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陀蔷巷的时光(散文)

精品 【东篱】陀蔷巷的时光(散文)


作者:岚亮 探花,13052.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2发表时间:2025-09-20 06:20:57

【东篱】陀蔷巷的时光(散文)
   恍如一瞬星霜换,在不知不觉间,我搬到这条水畔的小巷已经整整生活了八年。不由感慨:人生向晚,日子过得越来越淡,时间变得越来越快了。
   之前,我一直居住在城南的“凤溪花苑”。那是一个袖珍小区,属县机关职工福利房。三幢小高层,有门有岗,有院有径,四周树儿长着,花儿开着,鸟儿飞着,狗儿遛着,其乐融融。所有的住户清一色是在机关工作的上班族,大家都靠清水工资度日,人们早上像一窝蜂,匆匆轰向各自的单位上班打卡,黄昏像归鸟,陆续回家点燃一豆温馨灯光,一样的节奏,一样的烟火,日子过得比城里的月光还要清濯。
   生活原本是很复杂的,那时候,却感到那么简单,简单到浓缩成早晚人们彼此的一声问候。日子其实是很忙碌的,那时候,却感到时间过得很慢,慢得就像那些日复一日的工作流程,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这种两点一线的日子近似机械,但我很满意,亦满足。我向来是个知足的人,早已习惯于凤溪花苑的匆匆时光,虽然日常日日照常,几乎一成不变,波澜不惊,有闲蹉跎,却也岁月静好。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虚妄的跋涉,一路烟雨,半帘残梦。有什么好郁闷的呢,老天爷赐予一切生命的先天待遇是绝对公平的,比如天空、大地,比如阳光、空气,还有雨露、色彩、山水、四季和悠悠岁月……
   人当知足,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最大的受惠者。
   直到有一天,妻子的一个念头犹如一块扔进池子的石头,打破了固有的平静。她提出来要挪挪窝。我问为何?她说想住落地屋,不想住套房了。我问这又是为了哪般?她说套房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人住在上面像一朵云,是在空中飘荡的感觉,不踏实。我问哪有落地屋?家里哪来的钱?她说落地屋就在陀蔷巷,并强调房子她已看好了,且价格都已谈妥了,只要我们把套房卖掉,刚好可买一间她梦里寻了千百度的落地屋。
   她的口气是不容置疑的。于是,我便从凤溪花苑搬到了陀蔷巷。
   今天是八月二十八日,是我搬到陀蔷巷八周年的纪念日。与往常一样,我早上四点起床,先下到厨房,攥一把黄豆洗净,放在豆浆机里榨豆汁,然后穿上“足行健”运动鞋,戴上耐克牌太阳帽,去晨走。
  
   二
   打开门,脚下就是陀蔷巷。
   这是一条在小城称不上古老也算不上年轻的小巷,两百多米长,六步来宽,因为窄,显得幽深感十足。巷子的两旁矗立着两排五层高的落地屋,这些房子,墙栋相连,高低大小,整齐划一,门对着门,窗对着窗,隔巷相视。它们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脊高檐低,上盖乌瓦,斜面似坡,隔层置阳台,窗户除了玻璃和帘幔,不见一家嵌有囚笼似的防盗窗,外墙贴瓷砖,有的白,有的蓝,有的灰褐,有的赭红,有的微紫,就是不见黑的。站在巷口放目望去,陀蔷巷就像一条被岁月磨平的铁道,那些房子就像两列陈旧斑驳而蒸汽日夜升腾的火车,巍巍然、黑压压地停靠在它的两侧,仿佛只要一声汽笛,便会缓缓滑行。
   出门的那一刻,我特地看了看表,才四点半。天黑蒙蒙的,路灯仍然昏昏地亮着,巷子里静悄悄的,如一条从黑暗通向黎明的隧道。
   搬到陀蔷巷的次年,我从一个水深火热的岗位上退了下来,转入为期三年的“二线”生涯。在位时,我很少起早,也没有晨练的习惯。彼时,由于工作太忙,压力太大,时间太少,日子过得像一只飞旋的陀螺。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练脑了,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唯一的休息时间,就是凌晨的几个小时,是个白天不懂夜的黑的晨睡虫,每天,要不是鸟儿千般呼,万声喊,根本就睁不开眼。退居二线后,心想终于云淡风轻了,可以放缓节奏、逍遥快活了,想不到人轻松了,心却不适应了,困觉日减。
   两年前,我到了退休年龄,彻底告别职业生涯,公仆的压力被一纸红头文件清空,心想余生从此一切皆会放下,所有都会看淡,想不到有些人事,在心头愈发牵挂;有些轻松,在梦里愈发沉重;有些寂寞,在记忆中愈显喧嚣;有些清晰,在回望时愈发朦胧;有些懂得,在思想里愈觉迷惑,到头来搞得连睡意也跟着一退而休了。现如今,即便是凌晨入眠,早上四点就会如期醒来。
   我怀疑这一切都是陀蔷巷惹的祸。陀墙巷的太阳是断魂的,它似乎无所事事,却像乘风的云朵,长翅会飞。陀蔷巷的月亮是失眠的,似乎无梦可做,又恰似幽梦长长。谁能想到呢,自从搬到陀蔷巷,时光变得越来越晚,而日子竟过得越来越早了。
   我家处在巷子的中段,往北走百多米至巷口,穿过伯温路和绿化带,下面是渺渺碧水。
   水有名,叫泗溪湖。泗溪湖的前身是一条绕城而过的宽溪,水中多鱼虾,两岸稻菜花。这条源出高山的流水,自诞生的那天起,一直就叫泗溪。后来,人们在它流经县城的河段,据其走向,按其流势,梯次拦起橡皮坝,它就由俗致雅,蝶变成湖了。泗溪湖呈带状,宛若一条蓝色的星链,自城西由高到底逐级往城东铺漫开来。水是流动的,淌着翡翠绿,紫罗兰,澄清,寒碧,波光粼粼,无风自漾。湖上多桥梁,多瀑布,散落着若干个形状各异的岛屿。那些凸出水面的小岛,遍长溪棝树,芦苇丛生,一年四季,白鹭翻飞,风光与唐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堪有一比——“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走到湖滨的亲水平台,遇到了两个熟人。这是两个每天早上我都会遇到的邻居,一个是老陈,一个是老赵。
   老陈年且八十,身材高大,有些秃顶,气色红润,体魄异常强壮。他趿着塑料拖鞋,穿件白色汗衫,面水而站,在压腿、弯腰、扩胸,深蹲,不停地做着各种活络筋骨的动作。他的身边,停着一辆轮椅,椅上坐着一老妪,白发苍苍,双目眯着,脑袋弯弯地耷拉在椅背上,下巴挂着一抹哈拉子,正斜着嘴角在喘气,她是老陈的老伴。据说,老陈是一个很有钱的主,儿女们都在法国经商,个个都是大老板,美中不足的是,早些年,老伴突患中风瘫患了,落了个生活不能自理。老陈看到我,动作不停,跟我点头微笑,算是打招呼。他告诉我,老伴已瘫了十一年,是个苦命人,一世把该吃的苦都吃了,该享的福一点也没享受,他为她能做的,也只能是每天把她推到湖边透透气,让她多活几年。他说着,从裤兜摸出一张擦巾纸,端着老伴的头,擦嘴角的哈拉子,他老伴望了他一眼,头又斜向一边。
   老赵今年九十有七,身材削瘦,满头银发,小胳膊小腿的,却耳聪目明,反应灵敏。他每天早上必到亲水平台上晨练,打太极、耍棍术。不了解内情的人都以为是他天生康体,其实,在十几年前,他曾动过一个起死回生的大手术。我曾向他讨教过养生之道。他说:“要想健康,秘招有三:一是保持乐观,二是把体内的旧零件全部更新,三是坚持运动。”这是个十分可敬可爱的老人,他的日常,除了运动,便是看报、养花、种菜了。他的菜,就种在他家对面的墙根下,长长的一溜,全是丝瓜。他种的瓜,藤蔓特旺,叶子特绿,花儿开得特闹,就是不见瓜。为何?他只求菜花浓,不允许花结果,花朵一怀孕,他便将其堕胎了。
   他是个很有趣的人,因为有趣,才活得开心,长寿。
  
   三
   在亲水平台略一热身,我沿着高出水面米余高的花岗岩石板游步道,挺胸收腹,迈开大步,逆流而上,以每分钟一百米的频率,疾走。
   此时,晨曦微熹,天空的颜色如同深海之水,一钩残月,白鱼一样浮游于苍穹一隅。拂面的风,刚从湖中出浴,沁凉泌凉的。一路行去,遇见不少嘉木奇花,它们是榕树、香樟、银杏、栾树、棕榈、玉兰、冬青、银桦、臭椿、樱花、桃树、金桂、紫薇、石楠、黑胡桃、夹竹桃、三角梅、鸡爪槭、苍蝇树……水边疯长野草花,它们是蒹葭、水蓼、芒草、野芋、苎麻、水苋菜、臭桐蓬、酢酱草、鹅肠草、鸡毛刷、狗尾巴、金鱼藻、长苞香蒲、花叶蔓长春花……
   泗溪湖的色彩是五彩斑斓的,其间亦不乏人为的点缀。有人在靠水的弹丸旱地上种了农作物,都是熟悉的品种,什么黄瓜、丝瓜、蒲瓜、茄子、水芋、玉米、秋葵、空心菜什么的,最惹眼的是丝瓜花和蒲瓜花,一棚金黄,一棚雪白,瓜果像菠萝蜜、葫芦般垂挂在碧叶下,惊艳了人的视线。泗溪湖号称“小城之眼”,在城市的眼睛里种瓜种菜,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地道的,却从未见有人去管。“湖管”的唯一手段是,他们偶尔来气了,便把橡皮坝的气鼓足,把湖水蓄满,来一个“水淹七军”,权作处罚,但待到一泄气,菜花还是该黄则黄,该白则白,颇像四季轮回,草木枯荣,一派自然风。
   晨曦浓熹,霞染东天,湖滨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舞、舞剑。有几个腿脚不便的人,倾斜着身子,扶着墙壁,踢踏踢踏地走,虽然举步维艰,但不得不坚持,对于他们来说,幸福很简单,就是期待某一天能正常行走。有不少人在凭栏垂钓,大多是一些闲赋人员,他们钓德极佳,从不钓大鱼,专钓一些小鲫鱼和石斑鱼之类的小鱼儿。这些钓者十分执着,随身携一小水桶,两三条鱼竿,雨天一雨披,晴天一草帽,晨钓朝霞,昼钓云彩,暮钓星月,从不计较鱼获多少,只为消磨流水一样的光阴,图个乐趣,以垂钓的方式发挥一下余热。对他们,我是满怀敬意的,敬重他们淡泊的心态,宁静方能致远啊。
   总以为,泗溪湖是一片净水,神圣不可侵犯。然而,一次偶遇,竟严重挫伤了我的心灵。那一天我起得格外早,走到泗溪湖的湖头才五点左右。湖头有座横跨水面的大桥,桥下幽泊着一泓深水。那里是一个大鱼库,多大鱼。都是一些放生鱼,以红鲤鱼为主,大的重达十几斤,平时从桥上经过,便可见成群结队的鱼在水里如彩云般游走,恰似西湖的“花港观鱼”,煞是壮观。令人意外的是,那个朦朦胧胧的黎明,这里竟凭空出现了一叶小舟。舟上弓立着一个黑衣人,他的双手不停地在忙碌着,细一瞧,我不禁大吃一惊,他居然是在拉网。想必他是一个偷鱼者,昨夜设的局,今早来收网了。这是个唯利是图、大胆妄为的人,该死!当时,我站在桥上观望了好一会儿,非常矛盾,该怎么办呢,是当场制止,还是打电话报警?结果究竟如何,恕我略去。
   世间事,有许多是不能细言的,反正人无完人,善良并不代表勇敢,反正这个世界并非存在真正的桃花源。
   六点光景,我来到城东菜市场外面榕树下的桥背上。小城有两个菜市场,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城东的大,城西的小,人们习惯称城东的为下个菜场,城西的为上个菜场。陀蔷巷距上个菜场近,退休前,为图方便,我都到上个菜场买菜,退休后,时间闲得地广天空,我便上下两头跑了,先到下个菜场购买时蔬,然后再到上个菜场买猪肉和海鲜,不是太空虚,只为不错过。
   人的口味是会变的,如现在的气候。往年这个季节,早餐我爱吃新丰巷的肉包子和豆腐菜,其次是桥头井的家烧拉面,今年喜欢上糯米苞萝(玉米)、水煮蛋和豆浆了,还好自己动手。榕树下的大桥背,是菜农们的游击场所,亦有早市的味道。这里平时是不充许摆摊的,但在七点之前是个空档,这光景,天色尚早,城管还缩在被窝里做梦,菜农们遂将果蔬挑到这里来卖,待上班时间一到,便人作鸟兽散。城管不像警察,警察一管就是全天候,全方位,是永不失联的爱,城管只负责监管八小时,八小时之外,你爱干嘛就干嘛,他们不是不想管,只是管了也白管,没有加班费。
   我在桥上遛达了一个来回,买了四夹糯米苞萝,一斤台湾莄,一个头水的蒲瓜。回到家,已是六点半,我把苞萝置入高压锅,定时蒸煮,接着去上个市场。
  
   四
   再度出门,天已大亮,陀蔷巷的一景一物尽收眼底。
   与我家隔巷正对的,是一个院子。院子挺大,长30米余,宽20米余,四周环着近三米高的围墙,有口没门。记得以前它是有门的,两扇笨重的大铁门,锈迹斑斑,日夜敞着,用力一推,“吱呀”一声,咬牙切齿一样,不知从何时起,这两扇铁门不见了。院子北侧,雄居着一座庞然建筑,五层高,四楼梯,上面皆为一室一厅的小户套房,墙上布满密密麻麻的防盗窗,与不设防的陀蔷巷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幢建筑,原系县工商银行宿舍楼,也建于八十年代初,想当年,它在小城甚是显赫,是鸡群的鹤,近半个世纪过去,如今日趋破落,原先的住户纷纷搬到高楼大厦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到城里养老的老人和买不起商品房的打工族。这个院子,现在成了附近人员的停车场所,终日车来车往,骆绎不绝。
   院子的围墙边,长有绿植,最为吸人眼球的是一棵石榴,两棵金桂,三棵茶花。金桂长在第一单元的楼下,树干碗口粗,两人多高,一身墨装,到了秋天,它就开花了,金黄金黄,芳香四溢。茶花冬季吐红,喜与梅花比傲,寒风凛冽时,它在雪中笑。石榴独居东墙一隅,树冠如云,枝繁叶茂,初夏石榴花开,落红满地,比放了十串“落地红”还灿烂。它年年结果,金风起舞的日子,树上挂满红灯笼似的果实,遗憾的是无人问津,它又苦又涩,人不能食,就连鸟儿也不理睬。因而,这棵石榴就拥有一个辛酸的绰号,叫“苦榴”。我想,它定然为此痛过,哭过,烦恼过,但最终还是演绎成美丽的坚强和风景,它是高洁的,它只负责造景,有点像卖艺不卖身的佳人。

共 978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此文笔法灵动飘逸,于质朴中见厚重,于平凡处显情深,作者按一天中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娓娓道来,与陀蔷巷绵绵絮语,温婉动人,启人入境。陀蔷巷,多么富有诗意、禅意!作者搬到陀蔷巷之前,一直居住在城南的“凤溪花苑”,但作者妻子对“空中楼阁”的居住体验不满意,于是一家人搬到了“落地屋”——陀蔷巷。今年的8月28日,是作者搬来陀蔷巷八周年的纪念日。每天晨起散步,是作者的必修课。陀蔷巷幽深感十足,泗溪湖风光绝美,在湖边,作者每天都会遇见两个人——老陈和老赵。老陈年且八十,仍身强体壮,在锻炼的同时,从不忘照顾好因中风瘫痪的老伴,于细微处见精神,那份温柔呵护之情感天动地。老赵九十有七,仍耳聪目明,乐观、有趣,颇懂养生之道。他种丝瓜,只让开花,不让结果,他喜欢被丝瓜花扮美的生活情态。这两位老人活成了岁月静好的模样。作者健步疾走时,发现被称为“小城之眼”的泗溪湖岸的空地上有人种菜种瓜,瓜菜成了明媚的风景,“城管”善解人意,体恤百姓,只象征性地“惩戒”一下,绝不影响瓜菜的生长。湖边钓者,钓德极佳,不钓大鱼。但有一次竟偶遇缺德者大肆捕捞,其行为严重挫伤了作者的心灵。城东城西的两个菜市场,菜的种类不同,任作者自由选购。作者家正对面的大院子,曾经繁华,如今破败不堪,但院内的绿植花木仍蓬蓬勃勃。此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平添烦恼。作者在去菜市场的途中,所见芸芸众生,都在努力地打拼,认真地活着。菜场卖肉和卖海鲜的老板给作者留下了厚道、美好的印象。陀蔷巷的日子五味杂陈,千差万别的世界在这里被简化成了一巷烟火。作者在这里遇见了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职业五花八门,亦不乏能人异士,演绎着人生百态,悲欢离合。这里有新生的喜悦,也有死亡的悲苦。有一地鸡毛的糟糕和无奈,也有重归于好的开心和甜蜜。有金榜题名的激动与自豪,也有平平淡淡的温暖与坚守。而作者于周而复始的日常中,一直将写作当作生活的主旋律,过得丰盈、淡泊、纯粹而无悔。好文,构思奇特,有漫笔之意趣,行文洒脱,详略得当,氤氲着煮酒吟风的风雅,也漫溢人间烟火的温馨。有平凡人家的日常琐碎,也有万千众生的熙熙攘攘。作者从晨起写起,生活被晨练、买菜、写文、看电视等填满,无不良嗜好,这份严格自律中,透出对健康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作者从两位耄耋老人那里看到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领悟出要活得有趣才能长寿的生命秘诀。作者被钓德高尚的人折服,也为自私自利的人深感震惊和失望。为大美的泗溪湖赞叹吟唱,也为破坏生态的做法深感遗憾和失落。作者写当下也写过往,写个人也写群体,点面结合,想象无垠,情感丰沛,通篇融描写、叙述、议论、抒情为一炉,落墨凝练空灵,辞藻清雅隽永,修辞曼妙摇曳,画面感强,意境深邃。作者在陀蔷巷运动健身,买菜做饭,写文修心,陀蔷巷是安身立命的港湾,是灵魂的栖息地,作者内心旷达,活得从容,心怀悲悯,对陀蔷巷的热爱与依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感慨良深,直抒胸臆,哲思通透,禅意深深,升华主旨!一篇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情景交融,濡染情怀,回味无穷。感佩作者才情横溢,倾力荐读!【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20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9-20 06:40:07
  陀蔷巷是个好地方,朴素而多姿,纯粹而斑斓,作者的生活悠闲而丰盈。在这里,哪怕失眠也别有情趣,哪怕喧嚣也是另一种天籁。作者落墨生花,韵味十足。与时光对语,与陀蔷巷相依,真好!文中写人,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写景,写得风生水起,有《诗经》意境;写事,写得跌宕起伏,令人感怀。文字是灵魂的投射,作者浪漫中满怀悲悯,热爱生活,拥抱美好,令人动容。极有辨识度、极富感染力的美文,赏心悦目,令人叹为观止!创作辛苦了,问候亮哥,秋祺大吉!
回复1 楼        文友:岚亮        2025-09-20 08:09:15
  香香妹子好!这篇鸡零狗碎、一地鸡毛近万字,而且还是昨天刚投的稿,你居然写此精彩、精道,唯美、大美的编按,如此神速高效,让我感动,更令我仰视。有段时间没写文了,文章难免见拙,显得潦草,幸亏有你的精编细辑,使文本增添了色彩,提升了高度,辛苦了,向你鞠躬。陀蔷巷是一条处在水畔的陋巷,称不上古老,但沧桑感、烟火味十足,是我目前的栖息之所,也应该是我今生安放灵魂的地方,我十分感谢它,因此就有了这篇文章。再次感谢,顺祝秋祺。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0 07:34:32
  喜欢四叶妹的率性,就像从本子上撕下一张纸,立马就在驮蔷巷那有了落地屋,何为落地屋,我还是不懂得,看描写也还是几层的楼,并非低房瓦舍,存疑。不过,我也去也买一个角落,与烟火日子同居。驮墙巷是鸡零狗碎的,也是一地的鸡毛,但这里永远是生动的,生动得继续从巷子流过的水。这篇散文,颇见功底,但我说的和称赞的是更见情操和悟性,其智赛老庄,其辞如潜也。还有一点令我佩服的是,岚亮首先是一个植物学家,而不是作家。那些植物的名字,就是家珍。还有,可能说植物学家的概念窄了点,应该称呼为博物学家。我可能就认识狗尾巴草,别的草虽熟见,却道不出名字。让每天的生活“落地”,心不再被烦心事惊扰,可以有琐碎,也可以看得惯世间的生死和离合,但就是不能什么也看不见,所以必须走进驼蔷巷。不过,这个巷子的名字为何是这几个字,也让我有追问的想法。文章虽长,却耐读有味。透出的睿智和热爱生活的情愫,我想以掌捧着承着……听说,不慎而伤了腿脚,文中并不言说,更让我惦念了。看手指臂力,执笔万言尚可,我就放心了。罗老师的编按,精彩很了,鉴赏水平高,更懂为文心与趣。继续期待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岚亮        2025-09-20 08:27:57
  怀才兄台好!首先感谢你的拔冗长评,令我动容了,你的鼓励,充满阳光和力量,一直是坚持写作的动力。搁笔许久,再度行文,有重回东篱上班的感觉,你的一声招呼,比薪水还有效。陀蔷巷的一隅,有我的心灵驿站,这些年,我随同一巷烟火,在此栖息,清欢,浅思,淡行,日子久了,就有了感情。人生海海,一路风尘,半帘幽梦,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情冷热、世态炎凉、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值得人回味书写,尽管它们也许是鸡零狗碎的,一地鸡毛的,不温不火的,一地鸡毛,但往往就是这些,才构成了真实的生活。再次感谢,祝你吉祥!
3 楼        文友:枫桦        2025-09-20 09:29:31
  写文章写到最后,就是去写人!老师一如既往的稳健,文字厚实!我身在旅途,不能回复太多!好久不见老师,怪想念的!问候!
回复3 楼        文友:岚亮        2025-09-20 15:19:51
  枫桦老师好!十分感谢你的留言鼓励,人在旅途,仍关注拙作,让我感动,祝旅途愉快,收获多多。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9-20 10:17:55
  写这样的文章,首先要有强烈的自信,没有两把刷子,这样的文章肯定写砸。佩服老师高超的驾驭文字技巧,架构铺设,行文推进,严实合缝,一气呵成。老师能将这么日杂的生活,写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非大家不能。有小说描写般的细腻,有诗歌抒情似的放歌,使大作美味可人,令人不忍掩卷。非常棒的散文,拜读学习了,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岚亮        2025-09-20 15:38:49
  韩社好!承蒙你拙作的认可肯定,感谢你一直对我的支持。的确,此类琐碎纷繁的日常,虽然熟悉,皆发生在身边,但如何取舍亦是不易,要想写好,写的有趣则更难。在这条普通的小巷居住了八年,总是有些人事及景物是令人感怀的,就写作而言,我始终坚持一点,就是有感而发。其实,最好的创作,莫过于复原生活,如果艺术点则更好。不久前,在《散文诗》杂志欣赏了你的佳,真好。再次感谢,远握。
5 楼        文友:简柔        2025-09-20 11:31:15
  陀蔷巷,名字就有个性,里面的住户也都是带着自己的个性和命运而来。住在这样的巷子和邻居往往会有更亲密的接触,比住在高楼更有烟火味,人情味。把如此琐碎的日常归拢一文,刻画得如此精细,有条不紊是不容易的。亮兄左手挽烟火,右手是诗意,慧眼观周遭,感悟如菩提。文与按语皆精彩。散文有曲径通幽之趣,峰峦叠嶂之美。大赞。
回复5 楼        文友:岚亮        2025-09-20 15:58:18
  简柔妹子好!你的留言充满诗意,大雅之极,一句“有曲经通幽之处,峰峦叠嶂之美”,真教人开心,也让我汗颜。回眸在陀蔷巷度过的流年,欢乐和忧伤相随,希望和失望同在,憧憬和彷徨共赏,人只要活着,真正的放下是不可能的。我爱陀蔷巷,尽管它朴素,狭窄,低矮,这里毕竟有我的家,有着最民间的烟火气息。随着年龄增长,人就愈容易感怀,感怀流年清欢,感怀岁月沦桑,感怀草木枯荣,感怀世道变迁。再次感谢妹子的雅评,谨祝秋祺!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9-20 15:52:22
  日常琐碎在老师的笔下不紧不慢,徐徐道来。落地屋更接地气,抬头见天,低头见地。陀蔷巷美丽多彩,韵味自在其中,不是热爱生活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美文的,情景交融,人物鲜活,强弱有序,真的是高手写作。学习了,祝老师天天开心。
回复6 楼        文友:岚亮        2025-09-20 16:07:05
  红花草老师好!十分感谢你在百忙之中关注拙作,留言鼓励。就写作而言,在江山我一直是个求学者,承蒙诸文友的厚爱,才留下了一些粗浅的文字。在你面前,我深感惭愧,你那么忙,终日操劳,仍笔耕不辍,而作为一个无所事事的退休老,我却经常偷懒。潦草的文字,只为记录清欢的流年,和对这条小巷的敬意感怀。再谢,祝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9-20 17:57:31
  又见亮兄,很高兴。很长时间不见,甚是想念。等来了一长篇,看了不嫌篇长,让人陶醉。写人、写事、写日子,写生活就像品一坛老酒,越品越有滋味。超级好文,拜读学习,问好亮兄!祝秋祺!
回复7 楼        文友:岚亮        2025-09-21 07:55:31
  孟友老师好!看到你的留言,倍感亲切,十分高兴,谢谢鼓励了。是的,咱们许久不见了,今夏我赴国外游走一次,回来后不慎受伤卧床月余,加之江郞才尽,就一直没有动笔。再次感谢你对这篇日照感怀的肯定,祝快乐安康!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