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长兄如父(散文)
一
母亲瘫痪的那一年,身为医生的大哥寸步不离地照顾着。大哥是医生,他最懂身患重病的母亲身上的疼痛有多重。
母亲去世后,大哥时常怔怔地发呆,陷入在过往的回忆中。
年幼时,我和大哥经常去放牛。一次大哥和我各自牵着牛去河对岸的草地上放牛。见牛的肚子慢慢鼓起来,它咀嚼的动作渐缓,我放开缰绳,跟着一起放牛的伙伴们在草地上肆意奔跑追逐起来。玩累了,我就躺在草地上静静地看着天空纷飞的云朵发呆。我玩得忘乎所以,等我忽然想起什么,转身寻觅的那一刻,牛却不见了踪影。我顿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伙伴们见我焦急的样子,也赶紧跟着寻觅起来。突然,一个伙伴大喊了一声:“快看,在那边。”小牛正在河对面的稻田里津津有味地吃着别人家的秧苗。我急速朝河对岸奔去,却见秧苗的主人手持一根鞭子正抽打着牛。见田主把我家的牛一步步牵走,我欲哭无泪,迅速跑回家告诉了父母。
母亲时常告诫我亏什么,千万不能亏待牛,农村人都是靠牛吃饭的。“人是吃牛饭的,一定要让牛吃饱吃好。听到没有?”年幼的我似懂非懂,默默点头。
我的贪玩自然遭来父母亲的一顿揍。母亲拿着皮鞭欲抽打我的屁股时,大哥一直在旁边拦着。贪玩调皮的我总是挨打,大哥却踏实勤奋老实,经常受到母亲的表扬。
长兄为父,大哥这辈子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彼时父亲长年在外工作,二哥忙于学业,大哥自然成为了母亲的左膀右臂。
二
大哥高考落榜后,在家里人的催促下,去跟舅舅学做木匠学了一年。木匠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近视眼的大哥不太会弹线。沾染了黑色墨汁的细棉线,轻轻拉起来,弹下去,一条笔直的线条出现在木头上。大哥弹出的线往往偏离了位置。考虑到大哥的心思没在木匠活上,又有严重的近视眼,舅舅最终还是没让他继续学习木匠。
结束木匠的学徒生涯,回到家里后,大哥沉默寡言,一度消沉。那天,他从房间里走出来,看着广阔的田野,心底忽然明亮起来。很快,他苦心钻研起了种植西瓜的技术。他省吃俭用,用节省下来的钱去县里的书店买来专业种植西瓜的书籍。夜幕降临,昏黄的灯光下,总能看见大哥房间里的那盏灯亮着。一直到夜很深了,灯火才熄灭。
大哥则带头种起了西瓜。一番商议,选择了那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开垄、松土、施肥、育苗、定植,瓜苗慢慢伸展开来。大哥有着过硬的种瓜技术。晨曦微露时,大哥就跑到田间地头给西瓜苗授粉。
年幼时,大哥带着我一起放牛。稍微年长些,我最喜跟着大哥去看守西瓜。盛夏时节,一个个西瓜露出圆鼓鼓的肚子,吸引着路人的目光。在大哥的细心照料下,家里的那亩地收成不错,结果量大,瓜的质量也好。大哥在地里搭好一个简易的棚子,外面挂好纱窗,里面铺着简易的床板,床板上铺着一层柔软的稻草,稻草上铺着一块母亲清洗干净的棉布。
夜幕降临,大哥带着我来到瓜地,点好蚊香,四周的嗡嗡声顿时隐匿而去。天刚黑,周遭的喧嚣还没落下来,草丛深处不知名的虫子正声嘶力竭地呐喊着,稻田里的蛙声此起彼伏,一声紧接着一声,仿佛在进行一场接力赛。夜色渐渐变浓,朝深处走去。空气中的热意渐渐被阵阵凉风吞噬而尽。阵阵晚风从远处吹来,大哥挂在帐篷上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声音回荡在寂静的上空,回荡在我的记忆里。
清凉的月光洒落在大地上,周遭变得静谧起来。躺在简易的床板上,看着月亮在云层里穿梭,我倍感惬意。饿了,大哥会摘来一个熟透的西瓜,一拳劈成两半,我们一人吃一半。那个缺吃缺穿的年代,因为西瓜的存在,生活多了一份诗意和从容。次日清晨醒来,大哥从地里摘上两个大西瓜带回家,用竹篮装着,沉到院落的水井里。井里的水冬暖夏凉,惹人喜爱。晚饭后不久,大哥把浸泡了一整天的西瓜拉上来。水井仿佛一台天然的冰箱。把西瓜切开,大哥分发给在院落里纳凉的村里人。西瓜甜润可口,瓜瓤间弥漫着一股凉意,沁人心脾。吃着西瓜,我不由打心底佩服大哥。
次日天还未亮,整个村庄还沉浸在梦境深处,屋子里响起一阵细微的响声,大哥和母亲起床了,我也迅速爬了起来。大哥带着我和母亲下地摘西瓜了。
摘够一板车的西瓜,天已微亮。各自吃了几个红薯果腹,我们就拉着沉重的西瓜上路了。村里通往县城的路有近四十里远。大哥在前面拉,我和母亲在后面使劲推。坡路较多,上坡时,大哥咬着牙使劲拉,母亲和我奋力推着。到了下坡时就轻松许多,板车自然滑下去,大哥双手撑着板车的两端,整个人仿佛飞了起来。
四十里的路,很快汗水就湿透了我们的衣衫。我累得直喘息,欲休息一会儿。“凡事要一口气做完,气散人也跟着散了。”大哥意味深长地说道。就这样,一路不停,我们终于赶在天亮时把西瓜拉到了县城的菜市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靠着种西瓜,几年下来,破旧拥挤的老屋终于变成宽敞的新房。
三
家里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后,大哥没有再种西瓜。有一段时间,大哥陷入沉默中,经常坐在门口,怔怔地望着远方发呆。那时,我也去了南方漂泊。母亲是懂大哥的,她没有去打扰他,只是默默地关心他。正当母亲在为大哥的未来生计而担心忧虑时,大哥却重拾起了医生的梦想。还在读书时,大哥就梦想着考取医科大学,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只是残酷的现实给了他狠狠一击。
大哥的决定让我们倍感惊讶。他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他报名了自考本科。买来大量的医学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四五年与学习的疏离,让他愈加感受到时间的紧迫。他必须加倍努力才能把荒废的时间给补上来。许多个夜晚,我看见他屋子里的那盏灯彻夜亮着,次日他又不顾休息跟着母亲继续去地里干农活。大哥仿佛一头沉默的牛,不停地在属于自己的那亩地里耕耘着。
黑夜里,有一个人手持灯火,快速行走着,他靠着自己的毅力和胆识穿透苍茫的夜色,抵达黎明的明亮与温暖。这个人就是大哥。大哥的一言一行无形之中熏陶着我,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父亲在县医院做医生。他得知大哥的想法后,每次回来都会带一些相关的书籍给他,意在帮助大哥激励大哥。遇到不懂的地方,大哥总会请教父亲。昏黄的灯光下,父亲向大哥苦口婆心地传授医学知识的温馨一幕时常浮现在我脑海里。父亲每次归来,许多村里人都会上门找父亲把脉看病。父亲让大哥尝试着望闻问切,大哥起初不敢,在父亲的不断鼓励下,才有了信心。父亲用这种方式来弥补对孩子的爱。
后来,父亲为大哥谋得一个学习的机会。父亲在医院里看病时,大哥就跟着在一旁学习。父亲对待病人总是十分有耐心,一点也不敷衍,经常忙到很晚才吃饭。大哥从父亲的一言一行中深受感染。
几年的努力下来,大哥终于拿到自考本科证和执业医师证。
从大哥身上,我看到生命个体自身努力的无限力量。几番努力,大哥成功应聘到老家的县人民医院。他深知实践的重要性,夜幕降临,世界的喧嚣顿时隐去,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从病房回到医院的宿舍,稍微用冷水洗把脸,喘息片刻,他就在窄小的书桌前静静坐下来。翻开一本弥漫着旧时光气息的病例,他仔细研究起来。一个病例背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研究透一个个病例可以成为他日后行医的重要后盾。
学无止境,他期待着早日像父亲一样能够治病救人,给深陷在疾病痛苦中的乡里人带去一丝温暖和一抹光亮。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如今,大哥早已是县老区医院内科主任,一个经验丰富受病人尊敬的医生。许多病人慕名而来找他看病。有时一些病人家贫,无钱开药,大哥总会自掏腰包或想尽办法帮他们。
多年后的一个盛夏,我和大哥漫步在故乡的田野上。看着田埂上正悠闲吃草的黄牛,幼时的那些往事不由浮现在我们脑海里。我们相视一笑。这些年,身居繁华的城市,我已越来越难看到牛的身影。我离故乡越来越远。我已多年没与一头牛对视。
我想起逝去的母亲,她也如牛一般,为我们默默辛劳了一生。大哥也如牛一般,在沉默中不断汲取力量,每一步深深踏入泥土深处,留下一个个踏实的脚印。
站在青青秧苗密集的田埂上,一声熟悉的牛哞从不远处传来,回荡在耳畔,那些往事不由再次浮现在脑海里,遥远而又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