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小事】翻阅岁月的记忆(散文)
今天下午没事时,随手翻了一下以前的微信朋友圈,回忆的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不知不觉登录微信十二年了!翻阅这十二年走过来岁月的足迹,好像在看一部由自己主演的电视剧。十二年的照片、十二年的写作之路、十二年的努力打拼、十二年的酸甜苦辣,都在眼前浮现了。
一条图配文的朋友圈,尽管只有简单的几行文字,但也是记录下了当时的心情。多年后翻阅,还能回忆起发这一条时的情景和心情。由此可见,朋友圈的存在,真的能够帮我们记住很多可能会被遗忘的过往。而那些曾经的种种,无论是喜悦还是忧愁,在如今看来都已无足轻重。我还发现多年以来自己也从来不去刻意掩盖事实,也不像有的人总是择取展现最为积极阳光的一面,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状态,才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女人。照片上的美丑、黑白、胖瘦、高低,我都收集珍藏着。十多年,大概得有几千张照片,风景最多,人像其次、部分自己做的美食。最多的是我的文章存档保管。这是我除挣钱之外的第一要务,保持一定频率的记录已成为我的回忆录。那些深深浅浅的记叙如今已达五百篇有余。
我发第一条朋友圈的时间是2013年10月18日。记得那天,中午从不睡午觉的我,又写了一篇日记。下午鑫鑫妈妈送我了一个三星手机。当时她大姐在旁边,就教我怎么发微信。我用我的手机号登陆后,首先加了她姐妹俩的微信,然后是儿子和弟弟的。那时候很多人都还没有微信。
接着,大姐发给我一篇文章,是《诗词天地》里的一篇。我读后就问她怎么发上边的?她就说加后边平台编辑者的微信就可以啦。我当时二话不说就加了,把大姨吓了一跳,忙说:“你又没写文章干嘛加人家呀?”
“大姐,我写了很多东西呢,我发发试试。”我认真地说。
“嗨,写网络文章,也不给钱,我都发了两篇了,现在不给他们写啦,别浪费我时间,耽误睡觉。”大姨大声说,我也敏感地听出了弦外之音。我当时毕竟是人家家里的阿姨,我懂人家花钱就是买我时间的,谁愿意你吃着住着人家的拿着人家的,还写什么文章?
“哇,大姐好棒哦,我看看你写的。原来我身边坐了个大作家耶。”我赶紧岔开了自己想说的话。随后,举手自拍了一张照片试着发圈,配文道因为自己生于阴历十月,而且酷爱如火的枫叶,就取“十月枫叶”为网名。然而,从那之后,看网文写网文就成了我最大的乐趣。以前爱写日记写诗的我,从此也开始了以手机为纸、省去了拿笔的时间,采用随时随地的创作模式。
也是从那天起,我再不觉得独处的生活乏味了。读到好的文章与亲朋好友分享一下,既增添了正能量又加深了感情。每到休息日一个人找个地方一坐就是一天。有时三两好友相聚到公园走走,边看边聊聊工作经验,倾诉生活烦恼、互帮互助相处融洽。回去俩小时一篇暖意融融的文章就写好了。
从第一篇文章《在北京的蓝天下》开始,不知不觉间我利用碎片的时间,竟写了这么多文章,发了这么多朋友圈!这还颇让我有成就感!那些来自内心深处的句子,如今读来也深有感触。我的朋友圈那时也常第一时间引起共鸣,被人复制,我很开心。记得2014年儿童节,我发的这句:“当我们的双手试过油污,掸过灰尘,当儿女一次次让我们牵肠挂肚,当家庭的柴米油盐让生活一地鸡毛,您是否还有一颗童真的心?”被公司好多人传发,而后有许多人开始看我的文章。然而我设置了权限,不让用户看到。
从朋友圈看,我那时就像个透明人。月嫂证,育婴证,每次考核的成绩都晒了出来。那时候肯定我觉得朋友圈的人都是朋友。三两天就发一条,文案由心生,句句是真话。倒是既练了文笔又丰富了生活,玩得不亦乐乎。后来才知道朋友圈并不全是朋友!此处就省略一千字赘述吧。
后来,一直到现在,我发朋友圈就为自己日后看。我们是普普通通的人,除了亲人一般没人关心咱。我也不需要什么观众,安静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快乐地享受天伦之乐,就是幸福。我发我摘抄一段2015年发的朋友圈:人生好似一本书,封面是父母给的,有的精装有的简装。内容就需要我们自己来写了。安逸富足的日子谁不想过?但是我们要丰富人生,经历了奔波的岁月后,内心真正的愉悦和富足。它不是年轻时逃避艰辛、它无关享受、而是要靠自己努力创造的一切。带着你的正直人品,精彩的生活,还有对未来的渴望与挑战。一边充实自己,一边保持健康的身体、心态阳光地面对生活,这就是理想的人生。
我的文章最先是让家政老乡们看,写北漂的故事与心声。但她们大多数不懂我为什么写这些,有的说不喜欢看文字,眼花。后来我就不再给任何人看,也不提,我知道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中间也有几次中断过,当然不写与写都没人知道没人过问,但我觉得空虚的无聊。特别是我写作所能利用的长长的午后,感觉到非常煎熬。睡不着、坐立不安,甚至感觉如果生活里只有干活挣钱,是很悲哀的人生。于是我还是决定坚持写,哪怕阅读量总是不高。当然我也能清晰地预见前方的艰辛与没有结果的结果,想过安逸地退避,然而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只因在持续的产出中,有我内心深处所想寻觅的真正自我与生命的绽放。这些文字也给我每一次的出游、学习交流、各种活动,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温馨生活。
再后来,就有人要求加微信,邀请投稿,发表文章的公众号也越来越多了。有时候写了较为满意的文章,还会一时兴起发到群里面。然后就有人要跟我学写。十二年里,跟我学写的人涌来一波接着一波,打退堂鼓的也一波又一波。而我却越写越多,越写灵感越多,越写越好了。
前两年陆续有记者来采访了。我一时很兴奋,但记者一直在询问家庭情况。并且问当初出来打工是因为家暴还是没钱?写作路上有很多坎坷吧?这明显是在走卖惨的套路。我草草回绝了。但发表出来以后还是与我回答的有出入。到后来我不再接受采访。当然有很多人不解,说我傲的说我傻的都有。可我真的不想大肆渲染,以卖惨博人眼球。对于别人削尖脑袋争抢的事情,也总是不感兴趣。还好有家人的理解,我们只想平静而快乐地生活。我感觉自己很幸运,一边开心挣钱一边安心写文,自在而充实。
然而,前年我突然发现发表在《北京文化传媒》上的一篇文章被删除了,只有一个名字《走着走着花就开了》。再继续翻看,《花椒文学》也查不到了。我写的几篇连底稿都没有留下来的文章就消失了!为此让我郁闷了很长时间。还好,我发现了《江山文学》,感觉可以永久保存。真的可以到老的哪也去不了的时侯,慢慢翻看。荣幸的是,认识了社团的很多老师,文章写得好,人品也好,一生有如此优秀的人为友,足矣!
人生三万多天,一直在成长、一直在经历各种美好、快乐,而且把这些记录下来,真的很感谢这个时代。这种幸福感、成就感,和感恩的心,让那些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都已不足为惧。关于写作,坦白地说,一开始是怀着满腔激情的写的,也总在想有朝一日一鸣惊人。但一路走来不难发现,人生每一程的思想所承载的梦想都是不同的。孩提时期的梦想也许就一块糖果、无拘无束地淘气玩闹;少年时代就喜欢天马行空遐想、上天入地恣意张扬;待到青年体会的是生活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本真滋味,人生承载着一种奋斗和抗争中的不屈服不甘心;步入中年更多是沉思,学会了更巧妙地在尘世间行走,渐渐地只把理想藏在心底,一半努力一半顺其自然。当过往成了回忆,遗憾还是无悔似乎都不必纠结。此时才发现,回忆竟然也是如此精彩、真实、而有内容。那些不经意的记录、那些满腔激情的宣泄、那些一气呵成的文章,都在证明我们曾认真地走过如梦如诗的岁月!
我想到了晚年,从这些文章中,我更能享受到每一分的轻松与愉悦,都是一份对自己理所当然的奖赏。那是也是一种历经淬炼后的潇酒,一种坦然直面过往足迹的从容与快意。我可以欣慰而无愧地说:我来人间一趟,得到了世界的赠予,同时也回馈了世界爱心与能量。
2025.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