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寒霜过后枫叶红(散文)

  【晓荷】寒霜过后枫叶红(散文) ——黄信老师记略


作者:心梦王水 举人,3524.0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发表时间:2025-11-05 19:51:13


  
   1953年3月,为加强国防前哨建设,根据党中央决策,撤销临安专区,并将人员调往舟山,帮助建立舟山地委和专员公署。时任临安专署文教科股长的黄信,就是这300多位支援舟山大军中的一位。
   黄信是湖南汉寿县人。抗战时期,为了求学,跑到四川,半年后高中毕业,又经过几多转折,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央大学经济系。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从四川搬回南京。他也继续旧学直到毕业,在这一时期他读了很多进步书籍,也接触了很多进步同学,思想触动,追求进步,积极参加学生革命运动,1948年8月19日被捕,在监狱度过了73天后,通过各方面的营救于斗争,终于无罪释放。1949年3月参加中共浙江金肖支队,参加过金华等地的接管工作,1950年2月分配到临安教育科,任股长。他曾说:“我的学生时代是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度过的。八年的颠沛流亡和三年的苦难生活,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腐败的政党和特权官僚统治给国家造成了多么深重的灾难,给人民带来多么巨大的痛苦。所以早在学生时代,就毅然投身于革命,经受了监狱和游击战争的考验。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人民教育事业,为改变浙西山区文化教育落后面貌而忘我地工作。”
   来到舟山初期,他先去了定海县六横区工作队洋山工作组,担任组长。1953年6月,从乡下调回机关,任舟山专署文教科科员。当时文教科主要就两个人,科长刘岩15岁就成了小八路军,原任临安专署秘书科长。在刘岩科长的鼓励下,他发扬在临安浙西山区搞教育的干劲,深入学校,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沈私立家门中学的出现团结问题,他就前去处理,着重讲教师的优点,对缺点也进行婉婉转转的批评。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沈家门中学及象山二中直到工作,受到教师的好评,他的工作信心也提高了。到象山一中帮助制订学期计划,他提出了教育要求,教师认为不够切合学校实践,有过高的倾向。他就让教师讨论,进行适当的修改。他去参加定海中学教师学习,并了解教师团结问题。当部分教师提出“弄清实事,分清是非”的要求时,当时他不了解小学的具体情况,没有细细考虑就答应了,认为谁怕事实谁就有假。校长顾礼宁觉得不妥,因为学校一些矛盾都是一些小事,很多也很难说得清,如果这么细细的纠缠会影响教学。他就请教刘科长。刘科长指出,学校的团结问题不是一清二白这么简单,其实很多还是不同思想的融合问题。于是就跟刘科长研究,认识到学校要加强细致思想工作。请请示上级后,教委派南下干部董文德进入学校进行长期的思想工作,定海中学那些问题慢慢就得到了解决。
   到学校去检查工作能把向教师了解各方面的情况,而且进入课堂听课,有时听课后还征求学生意见,检查效果。当时的教育科机关的工作就这么纷繁细碎,他都去认真地做。
   1956年5月,舟山创办了浙江水产干校,黄信前去干校担任教育科负责人。为干校的教学建设献计献策,尽心尽力。
  
   二
   不幸的是,个性直爽,提意见直率,为人硬气,1957年6月8日,舟山地委统战部邀请知识分子座谈,作为省水产学校代表的黄信在座谈会上遵照会议提出的“畅所欲言”,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要求,诚恳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就舟山大鸣大放的现状、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机关官僚主义、对待知识分子等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不想没过多久,就开始反右活动了。他在会议上的提意见讲的话,被作为极端的右派言论。10月9日,《舟山报》看法长篇文章《右派分子黄信的真实面目被彻底揭露》对他进行了批判。而他认为是抱着正确的目的提意见,并且是真诚的现实的意见,不低头认错。1957年12月省水产学校对他以极右派论处。1958年4月舟山专区监察处对他作出“行政上开除”的处分。1958年5月被押送到洋岙公社劳动改造,1964年7月又被送到舟山地区畜牧场劳动。1965年2月抽到岱山东沙中学担任教师,在文革时被批斗殴打,在那个人性变态的时候,就是学生也都会随意辱骂踢打他。坎坷磨难,家庭离散,深受极左路线之害近二十年之久,饱尝了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各种痛苦。他依然做他应该做的事,叫他上课的时候上课,劳动的时候劳动,直到粉碎“四人帮”。他为他的莫名的罪名进行了申诉。1978年3月舟山地委批复了浙江水产学院党委的《关于黄信同志被错划右派的改正报告》,指出:“黄信同志有错误言论,但不是从根本立场上反党反社会主义。原划右派,应予改正。恢复政治名誉,回复工资行政十九级。”得到平凡以后,他工作更加勤恳,不计个人恩怨,帮助指导教师,不厌其烦。让自己的才智充分发挥。
   解放前,他寒窗苦读二十年。在大学主攻经济专业,但对我国古代文学遗产有着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大量的文史典籍,自先秦之唐宋,举凡诗经、楚辞,诸子百家、史记汉书,诗词歌赋无不涉猎。功底扎实。当时高奎床上刚刚恢复,教育开始步入正规。他担任高中语文。文科(1、理科(1)重点班的上课从不推辞,每周要上19节语文课。特别在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写作上狠下功夫。他对古文的背诵是很重视,认为这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重要手段之一,他一学期就教了十六篇古文(阅读文除外),并要求背诵,指定三分之一的学生向他个别背诵,其余学生互相背诵。当时复习资料奇缺,他就在课余休息时间,编写并刻写了《文言文常用虚词》及《文言文常用句式》两本辅导资料,又翻译了部编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课文(初中六册,高中两册),同时还编写印刻其他许多语文教学有关的资料。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他采取了有重点地细改悉批的办法,使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复习班的一部分学生有的从不懂文章的章法而初步掌握了章法,有的从华而不实,开始写得比较朴实了;有的原来构思杂乱,文辞不通,现在能写出比较通顺的文章了。高二(3)班,本来错别字“泛滥成灾”,一年后就大为减少;少数同学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其中一名还获得了岱山县高中生征文比赛一等奖。
   为了使学生重视作文练习,在讲评学生作文的同时,自己写下水作文,作为范文,《给刘安荣父母亲的一封信》(1979年本省中专试题)及《陈伊玲的故事》(1979年大专试题),并讲解构思、剪裁和行文的过程。学生反映;“我们写了,老师再写一篇,一比较就看出作文的具体路子了,让我们有了作文的头绪。”
   每抓一样教学内容,他都抓实有效。抓现代汉语,抓拼音能力……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从局部到整体,局部与整体结合,普遍得到了提高。那几年东沙中学的语文成绩就凸显出来。
  
   三
   是金子总会发亮。1980年3月,黄信由东沙中学调到浙江舟山中学,任教高中语文,并担任教导主任。
   在舟山中学拨乱反正后,教育教学走上了正道,根据当时的形势正狠抓教学,全面提高,在高考中也取得好成绩,展示了舟山市的教育窗口学校的风貌。他首先融入这个集体,在语文组,他谦虚诚恳,和同志搞好团结。他对年轻的老师很关心,对跟他年龄错不多的老教师,他总是放低姿态,有时碰到他们有意见,乃至跟他冲撞时,他不以理强争以权压人,而是退让,不做计较。那时语文教研资料较少,杭大出了一本语文教研刊物,里面有很多切实的资料,很适合当时的教学,可是学校只订了几本给几个教师,很多老师都没有资料,很不方便。他征得了这一意见,便态度坚决地去向分管的校领导申说力争,最后终于争取了为教师征订了多种教学资料,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舟山中学高中的学生相关的基础比较好,这样更有利于黄信发挥,他把东沙中学的那些经验结合舟中学生的情况,在作文上抓提高,在文言文上抓深化,拓展语文视野,开拓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兴趣。学校开设语文公开课观摩课,他就带头去上,其他老师也就不做互相推诿。有一次他开设全市语文公开课,上的是《游褒禅山记》,师生互动,从字到句再到篇,他只作引导点拨,却层次清晰,重点明确,而“立志奋斗”的思想教育在课文内容的点拔中自然融合,没有一种外加的做作教育,正是他“思想教育在课文教学中自然体现”的教育思路的体现,给听课的老师也很多启发。
   当时学校面临三大任务:一是争取进入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的工作,二是六十周年校庆的准备工作,三是关于转型高中三三制的工作。舟山地区公署副专员王家恒指示,舟山中学要争取进入省首批重点中学。要层层发动,要自查学校德育智育等等的情况,要把卫生体育等各方面都抓一抓。1980年12月4日晚上,裴怀礼校长找了杨次江副校长与黄信三人对这三项重点工作进行研究商讨。黄信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被采用。当时学校没有办公室,也没有把政教和教务处分列,只有教导处,所以教导处即要进行教学管理,又要负责政教工作,还要着手一些处理一些校务工作。任务很繁杂。黄信和副主任王孝林、陈定生一起研讨后分工负责,踏踏实实的开展工作。
   关于三三制转型,也就是高中二年制编委三年制,教导处主要是要做好教师的布局方案,高中36教师,初中30个教师,另两个去进修,职员24个(不包括炊事员)。他就要对教师梳理,那些适合高中,那些适合初中,还缺少多少,进行了认真的排摸,然后做了个教师调整方案给学校参考。所以到了1981年秋季开学的时候,高一年级的新生就自然开始了三年制教学。而此时的黄信老师却有教授了新的任务,离开舟中了。
   教导处三人分工合作,一方面加强对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提升,一方面对学校的德智体美进行了细致的自查,根据相关的自查材料,黄信又担负起了撰写自查报告的任务。在夜深人静时,铺开稿纸,根据自查情况和资料,认真撰写。1981年4月,舟中通过了浙江省教育厅审查,学校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
   60周年校庆的准备工作,在1981年新年开始之间就铺开了。他积极参与作了不少工作。当时学校决定落实校歌,音乐老师请黄信也写一首校歌,与把五六十年代曾传唱现在回忆并稍作改编而成的一首进行比较。黄信二话没说就接受了任务,他构想了好几个晚上,才挥笔作就,歌词是这样的:
   舟山中学校歌
   舟山的优秀青少年,
   锁山下桃李芬芳,
   宽敞的校园洒满阳光。
   教师们辛勤教诲,
   同学们互学互助,
   “严”与“实”的校风,
   我们要发扬。
   舟山的优秀青少年,
   锁山下济济一堂,
   我们要做祖国的栋梁。
   培育革命的理想,
   探索知识的宝藏,
   我们要坚持全面的发展方向。
   (副歌)
   啊,啊!
   舟中您培育青年千千万,
   校友遍布在四方。
   光荣传统我们继,
   一代一代更兴旺,
   一代一代更兴旺!
   虽然最后没有选用这一首,但是正是在这首的对衬下,从校友熟悉角度出发才选定了现在传唱的那一首。
  
  
   四
   可是他没有等到舟中的60周年校庆举行,1981年9月,又接受了新的任务,他调任舟山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副院长兼教研室主任,去从事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这一工作。当时舟山教育百废俱兴,正需要大量的有水平的教师,所以开办了舟山地区教师进修学校。黄信作为业务副校长,一方面参与对教师的辅导上课,一方面进行教师进修的组织安排工作。同时也集成做好地区教研室的工作。1983年,他组织舟山的地理和历史教师,他负责主编了《舟山历史》和《舟山地理》两本乡土教材,成绩显著,受到省教育厅的表扬。
   而1982年开始,他又在舟山师专兼课,上古代文学。他教书育人,不仅进行只是传授,还“以古为鉴,以人为鉴”,进行品质教育,讲《离骚》注重屈原的形象塑造,讲《史记》强调司马迁坚持正义,追求事业的精神,而讲陶诗,出赞美其气节之外,更揭示她在特定环境下的社会责任。时任舟山师专校长、教授王学渊这样评介他说:“黄信老师树舟山教育界元老一辈。于古代文学、书法均有较深造诣。乐育菁莪,诲人不倦。”后来退休以后他还在师专兼职。
   1985年5月,老专员王家恒创办东海业余专科学校,黄信又调任东海业余专科学校任副校长,参与艰苦的创办工作。1987年底,他评为副教授。
   1987年他又被推荐为舟山市首届政协委员。
   1988年5月,定海县成立了地方志编篡委员会,他是委员之一,并担任《定海县志》主编。《定海县志》建立班子后,就开始订规划拟篇目,宣传发动,落实承编任务。然后广泛征集资料,1990年4月开始撰写分篇初稿,250余万字。1991年3月至1992年6月,县志正副主编、责任编辑分工改写各分篇。3月返回各部门征求意见报区领导审阅。1992年7月8月分簒组合。黄信认真负责,不辞辛苦,把工作做的细致具体。正在《定海县志》将要定稿之间,1992年12月,黄信不幸因病逝世,终年70周岁。

共 510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黄信,一个在中国教育史和地方史中并不广为人知的名字,却用一生诠释了“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本文以详细的史料,勾勒出这位从中央大学经济系走出的进步青年,如何在时代洪流中辗转浙西、奔赴海岛,最终扎根舟山、鞠躬尽瘁的坎坷轨迹:青年投身学运、铁窗淬火;盛年援建海岛、夜叩学堂;中年蒙冤被划“极右”,牧牛、砍柴、喂猪、挨打,仍偷偷把课备在纸烟盒上;晚岁平反,以半百之躯重返讲台,一口气每周上19节语文课,自编油印教材,为学生写“下水作文”,为教师争订资料,为校歌、为县志、为乡土教材耗尽最后一支烛光。文章更以大量细节呈现其教学理念——“思想教育在课文里自然发光”“作文先写‘下水’示范”“古文背诵三分之一当面过关”——今日读来仍熠熠生辉。黄信身上叠加着两代知识分子的群像:既具旧学底子的诗礼涵养,又怀救亡图存的理想主义;既背负体制转轨的磨碾,仍守住“乐育菁莪”的赤子之心。其个人命运与舟山教育、浙江乃至国家大时代同频共振:撤地建专、反右扩大、历史浩劫、恢复高考、首批重点中学、方志编纂……历史每一次翻页,都在他生命里留下深深折痕,而他始终以教育者的柔韧与史学家的笔力,把折痕写成注脚,把苦难化作薪火。作者用“寒霜过后枫叶红”作喻,既写其历经霜雪而不凋,又点出海岛秋景与人物精神之契合,含蓄隽永。全文无溢美之辞,却处处见人格温度;无宏大评判,却让读者在静默中感到震撼:原来真正的“师范”二字,是身陷泥淖仍仰望星空,是体无完肤仍伸手授业,是明知个人渺小仍把每一粒沙子垒成岛屿。黄信离开我们已三十余载,但他用一生回答的命题——知识分子如何在时代夹缝里守正创新、教育如何反哺一方水土、地方志如何为无名者立传——依旧灼灼。此文不仅是对一位地方教育先行者的缅怀,更是向所有在暗夜里擎起火把的师者致敬;在枫叶如丹的季节,能记住曾有人以霜雪为火,照亮海岛,照亮我们共同来时的路,意义非凡。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11-05 19:55:26
  霜雪压枝仍灼灼,枫叶经寒色更浓。黄信以一生困顿写师者风骨:蒙垢犹传薪,燃己照海岛。文章以平实细节托举精神海拔,令人动容。好文,值得一读!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11-05 19:55:49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