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现代诗歌 >> 【东篱】江南(组诗)

编辑推荐 【东篱】江南(组诗)


作者:砚文 白丁,2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8发表时间:2025-11-13 02:44:52


   江南的烟雨看似含情脉脉
   其实无关乎爱与不爱
   只是云在研墨时打翻了砚台
   让整片天空都洇成青黛
   那些垂落的雨丝啊
   并非故意要沾湿谁的表白
   它们从唐寅的折扇边飘来
   途经沈周未干的设色
   停驻在文徵明的题跋之外
  
   二
   青石板在晨雾里泛着幽光
   每一道裂纹都藏着前朝的典故
   乌篷船穿过石拱桥的镜框
   橹声里摇碎整条河的珍珠
   落花在漩涡中写下回文诗
   流水却故意不押韵脚
   任粉瓣与绿萍相纠缠
   像拆散又重组的宫商角徵
  
   三
   绮户朱窗后的烛火彻夜未眠
   它们与白云竞数更漏
   待到月光来叩窗棂
   三更的梆声已浸透五更的愁
   四百八十寺的钟杵悬在梁上
   暮鼓的余音被檐铃扣留
   都说晨钟要去接引曙光
   为何只见袈裟在香炉前消瘦
  
   四
   长短亭的柳枝绾过太多离别
   楚云分两地的典故里
   驿马踏碎的不止是春草
   还有未及封缄的信笺
   当兰桂轻舟滑入烟波
   竹箫声在芦花荡里碎成玉片
   洛神环佩突然暗哑
   原是东阿王的酒盏倾覆在江边
  
   五
   若说不相思原是欺妄
   若说长相守又太过荒唐
   偏生要在这烟雨里
   寻那个正中下怀的影踪
   可轮回的红绳系错结扣
   孟婆汤里浮着前生的瞳仁
   纵使在雷峰塔下跪成石像
   也等不到断桥那截褪色的缘
  
   六
   星子从江心涌起时
   白帆正在丈量天地的宽窄
   三千丈的银辉铺成道路
   却载不动两处相望的眸海
   蘋洲的絮语年年如旧
   灞柳的飞花岁岁相同
   唯有系马桩上的缰绳痕
   在风雨里加深着疼痛
  
   七
   暮色爬上飞檐的螭吻
   将琉璃瓦染成雁背的赭红
   戏台上的水袖还在旋转
   却接不住真实泪珠的重量
   当铜雀台锁紧最后一缕夕照
   那些被反复传唱的典故
   渐渐在琵琶弦上老去
   唯余半阕未填完的钗头凤
  
   八
   茶烟在画屏前袅出曲线
   像要描摹某次未完成的牵手
   屏风上的折枝梅突然颤抖
   原是夜风翻过了墙头
   棋枰的残局凝着露水
   黑白子都在等待天明
   而锦瑟的五十弦俱寂
   因无人能解弦柱里的曾经
  
   九
   渔火在芦荻丛中明灭
   仿佛欲言又止的唇齿
   夜航船载着满舱心事
   在橹声中拆解命运的谶辞
   当寒山寺的梵唱穿过雾霭
   钟声忽然变得柔软
   像某世你为我簪发时
   不小心滑落的玉搔头
  
   十
   如今我坐在水榭尽头
   看雨丝在菱花镜上绣图
   那些明明灭灭的往事
   在茶汤里浮沉又散开
   若说此生不过是还债
   为何孟婆要留半碗汤在人间
   若说来世尚可续前缘
   为何三生石上苔痕如锁链
  
   十一
   鹧鸪在竹林里练习古调
   把平仄啼成青翠的旋律
   蝴蝶穿过月洞门失踪
   徒留翅膀扇起的微澜
   当所有的隐喻都疲倦
   烟雨依旧在天地间挥毫
   它不关心聚散离合
   只顾将万物染成诗意
  
   十二
   或许我们从未相遇
   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
   只是画师笔下的渲染
   或戏文里的桥段重组
   但当雨滴敲响琉璃铛
   我仍会望向空濛的江面
   等某艘不系之舟
   载着不曾约定的重逢靠岸
  
   十三
   江南的烟雨终年不散
   它不懂人间的情爱
   只负责让万物保持朦胧
   让所有的遗憾都显得合理
   若你也在某处看雨
   请记住这些无心的水珠
   它们串联着千年哀愁
   却从不承诺任何结局
  
   十四
   青石板继续斑驳
   乌篷船依旧往返
   落花与流水的故事
   在每个春天重复上演
   而那个正中下怀的瞬间
   或许早已埋在
   某座无名桥的基石下
   随着水纹缓缓扩散
  
   十五
   当最后一盏渔火熄灭
   月光为万物镀上银函
   所有未说完的絮语
   都凝成荷叶上的露珠
   在黎明到来之前
   静静折射整个宇宙的
   璀璨与荒寒
  

共 16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江南,是一幅烟雨濛濛的水墨丹青,点点滴滴都洇成了诗。是脉脉含情的青涩?还是款款深情的霓裳?抑或是柔情似水的温婉?诗人告诉我们,这无关乎爱与不爱,“只是云在研墨时打翻了砚台”。这超凡脱俗的神来之笔,是诗人的刻意求工,还是妙手的浑然天成?噢,编者明白了,原来诗人写的是“砚文”。于是乎,那些垂落的雨丝,从唐寅的折扇边飘来,在沈周的湿墨边走过,在文徵明的题跋外停留。这一轴水墨江南的烟雨图,是泛着幽光的青石板,是穿过拱桥的乌篷船,是摇碎落花的桨橹声……作品从烟雨江南的朦胧诗意切入,到最后一盏渔火熄灭的荒寒曲终,完美地往复了“江南烟雨终年不散”、“青石板继续斑驳/乌篷船依旧往返/落花与流水的故事/依然在每个春天重复上演”的回文诗。诗歌是诗意江南意象群的叠加,是文化江南蒙太奇的折射,是“我本无意入江南,奈何江南入我心”的情感张力。作品还是一幅立体的江南长轴画卷,一场大型的江南风俗交响和一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江南史诗。大美诗作,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雪胎梅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5-11-13 03:13:32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是吴宫”,本以为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词作已经穷尽了江南的美景,没想到诗人的一组关于江南的“砚文”、“砚诗”,却更加全面地地讲述了江南烟雨的故事。诗歌是诗意江南意象群的叠加,是文化江南蒙太奇的折射,是“我本无意入江南,奈何江南入我心的情感张力。作品还是一幅立体的江南长轴画卷,一场大型的江南风俗交响和一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江南史诗。大美诗作,倾情推荐。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1-13 07:20:12
  非常喜欢砚文老师的这组诗歌,以质感的文笔,铿锵的语调,串联古今,纵横江南。每一个诗节,都在设计的逻辑里。如第一组,则写出江南之所以为江南的原因,这个原因是文学的训释,而非历史的重复。太多的句子,读来入心,诗味盎然,令我怦然心跳,沉浸在你描摹的诗境意境里,体味那种妙感。作者深谙江南历史风情,典故信手拈来,不着痕迹,恰如其分,有闲游看景之妙,更有用心悟景之得。写得精彩,力赞!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