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舀取一海蓝(散文)
一
到了贾宝玉眼里,纵水有千流,江有万斛,海大无际,他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秋色宜人,气爽天朗,退去了暑热,还那香海一派纯粹纯蓝,我走进去,突然想到他的名言警句,感觉他有点小家子气了,尽管他想表达对林黛玉的专一笃爱的感情。我可还是一个贪心的家伙,面对纯蓝,面对“那香”(海湾名字,那香海是智慧之海的意思),我抱不住,揽怀不能,于是,我想舀取一海蓝。这种诗意,让我得到审美的内心满足,境界已超越眼缘。
别笑我。我得这般诗意于一瞬,再不看那些形形色色的风景,也满足了,归与不归,都装着一海蓝。
我不仰目看天,任天蓝,任云飘。我无暇分散目光,专注凝视。海湾的抱山,摇绿叠翠徒抒情。我只是贪婪地用眼睛舀取一海蓝。
我笑白居易的诗句“春来江水绿如蓝”,总也走不出江南,那秋海水蓝如何?我也如李贺那般恨“蓝溪之水厌生人”,不适游人吞亡魂。心妄想,跟随王安石,赏“柔蓝一水萦花草”,却嫌这蓝太柔,只是一湾湾,不够恣肆饱满。哪如那香海之蓝,东西浩荡十余里,只怕目不能及;上下深蓝多少尺,双腿不能丈量其深。
不过,我还是要感谢这海湾之西的虎头角,伸头探海,半围海湾,一下子让海湾有了相拥的风情;感谢那香海东北的鸡鸣岛,用鸡鸣声唤醒一片海之蓝。我总觉得,这样两座山,是想吞没这片海蓝,还是力量不足,结果是,泼了一海的蓝,一海的情操。佛家看蓝色,是治愈的智慧,于是有了“那香”之名给这片海。不是凭空杜撰,而是参透了海的精神。我看风景带着的是文学眼光,觉得,那香海景区,是一海蓝成就的,换了背景,什么也不是,只能给一个“海隅边夷”的描述。
我终于懂得了那香海名字的由来,就像古人“魏无忌”,那是勇敢性格的标志,那香海的智慧之名在于情操。不溢不躁,静守一片风景。也高吟涛声,为了讴歌;也沉默无声,为了静处。一片海的智慧,绝不只是“惊涛拍岸”,还有深沉之时。我觉得那香海是以纯蓝在表达自己有深度的颜色,饱和而神秘。蓝色是以气质表达情操的,杂尘杂色于它的面前都无形无色,不会被无端沾染。
二
我懂得,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会有愁心的事。不要拿自心揣度别人,每个人都应该去寻找破解之法,不然,积郁成疾,垒愁成恨。无论怎样,都不能纠结,要去缓释,排遣。切莫小视一片海蓝,一切挂碍,会被一海蓝抹去痕迹,海山如黛,海岛碧螺,海水酿蓝,其作用并非只是为了观赏,交给海,洗却多少烦心事,洗不净,也不至于堆垒。纯净的心,纯净的蓝,不必吟出多少奇巧的诗意意境,红尘最怕蓝色,深蓝不知红尘苦,却在规劝莫做痴情人,追求纯粹胜于浮华。
我爱一海蓝。从未求得拥有。因为爱才去读透挖掘,而非因不懂才去钻研。
一海蓝,深沉而深邃。此时秋风不惹,自在娴静。我觉得是海割了一片蓝天之色沉于海。从此成为属于自己的空间,不管蓝天之上有朵朵滚滚的白云的游与戏,我自纯蓝不兴浪,我自一色不争霞。这是个性,有别于世界的各色,是无法仿制和勾兑的,模仿没有意义。所谓的深邃不是内心多么高深,而是守住自己的特色。
此时读一海蓝,那么纯净、宁静、澄澈。佳人倩影,最喜花团嫣然来做背景,弄作陪衬,而一海蓝却是别样的呈现,我突然觉得,这种蓝是可以用来呼吸的,放下压抑,呼吸顺畅了,我甚至想舀取一瓢,多呼吸一点蓝。蓝胜于氧气,优于富氧。往往是,我们最易得的东西被我们忽略了,“双目剪秋水”,那是爱意表达,内心呼吸蓝——是自我修养。此时的蓝,就像一面硕大的磁铁,吸着目光,身心贴近,世界被染,一派纯净,海如眼,眼如秋水,是明眸善睐的清澈。
一海蓝,蓝得透彻。尽管我无法看到海底,但这样的蓝,是湛蓝,并不掩饰什么,不必猜疑它的颜色里还藏着什么,是可以放心地将孤独交给它。蓝是三原色中的主原色,不带任何杂质,它以其质地的澄明而不能给它一点微词。人心里,可能带着各色的杂念,于是在现实面前就不淡定了,不淡定就显得累,心中就难洋溢成一海的蓝,所以我们提倡“净化心灵”,净化就是为了透彻,让人找不出除了透彻还有什么成分,有谁愿把心情交给复杂?突然发现,透彻,才是最深,不是浅薄,而纯净也不是人人看得透,这便是一海蓝的哲学吧?
那香海海滩,是十里金沙,精美的纹石,自古闻名,词人苏轼还专程折道于此捡拾。但我突然觉得,苏轼来此捡拾纹石,是否是一个真实的目的。他沿海岸线步走,或许就是因为这片海蓝,他一定也需要一湾湾海蓝,需要蓝海的襟怀,不然,我们总是去想苏轼为何具有这么从容深邃的思想境界,一定不是源自本能,而是修养,他的修养除了来自读书万卷,没有谁可成为他的导师,如果说有,就是自然,就是眼前这一海蓝吧。他要不断从自然之中汲取精神力量,这应该是他的修为常态。他也留下了刻在风景里的蓝色脚印,而那些杂沓的脚步,连历史的杂音都算不上了。此时,一海蓝,一滩黄,黄蓝交泰,各自成全其成色。没有争执,无声和解,各呈其美,颜色或许可根据美的法则进行勾兑,但征服和覆盖,不可能。或者是,黄蓝达成了和解。世界本就是多彩的,并非征服,即使是对比,也是和谐的,不失各自的鲜明。
三
站在一海蓝前,诗意顿起,甚至让我发生了传奇的联想。
蓝色的屏幕,一袭清影,我疑是仙侠持剑而至,来借蓝磨砺他那方长剑。
英国作家安德鲁·朗格写了一部《蓝色童话》,硬要把单纯作为主题送给世人。英伦之蓝,那香之蓝,哪个更蓝?他无法单纯了。
“江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岂止是一种物象!海燕海鸥起舞一袭纯蓝之上,恋秋爽,贪海蓝,早忘记什么是乡愁,也不唱“何不归去”。
贪恋一海蓝,竟忘记向沿海的村庄索取一封书信。有谁会责备雁的记性,只有一次次仰望和期盼……或许,人们觉得你本就属于一海蓝,贪玩是你的权利。美好的情感,精妙的意象,有谁会抱怨其来得迟迟慢慢……
那香海蓝漾,再不思南归。
秋风无闲,但不去染岸上芦苇花白,海草叶子黄,吹皱一海蓝,应有秋神喜欢一海蓝,秋风不戾,更乖巧。
我突然觉得,蓝,最适合干干净净地纯粹抒情。我只想面对一海蓝,无言无语,尽管内心无章地倾诉,或许,这就是一海蓝的文化价值吧。海蓝文化,是接纳,是包容,不是要给我们渍染,海静静地听着我们的声音。
我望着一海蓝,一海蓝照我影,多么曼妙的物我同化,总觉得这是文学的臻境,没想到,心飞海蓝上,意出尘之外。不必抱走归己,舀取一瓢蓝,蓝已入心藏起。
这样一海蓝,我把你比作什么,才算懂得你?
秋来一海蓝,蓝得美如“克什米尔蓝”,我从电视看到这种世上最珍奇的蓝宝石,无以奉承,人们送了一个“皇家蓝”的高贵名字。那香的蓝,却是平民蓝,一年近千万的游人都来观赏,我想,那香发挥了最大的价值,洗却审美的眼,点亮行走的光。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由此及彼,海水为什么这样蓝?我知道这是秋光点染,但我遇到了真正懂蓝的渔人。他说,这里的海水盐分较之别处浓度更重,所以……
海生盐分蓝才浓,腹有诗书气自华。
可能这个解释并不符合科学道理,但我宁愿相信渔人的判断。
还有一点,“海岸环保”政策的实施,终于还这片沿海岸带以原本的纯净。80年代,自威海的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地),直到荣成的成山头,清理了近海养殖项目,要牺牲一部分“近海经济”,还给旅游一条“蓝金带”。据海洋专家说,这处蓝带在沿海极难找到,别处的成色(蓝色)皆不如。我曾听人问,就为了游客来此跑一趟得个眼缘,留个好印象,值不值得?有时候审美和经济收入是有矛盾的,但这种矛盾的失衡会逐渐改变。如今的那香海岸经济,早就超过了一般的近海养殖收入了。
那香海近海的鱼获是很受欢迎的,据说这种“蓝度”下的鲜鱼,口感非常地道。就像品酒师品酒,知酒好,只有常食海鱼的海边人才分得清鲜度有几分。9月1日开海了,我连续好几年在秋天来那香海滩等渔船靠岸,买上一些鱼获,的确鲜,因为我相信海蓝和鱼鲜是有着关系的。
四
一海蓝之外的海岸公路,游人少了很多,休夏的人群走了,学生开学了,不多的车辆散漫地分布在海滩,人在那些太空舱里。他们或许正在面蓝举杯,打开的酒叫“梦之蓝”?
我为那些已经离开的游人感到遗憾了,我弯腰掬一抔蓝,多么想喊一声快递小哥,将蓝邮寄给你……
还是担心,便写下“一海蓝”,通过江山文学的文字,送抵你的眼前,莫让尘埃飘在你一路的旅程里。
有个成语叫种玉蓝田,那是喜结良缘的浪漫之举,我想倾情一海蓝,捧出一片纯净的风景,与你。
我也知道,凡人都不能免俗,舀取也是索取,带走一海蓝是俗了点,但那也是浪漫的颜色,谁会说我太俗。
我心不能如海广袤,却有一海蓝。
蓝色,优雅,而从不招摇。
蓝色,是最值得在喧嚣中泅渡靠近的色彩。
我惊叹这一海蓝,风雨不能使其浊,暗流不能使其变色。日月之行,便出其中;星汉灿烂,便出其里。
我弯腰,舀取一海蓝,一捧再一捧,取之不尽。展开手掌,日看阳光,夜见星辰。愿以此,濯我俗眼,洗却心中的尘垢。
2025年9月19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