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散文)


作者:自然刘琳 布衣,21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6发表时间:2025-10-31 09:05:50
摘要:原创首发

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
  
   从黄龙县城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到了界头庙风车小镇观光台门口。小镇位于渭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海拔600~1500米,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以6万亩高山草场为核心景区,夏季鲜花盛开,冬季云雾缭绕,四季景色各异,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
   下了车,各自占据了高地,干净,敞亮。风把我的视线吹得模糊。我没有看见山,我看见了绿,清爽的,一望无际的。近处的翠绿,远处的深绿,还有玉米地的清香的绿。我似乎还能闻到中午嫂子煮的玉米的味道,甜甜的、软软的,糯糯的。我还能看见远处天空中悬挂着雪白的棉花团的缝隙里,透着丝丝缕缕的湛蓝的光。那若隐若现的车辆接二连三的,弯弯绕绕地盘旋而上。
   其实,车子上山的坡度不陡,甚至可以说缓缓地。弯儿也不急,长短不一,就是弯数多了点。要问到底有多少弯儿,宏伟老师肯定知道,他说他前几天开车上去过,中午还特意给我们看了路线示意图,蜿蜒曲折。当时我们都很惊讶。老师自己都惊讶自己怎么就这么厉害。宏恩老师也知道,他说他和嫂子前多天就骑着单车上去的。还说那天顶上风大、雨大,很冷。有点快冻死人的感觉。
   现在虽然六月暑天,但是这个闰六月就是和正常的六月不一样。甚至很是特殊。气温高时高得怕人,玉米叶子干得拧劲,人出汗出得像蒸桑拿一般,阳台上的肉肉的叶子被晒得发黑。雨下起来特疯狂,甚至疯狂得要吃人。蔡老师说,蛇年出现闰六月,是很稀少的。据资料记载“闰六月使夏季延长,民间有“六月逢闰,夏季不退”的说法。今年夏天,我国整体气温较常年偏高。闰六月延后了伏天,使最热时段与雨季重叠,高湿天气将持续更久。宋代《岁时广记》云:“闰夏多雨,伏气不扬”,正是此理。而此时,这里依旧没有太阳,天空的云,有的像大块大块滚动的棉花,有的如仙女抛洒出去的长长的衣袖,有的似海浪翻卷成的朵朵浪花……
   “山不见我,我自去看山”,这是一首歌中的一句歌词,它道出了我此时的心思。可能也道出了来这里的每一个人的心思。正当我不知道山在哪里而要把这里的绿饱饱装入我的镜头的时候,孙老师说,“走,上山顶,顶上的景色更美。”于是,紧随着人流进入一个小铁门,踏着平整的水泥坡而上。
   一个大风车,就在我们的头顶慢慢旋转。或者说,我们就站在大风车的脚下。大风车个头很大,翅膀很长,声音很大,所有经过它的每一个人,都变得很小,很小。
   顺着木质小路前行,看见一个六棱形的深棕色椎体建筑,中半截有白色的围栏,边缘有四个翅膀,风车模样。于是触景生情,不由感叹这建造者一定也个性、有趣。
   孙老师说,这就是“最孤独的咖啡屋”。“啊!”我惊了一声。但又有些不明白?“孤峰山”因为最高最孤独和帝王自称“孤”以及帝王行踪而被命名。而这咖啡屋它也孤独吗?每天来这里的人这么多,难道喝咖啡的人寥寥无几?
   于是我开始设想,如果这里设有留存诗词的地方,或许有个大人物,或许有名的诗人到此一游留下名诗词,那这里岂不就成了有名的“咖啡屋”。就像宏伟老师前些天到此就留有《界头庙风车小镇听风》:“七拐八弯到峰顶,盘旋一路总心惊。漫山皆见剑光舞,独坐凉亭向晚风。”刚才我看见蔡老师一脸沉思,原来他也在触景生情,一首《秋日登黄龙山》信手拈来:“天高似可手轻攀,云绕林梢若戏玩。原阔壑平收远翠,山河万里笼秋烟。”蔡老师博学多才,和国家级大咖同框直播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在央视十套做过文物古迹节目,现在可谓韩城文化界的名人。
   咖啡屋前头的一段小路被文字装扮,也可以说被文化装扮,显得高级了很多,艺术了很多。难怪很多人都要在此打卡,我们肯定也不放过。“真正的爱不是相互凝望,而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看!”这句话很好理解,是说有爱的两个人应该相互映衬相互扶持着向前走,而不能只沉浸在爱的甜蜜中止步不前。而“人在难过的时候,就会爱上日落”有些不大明白?我不知道作者是想表达什么?表达日落时候的哀伤?还是日落时没有太阳升起时美丽?那不更是伤口处撒盐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笔下的日落都美好了一千多年,现如今依然时尚。我喜欢早上太阳升起时朝气蓬勃,也喜欢夕阳落下时的沉着优雅。感觉,在这里看日升和日落,应该也是最佳的位置。那个时候,每个人可能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慨。
   咖啡屋周围,近处,有诸多的万年红精神抖擞地,肆意绽放成自己认为最美丽的样子。远处,无数的风车很悠闲地旋转着齿轮,犹如舞台上的乐队弹奏起清脆的旋律。几朵红红的云就舞动着优雅的舞姿,从深蓝色的长长的山峦翩翩而出,周围白色的云朵就像许多观众,争先恐后跑了过来,湛蓝像水洗过一样瞬间溢出,一缕,一块,一小片,一大片,整个天空,天宫一样美轮美奂。所有的人都专注地举着手机,生怕丢掉那个环节。
   紫云姐姐早已经支起手机支架,她说“这是延时拍摄云朵最好的时候。”她站在哪里拍风景,我站在她的后边拍她这道风景。犹如卞之琳的那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因为在这里,人,也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你好,这里风很大,小心架子被风刮走。”一位黑衣美女走到我跟前笑着对我说。黑衣女子约20岁,浓眉大眼,乌黑的长发扎成了马尾,刘海随风扬在她的额头,一套黑色的套装衣裙让她显得庄重文雅,标准的普通话,好听的声音让我怎么就认为她就是咖啡屋的主人,于是不自觉多欣赏了几眼。接着她靠近我小声说:“不好意思,这里有一个接待,请配合一下。”我转身看见旁边的一张桌子边围了四五个人,中间坐着一个年长者,大约六十岁,梳着背头,一件白色衬衣戳在裤子里,让他的肚子显得更有领导者的风度。此时有专人给他讲解。于是我轻轻说了声“对不起”后,一行人沿着木质小路向更远处走去。
   我已经分辨不出东西南北啦。右手方向,太阳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普照大地,佛光就从云层穿过,放射出缕缕光芒。都说见佛光者会有好运,我试图捏住时间的齿轮,让时间慢下脚步,让佛光消除我更多烦恼,启迪我的心灵。‌
   快看,前边下雨啦。随着孙老师的声音,我看见正前方远处的天空静止着一大块黑灰黑灰色的云朵。云的下方,一排青灰色的雨线齐刷刷落着。我好兴奋,平生第一次看见雨是这样从云层落下。慢慢地,黑色灰云在渐渐变小,青灰色的雨线也慢慢消失。于是我想起“白雨隔梨沟”。
   我要用全景模式,留住这最壮观的场景。我把手机举得高高,镜头漫过佛光,抚过清雨,滑入平展的绿盈盈的草原风光里,进入童话般的世界,深绿色的草地上旋转出了许多白色的风车,风呼呼地,响彻在耳边。真是,现代风力发电与黄土高原特有的粗犷,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忽然镜头中,火烧云梦幻般腾空而出,还不忘记从天边伸过来一条红红的地毯。
   忽听孙老师喊,“快看,天桥。”
   山的这头,出现了一座通向天宫的金光闪闪的桥。我不由遐想,它是要接我们去天宫做客吗?
  

共 27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为核心意象,用细腻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笔触,记录了界头庙风车小镇的游览见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景致的惊喜与对生活细节的珍视,呈现出鲜明的个性与温度。作者善于捕捉“瞬间感”与“生活味”,没有刻意雕琢宏大的景观描写,而是聚焦于眼前的具体景象:漫山遍野的绿、天空中棉花团似的云、蜿蜒的山路、旋转的大风车,乃至嫂子煮玉米的甜香、闰六月的特殊气候,这些细碎的元素拼贴出小镇鲜活的模样。同时,文中穿插同行者的对话与诗作——宏伟老师的《界头庙风车小镇听风》、蔡老师的《秋日登黄龙山》,既丰富了文本层次,也让“人”与“景”自然交融,使游记不仅是风景的记录,更成为一段共同记忆的留存。此外,作者以游览动线为线索,从抵达观光台、登上山顶,到探访“最孤独的咖啡屋”,再到观赏佛光、雨线、天桥等奇景,层层递进,却又不拘泥于刻板的顺序,时常插入联想与感悟,如对咖啡屋“孤独”的思考、对路牌文字的解读,让行文在“写实”与“写意”间自如切换,像一场随性的漫步,亲切而不疏离。再就是语言的鲜活。“风把我的视线吹得模糊”“玉米叶子干得拧劲”等表述,直白生动,充满生活气息;而描写云景“有的像大块大块滚动的棉花,有的如仙女抛洒出去的长长的衣袖”、佛光与风车交映的画面时,又显露出细腻的观察力与想象力,让寻常景致焕发诗意。总之,这是一篇将自然之美、人文之旅与生活之味融为一炉,读来如临其境、余味悠长的好散文。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10-31 09:06:54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2 楼        文友:自然刘琳        2025-10-31 10:29:49
  谢谢编辑老师编发!辛苦老师!
3 楼        文友:颛孙宏恩        2025-10-31 11:45:41
  刘琳老师的这篇文字简直就是黄土高原上一首灵动散文诗。她以细腻笔触晕染出界头庙的绿浪、风车与流云,将玉米甜香、佛光雨线揉进旅途,更借诗词、咖啡屋与“看风景的人”的互动,让自然之美与人文意趣碰撞出温柔火花。字里行间满是初见的惊喜与沉醉,读来仿佛跟着作者一同站在山巅,任风拂过,将这方“香格里拉”的诗意刻进心里。
4 楼        文友:自然刘琳        2025-10-31 13:15:29
  谢谢孙老师赏评!人与风景的完美融合,才是灵魂所及之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