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一个农民作家的鼓与呼(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一个农民作家的鼓与呼(随笔) ——读赵林祥的三部长篇有感


作者:一杯白水 童生,833.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6发表时间:2025-11-15 07:41:43


   赵林祥是位农民作家,又因他身有残疾,所以他的作品多与农民和残疾这两大话题有关。他前几年接连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是写残联工作者的;一部是写残疾人家庭生活的;还有一部是写农民工境况的。
   写残疾人的故事,或者残疾人写的故事,这类书不算少见,我最早看到的是写志愿军战士李来财的事迹的,他在朝鲜战场上冻掉了双脚,回国后装上假肢并当上了拖拉机手。之后,吴运铎、张海迪、朱彦夫……为残疾人这个群体树立了榜样。但是写管理残疾人的人的故事,也就是写残联的书,迄今我只见到赵林祥的《理事长》这一本。宝鸡市残联理事长王恩长就称:“中国文学史上至今没有一本反映残疾人事业的长篇小说,赵林祥的《理事长》填补了这一方空白。”
   由于我家里也有残疾人的缘故,我也曾去过我们当地的残联两次。但是残联仅仅是个协调单位,钱不多权也不大,给残疾人办起事来就不硬气。上级派下来的任务尚且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呢,而下面找上门来求办的就更不用说了,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大多文化浅素质低,不理解办事人员的苦衷和难处,常常因为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情绪大发。久而久之,一些残联机构在残疾人的心里,已经失去了“娘家人”的温暖。
   赵林祥的长篇小说《理事长》(华夏出版社CIP2010年109239号),为残疾人和残联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起了一个解说的作用,我认为这是这部小说从写成后历经周折最终得以出版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小说从主人公马良走马上任到一个县级残联任理事长开始,全书展现了他到任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开门接访、为白内障患者复明、给残疾人就业找门路,等等等等,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马良主动出击,努力争取,而不是等待上级的布置。干完了这件干那件,一件接着一件,最终,他累死在了他的岗位上。作者也完成了对这个人物的塑造。
   尽管作者说,是山西省朔州市残联理事长曹巨宝同志带病工作以身殉职的事迹使他产生了为全国三万多残联干部树立一个光辉榜样的创作冲动,并且为此他搜集了十多万字的素材,但是,书中的马良并不是曹巨宝,那些材料也不都是曹巨宝一个人的,如果都用在马良一个人身上,那他必然是累死无疑。作者在后记中也直言:“文中涉及的事件,或许有些是真事,但多数是一个普通残疾人对这项事业的美好设想。”当我合上书本的时候,马良的形象就能浮现在我的眼前,这就是作品的最大成功。从内心讲,我盼望这个人是在社会现实中真实存在的,我多么盼望全国各地残联机构的负责人都是马良式的人物。这样,残疾人的境遇才能更好些。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曾萌生了一种愿望:国家应该把这部书给全国的每个残联机关都发放一本,再给每个残疾家庭发放一本,双方都认真拜读一下,才能从不理解到理解,这对残疾工作才是善莫大焉。
  
   二
   长篇小说《爱不流泪》(华夏出版社CIP2012年254773号)热烈讴歌的景彩虹是商洛女子董彩霞的艺术再现。1994年,二十四岁的健全姑娘董彩霞冲破阻力,不远千里嫁给周原故土岐山县的一个重残青年金增平,并照顾同是重残人的金增平的两个哥哥。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守至今(小说2011年动笔,距董彩霞作出那个重大选择已经历了十八个年头的严峻考验)。这样的事迹,一篇通讯就可以把人感动得涕泪横流!
   然而,要把它写成小说,我替赵林祥揣度了一下,还真挺难写。
   千里远嫁不怕非议,哥仨重残都需照顾,多年困苦无怨无悔……这些当然都是亮点,但是要扩充成长篇,那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材料,这类的“纪实小说”必须通过事件去展现人。说到此,我想起了单田芳播讲的长篇评书《乱世枭雄》,讲述的是东北军阀张作霖从生到死的“全程故事”。那可真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达到了欲罢不能的效果。当然,董彩霞不能与张作霖相比,人家是大帅,咱们是小小百姓,在咱身上,没有那些接连不断的大事故发生,发生一件就够缓半生的。
   作为董彩霞,甚至所有的普通而又善良的老百姓,都希望过平平安安的日子,哪怕苦点贫点,不摊事就最好;而作家在挖掘素材的时候,却是希望事件越有震撼力越好。而赵林祥,在二十余年的采访路上,骑烂了五辆自行车,出了六次大车祸,可谓九死一生。这其中当然也包含着对董彩霞的多次采访。但是采来的事件,写到小说人物景彩虹名下的也不过是既要侍奉两位残疾伯兄又要下田劳动的劳累、养猪养羊开卖店百折不挠过日子的坚韧等等日常琐事,而把这些写得抓人眼球是很难的。
   书中也写了“日常生活”之外的“突发事件”。比如,景彩虹在大雨天寻找二哥周建平,不幸摔倒流产,随后,听说二哥是遭到了欺辱,又打了一场维护名声的官司;好不容易生养的孩子竟然是遗传病患者,那肯定都是作者采来的董彩霞的大事件。但是,谁愿意老是发生这类“大事件”?还有一件更为重大的事件,作者在2007年写的《为爱落泪》中说:董彩霞疯了,他亲眼目睹了董彩霞的疯癫傻呆,那肯定是生活的重压造成的。在书中,莫非就是景彩虹因为死了四只羊而病倒的那一情节吗?这似乎被作者刻意淡化了。
   另外,在描述周金平(景彩虹的丈夫,即生活原型金增平)一家的生活状况时,有一个与外界关系的问题也不好把握。金增平(即董彩霞的丈夫)与他的两个哥哥均是身高不足一米,骨骼发育畸形的重残人,生活相当艰难。那么,周围群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等方面,平时的关怀怎样?往周金平家里融合这些情节的时候,写得热了,突出不了主人公;写得凉了,又会招来不满。这不是难题吗?
   杞人忧天般地说了这些,并不是说赵林祥没有写好,恰恰相反,作者从“爱的序曲”开篇,经过“爱的旅途”的简单考验后,景彩虹毅然决然,做出了占全书绝大部分篇幅的“爱的奉献”,最终获得了“爱的阳光”,为我们编排了“爱情四部曲”,以喜剧结果完满结束。章节条理分明,叙事自然铺开,人物性格鲜活,确实是一部好作品。
  
   三
   经过改革开放十余年的孕育之后,“农民工”这个奇特的社会群体,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逐步生成。如今,这个群体已如汹涌的潮水,遍布在全国的各个大小城镇。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长期在外远离家乡甚至彻底脱离了故土的“农民工”,这类人已经不是“农民”而是“工”,但是却改变不了那个农民身份;更多的是一边进城打工一边回家务农,或者你在外打工我在家务农,形成了留守与漂泊的家庭。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经济价值的创造者。它的出现,改变了城市的成分;它的存在,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度和稳定程度。它给社会造成的剧烈变革堪比当年的知青上山下乡。
   可是,这个群体的生存状况究竟啥样,你知道吗?他们的企盼和愿望,他们的后顾之忧和最低要求是什么?他们处在什么样的困境和心态之中?他们的班上班下,有什么样的危险与威胁?甚至,他们的意外伤亡,是怎样处理的?他们积劳成疾患下的职业病,有什么后期保障?他们的老人、子女、配偶,都过着怎样的生活?怎样解脱和帮助他们?
   当年的知青狂潮结束后,出现了“知青文学”,那么多的各种形式的作品讲述知青生活,因为很多知青本人就能写。可是直到如今,大概还没有“农民工文学”形成。因为农民工不会写。当年的知青,是大势所逼,不得不下乡,在生活中积累了“生活”;而今天的专业作家,谁肯背着行李,住在工棚里,当他一年小工,专为体验下层群体的生活?谁肯抛下娇妻小蜜,去体验性饥渴的滋味?即使有的作品是写农民工的,那里的角色也被化妆了,根本不是农民工本来的面目。在我有限的阅读空间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写得最好了,但那部书不是专写农民工的。另外不幸的是,路遥已经不能再为我们写作了,谁再来为我们农民工鼓与呼?
   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赵林祥的《西安是个坳》(中国文联出版社CIP2013年028054号)。
   赵林祥本身就是个农民工,而且是在建筑工地当了多年小工的农民工。他饱尝了下等农民工因地位衍生的辛酸,他深历了高强劳动给他的熬炼。他痛感了抛家舍业的凄苦。他最了解农民工的内心情感。他本身具有的农民工的切身经历和写作的雄厚基础,双重合一的条件使他写出了这部堪称农民工史诗的小长篇。
   作者选取了西安市一个学校工地这样一个小小的点,描写了一座楼的建筑历程。一道道工序的具体操作,各类民工的各类表现,我说一句诳话:哪个作家也写不出赵林祥的那个专业水平!那座楼房,就是整个中国所有城市建筑工地的缩影!作者用“他”半路插到工地,坚持到工程告竣曲终人散整整一百天的这一小段时光,代表或说是象征了作者三十多年流浪汉一般的打工生涯。
   说实话,我没打过工。所谓“联产承包”以来,我一直靠分给我家的那几亩薄田过活,我已经拼搏不动了。但在生产队时代,所有苦累脏险的“出民工”都少不了我,我也算品尝到了出门在外的滋味。我的两个弟弟现在都在外面打工,他俩也向我讲述打工和打工人之间的故事。可惜,那些素材,在我这里成不了作品。
   赵林祥的三部长篇,以我的一管之见,艺术成就应数《理事长》最高,依我的偏爱,却是《西安是个坳》,因为它离我的生活最近。我本想就这部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再多说几句,但是在反复看了宝鸡市作协副主席白麟写的序言之后,感到先生已经说尽了我想说的话,我就不能再拾人牙慧了。
  
   写于2013年7月24日
  
   附介赵林祥,男,1963年生,陕西省岐山县大营乡巩寺村人。我们因《中国残疾人》杂志相知,借《同人》杂志相熟。他在两岁多的时候,父亲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于是,他在五六岁时就扛起高出他一半的锄头,跟着母亲在田间劳作。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不到十岁就学会了所有农活,十五岁回村参加农社劳动,在一年之内就“连晋三级”拿上了壮劳力的报酬。比我这个净在苦累环境中摔打的四类子弟减除歧视因素也要缩短二年考验期。
   他十岁那年,因高烧被土医滥用链霉素,造成双耳彻底失聪,被迫告别了校门,那时候他才刚上小学三年级。后来他在极其艰难的环境里,自费上了鲁迅文学院函授班等四五家函授学院,获得了大学文学专业证书。他以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在劳作之余,写出了两麻袋废稿,收到了101份铅印退稿信,直到1983年7月,第一篇短篇小说《摇篮》终于在《宝鸡文学》上打响。
   1988年他25岁时,因车祸在医院结识了腿有残疾的美丽姑娘王蕊琴。姑娘不嫌他双耳失聪面部毁容,舍弃了自己的工作与他创建家庭。他们生有一女一儿,加上高堂老母,肩负着五口人的生活重担。从2004年起他还担任了村民组长,2005年因劳累过度生病而切除了胆囊。他家中有八亩承包田,农闲时跟着包工头在建筑工地当小工,五六年干下来,竟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大工的技能,成了大工。
   生活重压没有使他停下写作的笔,为采访和搜集素材,2005年之前的二十年间骑烂了五辆自行车,出了六次大车祸,每次都是九死一生,小车祸常年不断,不计其数。三十年来,他在省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了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先后十五次获奖,并成为文学大省陕西省作协唯一的聋人会员。1991年荣获中国残联首届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
   上面的三部作品是他2010年至2013年展示出来的最新成果,绝非自费兜售。人家并不需要咱们给鼓噪呐喊,可叹的是咱水平也太洼了,枉费了心力,没人搭理咱们。
  

共 45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满怀激情(激情是被作者沉淀了的),写了作家赵林祥的文学创作成就。或许因为这个作家本身就是残疾人,所以,他的小说《理事长》就显得独树一帜。这部小说的触觉很特别,是中国文学几乎没有涉及的残联工作领域,这部小说的价值在于引起人们对残疾人和残联的高度关注。小说《爱步流泪》是具体写残疾人的生活的学生,作者为写好这个小说,深入现实人物,寻找积累素材,以“爱”为主线,写出了爱在残疾人那里的情形,打开了爱的不应该打开的大门。第三部小说是写农民工的《西安是个坳》,坳就是个坑,农民工为了生活,要勇敢而无奈地跳进这个坳。几乎没有一个作家可以到农民工队伍体验这个生活,而赵林祥却干了一年多,为了养家糊口。所以写出了这部最为感人的小说。这部小说,完全可以和当年的知青文学相比价值。作者对这部小说尤其喜欢,可能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关。文末附注了作家赵林祥的人生阅历,有助于我们对作家作品有更深的理解。这篇文艺随笔,写出了一个作家的身世和人生责任感,以长期的关注,深入地解剖,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表现时代问题的重量级小说。可能我读书少,三部小说,我都未能读到,所以写出的编按,难免隔靴搔痒。这篇随笔的好,关键是作者以一个特别的视觉,去评价,而不是歌颂,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文学以及文学之外的价值。力荐赏读。【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1-15 07:44:30
  作者笔下的赵林祥,是一个农民作家,他的笔触关注的是社会真不易被人重视和发现的一隅,凭着三部小说,奠定了他在文学上的特殊地位。作者详细解读三部小说的精要,写出了这个作家的特别情怀。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一杯白水        2025-11-15 08:21:23
  涕零感谢怀才抱器老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