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念】油底子(散文)
 【东篱·念】油底子(散文) 
油底子,算是个古老的名词,可能年轻人不懂,文绉绉地说叫“沉淀物”。我的老家称油底子,还有一层意思是,日子过得尚有剩余。有的地方叫“油脚”,可能与视为废弃物有关吧。
  
  
一
  
看老电影《地道战》,至今犹记得“水是宝贵的”这句经典台词。我搬来,改造一下,送给六七十年代的乡村生活——油是宝贵的。
  
我生活在胶东半岛。这里没有南方金黄一片片的油菜花,也就没有菜籽油。但在农户的小菜园,可见炕头大小的油菜花,只是为了留下菜种,并不用来榨油。也不像内蒙古大面积种植油葵,没听说有葵花籽油。庭院边角种葵花,掰下零星的葵花籽,也都是我们夜晚唠嗑炒点来磨牙。橄榄油、椰子油……这些属于高端油品,听说过,但未吃过。好在胶东这里盛产花生,吃的是花生油。当然,也造就了烟台莱阳的“鲁花”,透明的塑料桶盛着“鲁花”,澄明清凉,一尘不染,没有油底子,十分纯正。而那时,农户的油坛子里盛着宝贵的花生油,经过一年沉淀,从来就少不了油底子。
  
曾经的大集体,每年农户都按照人口数分花生壳,我们这每人分20斤,按出米率算约在70%,这还必须是手工扒壳,曾经也有木制的擦花生机械,手摇的,但农户怕伤了花生米,都不大使用,多在秋夜里坐在炕头扒壳,让米子粒粒不损。按照那时民间油坊的出油率,最好的在42%上下,一般米子出个38%,就算不错了,斤两之间,怎么不珍惜。也就是说,一个人每年的食用油量(按均数40%计算)也就是5斤多点,所以,在我们这,老百姓对“春雨贵似油”理解更深刻,油比任何东西都珍贵,在百姓心中,几近黄金价值。
  
米子送进村中油坊加工,滴出的花生油,老百姓叫“滴滴香”,可想而知油多么珍贵。记得一个故事。门口邻居智叔,挑着米子进油坊换油,油滤子似滴非滴,他就半空用嘴接住。他的理由是,下顿饭就可以少用点花生油了。智叔也从此有了一个雅号“滴滴香”。那时,每个外号里都有这心酸的故事,搬出当年的那些外号,简直可以写成一部故事集。
  
  
二
  
我家的油坛子,父母就不舍得换,理由是,换一个,要花钱买,且沾去不少油水。也不可随意搬动位置,据说关涉“家运”,盛着的是生活的最厚滋味,搬动或更换,就是“切断福泽”。要放在不易打碰的位置,生怕不慎而落物,打碎了就叫“破财”。这些说法,我不看作迷信,而是生活的禁忌,是珍惜日子的方式。就像汽油是汽车发动机的动力之源,食用油就是在为生活加油。
  
我家的油坛子是一个瓮,底儿收缩,就像一个陀螺的尖儿。瓮的上口儿也收缩,中间是个大肚子。老家人可能是根据“酒瓮”的说法叫这是“油瓮”。每年新油入瓮前,要清理油瓮沉淀的油底子。可能是进入冬季,气温降低,油就更容易沉淀,形成油底子。
  
母亲在新油来家前,都要花时间清理油底子。她烧半锅开水,将抹布打湿拧半干,然后迅速围起油瓮的下半部分,问母亲为何,很简单,就是以热量化开油底子,然后倒出里面的油底子,用一只碗接住,最终把油瓮架起来,使其慢慢滴沥干净。油底子是橙黄色,甚至有时候看到的是黑黄色。油脂很厚,还带着一些碎末渣子。如果放在今天,这是不能食用的,必须倒掉。可那时,连喂猪都不舍得,就像人们说的“碗底埋着一块肥肉”,油坛子的油底子,与此相当。
  
讲油底子的故事,我的外孙听得睁大眼睛,表示不解。可这是过好一个春节的底气的“油气”啊,是烟火香气的来源。那时,很多农户都是要割上几斤猪肉,最好幸遇肥肉片子,回家炒菜“烤油”(放进锅里,沥出油分,以增补花生食用油的不足),大白肉膘子炒大白菜,那就是珍馐美味,可谁家会那么奢侈!极少。
  
  
三
  
母亲是一个聪慧的女人,为了过得去的年,早就有打算,小菜园的蔬菜,都成了被油底子俘虏的战利品。萝卜叶子,特别是切取叶子还带着的一片萝卜头,放进锅里撩一遍开水,再晾晒干,储备起来。地瓜切块,晒成地瓜结,也备用。胡萝卜及叶子,疙瘩头及叶子,晒成半干的东西很多,辣椒,小黄瓜,芋头,山药根……凡是能收集晾干储藏的,都成了囊中之物。母亲最喜欢的是萝卜丝,晾干之后,一篓子一篓子装好,除了平时包包子用,一定留着一些过年。
  
进入腊八就是年,这是中国过年的开始,我们那也是从此开始忙活了,忙活着,甚至脚不点地地忙着,这是气氛和快活,无论贫富。所以中国人常说过年很累,也就是一种幸福体验。
  
自此,母亲就开始了炸丸子。这是她准备过年的唯一豪华美食的样式。她将铁锅烧热,把准备的油底子,倒入锅中,慢火加温。一年屋内不见浓厚的香气,顿时被油气喷香,母亲不舍得油气外溢,总是关着屋门,也让油气薰薰屋壁,赶走尘土的味儿。此时邻居六母如果来串门,或者有事,一进屋门,鼻子都要深嗅几下,好像是来沾沾油香的光。
  
此前,母亲早就准备好了要油炸的食材。过年前,村的代销点就开始卖鱼了,母亲不舍得花钱,就选最便宜的“花鱼豆子”买,这种鱼个小,肉实,清理干净也没有多少废弃物,是实打实的好东西。
  
提前把准备的晾干的蔬菜,洒上水湿润一下,再拿到阳光下上上味,除去搁置的怪味。从小不知,后来读林清玄散文《阳光的味道》,觉得他体味得非常精准,“一丝丝,入心、入肺。甘甜、芬芳、怡人”,“像川端的小说,透明、简洁、历炼……”再怎么一文不值的干菜,吸纳了阳光之后,就变得高端起来了,其实,母亲的心,也在不断加温,阳光成为过年饭中的一抹必须有的味道。只是她说不出作家的那些形容词而已,她是要家人去品味,在无声中,阳光就落入每个家人的口舌肚子。
  
  
四
  
母亲用面粉、玉米面,有时用地瓜面做粘合剂,面粉舍不得用,是用“二罗粉”,(有点发黑,但经过油炸就看不出,被焦黄掩盖)大量使用地瓜面。掺入剁碎的半干蔬菜中,一个个团成丸子,圆圆的,很喜庆的样子,可能寓意着团团圆圆吧。为了增加鲜度,母亲将半干的鱼肉也加进去,这是一种提鲜的办法。
  
谁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母亲就是改变了这句谶语,蔬菜也当饭,现代眼光看,还是健康饮食。那时,年龄很小,生活的村子也闭塞,还不知南方有什么汤圆,第一次见,我就想起母亲炸的丸子,一模一样的。认知经验,制约了我的视野。
  
铁锅的油底子开始翻滚了,变得清澈起来,似乎那些杂质禁不住热,变成了空气飞走了,成色很美,真的看不出是劣质的食用油。母亲用筷子将丸子一个个地夹进油锅,顿时开始了热闹,丸子翻滚着,浸着油份。锅台边早就摆上了陶瓷碗(不能用泥陶碗,防止浸油,不能控出油星子),笊篱一捞上,掂一掂,将余油渗进油锅。丸子要炸得火候合适,不然费油,母亲更不舍了。忍不住我就抓上几个,往嘴里填,母亲看着,幸福满足地笑着。我说这是我们家的过年“肉丸子”,母亲并不否定。
  
直到锅里的油底子所剩无几,母亲准备的丸子也炸个差不多了,母亲最怕炸了一半就用光油底子。到最后,丸子进油锅,就是扫尾阶段了,吸油量不足,成色不大好,母亲也要不断翻炒,试图将粘在锅底的油底子也吸到丸子上。丸子就像一块磁铁,可惜不带磁性。
  
曾经的过年,没有什么时鲜蔬菜,芹菜、花菜,反季蔬菜,都看不到,只有萝卜白菜,母亲曾笑,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那是没办法挑拣的意思,不是任意选择。
  
那些炸好的蔬菜丸子,就成过年的肉丸子。炖萝卜块,加进去丸子,煮大白菜,也加。有时候将丸子切成两半,有时整个儿加入。因为有了油水,萝卜白菜的味道就发生了改变。现在想来,用现代的话说,这油坛子的油底子是出“嘉年华”的。油底子,别看名字有点不待人喜欢,它却可以让食物发生蝶变。其实,这是一种重组,蔬菜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赋予食物以金黄香酥的美感,释放出诱人的香味。从而,也刺激了大脑,刺激了食欲。那时管不了油底子和炸制的食物不利于健康,或许因为吃得不多,便不构成危害。
  
我尤其喜欢地瓜丸子,软软的,糯糯的,带着微甜,就像今天吃的美美的汤圆,喜欢咬上半口,露出丸子的地瓜结,我目视示好。所以,最先吃完的是地瓜结丸子。都说,好过的是年,难过的是日子。在我心中,都感觉好过,尽管那时贫穷,想不到将来的出路在哪,但能够满足。
  
  
五
  
说到吃的,我总想起一个故事。
  
一个欠了别人钱的穷人过年,面对一桌子的萝卜和红薯,问孩子们:你们爱吃肥肉还是瘦肉?站在门外的讨债人推门而入,发现原来的肥肉就是白白的萝卜,瘦肉就是红红的番薯。这份生活的奢华感,让人泪目啊。
  
我的母亲活着的时候,年年炸丸子,丸子可不是肉馅,可我家那时很难改变丸子的馅儿。我那时感觉过年也是很丰富的,看着摆在桌上的一碗碗丸子,觉得就像一朵朵晚霞飘来,又像一碗碗花儿,正开得缤纷。
  
其实,我心中也希望我们过年里会发生真正能够变现的玄学,突然在饭桌上出现什么肘子肉,烤牛排,粘在上面的油浸浸的汁儿挑逗着眼睛和舌尖,哪怕就是几粒普通的猪肉丸子,也让我垂涎。其实,一想到油底子炸丸子,我多么想置办这么一桌真正的以肉食为主的年饭,又生怕母亲不适,也怕母亲心酸。这个愿望因为母亲早就离世,只能拿来安慰自己,还曾经有这么一点心愿,不让自己背上“不孝”的恶名。我向来认为,儿子的存在,就是为了母亲过上好日子。“养儿防老”一说,温度不足,是父母的无奈。
  
曾经的过年,虽无珍馐美食,但母亲从未欠我一个有丸子有故事的过年。
  
不知是邻居为了鼓励母亲会炸菜丸子,还是真的喜欢,串门进家,也喜欢拈两个尝尝,母亲也打发我去送点,各式的丸子都有。可我不敢告诉邻居,这是油底子炸出的丸子,生怕人家嫌弃。其实,这是一份情意,那时各家的经济都不宽裕,一定接受得了。
  
油底子也是油,那些年,有了油底子,人们才敢破费一下,来一场烹炸。现在,一瓶油倒出,本无多少残油了,更无油底子,我还是习惯倒置了瓶子,控出残油。可能是一个生活习惯吧。物尽其用,不费点滴。其实,沾在油瓶子上的油星,能有多少,但这是对生活的虔敬之心,也是旧生活留下的痕迹。
  
这个细节,总让我想起母亲,她若看见,一定微笑,以微笑赞许我会过日子。
  
  
2025年10月3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游戏积分:0
防御:
游戏积分:0
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