,实则必然。
岳母的腌菜瓶在冰箱角落沉默,我盯着暴涨的数据狂喜,妻子躺在枕头上寻找教育儿子的对策,父亲的餐桌上摆满各种碗盘,女儿夜深时书桌前依旧亮起的灯……这些如同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必然。偶然是生活的糖衣,剥开后,尽是命运早已写好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