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旅顺见闻(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旅顺见闻(散文)


作者:红尘一莲 进士,6520.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发表时间:2025-09-18 19:21:15

旅顺,一个祥和而温馨的词,作为地名,应该种下过许多期许和愿望。然而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中,提到的旅顺总会与大屠杀关联在一起,似乎经历过许多坎坷。所以踏入旅顺,不仅仅只是收集文化,更多的是寻找历史的印记。
   从大连去旅顺,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却像用日月在丈量。导游原以为坐了一夜游轮的我们会疲惫,殊不知我们的心比汽车跑得快,早被好奇带到了旅顺。导游看着迫切见到旅顺的我们,便讲起了旅顺的前世今生。
   旅顺的历史悠久,元朝时曾被称作“狮子口”。到了1371年,明太祖派大将从烟台的蓬莱阁乘船收复辽东半岛时,由于一路上顺风顺水,于是便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到了1880年,清政府在此建立了北洋水师基地。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人攻陷旅顺之后便对旅顺平民进行了为期四天三夜的大屠杀,只留下36人作为掩埋罪行的工具。后来,旅顺一直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中,前后长达四十多年,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紧接着苏联红军又驻军旅顺,一住便是十年,到了1955年,旅顺才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旅顺。而且导游告诉我们,旅顺目前人口里面的三分之一是海军将士,三分之一是军嫂,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当地居民。旅顺虽为大连的海滨,因为曾经受到过重创,所以目前还处于努力发展之中,可能是怕我们遇不见想要的繁华才这样说。
   在导游简短而清楚的表达中,更增加了对旅顺的向往,是什么样的地理位置才会这样遭外人惦记与不舍。踏入旅顺的第一眼,便看到了一座长满草木的山头,山的长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山头上静默的白塔倒有几分刺目。塔顶像是弹头,又像是不灭的蜡烛。随后,导游便对我们说,这就是当年日本为了纪念在战争中死去的士兵,公然在我们的土地上建造的“表忠塔”,历时两年五个月,耗资25万日元。建造的初衷是为了嘉奖效忠天皇的官兵,而今却成了罪恶的铁证。后来,苏联红军铲除了“表忠塔”三字,正式命名为白玉塔,因为此山被称作“白玉山”。导游说因为山上掩埋的尽是当年阵亡的日本士兵,怨魂太多,阴气很重,恐怕我们不愿意上去。我回头望了一眼,山头依旧郁郁葱葱,草木正在生机勃勃,土地真有胸怀,竟能包容所有,包括在此犯下过滔天罪行的尸骨。我肯定,他们在地下有过忏悔,更多的应该是悔恨,才让尸骨化作沃土来向旅顺三万人谢罪。
   过了白玉山不久,朋友看到路边有着“军港之夜”的字样,想要停下来看看。毕竟,小时候有过的美好注定会携带一辈子,包括那首家喻户晓的《军港之夜》。日子本就从容,好奇与欲望并不冲突。于是,我们下车,走近“军港之夜”,它只是挂在有些年纪的墙壁上,带着无限的深情。那似乎不再是几个大字,而是一个时代。
   还在“军港之夜”中恍惚,海面上泊着的军舰已让我见异思迁。我们急着想要走近,奈何一条“军事要地,切勿靠近,切勿拍照”将我推出老远。不过隔断的只是距离,目光还是穿越到了军舰。太阳虽然爬上老高,时间却还停留在早晨七点左右,所以海面是安静的,军舰是安静的,偶有走动的海军似乎也是安静的。白色的船体,白色的海军服几乎浑为一体,在蔚蓝的海面上生动而庄严。导游告诉我们,这些军舰通常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出海巡逻,肩负着维护海上安全的职责。我想他们扛起的应该是一个世界。
   离开军舰,来到了有“旅顺口”几个红字的石碑前,这是走入旅顺的标志性建筑,打卡是必须的,而且是因为旅顺组成的小团体。不过才只是个引子,重要的是在这里邂逅了胜利塔,它是苏联撤离旅顺之前,为纪念苏联红军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而建。基座为正五边形,塔尖有一个红色的五角星,铜制镀金,分外耀眼,属于时代的记忆如此醒目,只望一眼就能心领神会。再往前走,碰到的是“友谊塔”。这是为纪念苏联红军驻旅顺口部队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而建。是用汉白玉、大理石和花岗石建造,塔基呈四方形。两层花岗岩塔基四面皆可拾级而上。周围有雪花石栏杆环绕,栏头分别雕有盛开的牡丹和翱翔的和平鸽。两座塔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不易腐烂的史书,把过去与未来进行着最有力的衔接。有些无声的证据就是最好的证据。
   接着,我们来到旅顺博物馆,馆内陈列着新时器时代至今出土的一系列文物,以见证旅顺的历史足够悠久。这也是所有地方用以证明自己最普遍的方式。而旅顺博物馆的特色是因为馆内保存着甲午中日战争中残留的大量武器,像是中国的半个近代史。另外一个特色是馆内保存着两具完整的木乃伊,像是夫妻,又像不是,留给别人的只是想像。
   当我们到达“闯关东”影视基地时,接近正午,毒辣的太阳影响着陌生带来的新奇,饥饿更让目光游离不定。坐着小火车走了好多的路,看到过许多影视拍摄过的足迹,恍然走入了那年那月。爱憎分明的朱开山,活波调皮的那文,温柔贤惠的秀秀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驱除了我暂时的无精打彩,尽力把大多的影视剧情节在脑海里还原,以增强身入其境的真实感。
   到旅顺最大的收获不是过眼烟云般的视觉碰撞,应该是和潜水艇的遇见。当我靠近一个曾经跨州过海的潜水艇时,看见它像一条沉睡的巨鲸,正在静默中,但不失威猛。虽然它已退役,依然保留着当年的气势。坚挺的线条和厚实的外壳,藏着几分岁月的印记,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足以将神秘演绎到极致。它是国产的第一个潜水艇,曾经执行过多次战备巡逻,重大演习,远航侦察等任务,被命名为“旅顺口号”。潜水艇的周围,摆满了坦克,战斗机各类不同的兵器,真假不去验证,五官就已被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撞得一塌湖涂,那些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图片竟鲜活地摆在了眼前,看一眼是真实的,摸一下也是真实的,终于折服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势不可挡。本想继续细细考究一番,奈何导游催促我们跟着团队进入潜水艇,深度解读潜水艇的内脏。其实,最为地道的外行,进入潜水艇的内部观看好比见到外星人,产生多少好奇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钻入潜水艇的五脏六腑让人紧张到无法呼吸,内部设计的精密以及繁杂感觉是无法想像的。第一个舱室是鱼雷发射舱,六个鱼雷整齐列队,似乎随时做好保家卫国的准备。第二个舱室是会议室和休息室。第三个舱室是士官的住舱和厨房,都是逼仄的通道。再往后就是柴油机舱和主电机舱。最后应该是艇尾鱼雷发射舱。一个挨着一个弓着身子走出潜水艇时,都深深地长舒了一口气,此时觉着能看到太阳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不由想起潜艇里的官兵,长期生活在这样狭窄的阴暗空间里,又要时时精准地计算着航向,还得皆力保证每次任务的顺利和圆满,该是多么辛苦的事情,真的为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所感动。
   参观完潜水艇,接下来是巡航模拟实验,一次最为彻底的心灵之旅。当播音员一声“旅顺口号”起航了,我感觉到船身在晃,脚下在晃,海里的水在后退,远处的航标,高山也在后退,真的起航了。虽然心里明白这是模拟,然而现实与梦幻只有一步之隔时,多数人会相信梦幻,像我一样充满好奇心的人都会很快身入其境。充满力量的国歌让潜艇在海面上更加奋力向前,一会儿阳光普照,风平浪静,一会儿阴云密布,冰雹雨雪交互来袭,潜水艇并没有停下脚步,“保持全速前进”的命令不停在耳边回响。又一会儿,潜水艇发现海上目标,一头扎进海底。此时,一个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接踵而来,海星在船外闲逛,珊瑚群在不远处摇头晃脑,各种鱼儿自由自在的徜徉。我正沉浸在神秘的海底世界时,播音员又传来“前方有鲸鱼”,我误以为鲸鱼是奔着我们来的。不料,播音员接着又说,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我们的官兵在一次执行完任务返航时,就是在这里碰到了日本的鱼雷,船上二百三十一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悲伤的音乐与悲壮的历史在这里交汇,对于每一个亲临者,定会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薪火相传。当进入状态的我们还未缓过神,还跟着潜水艇在旅行在另外一个世界时,播音员一句巡航结束的话语把一切又还给现实。刚才,像是一场梦,又像是一次重来的人生。
   旅顺的多灾多难,白玉山不会忘记,胜利塔不会忘记,旅顺的山川草木不会忘记。旅顺的现在,乘风破浪,日新月异。旅顺的未来,定会顺风顺水,前路光明。作别旅顺,心中装的不是风土人情,而是沉甸甸的历史,是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离开旅顺,已有许久,似乎又在昨天,见到的,想到的,体验过的,从来不会成为过去。
     
       

共 33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次触动人心的旅顺之旅。从大连出发仅一小时车程,却仿佛穿越了百年时光。跟着导游了解旅顺的前世今生,从 “狮子口” 到 “旅顺口” 的更名,从北洋水师基地到历经甲午战争、殖民统治的坎坷,每一段历史都让人揪心。白玉山上,曾是日本罪恶象征的 “表忠塔” 如今已成为历史铁证;旅顺博物馆里,甲午战争的武器诉说着往昔的屈辱,神秘的木乃伊又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闯关东” 影视基地让我们仿佛穿越到剧中场景,鲜活的人物形象瞬间驱散了正午的疲惫。而最让人震撼的,当属 “旅顺口号” 潜水艇!钻进狭窄的舱室,看着整齐列队的鱼雷、逼仄的住舱,真切感受到潜艇官兵的艰辛与奉献。旅顺不只是一座海滨小城,更是一部鲜活的史书,让人在感受祥和温馨的同时,铭记历史、心怀敬畏。一篇充满爱国激情的散文游记,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淇水碧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5-09-18 19:22:08
  一篇充满爱国激情的散文游记,让人在感受祥和温馨的同时,铭记历史、心怀敬畏。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