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小事】长大(散文)
看着面前熟悉的一切,早已在心中的念头最终还是如那破土而出的竹笋一般冒了头。其实我早就已经知道,其实我早已想通,但就像自行车的齿轮转动时发出的那一声声若有若无的异响一般,尽管无伤大雅,但就是特别别扭。
长这么大,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克服克服。其次就是那还能怎么办呢?虽说这话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但多少都带着一些无奈和心有不甘。谁都有我上我也行的冲动,我也不例外,可当每次都是以失败收场时,相信很多人便会选择顺从,但我是个例外。
当然,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说我就有什么高论要发表,我只是想的别人多了那么一点,动的比别人晚了那么一点而已。我并不想给自己找什么借口,懒就是懒,没什么好说的。可这么多年这个问题我就是想不通,于是我天天想,月月想,年年想。直到父母头上的白发日渐增多,直到自己的年龄日渐增大,我才不得不承认一个早已既定的事实。父母已老,我已长大。
很可笑吗?是不是又想搬出一大堆所谓过来的人的大道理给我上上思政课?
我劝你省省吧。因为这次我想让你听我说,所以麻烦请你闭嘴!
不疯魔,不成佛。这是我在写深网系列小说时想到的一句话。这篇小说我筹备了很久,可以说是从小就开始有的一个念想。这段时间断断续续地写了不少深网系列的文,虽说一篇都没精,但至少我自己痛快了,如今对我来说,谁痛快都不如我自己痛快。
其实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痛快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忙碌一天,有人回家倒头就睡,有人去楼下的大排档大快朵颐,有人抱着游戏通宵达旦,有人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这都是痛快,将一切抛之脑后,专注享受,这便是痛快。而我痛快的方式,其中之一便是写作。
然而这段时间我一直很焦虑,因为我突然发现即便是自己最喜欢的写作,也不能让我痛快。鉴于我是个特喜欢刨根问底的人,于是我便开始试着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内观”。
为什么写作也不能让我觉得痛快?
其实问题并不是出在写作本身,而是我突然发现,我的身上也开始有了铜臭味。辛辛苦苦写一篇小说,盼完编者按,接着盼精品。然而当最终的结果仍事与愿违时,那种失落和不甘便会再一次涌上心头。
我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现实与功利了?
难道这就是长大的表现吗?
难道我就该放弃自己的心头好,砍掉一切不符合规定的枝枝蔓蔓,就这么心甘情愿地被规则驯化吗?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跟着一堆人过雷区,尽管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可每当我看着前后左右的人都如温顺的羊般被驯服时,我犹豫了。
这就是我的路吗?
这就是我这一辈子要过的人生吗?
就这么循规蹈矩,碌碌无为的过完一生?
然后去阴曹地府盖个章,奈何桥上喝碗汤,转世轮回下一场?
有意思吗?
任何别人要求你做的事情,其本质都是违背你的个人意愿的。注意,我说的是任何事,包括但不限于吃饭睡觉,甚至是否活着。你做是出于人本身所遵从的社会性,而你的反感与否定则是出于人的本性。
是不是又想给我扣顶大帽子了?
是不是又想说我不负责任了?
是不是又想给我灌一碗心灵鸡汤?
打住!你还是自己留着喝吧。
我很感谢我的父母,是真的感谢。爸妈的性格差异很大,有段时间我一度十分好奇,他俩到底是如何走到一块的。起初我认为是性格互补,后来我觉得是相互包容,如今想来其实都不是,我倒觉得他俩之所以能做到这么多年还能相濡以沫,其根本原因还是能相互吸引。也正是在这种性格差异极大的成长环境中,我才变得如此敏感多思。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心里默默发誓,这辈子我只为了他们而活。小时候我就练出了一种类似于读心术的能力,看对方一眼我就知道对方此时在想什么。但为了能让父母安心,哪怕我知道相亲时对方根本不可能同意,也会去主动尝试。失败,尝试。再失败,再尝试。我不知道自己失败了多少次,更不知道自己尝试了多少次。老妈总说我不近女色,老爸总说我太过老实。直到我最后一次相亲后,回家我直接告诉他们,我不找了,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或许我就是羊群中的那个异类吧,可就算我是那个在雷区还敢到处乱跑的傻X,我也不后悔。哪怕最终的结局有99.9999%的机会是被炸死,那也是我的选择。
走在父母给你铺好的路上,就算成功了,那也不是你的成功。你只是被驯服了,就像一列只能行驶在铁轨上的火车,连迈出一步的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我很感谢我的父母,是真的感谢。当我没有按照他们给我设置好的既定路线走时,当我突发奇想地像换条路走出这片人生的“雷区”时,他们除了告诉我这样做会很危险之外,还顺手递给我了一把“探雷器”。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若不是当初我瞒着父母辞职离开报社,我如今也只会因为那个报社倒闭,变成一个赋闲在家,每天只知道怨天尤人的闲汉。若不是我这一路找工作各种碰壁,我也不会最终下定决心去干辅警。若不是当初考公,考编,考文职接连失利,我也不会有如今这般能让个个派出所抢着拉拢的业务能力。路就在脚下,往哪走,怎么走都是自己决定的,还是那句话,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
如今再看,当初我若随便找个人草率结婚,如今我也只是众多离异带娃的孩他爹中的一员。被孩子,被责任彻底套牢,只能为了一切可能或者不可能,应该或者不应该的因果和责任,永不停歇地“运转”下去,哪怕心有不甘,也不能停下,最终乖乖地戴上这块名为“父亲”的工牌,变成一件布满灰尘的滞销品。自我安慰的同时,还要夸赞自己的艰辛和伟大,在自以为是的辛劳和虚假的自我安慰中被吃干抹净,然后被无情地彻底抛弃。
网上曾经有个孩子这样质问自己的父母,你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征得我同意了吗?起初看到这些时,所有人都当这是个段子。但仔细想想,既然你不能为孩子铺就一条可以安稳前行的路,你又何苦带他来到这个世界?难道就因为一时的冲动,我就要让我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背负这份后果吗?难道我要将自己的不幸转嫁给我的下一代吗?这样的人生对他公平吗?
或许正应了那句童言无忌,我有征得他的同意了吗?
这不是报应,更不是夜深人静时的一声叹息。就像我在前文里说的,我只是想的比别人多一点,动的却比别人晚一点。这不是什么所谓的“后发优势”,我只是不太喜欢去表演幸福而已。
父母在,家便是归处。父母不在,家便是归途。我们已经很假了,从每天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开始,从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开始,越来越假,越来越假,越来越假,越来越假。
都说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台上卖力地表演着自己的幸福,哪怕戏服早已残破,哪怕脸上的油彩早已被汗水冲掉,哪怕没有掌声,甚至没有观众,当这种表演宛如程序版浸透你我的骨血,没人会是赢家。因为你最终会发现,就连输赢,也变成了一场拙劣的表演。
直到今天我的想法依旧没变,赡养和孝顺什么时候都不是一件可以拿来辩证和讨价还价的东西。在探究中找到平衡,然后自信地做自己,既然生死早已注定,那就勇敢地活下去。遵从自己的本心,尊重自己的选择。尊重自己,爱自己,无愧于心,才能无愧于这一方天地。
父母已经老了,我已经长大,可长大的意义不该只是被规则驯化,在盲从和不甘中了此一生。更该是学会尊重自己的选择,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后勇敢坚定地走下去。
都说人生就是一场不能补考的考试,我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答的最好的,更不是等着抄别人答案的。只因为我很清楚,人生的意义从来演出来的,更不该是被定义出来的。
幸福的定义有很多种,我也只是在当下选择了最适合我的一种。这不是教唆,也不是规劝,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愿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活法,拥有最适合自己的幸福,过上最符合自己心意的生活。
你们加油,我也要加油。
暗夜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