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遇】小巷烟火气(散文)

精品 【宁静·遇】小巷烟火气(散文)


作者:小猪她爸 探花,1404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2发表时间:2025-10-29 19:28:48
摘要:诗人眼里的小巷朦胧而唯美,若是细雨霏霏,总会遇见一个丁香般的姑娘,而我每日走过的小巷则平淡如一杯白水,无色,无味,倒是透亮明澈。

诗人眼里的小巷朦胧而唯美,若是细雨霏霏,总会遇见一个丁香般的姑娘,而我每日走过的小巷则平淡如一杯白水,无色,无味,倒是透亮明澈。
   巷子两侧菜店、超市、饭店鳞次栉比,汽车随意停放,快递摩托穿梭其间……看似杂乱,却蒸腾着最鲜活的烟火气,普通人家琐碎的日子构成街巷里的生活叙事。
  
   一
   小巷虽小,却是城市路网中一个有名有姓的路街,叫做新康巷。窄窄的一条单行道,由东向西不足八百米,把一个居民小区分成南北两块,526路公交车沿着巷道驶过,将那些归家的人们送到楼下。
   小巷的冬天,与这座北方城市一样,寒冷使得街巷失去了活力,孤寂、萧瑟写在巷子泛白的路面上。直到36号楼那位老哥在门洞边摆上茶桌,小巷才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楼角栅栏上的蔷薇花缀满枝头,夏风拂过,花香漫过茶盏,一缕清香沁脾。
   “好新鲜”菜店的老板娘,早早地把水果和青菜摆在店门外,她不用再担心菜蔬会被冻坏。她姓王,河南人,因为个头很高,熟悉她的人都喊她“大王”。我最初搬到这个小区时,大王是蹲在道边卖菜,身后两米处是一家早已歇业的乐器店。大王下午出摊,将几样菜蔬摆放路边,菜蔬量也不多,卖完就完。巷道对面是一家主营蔬菜的农家院连锁店,统一配送的菜蔬,有时放置时间太长,不很新鲜,而大王是当天进菜,主打的就是一个新鲜,因此来买菜的人特别多,颇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势。
   过了一段时间,几经挣扎的农家院终于关门了。大王租下乐器店门外一角,略微扩大了经营规模,继续一个人卖菜。显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指引着她,又过了一段时间,她果断租下整个乐器店,挂牌“好新鲜”,经营蔬菜、水果等,丈夫、儿子齐上阵,还雇了一人帮工。因为价格公道,品种多样,每日里客流不断、熙熙攘攘,一派繁荣景象。我对妻子说,大王从蹲在路边卖菜到拥有一家生鲜超市,华丽转身,算是这条巷子里的成功人士。
   从路边卖菜到开办菜店,表面看就是两米的距离,但个中辛苦只有她一家人知道。有一天,记不起我因为什么原因,在清晨五点就出门了。道边,大王的丈夫已经从蔬菜批发市场拉回一车蔬菜,却没急着开店门,而是一个人坐在车上酣睡。他得在天还未亮的时候去批发蔬菜,这时急需补觉。生活的苦累在小憩中化解成鼾声,一觉醒来,把鲜灵灵的蔬菜摆到货架上,又是新的一天。
   有那么一段时间,店里不见大王忙碌的身影,邻居说她因患乳腺癌住院了。那天,我看见大王的丈夫买了一条海鱼,便好奇地问,你家是内地人,吃得惯海鱼吗?他说,不习惯吃海鱼,这鱼是买给老婆吃的,大夫说海鱼有助于恢复身体。
   过了一个冬天,春天时大王又在店里忙乎着,与熟识的人打招呼,忙不迭地称重计价,只是头上多了一顶帽子,那是用来遮掩放化疗后掉光头发的尴尬。
  
   二
   夏夜漫长,那天与几位老友多喝了两杯,扯了几车皮的闲话,回家时已经是午夜时分。见路边“乐哈哈”超市还亮着灯,便进店买瓶可乐解解酒。
   “小福建”坐在柜台后面低头玩手机,见我进门笑着点点头。我说,这么晚了还不闭店?他说,天热睡不着,还不如守在这里,多卖一点。我始终不知他的姓名,私下里便称他“小福建”——这称呼无关地域,只源于他瘦小的身影和一口闽南口音的普通话。他开得这家超市是周边货物价格最便宜的店,最主要是品种齐全,除了家电,能想到的,店里都有销售。因而他家店也是客流不断,每天都热热闹闹。
   “小福建”娶了个山东媳妇,育有两个男孩。以前是两口子在店里忙乎,有了二宝后,就雇了两个人做服务员,媳妇专心带娃了。孩子小的时候,常在店里玩耍,如今看不到身影,估计都长成大小伙子了。
   我喝了一口可乐说:“这半夜三更的,没啥人来购物了,不如早点休息。”
   “小福建”笑着说:“总有你这样的夜归人,还会有出租车司机来买泡面、香烟的,多卖一点是一点。”
   此时的巷子静谧而寂寥,昏黄的路灯拉长了回家的脚步,路边梧桐树将繁茂的叶子隐在墨色中,静静地等待一个黎明的到来,以及晨光之后的蝉鸣。
   小巷的烟火气,不止于夜里“乐哈哈”的灯光,也藏在“地主”家快递驿站的忙碌里。从“小福建”家的店往西走二百米左右,就是杨家的超市,此时早已经闭店打烊了,他们家忙在白天。这家店的老板娘属于“阿庆嫂”类型的人,胆大心细,敢想敢干,她利用老家的农村种植和渔家资源,增加蔬菜瓜果和海产品经营项目,鲜玉米、大桃子、白菜、萝卜、活蟹子、黄蚬子(贝类)、大虾、海参……啥应季好卖就卖啥。每天在微信群里,发各种销售信息:“大飞蟹到货了,嘎嘎肥”“海蛎子绝绝子(很好的意思)”“正宗丹东黄蚬子”“黑皮海水活虾”……线上线下互动,硬是把一个食杂超市,干成了“商业”综合体。
   杨家的超市最大的特点,是利用超市一间屋子开设的快递驿站,忙得不可开交。两口子加上儿子,三个人从早晨就手脚不停地忙乎,一直能忙到晚上九点。一天傍晚,我排队等着拿快件,随口对老板娘说,都说经济不景气,可是网上购物的还不少。老板娘说,可不,一天两千件,都快累死人了。我听说,快件一单能赚一元钱,两千单就是两千元的收入,看来这一家三口是忙并快乐着。
   但凡是个忙人,注定是辛苦相伴。老板娘的丈夫微信名叫“地主”,却没有早年地主的做派,也享受不到地主的日子。夏天里,整天光着膀子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巷子里,一个楼一个楼地送快件。每当我看到他急三火四的样子,就忍不住感叹一声:这年头,“地主”也得“下田种地”,唯如此,才能丰衣足食。
   每逢大年三十,“地主”家是巷子里燃放鞭炮最多的。一朵朵礼花从超市门前腾空而起,绽放天空,绚丽多姿。一声声炸响,也许是对一年成果的欣慰,也许是对一年辛苦的宣泄,也许是对新一年的祈愿,也许啥也不是,就是图个热闹。生活就是这样,在无数个“也许”中生生不息。
  
   三
   “截胡”已经三天没在梧桐树下卖蔬菜和水果了。树上的蝉一直在嘶鸣,傍晚的蚊子一定会没着没落地——盼着“截胡”早点回来。
   我同样不知道“截胡”的大名,这个绰号是我给起的。他是前几年租下车站边那间房子,和妻子一起经营农副产品。没有店名,我甚至怀疑他都没有营业执照。他们两口子是为了陪伴在城里读书的孩子,才从农村老家来城里生活,不甘心坐吃山空,便把从老家拉来蔬菜、水果以及大米、小米等售卖。他敏锐地发现“地主”家的快递驿站引来大量居民,于是便在路边梧桐树下摆个地摊。人们拿快件时,路过他的地摊,顺便就会买点新鲜的玉米、蔬菜。这就等于截流了“好新鲜”生鲜超市的一部分客源,如同打麻将时的“截胡”,这也是我赋予这个绰号的缘由。
   “截胡”的蔬菜和水果照比“好新鲜”家,在价格上要贵一点,但因为蔬菜果品都来自当地农村,质量和口感要比“好新鲜”批发来的好许多,因此他的地摊还挺火的。梧桐树对面是一户人家打理的小园子,植树栽花,花香宜人,不过也成了蚊子的乐园。许多人包括我在买菜时,不是抖腿就是拍胳膊,即使这样也难免被蚊子叮个包。然而,“截胡”从下午守摊到晚上,从没见他有驱赶蚊子的举动。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他,蚊子不咬你吗?他嘿嘿一笑说,怎么能不咬呢,我这是被蚊子咬习惯了。我百思不得其解,一个人如果被蚊子咬习惯了,这得多强的忍耐力?
   “截胡”没出摊,小田却来得频繁了。知道他姓田,是因为手机上刷到他的小视频,名字叫做“爱种田的小田”。小田每天开着白色SUV来到梧桐树下,和“截胡”挤在一起卖点农家蔬菜。他卖的芸豆、黄瓜都是弯弯曲曲的,不像“好新鲜”家批发来的芸豆、黄瓜,笔直得像站军姿的哨兵。从口感上说,我没觉得芸豆有啥特别之处,但咬一口黄瓜,一下子就回到小时候了。
   “截胡”和小田的蔬菜,一个来自瓦房店市,一个来自庄河市,都距离市内很远。“截胡”是自己开车回瓦房店老家拿菜,小田则是让顺路车从庄河送菜,所以小田的菜量较少。我瞅着那点菜蔬,总在想这能挣多少钱。妻子经常买小田的菜,知道一些信息。她说,小田以前自己经营一家小型外贸公司,目前干不下去了,只好卖菜贴补家用。说的也是,打开手机看下资讯,高频词就是“关税”。
   “截胡”终于回到梧桐树下继续摆摊,不用细问,他自己就大着嗓门跟买菜的说得一清二楚:他父亲因为突发脑梗住院了,他在医院陪护了这些日子。说完父亲的病情,就开始推销他的芸豆——今年最后一茬凉地芸豆了。四季轮回中,又要走过一年的时光,日子是好是坏都无足轻重了,巷子里的烟火气照旧飘过岁月的不归河。
   眼瞅着就要进入十一月了。梧桐树的叶子开始泛黄,叶面上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显得无精打采。供热公司的工人师傅背着超大的工具包,走出一个门洞又走进另一个门洞,做着供暖前的准备工作。巷子里到处都是进城卖秋菜的农民,一车车白菜、萝卜、大葱停在路边。这个季节里,北方城市夜晚来得早,傍晚五点半,天就全黑了。北风一起,街上的人就被刮得一干二净,但是“截胡”和小田都在守候着地摊,抱着希望等着下一位顾客驻足、询价、挑选、付款。只是他们已经没有青绿的蔬菜可卖,土豆、地瓜成了主角。这些原本埋在土里的果实,和巷子里的人一样,默默扎根土壤,扎实地过着日子。
   送快递的小伙子,照旧穿梭在巷子里,把电动摩托车停在路边。摩托车的音响大概是改造过的,放出的歌曲音质非常棒,歌词清晰入耳:谁还不是来人间走个过场,不管你背着什么行囊,都要经历一样的寒来暑往……在这没有返程列车的路上,每段风景都值得欣赏。
   我不知道这首歌是谁作词作曲,何人演唱,但我觉得歌词直白朴实,很像小巷里的人和日子,在寒来暑往中守着烟火,也守着日子的本真。

共 38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观察力,勾勒出一条普通小巷中鲜活的人间烟火,既有生活的温度,又有时代的缩影。主题深刻,烟火气中见人生,文章以“烟火气”为线索,串联起菜店老板娘的创业艰辛、快递驿站夫妻的忙碌、地摊小贩的坚守,展现了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奋斗与生活智慧。如“大王”从路边摊到超市的“两米距离”,浓缩了底层劳动者的汗水与蜕变;“截胡”为父治病暂别摊位、小田因外贸受挫转行卖菜,抒发了对生活重压下人性坚韧的礼赞,烟火气中透着对生命本真的尊重。人物鲜活,细节刻画入木三分,作者善用白描手法捕捉人物瞬间:大王丈夫清晨在菜车上酣睡的鼾声、“地主”光着膀子送快递的急吼吼、“截胡”被蚊子叮咬却“习惯了”的嘿嘿一笑……这些细节不事雕琢,却让人物跃然纸上。尤其是“大王患癌后戴帽卖菜”“小福建守店到午夜”等情节,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人物的喜怒哀乐极具感染力。结构精巧,时空交织有节奏,三个独立故事有机融合,形成“点—线—面”的立体结构,语言质朴,将自然意象与人生哲理无缝衔接,于平实中见诗意。真挚的观察与丰沛的细节足以打动读者,佳作欣赏,力荐阅读。【编辑:浩渺若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30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10-29 19:31:29
  作者通过小巷中的菜店、超市、地摊等场景,将“烟火气”具象化为普通人的奋斗、坚韧与温情,超越了传统散文中对市井风物的浅层描写,赋予其社会学意义。
浩渺若尘
回复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10-30 19:14:33
  谢谢赞誉,我观察还是比较细致,说实话底层人活得不易,或者说,这就是中国人勤劳的一个缩写。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10-29 19:32:32
  散文通过“大王菜店”“小福建超市”“截胡地摊”等小人物的生存故事,细腻勾勒出北方小巷的市井百态与平凡人生的韧性,是一篇充满生活质感与人文温度的佳作。
浩渺若尘
回复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10-30 19:12:55
  谢谢点评,祝好!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10-29 20:22:17
  感谢浩渺若尘精心编按,祝好!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10-30 13:33:36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10-30 19:12:23
  感谢社团鼓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