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最好的旅游是邂逅故事(散文)

精品 【东篱】最好的旅游是邂逅故事(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40587.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6发表时间:2025-11-06 05:38:19
摘要:有时候,不是没有文学题材去写,是因为我们的灵感在沉睡未醒,或者我们就没有灵感,而需要别人的启发。故事,是旅游醉可能带来的精彩,不可丢掉,于是我为之一记。


   听了他的话,我觉得我算是遇到了资深的旅游家了。他是全泽兄,我的自驾出游的兴致,完全是被他带动,他退休后自驾10年多,逛了不少风景区和城市。说到这个,他并不以为然。
   他说,最好的旅游是邂逅故事。他的观点,来自对《徐霞客游记》的阅读启发。他说,嵩山遇道士,武夷山溪声……都不逊色于《聊斋志异》。这是他的发现,觉得比单纯写地理地貌好看,于是每走一处,他除了欣赏风景,阅读古迹,再就是去邂逅故事;如果没有故事,他就弄出故事,往故事上靠近。我说他读书太挑剔了,而且“看偏”了,他说这是“异趣”(明显是根据“志异”而来)。
   一个懂得旅游品质的人,一定要遇到故事,留住故事。这一点,再次被我的文友——“枫桦”和“岚亮”证实。所以,我阅读他们的游记,特别注意看邂逅的故事。甚至记得住故事的梗概。枫桦去观鸟巢,以一张残疾证为门票,在不开放的时间,叩开了大门。(见《归巢》一文)还记得,岚亮笔下的一个艄公,搭腔也不回,却是一个难忘的形象:“艄公显然是听见了,却无动于衷,稳坐钓鱼台,始终不搭一腔。其实,他只是一个撒网人,只负责撒网……他撒网,撒的是风景和情趣,捕的是雾,和本该属于他自己的日子,其余的一切,在他眼里,皆是浮云。”(见《小东江之魂》)这是一个不说话的故事,不属于隐逸者,但属于最美的遇见。作者写的一条江的“魂”,原来是问而不答的一个老者。文思常常被一个故事打开了,还愁对风景写作没有灵感?
   美好的东西,有时候要从风景之外去寻找,往往是以故事的方式存在着,智者多了一只慧眼而已。
   的确需要转变旅游观。2022年,我曾因公随全泽兄外出考察,他有个特别的爱好,就是每到一处酒店投宿,都要搜集纪念品,曾经的酒店房间都放一盒火柴,也有一张酒店服务介绍卡,他离开时都带走,尤其喜欢“集火”,这个说法是根据“集邮”而来。并非是战争中的“集中火力”的缩减。他“集火”上千盒,每看,差不多都能说出酒店的名字。他说,这是他最初旅游的故事,是以火柴盒的方式收藏起来的。他说手头有古老的“益都火柴”,现在极难找到,是啊,曾经的益都已经变成了现在的滨州。
   有时候喜欢,会问清洁员再要一盒,有时候人家给两三盒,还会睁大眼睛不解。他说这个细节里的心情故事值得去琢磨,大约是答应了他的“非分”要求,满足了他的“情绪价值”吧。
  
   二
   上车睡觉,下车尿尿,进了景点忙于拍照。这是大多数人旅游的形态。的确是俗气了,只能以走过几个地方为荣,少了可以暖着回忆时光的内涵。而且,风景最容易过后不久就忘记,一旦有了故事,就不一样了。就像小时候听到的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一辈子都存在记忆,一旦打开,就回到了曾经的时光里,找到少年时。
   去年秋天,我跑到青州博物馆,去得早,坐在博物馆门前西侧的青州石砌的鱼池边赏鱼,一位中年人凑过来,互问籍贯,知我是威海人,便十分近乎。他原来在威海的隆峰部队当过兵。他现在是小货车司机,跑青州乡镇往城里拉货。赶上货车装货需要等货装车,上午便来看博物馆。他说一定要带走青州桃,还跟我说了一句广告语“有缘千里来相会,买它一箱也不贵”。我根据他指的方向,奔向西王村柏山农场。沿路就是桃,装了两箱。
   走的时候,他补充了两句。“吃莱阳梨,奔五龙河的去;就像吃威海的无花果,就跑那香海……”一面之交,只因我们未曾谋面在威海的交集,而那么热情。一个人的阅历,都是一张交友的名片,再陌生也会找到共同点。我相信着人缘。
   还是在青州博物馆发生的事。中午就餐,我也到了馆舍的地下餐厅。凭票九五折,饭菜花样也全,环视一周,样样感觉都合口。挑了几样,付费时,收银员问,是教师吗?好家伙!我这人不会把职业身份挂在脸上吧?我怀疑自己的言行不合规矩,有失体统。有时候遇到陌生的本市朋友,有人喊我“某某老师”,有人就懵,追问一句“是体育老师还是后勤老师?”收银员说,凭教师证可打个九折,赶上教师节(期间),提醒一下。我掏出教师证,人家看了封面就认了。
   青州有最老的古城,有数千年的历史,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名流,更有文豪在青州留下的墨迹丽篇,这是我喜欢奔往青州的理由,而我的“青州故事”,就像收获的连环画本,每往就打开了,感觉青州人留下的故事很美。故事的主角可能只能以“甲乙丙丁”代之,但形象却是那么鲜明。
  
   三
   从北京昌平城出发奔居庸关去,我提前未作攻略,临时动议。沿着窄窄的秦砖台阶,扶墙而上,越过拱券,站在了云台。恰遇一位保安,他提醒我,切莫动火。我颔首。继而聊起来。我想让他介绍一下居庸关的城墙布局,他挠挠头皮说,你看,先生,我就是在下面村子住,好像大家都不愿提及这些……长城,是我们的一份工作。曾经战火烧在长城,如今变成风景,于是有了从业,无论在长城买票的,巡护的,看车的,零售纪念品的,工作就是长城。他说,长城是透明的。都看得懂。我原以为他懒得跟我说,却听到这句话,我便觉得他是一位诗人,一位出自居庸关村的诗人。他教我怎样读懂长城的故事。
   每一次战火在长城点燃,我们往往在乎弄清年代原委,无论怎样复杂,历史还是透明的,留下了不屈的精神力量,每一台阶,每一垛口,都是丰碑。历史,走到今天,更加透明,守护家园的意义,不再是躲在城墙的背面,蹲在长城的垛口荫蔽起来,以待随时出击。透明一词,说出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感觉,透明就是和平的亮度。
   长城是有着物理厚度的,但不是用来称重的。长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内核和纯粹性,大家都清楚。登长城,不应该局限于看看秦砖,了解长城的结构。他显然不是导游,但胜过很多导游的讲述。自己就是居庸关下的居庸关村人,老一辈人都是“亦军亦农”,到他这辈人,吃上的“雄关饭”。
   除了拍摄长城的各个角度的照片,我特别在他转身巡视长城的时候,拍下他的影子。因为他是一个深刻的人,长城会留下他的杂沓脚步,但不可能留下他的历史,可他对历史有着卓越的见识。
  
   四
   从居庸关下来,我扑向滦州古城。在江山文学的文友“天方夜谭”是这里人,他有过文章介绍,除了想看看古城风貌,更想感受这份亲情,尽管我们的脚步是岔开的,但有一种文学牵线的故事。
   我先登上古城之北的紫金山上的药王庙。拾阶而上,台阶两侧尚无春意,衰草拂风,游人极少。
   山巅有药王殿,肃穆威武,只有殿前的香炉里还香烟袅袅。看到一位中年男人请了香火,点燃而置于香炉。等他做完仪式,我们便闲聊起来。自然是从疾病开始,我去北京昌平城,也是寻医求药,是内蒙古科右中旗的西巴仁哲里木的王布和医生择日坐诊。王布和是中国乡村十大名医之一,很多人信服这个称号,求他诊治,我也是。
   原来这位男人,也是登山拜药王,希望世间有草药可救治他的生命,因为癌症,他已经辞去工作,趁着还能走动,到处散心。他说相信中草药,目前一边化疗一边服用中草药,已经二年有余。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佛家观念,也是民众的心声。我和他加了微信,将王布和的信息转给他。他说他也不拜佛庙寺庙道观,而药王庙他必须拜。庙中陈列的历代药王,如扁鹊、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都早已作古,但还是相信中华医药的力量。他说,他想要一份战胜疾病的信念。我们彼此握住手,紧紧地,不是喜悦相遇,而是进一步强化这种信念的力量。
   他是我的患友,一面之交,或许我们互相之间,都在以对方为榜样,这种相遇,已经超过了所谓的故事,而是成为遥祝健康痊愈的友人。
  
   五
   故事还在继续,但故事的人物换了,是我说的江山文学的“天方夜谭”。他趁着假期回到老家滦州,特地到我去过的药王庙,不是旅游,而张贴一篇文章。我回家创作了一篇《山因“药王”而名》的散文,他打印出10份,用胶带,贴在药王庙的外墙上,我问为什么这么做?
   他说,一是因为一座被人忽略的庙,有人千里来登。二是因为我文章中有一句话——“药王,是生命的信仰;文学是热爱生活的信仰”。他说,很多时候我们说着信仰,但往往找不到,所以,欣赏这两句话。这个故事,不是我邂逅的,是故事的续编吧。很多时候,风景的样子忘记了,但故事还在。讲好中国故事,这是给我们增加底气。我们老百姓,也要讲好属于自己的美好故事,让生活让旅行,因故事而更加精彩。
   旅游所见的风景,可能只能以“精彩”、“值得一览”等词语形容,很难说某一处风景感动了自己吧,而邂逅了不同的人,经历了不同的事,都会在心池里漾起涟漪,甚至发生共鸣。
   我是否可以这样说?当在旅途邂逅了陌生人,邂逅了一个个故事,我们的人生也会生动而饱满起来。
   有时候,觉得故事情节很弱,也许在别人看来,算不上故事,但有些事,一端有了开端,就会在记忆里持续,就会加工。美好的事,注定成为故事,因为邂逅是缘,是会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的。有的故事可能会马上中断结束,但我们已经收获了美好的主题,结局就没那么重要了。
   好像多年前读书看到一句话说,喜欢故事的人才去旅游。我没在意。我们是扑着风景去的,也会邂逅故事,故事又推动着我们的出游脚步……
  
   2025年11月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6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听君一句话,胜读十年书。全泽兄说,最好的旅游是邂逅故事。作者曾关注过文友枫桦和岚亮的游记,其邂逅的故事,唤起作者的写作灵感。故事永远存在,需要一双发现的慧眼。全泽兄外出,喜欢收集宾馆的火柴等等,相比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绪价值”。在青州博物馆,结识一位威海人,因作者也是威海人而结缘。博物馆地下餐厅就餐,恰逢教师节,拿出教师证,打了个九折。作者的“青州故事”像本连环画册打开。在北京居庸关,一位保安说长城是透明的,作者觉得他是个诗人。他转身巡视长城的时候,作者拍下他的影子,因为他深刻。从居庸关下来,作者扑向滦州古城。登上古城之北的紫金山上的药王庙。殊途同归,遇见一位因患癌来登山拜药王的男人,他希望世间有草药可救治他的生命。作者则是去北京昌平城,也是寻医求药,是内蒙古科右中旗的西巴仁哲里木的王布和医生择日坐诊。这种相遇,已经超过了所谓的故事,彼此已成为遥祝健康痊愈的患友。故事还在继续,但故事的人物换了,江山文学的文友“天方夜谭”,趁着假期特地到药王庙,将作者回家创作的《山因“药王”而名》的散文打印出10份,张贴在药王庙的外墙上。因为作者文中的两句话——“药王,是生命的信仰;文学是热爱生活的信仰”。如此看来,旅途邂逅了陌生人,邂逅了一个个故事,人生自会生动起来。上车睡觉,下车尿尿,进了景点忙于拍照。这样的旅游显然太俗气。作者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说明,最好的旅游是邂逅故事。文章视角独特,立意高远,是一篇文别具特色的精彩游记。内容丰盈,情思交融,力荐各位文友赏读为快。【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106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11-06 05:39:57
  旅游,这些年成为人们放松、休闲甚至保健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一般人的概念里,旅游不过是旅行加游览,各地走走,吃吃美食,看看风景。很多人旅游,回来后只是手机里存了些照片,若问旅游感受,“就那么回事”,一句带过。显然,只看风景的旅游有时未免显得枯燥了点,模式化了点。老师的旅游观值得推崇,最好的旅游是邂逅故事。故事为旅行增添了一抹亮色,不仅仅是点缀,故事也是一种风景,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让旅游变得充实丰盈。感谢老师赐稿东篱,遥握,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1-06 08:22:43
  我也常常思考,我们为什么旅游?如果说就是想去看看从未见过的风景,这是一方面,但总觉得看多了,未必就能够从风景中得到多少价值,只能说是增加了阅历。当然,风景是作用还在于滋养满足我们的精神需要。我觉得旅游的过程中遇到陌生人,邂逅一个个故事,也是不能扔掉的东西。算是副产品吧。我觉得韩老师说的保健品的概念也很吻合旅游的特点。的确需要丰富我们的旅游内涵,起码,我们更应该关注旅游的人文内容。我写的邂逅故事,可能不够精彩,但觉得有意义,记忆也深,所以就当故事随笔以记了。故事也是风景,我们遇到的故事,不一定每一个都美好,但那些被过滤掉的故事,也是人生的阅历见识的一部分。我在青州还遇到有骑着电动车,拿着智能手机要老槐树煎包吃的中年男人,我也给了。我不知怎样理解这个故事。或许有人吃不上饭,也或许有人以此维生,但我记住了他接到我递过去的2个包子时候的双手合十的动作。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编辑,辛苦了。远握,问候平安,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11-06 10:28:18
  此篇散文,令人回味无穷,读罢心中满是温暖与共鸣。作者提出的“最好的旅游是邂逅故事”这一观点,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看待旅行意义的大门。看来,生活中并非缺乏写作的素材,而是缺乏唤醒灵感的用心与敏锐的触觉。全泽兄收集火柴盒,作者关注旅途中的每一个人,这都是“邂逅故事”的最美姿态。当我们带着一颗倾听和互动的心上路,整个世界都会变得生动起来。每一个陌生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故事里的主角,每一次短暂的交谈都可能成为创作的源泉。通篇情感真挚,笔触优美,这些宝贵的故事,令人感动,启人思考。该篇游记写法特别,另辟蹊径,更像是一堂关于如何旅行、如何观察、如何生活的美学课。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上午好!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1-06 11:29:28
  途中遇到的这些事,说起来,可能不算故事,我倒是觉得,那些情节还是一直被记住了,风景的样子模糊了,故事反而清晰,所以就有了这个主题表达。旅途,必须遇见美好,我们的情感需要这样的共鸣。最好的旅游是邂逅故事,我觉得是看一看提醒我们,不要只是在风景区走一走,还要去发现邂逅故事,使旅途丰满起来。找写作的素材,有时候我们的确感到困难,没有灵感,一旦换一个角度,可能文章就成功一半了。全泽兄的旅游态度对我的启发很大,他这十几年是在故事里,人生都有遗憾,他是用故事来抵消遗憾的。老师说得对,上路就要生动,我们必须怀着幸遇的心赶路。是的,陌生人也可能成为我们故事的主角,我们读他们,不仅仅是处于尊重,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也有一种审美意义。不敢上课了,生怕讲着讲着就跑题,也可能是老人喜欢的话题。谢谢罗老师拨冗为小文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岚亮        2025-11-06 11:40:57
  读了大哥的文,很有同感,确实,最好的旅行是邂逅故事。走马观花,仅是以饱眼福而已。在这方面,我还是比较讲究的。去临潼兵马俑观光,有些人说,无非就是几个泥人,有何看头?但每每我却长久驻足,浮想联翩,因为我读他们,读他们的故事。望着一尊兵俑,我总是会想,他是来自哪里?是终南山上,还是霜桥柳畔?在从军之前,或许在某个白露为霜的早晨,他曾与一个伊人在蒹葭苍苍的渭水边踏歌起舞呢?其实,外出旅游,在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座山,每一条水都有故事,树有树的经历,花有花的传奇,山谷里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当然,有时遇到的故事会让人不快,但遇到了,皆是缘分,经历过的,都会成为财富。前年三月,我到贵州的加榜梯田旅行,夜里入住民宿,开始房间在五楼,可远眺远山,俯瞰最美曲线,后有人提出要与我换房间,搬到了吊脚楼的地下室,阴暗潮湿,霉味扑鼻。结果,我与店老板娘交涉,开始说真的没房间了,他的浏阳人,我说我也是浏阳的,老家在浏阳河的第八道弯,结果给他两百块钱,住上了套房……哈哈,扯远了。拜读佳作,积兄安康!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1-06 11:50:43
  喜欢岚亮老师的留言,因为我喜欢你笔下的故事,没有多少情节,一上来就是高潮,是表达主题。如果摘除那些故事,单纯的风景,可能就是漂浮的,没有获得感。读岚亮老师的散文,其中太多的故事,这是散文的参与感,也是一部分,是美的表达方式。兵马俑,给我们太多联想,就像在长城,可以看到一场硝烟,演绎一段厮杀,这些都给我们加深了长城的份量认知。我们遇到的可能都是普通的人,但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其实并不普通。我为什么想写这段呢?我在2000年的时候,在北京游览了潭柘寺,曾开玩笑滴和一个外国青年合影,每次翻阅,我只记得那句“桑求”,愉快滴答应一个人的要求,这是多么有涵养。当然人家说不,也没有错。岚亮老师在贵州换房间的事很有意思,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突然就改变了归宿,实在难以接受,可能换一个角度,也会出现故事。岚亮老师笔下的故事很精彩,你的文章是我学习的范本。谢谢岚亮老师拨冗为小文精彩留墨,辛苦了。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11-06 12:09:29
  一般人的旅游就是随大众走、看、拍照、累,过了一遍电影,回到家,没多久就忘了大半。老师的文给了旅游者最好的建议:最好的旅游是邂逅,老师的旅游,每一次邂逅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又有着不一样的精彩,每一个精彩又有着各自的主题。这样的旅游非常有意义,向老师学习,读老师的文受益匪浅。感恩遇见!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1-06 12:21:12
  可能得益于我自驾游吧,比较随意,所以我有时间行走或坐下等着那些故事。的确,跟团旅游,往往就是走一走看一看,走马观花的多。这也是旅游的方式,不可否定,我觉得故事的邂逅是旅游的副产品,不能丢掉,于是记下,为我们的旅游提醒一下。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11-06 12:30:39
  喜欢故事的人才去旅游,我很喜欢这句话,这是对风景的深入浅出。我总有一点想法,喜欢故事的人去旅游是去发现故事、收集故事、整理故事,这才是值得推崇的旅游,风景有了入心的故事,故事就有了出彩的噱头。将心比心,顺势而为,风景才有亮点,风景才有活力,风景才有执着和生命。很显然,老师就是这样的人。点赞学习,想必,我也得去寻找故事了。遥握,敬茶!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1-06 12:38:28
  读书看到这么一句,不上心,可能是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感觉,现在想想,还真的是,那些风景忘记差不多了,故事还在。最近特别喜欢看莫言的散文,莫言是小说家,散文里就是故事构成的,风格很羡慕。出去旅游,和故事邂逅相处,就不感到累,总想去发现。旅游是最好的人生收获,当然,没有退休,旅游的时间不多,退休了,旅游时腿脚又不便,总有掣肘,所以,有机会就不要滞留停顿,不能走远就在近处,每天都有故事就不会寂寞了。谢谢金刚狼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11-06 19:07:42
  我独自一人旅游时,喜欢搭人拍照,遇上爱聊的就说两句,现在明白自己是主动邂逅故事的人。怀才老师也是善于与人交流的人,而且是有心人,才能写出这么启迪心灵的文章,只不过现在很多人都保持沉默,忧郁的面孔,让人望而却步,焦躁的世界焦躁的人,信奉“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信条。看了老师的文章联想颇多,谢谢老师分享,好人一生平安!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1-06 19:14:49
  谢谢寻梅老师的温暖留墨,辛苦了。寻梅老师很开朗,游人都喜欢互相拍照,这是遇到故事的开始。作为性格,我属于不封闭型的,不挑剔什么。陌生,可能是一个坎,有人不喜欢打破而已,其实内心里有渴望交流。不和陌生人说话,这个流毒很广,我觉得在一个和谐的社会,这封闭会改变的。远握,期待寻梅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忘忧树        2025-11-06 21:17:22
  旅行,不只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是从一个故事走进另一个故事。它是一次次对他人生命的短暂介入,也是一次次对自我内心的深刻叩问。我们带着自己的故事出发,在路上收集新的故事,最终,我们的人生也因此变成了一本更加丰厚、更加动人的书。虽然,目前我没办法去旅行,但能跟着老师的文字,一起去旅游也是一件幸事。问候老师,感谢您的分享,让我不出门而得见风景。
日暮斜阳晚,人间烟火慢。
8 楼        文友:忘忧树        2025-11-06 23:00:47
  挺喜欢您文章中的那就广告词“有缘千里来相会,买它一箱也不贵”。诙谐里透着一股子真诚,而且您也因此购买了两箱青州桃。我个人感觉您们彼此有种“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的意境,不知道我理解的是否正确。怀才老师,我再扯两句题外话,建泽兄和全泽兄在您文章里出现的频率挺高的,我有点傻傻分不清楚。到底哪位是老家的兄弟来着?
日暮斜阳晚,人间烟火慢。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