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诗韵中华 >> 短篇 >> 诗词古韵 >> 【诗韵】秋游池州杏花村赋(古韵)

编辑推荐 【诗韵】秋游池州杏花村赋(古韵)


作者:婉如皎月 秀才,269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0发表时间:2025-11-09 17:44:32
摘要:词林正韵

秋游池州杏花村赋
  
  
   秋浦潮平,秀峰烟敛。霜枫缀露以染赤,寒菊抱枝而含幽。访古者携筇而独往,寻诗者载酒以同游。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望里山川,犹存樊川之旧迹;眼前村落,半掩牧之遗丘。
  
   尔其步苔径,抚残碣。黄公酒垆,空余广润之井;顾守亭台,尚悬“惜花”之牒。井栏刻“玉泉”而苔侵,碑础镌“杜祠”而字灭。昔时红杏灼灼,香漫春蹊;此日白芦瑟瑟,叶覆荒垤。然则盛衰有数,兴替何嗟!岂因荒墟减其韵,反以沧桑增其杰。
  
   于是过杜坞,踏渔岑。遥想牧之守池州,携程氏而行春;荀鹤生故里,赋唐风以长吟。牛背牧童,指酒旗于烟雨;舟中墨客,醉泉酿于花阴。千载诗魂,化秋河之星斗;一村气脉,融野水之琴箴。
  
   至若暮霭生,疏钟起。林间归鸟啁啾,渡口渔灯迤逦。古井犹涌清泉,仿闻黄公之呼;空亭忽响屐声,疑遇张邦之履。幽意乍生,烦襟尽洗。始知诗家魂魄,不随草木同枯;酒国风流,长共云山未已。
  
   观夫郎遂修志,韵秽题诗。十里烟村,入四库而永耀;一编风物,历百代而堪奇。周相国访遗踪而留句,李太守立碑石以纪晖。皆因杜陵绝唱,点荒陬为胜境;更赖雅士赓歌,化樽酒成珠玑。
  
   乃访黄公旧坊,酌新醅于玉卮。泉香而酒冽,史厚而情痴。昔者杜刺史临垆畅饮,诗成顷刻;今我辈对月长嗟,兴发难羁。醉眼朦胧,恍见杏云添盏;秋声簌簌,似闻牧笛横陂。
  
   嗟乎!千古一村,因诗而寿。纵使亭台倾圮,不掩风流;何妨风雨潇疏,愈添清透。昔苏子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今乃知诗酒林泉,实属心囿。能如杜牧寄闲情于村醪,庶几不负春秋之寿。但闻秋浦涛声,犹诵清明之句;惟见杏花井影,长映古今之趣。乃叹:地以人传,诗因境著。欲问真意,云深不知处
  
   作于:2025年11月7日

共 7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秋游池州杏花村赋》以骈俪之笔重构古典意境,在时空叠影间完成了一场与杜牧诗魂的对话。赋作沿“寻踪-怀古-感今-悟道”的脉络徐徐展开,秋浦霜枫与黄公酒垆相映,寒菊荒碣与牧童遥指互文,在虚实相生中构筑起诗酒风流的精神图腾。 尤为精妙者,在于三重意境的螺旋递进:首章以“苔侵玉泉、碑灭杜祠”的荒芜现实为底色,继而借“牧笛横陂、荀鹤长吟”的历史回响点染空灵,终在“诗魂化星斗、气脉融琴箴”的哲学观照中完成升华。这种“现实—历史—永恒”的三段跃迁,恰似杜牧诗中“牧童遥指”的意象延伸——当年烟雨中的时空指引,在此赋中已演变为跨越千年的文化寻根。 赋中用典如盐入水:周必大碑记、郎遂《杏花村志》等史实与传说相互印证,苏子“江山风月”的哲思与杜牧“清明绝唱”的诗境彼此生发。而“恍见杏云添盏”的通感妙笔,更将物质性的酒泉转化为精神性的诗脉,使黄公井水在文字间重新涌流成不朽的文学甘霖。 此赋可视为对“地以人传,诗因境著”文化规律的生动诠释。当现代访古者立于残碑之前,与唐代刺史隔空对酌时,杏花村已不再是地理概念,而成为中华文脉中永恒盛放的诗意桃源。欣赏佳作,作品推荐大家共享!【编辑:枫叶飘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叶飘零        2025-11-09 17:45:15
  欣赏一组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四季尽葱茏,浑身节气浓。人生当效竹,不做扁平庸!
回复1 楼        文友:婉如皎月        2025-11-10 20:57:33
  感谢辛苦编辑,欣赏精彩解读编按,问好,遥祝秋祺,祝笔丰!
2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11-09 19:10:31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回复2 楼        文友:婉如皎月        2025-11-10 20:57:51
  感谢来访雅赏,问好,祝笔丰!!
回复2 楼        文友:婉如皎月        2025-11-10 21:00:35
  感谢来访雅赏,问好,祝笔丰!!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