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一张报纸,一条路,一段人生(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一张报纸,一条路,一段人生(散文)


作者:贵州晨华 布衣,27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发表时间:2025-11-04 15:51:45
摘要:六十年,一个甲子的轮回。但对于一份报纸、对于与它相伴成长的一代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媒体形态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变的是我们对文字的敬畏、对真相的追求、对能源事业的热爱。

二十三年前,当我第一次踏上朔黄铁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站时,不曾想到,一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忠实的伴侣;更不曾想到,它会为我铺就一条通往写作天地的精神之路。
   那是2002年7月,入职的第一站。从县城到车站只有一条泥巴路,雨水冲刷出的沟壑,徒步行走都要十分小心翼翼。车站孤零零地矗立在空旷的山野间,四周没有村庄,没有建筑,只有无边的寂寞。那时,车站既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手机更是奢侈品。唯一的现代娱乐产品是一台靠户外接收器接收信号的电视机,可风总是不经意间把接收器掀翻,想看节目只能等风停了,重新调整固定。
   就是在这样近乎与世隔绝的环境里,我邂逅了《神华能源报》(原名为《华夏能源报》)。它像一扇窗,让被困在闭塞小站的我,得以窥见外面世界的精彩。
   真正让我震撼的,是在翻阅报纸时,竟然发现了朔黄铁路职工撰写的文章。这个发现让我惊愕了很久,在我当时的认知里,报纸上的文章都是记者的专利。难道普通读者也能投稿?这个疑问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
   两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杨惠卿,更在报纸上看到了他的名字。那一刻,心中的种子破土而出,原来我们真的可以向报纸投稿。从此,我成了天天盼报纸、天天读报纸的人,更成了经常给报纸投稿的人。
   然而,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在2013年之前,报纸上没有登载过我一篇文章。现在回想起来,这不能怪编辑——那时的写作水平确实不敢恭维,加之投稿流程繁琐:需要工工整整地抄写好,交到公司审核,审核通过后再由公司统一邮寄到报社。也许,我的那些稚嫩之作,根本就没能到达编辑部。
   转机发生在2013年6月。我调到了原平分公司机关办公室担任行政文秘主管,专业就是“写”,比如总结材料、行政报告、新闻信息,只要是与文字有关的无所不包、无一不写。而最让我欣喜的是,我终于在《神华能源报》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时的情景,那种兴奋无以言表,甚至想方设法让同学们都看到。如今回想起来,虽觉幼稚,却倍感温暖。这份纯真的喜悦,至今仍在延续——看到身边年轻员工的稿件(或照片)被报纸采纳,他们脸上绽放的光彩,比当年的我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写作水平逐步提升,对报纸的学习和研究也日益深入。渐渐地,上稿率开始增多,有时候一周能登出一到两篇稿件。如果遇到分公司信息稿件太多但都具有新闻价值的情况,我就创新形式,将文字信息转变为图片新闻投递,几乎做到了“投必中”。
   常有人问我上稿率高的秘诀。我的答案四个字“用心研究。”研究国家最近的热门话题,研究报纸的用稿需求,研究集团的宣传重点,研究编辑的文风及习惯,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撰写,上稿率一定能提高。总结起来就是,只要将“心”用到“研究”上,何愁稿件不被采纳?
   特别是报纸改为四版后的今天,投稿更要精准。因为不是你文章写得不好,而是报纸没有相应的版面可用。时间久了,时效性没了,再好的稿件也无法被采纳。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适应变化,方能行稳致远。
   二十三年的相伴,《神华能源报》早已不仅仅是一张新闻纸。它是我职业生涯的见证者,从小站的青涩少年,到分公司的文字工作者;从投稿无门的迷茫,到“投必中”的从容自信。它更是我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在无数个寂寞的夜晚,是它的陪伴让我感到不孤单;在那些困惑的时刻,是它的指引让我找到方向。
   如今,当这份报纸迎来创刊60周年的荣耀时刻,我提笔写下这些文字,心中充满感激。感激那份在寂寞岁月里的相遇,感激那些在成长路上的指引,更感激这个让普通人也能发声的平台。
   一张报纸,一条路,一段人生。在能源奋进的征程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见证者,也都是书写者。而《神华能源报》就是串联起这些珍珠的那根线,它将散落在岁月里的点滴串联成链,将平凡的个体与伟大的时代紧密相连。
   六十年,一个甲子的轮回。但对于一份报纸、对于与它相伴成长的一代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媒体形态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变的是我们对文字的敬畏、对真相的追求、对能源事业的热爱。
   谨以此文,献给陪伴我二十三年的《神华能源报》,并预祝它六十岁生日快乐。愿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见证更多人的成长,记录更多能源奋进的足迹。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张报纸的故事,更是我们这一代能源人共同的青春记忆。
  
   (2025年9月29日山西神池)

共 18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容,回忆二十三年前,在朔黄铁路的一个小站时,不曾想到邂逅了《神华能源报》,那是一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成为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忠实的伴侣,更不曾想到从此铺就一条通往写作天地之路,不变的是自己对文字的敬畏、对真相的追求、对能源事业的热爱。作者以此文,献给陪伴自己二十三年的《神华能源报》,并预祝它六十岁生日快乐。文中提到的朔黄铁路是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的一条重载铁路‌,主要承担煤炭运输任务,《神华能源报》是神华集团的内部刊物,用于企业信息传播和员工文化展示。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5-11-04 15:53:06
  内涵厚重的散文,回忆二十三年前,在朔黄铁路的一个小站时,不曾想到邂逅了《神华能源报》,那是一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成为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忠实的伴侣,更不曾想到从此铺就一条通往写作天地之路,不变的是自己对文字的敬畏、对真相的追求、对能源事业的热爱。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