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雨夜花香温历史(散文)

精品 【东篱】雨夜花香温历史(散文)


作者:金刚狼 童生,70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发表时间:2025-11-13 06:07:03

1
   当花香推开窗户,他正好站在窗前,巧合地迎娶夜幕的下落。空中的微风扶起雨丝,毫不留情地落在脸颊,即使那层薄薄的窗纱,也无法拒绝风的莅临。脸颊湿漉漉,凉飕飕。像旷远的大山推着硕大的影子落在大地上。好像一切都在夜幕落下的瞬间,画了一个完美的符号。
   花香缠绕着飘窗,把自己绕进去,又绕出来。出出进进,进进出出,堆满黑色。那是夜的颜色,夜在包围着深沉,包围着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茅草不要飞远。落地之后,还能找到那一根根瘦骨嶙峋的木椽。“瀚海阑干百丈冰”的“瀚海”是指塞外的戈壁沙漠,唐朝岑参的目光定格于边塞严酷的送别。而眼前的风送来的清凉与花香,却是赋予时空的寂寥洞穿世事后的安静与祥和。花香,是来怀旧怀远的?我说不清。
   迎风而立,贴窗而站。打开衣领,张开嘴,任花香浸染。灯光、茶几、沙发、摆件、卧室、花卉,都柔和着这份天籁,细数心许于顾时光不负的情感承诺与坚守、和时间与努力的哲学意义的碰撞。索性闭上眼睛,任由夜幕再添一层黑。
   窗外的雨滴轻轻地拍打着窗,嘀嗒、嘀嗒,高一声,低一声,怀抱着一大堆秘密,径自滴落而下。
   以思绪理顺杂乱,打开历史,勾勒着画卷。有时候弯绕着父亲的身影,父亲的土地在突围,我思考父亲一代应该是最直接承载着古老的历史而来,没有什么改变似的。父亲佝偻的画面,让我想到古人,或许是一个样子——
   我所在的地域距离古历史最近。在210万年前的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中国最早的人开始思考,漆黑的夜晚,应该在哪里寻找光亮?这一等就是30万年,直到180万年前(西侯度遗址),山西西侯度的山洞中燧人氏终于把人类的火光第一次点亮。从此,从云南元谋到陕西蓝田,从南京汤山到河南许昌,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披荆斩棘,开天辟地,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从未间断的文明。5000年前,当世界大都处在蒙昧时,大量的城邦已出现在这片圣神的土地上。炎帝和黄帝强强联合,在河北逐鹿、怀来一带大败蚩尤,统一了山河四省为主的黄河中下游。自此,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
   父亲,和父亲以前时代的男人,就是在这样的漫长历史背景里走来。他们没有上过学,靠的是中华文化的浅渍漫染,做着历史的过渡人。
   历史像流淌了百万年的黄河,源源不断,经久不息。从远古时代以高原的形态出生,接纳群峰四起,孕育水源。在扎曲、卡日曲、约古宗列曲三条河流汇聚形成的河流,在125万年前,黄河从中游开始改道,形成了现在的“几”字形。具体来说,黄河中游改道是由于渭河盆地的拉张,从此有了蜿蜒曲折的流经路线。黄河改道,流经之处受贺兰山、阴山和吕梁山的阻拦,逐渐形成了“几”字形。这期间自然的漫长演化,依然滋长历史更迭的纷争。地球赏赐群峰,群峰在赐予泥土,诞生草木繁茂,以绿色热情接纳人类。黄河的流经经历了复杂漫长,但依然浩浩荡荡,以中国“黄皮肤”的肤色入海,至此不回头,那份坚毅与决心,涵盖了多少历史的起起落落与轮回。
   对于我的父亲而言,未能改变的就是黄色的肌肤,父亲经常说,掬一抔黄河水,就把自己染成这样。历史和地理,对父辈没有关系吗?父亲理解自己从哪里来,比我更清晰和深透。
   他一遍遍地重复着这个十六分钟看完中国历史的视频。始终想把父亲代入进去,不然,历史好像是不能复活。
  
   2
   夜色再一次沉了下来,窗外微风徐徐,细雨蒙蒙,有种一下子不会停滞的感觉。微雨、微风、微微的花香,织就这个夜晚的黑,宁静而神秘,执着而深沉。
   他仍然站在窗前,任凭风雨来过,任凭花香而至。在风雨与淡淡的花香中交织一个晚夜。我特别关注和我接受的教育最为直观直接的那一段——南湖的红船,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心湖很平静,毫无波澜,但那些革命者赴汤蹈火的画面,却变成了一次钱塘江的浪潮。带着怒吼,带着毁灭,带着高傲的威压,势不可挡。他懂得接受这个历史,就是初心,发扬这种精神就是作为。
   他静静地看着窗外,总有一个地方存在雨打芭蕉的嘀嗒,可眼前,唯有淡淡的风声与雨丝,忽左忽右的飘忽,在夜色的黑暗中乱舞。按照时钟的规则,时间还不是深夜,如果放在夏日,正是热浪翻卷着树木、花草、水流、山梁的时刻,而窗前的天空一定在透着光亮,街灯可能已经明亮,但灯下的影子十分浅淡。他有时候不知不觉地把自己送回到故土。自己、黑夜、土地在一起翻滚,在不断重叠,又不断分离,在不断浑浊,又不断清澈。无所畏惧,又无所不惧。矛和盾落在心里是折磨,握在手里是武器。这种冰冷与温度的两重天,到底是为了写意什么,诠释什么。
   花香总是淡淡的,断断续续。毕竟,桂花已经开了一周了,但他终究没有时间站在一棵树下,对诉一树花香,更没有停下脚步,与一棵花树温情脉脉,数清那一堆堆挤满枝头的金黄。丹桂飘香,只是以词语的形式在脑海里划过,留下难忘梦想。是失落吗?并非这般。季节和花香,有时候就这样温情地占据着我的心。不是我肤浅,我想带着美好,去生活,去建设生活。
   历史的大风大浪,都已经沉睡的书籍里,我们需要的是重新创造我们的历史。不能剥夺一个人对历史的再次构想,去遐思,去描绘,抑或从其中抽离一份坚贞,开启一段崭新的历史。想到责任,柴米油盐酱醋,似乎都是笑话。不再那么局促,不再那么苟且,尽管他还很朦胧,但他毕竟有了从朦胧中走出来,突变一个崭新的自己的意愿。
  
   3
   窗外的风声渐歇,雨丝也歇了,唯有推窗而来的花香在持续,在恒久。他依然站在窗前,站立一躯雕塑,推窗而入的香味,漫过眼前,漫过茶几沙发,一直拐进卧室,拐进厨房,沿着卧室厨房的窗隙又飘向远方。桂花树在前方站立成风景,还是站立为一棵树,那是与之往来的人流对于树的审美、研习和解读。终究,桂树是讲究诚信的,不关乎有没有人去欣赏,有没有人会在乎,总是沿着时令挥举的旗帜,泛一树树金黄、淡黄、橙红或者白。
   他关掉手机,在回忆着视频里的点点滴滴。仿佛历史在此刻一直在绕着,怎么去品味,却也尝不出酸甜苦辣咸。
   回到当下,眼前发生的,都好像是从历史中走来的。路就在眼前,一条通往城市,灯火辉煌,一条通往幽径,会充满荆棘与藤蔓。选择的权利握在掌心,沁出汗渍,湿漉漉的,似乎与窗外的暮雨达成共识。他还是想着父亲的生活。父亲的犁耙早就高高挂在墙头,铧身锈迹斑斑,那是父亲一生深入泥土的脚步。尽管,他现在身子骨在垂暮,但依然会围着火炉煮一罐清茶。苍老的茶叶在滚烫的水雾里,荡起丝丝红黄,入口的瞬间,苦味浓烈。如果是自己,一定会皱着眉头。父亲已经习惯对于苦味的品尝,如果失去茶的清苦,父亲的味蕾一定瞬间老化。
   白发苍苍,额头暴起的青筋历历在目,一条条刻着土地模样的沟壑在额头凸显。还有,那只端着茶杯有点轻微颤抖的手,龟背一样透尽沧桑。岁月无情地在老人的脸上和肢体上镌刻刀劈的印痕,父亲的身影在铃声里东撞西击,仿佛要从他的脑海里剔除。父亲的身影并不高大,但依然是他无法逾越的大山。他离不开父亲的影像,他想学着父亲,也要创造一个比自己父亲不同的父亲。
   历史被人们沉淀了,说什么“千古一帝,什么“三国鼎立”,什么“康乾盛世”,这些都是古寺的洪钟,早已洇入烟雨,不慕红尘。他觉得用文学来表现历史,更能让自己精神振奋,他不需要评价,需要描述。于是,那些最能激发精神的诗人和诗句就走进了他的脑海:诗仙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诗圣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王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才子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他把思绪拉回到他感到很近的家乡,和着汨罗江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正是这些古往的回放,那个高高在上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遁迹在这一望无垠的雨夜的帷幕里。一种在绿意盎然的草地上,放下书本,闭上眼睛就闻到春天的气息在徐徐上升。抑或,一望无垠的绿草地和蔚蓝的天幕,勾勒出心灵的净土,这是人生向往的海岸。
   此刻,夜瞬间安静了许多,听不见微微雨丝攒簇连缀而成的滴答声,风更是静得连一片树叶都扶不起。
   他忽然听见,徐悲鸿的马匹在原野奔驰蹄声阵阵,齐白石的竹子在父亲的庭院猎猎作响。
   他抬起头来,看向远方,原来这深黑的暗夜里,近处的楼房,远处的楼群,每一个窗孔都透着灯光。历史走到今天,更在乎每一个窗口是否被点亮,因为历史赓续的意义,不是为了写在史册,而是为了当下。
   苏轼唱“香雾空蒙月转廊”,我到花香氤氲最好念古事,趁着雨夜,打湿一段怀旧的情。我在此时,得香暖,拥历史,有谁比我富有。
  
   原创于2025年10月24日
  

共 34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花香,有助于我们沉浸下来,做有温度的思考和畅想,最好有历史相伴。雨夜,雨滴为钟声,却打不断我们走进历史的路径。作者选择了这样美妙的文学意境,看着16分钟的历史演义视频,走进历史,关怀民族之运,家国之幸。210万年前的龙骨坡遗址,之后的炎帝黄帝,为中华争得一席之地。黄河、塞北。大山,成为我们的先辈活跃的土地。历史,就是这样,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出现并延续。从龙骨坡,到星星之火,其间经历了什么,有着怎样的天翻地覆,可能不是一部历史著作能够写得清。历史,总是在争斗着什么,最后还是这块土地,如今却有了一统的美好。我们不再为此而费神竭虑了。作者想到了自己的父辈,尽管平凡,但他们有着可以规划自己人生和土地的机会了。作者想到那些历史上被赞誉的伟大时代,想到诗人们倾情歌颂的年代,都只能慢慢息声,真正的时代,是每一个普通人的顺畅呼吸,是每一个窗口透出的温暖灯光。这篇散文,笔力纵横,意境卷浪,轮番来袭,不乏波澜壮阔,也不缺温婉之调。作者从历史大格局中,感悟当下的时代,理解普通人的生活,写出了真正的幸福之源。历史,不是不记录普通人的日子生活,而是无瑕兼顾。这就是历史和当下的不同。作者从一个深远的背景中,一页页揭开历史的帷幕,寻找一股最文明的力量,来解释今天的生活。很有见地,也颇具美感。【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113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1-13 07:01:18
  一个视频,16分钟,演绎了多少万年的历史,看历史并不枯燥,为什么要看历史?为什么放在这个雨夜,伴着桂花香?这本身就告诉我们,历史就像故事,可以让我们沉浸,作者创造了一种读历史的新境。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11-13 09:59:53
  感谢老师精彩的点评和润色,有了老师的解读评价,文章深层的含义跃然而出,似一尾金色的鱼跃出水面,在空间划出优美的弧线。我喜欢写诗,但诗歌实在太难写了,构思是一个层面,但表达又是一个层面,往往是写不出好的作品。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习散文,但怎么去思考,还是存在着诗歌的碎片思维,对散文的神凝聚来说,存在一定的差异。入冬了,谨祝老师冬祺,记得加衣哦!
2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11-13 08:58:31
  文章以“雨夜”为现实时空,以“十六分钟历史视频”为精神漫游的线索,巧妙地将个人当下的处境(换届前的电话困扰)与宏大的历史叙事交织在一起。花香、夜雨、微凉,这些细腻的感官描写,为深沉的历史思考铺设了一层诗意的底色。外部环境的“静”与内心世界的“动”形成强烈张力,使文章的意境既开阔又幽深。好文拜读,濡染情怀,感佩才思如泉,问候金刚老师,冬祺!
回复2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11-13 10:12:55
  感谢老师精彩的点评,老师的解读是对文章主题的升华,丰富文章内涵,拓宽文章寓意,是文章预设再次丰满。问候老师开心快乐,祝冬祺,已入冬,记得加衣哦!
3 楼        文友:枫桦        2025-11-13 09:00:30
  历史是在风雨飘摇之中走来的!雨夜与花香在赋予想象,真切之中又委婉悠扬!历史如雨,现实如花,在一起交错,才有如此浪漫的情怀!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11-13 10:16:00
  我总是相信,清者自清,就像我们学习习作一样,总要把积极健康的主题呈现出来一样。感谢老师对我的关心呵护,问候老师开心快乐,祝冬祺!遥祝工作愉快,笔丰!
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11-13 11:00:18
  16分钟的历史视频,演绎了民族之运,国家之幸。雨夜闻桂香,历史在风雨飘摇中走来,赋予想象,好文,拜读想象,祝冬祺!
回复4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11-13 11:13:42
  感谢老师的关心呵护,问候老师开心快乐,祝冬祺!
5 楼        文友:忘忧树        2025-11-13 13:13:25
  金刚狼老师,如果您被绑架了,就眨眨眼。您别怪我胡思乱想,是您的文字牵引着我不得不瞎想。您确定自己是在讲历史?虽然您的文笔不错,可我读着总感觉有隐藏在文笔之外的弦外之音。电话、换届、乱了神、父亲、土地、黑夜,还有那两条路,一条通往城市,灯火辉煌,一条通往幽径,会充满荆棘与藤蔓。令我困惑不解,老师您是不是遇见,乱七八糟的烦心事儿了。祈愿老师平安顺遂,事事顺心,吉祥如意。??????
日暮斜阳晚,人间烟火慢。
回复5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11-13 13:28:06
  文学就是在寻找一方净土,弘扬正义,传播正能量。感谢您的关注,问候您冬祺。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11-13 17:11:32
  在一篇文章里,嗅着花香重温中国历史,这需要勇气和能力。老师做到了,不简单。用诗意的语言联想历史,述说当下,实际上,我们的每一个文字都为中华文明的滚滚滚向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精彩佳作,拜读学习,冬暖,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11-13 17:31:41
  感谢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对于散文,我总是一名稚童,还要向各位多多学习。冬季已来,谨祝冬祺,记得加衣哦!
7 楼        文友:忘忧树        2025-11-13 20:25:49
  老师,不开玩笑的,我再试着理解一遍。您想说的是:当一个人被现实的迷雾所困时,他推开了一扇窗,让花香、雨丝和历史一起涌入心间,让内心的复杂的情感,得到有序的秩序与安宁。是这个意思吧!如果还不对,我真是无能为力了。您写得话,说得典故和历史,我大多都是听过,分开来能理解,凑在一起就有点懵圈了。
日暮斜阳晚,人间烟火慢。
回复7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11-13 20:41:06
  或许就是江湖之远庙堂之高吧。感谢您再次点评。祝冬褀,创作愉快。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