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小事】老家的小拱桥(散文)
每次回老家过年,又看到老家街旁的小拱桥,心中竟有些伤感。这就是我一直惦念的小拱桥么?
记忆中的小桥很美,很清晰。它长不足两丈,优雅而别致。那条石砌的栏杆高约一米,宽约一尺。桥下河水清丽,水上有三五只自由自在的白鹅,倒影清晰可见。桥头的立柱上阴刻着“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字,用红油漆填过的,特别醒目。桥的两头有几棵垂柳。
小桥下总有洗衣洗菜的女人,她们一边洗一边谈说着平淡的生活琐事,偶尔也会来两句让小娃听不明白的玩笑。其中邻家那个扎着马尾巴两眼似笑非笑的瓜子脸女孩总是让人看不够,她的眼水汪汪的,很美!她的笑总是很委婉,很含蓄,小小的酒窝很迷人。她的倒影在清澈的河水中一会儿如一尊静美的雕像,一会又如许多散在水中的五彩花瓣。水波让阳光在水下的石头上幻成一条条金钱,一晃一晃地扭动,不时会有一只不知名的小水虫窜过来,在这金色彩秀般的图画上发一会儿呆,仿佛彻悟了一般忽地一下又游走了。不远处的河滩上,有几个小孩用河沙、小石块做游戏。
桥头那几棵垂柳,树干很粗,柳条从桥的两头垂下来,柳荫便将小桥柔情拥抱,夏天,无论太阳多毒,在栏杆上纳凉的人总是被柳树关爱得心地平和。阳光被柳叶过滤后,轻轻的落在身上,痒痒的,很温情。偶尔来一阵凉风,脸上的笑容便更可爱了。男子坐在桥上,将腰上的旱烟杆拿在手中,嘴唇叭哧叭哧几声之后,便有一阵阵烟雾升起。身子上还散发着汗味,语言中已经盛着气候、收成等内容了。女人坐在桥上,正纳着鞋底。那长长的麻线,在手有力的拉动下,发出咕咕的声音,很悦耳。她们的语言中少不了山里人的婚丧娶嫁。男人与女人说起话来,很远的地方都听得到他们的笑声。有些内容,让柳丝也情不自禁地舞动了起来。如果是月夜,小桥会更热闹,男人们吸烟时的火星一闪一闪,伴着他们的冒险经历或者鬼故事,让人久久不忍离去。春天的柳絮在桥上四处飞扬,秋天柳树的叶子一片一片地飘落,在桥栏上,拾起春天的柳絮和秋天的叶子,只要眯着眼注视上一分钟,对生命便会生出不同的感悟。最开心当是一年四季在柳树上攀爬、戏玩的那群小娃娃。曾记得其中有一个小伙伴很有创意地在一棵柳树的大桠杈上铺了一个竹楼,在竹楼上纳凉很是享受,他的创意着实让伙伴们羡慕了许久。
小桥于我,也曾有着好多开心的故事。曾经趴在桥栏上拍书纸折成的纸牌而延误了上学,被大人揪着领子极其狼狈地押着去学校;曾因为看着桥下小伙伴们耍得开心而出神,不留心掉到了齐腰的水里成为一个十足的落汤鸡;好多次将重重的背蒌放在桥栏上长长地舒上一口气,抹去脸上的汗水后,露出一脸惬意;好多次在月明之夜,痴痴地畅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意境……关于小桥故事如一点点的珠贝,在记忆中依然那般璀璨。
而眼前的小桥,真的是我记忆中的小桥吗?
桥下的流水很瘦,很浊,在这寒冷之中也仿佛散着一种泥腥味。几只鸭子,卷着灰褐色的身子在打盹,它们旁边是一堆垃圾,有白色绿色的塑料袋,还有五颜六色的包装纸。小桥的栏杆早已没有了,桥面坑坑洼洼,在一次次车轮碾压下很泥泞,找不到一块放脚的地方。桥边杨柳不知何时仙化,取而代之的是几个简易的摊棚。风吹着棚上的塑料纸,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很单调。
鲁迅在《故乡》中看到的是“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并且悲凉地叹道: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与鲁迅先生的故乡相比,我的老家这时正在鞭炮声声,小镇上的楼房正互不相让地比高矮,走在小镇街道上不时会遇到红光满面,腆腹熊腰的乡亲。但这时老家的小桥却无奈中成为了我的记忆。是不是鲁迅回故乡的伤感影响了我?
母亲为我准备了好多带回家的东西,明天就要动身了,想到母亲留恋的眼神,心更觉得几分不舍与沉重。而小桥的面目全非让人觉得离老家仿佛太远太远了。
唉!明天就走了,为何要想那么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