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暖】与鸥共舞(散文)
“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你是我们的好朋友。当我们坐上舰艇出发,你总飞在我们的船前船后。你扇动着洁白的翅膀,向我们快乐地招手......”,记得小时候,就喜欢这么一首唱海鸥的歌,到现在还记得。每年秋天,在昆明的滇池以及大小河流看到红嘴鸥的美丽身影,就会想起这首童谣,并在耳边响起,然后会在心里对自己说或和身边的人说:“哦,海鸥来了,又该去大坝看海鸥了!”
红嘴鸥,因其喙是红色的、身体是白色的、脚是橙色的,被昆明市民亲切地称为“红嘴鸥”。据相关专家研究、查证得出,红嘴鸥来自几千公里外的西伯利亚。据说是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第一批红嘴鸥准备飞往中国华南地区过冬,中途遭遇了寒潮,遂转道温暖的昆明滇池。以后每年的十一月,成千上万的红嘴鸥都会如约而至,形成了长达数十年的冬日约定。每年初秋牠们就会按时到来,一直呆到第二年春末夏初才飞回去,这样持续了几十年了。但近年,有人在夏天也能在滇池边偶见一些零散的海鸥,说明也有红嘴鸥贪恋昆明的富庶生活,而不愿千里艰苦卓绝地飞回西伯利亚了。
诸位看官,有人就问了,昆明地处多山地带的内陆区域,没有海,为何会有海鸥呢?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外地人都不会相信。而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个得天独厚的母亲湖--五百里滇池淡水湖,以及四季如春的气候和热情好客的昆明人吧。
然而,有着千年历史的高原湖泊滇池也曾经面临萎缩、污染等变化。随着历史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因过度开发、围湖造田、工业排放、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举动,滇池的面积一度萎缩变小而且污染严重。二十多年前,我读大学期间,曾经和同学一起去环游滇池。那时,湖面是那种黏稠得波澜不惊的绿色,好似漂着一层厚厚的绿色染料,看着很像恐怖片里的沼泽地,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污染湖水的蓝藻。还看到池边杂草丛生、死鱼漂浮,还有人往湖里乱扔垃圾,走在旁边恶臭连连。从那以后,大家都不爱去了。连每年秋天定时飞来的海鸥也不爱去了,只在翠湖、盘龙江、大观楼等小面积的水域看到牠们的身影。后来,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治理污染。经过多年的污染治理、水华治理、恢复生态平衡、禁止过度捕捞以及湿地保护等措施,滇池终于恢复了水清见鱼、清风吹浪、夕阳晚照、渔舟唱晚的美丽景色。海鸥们又从北方回到滇池了,还增加了更多水鸟,如白鹭、野鸭、红隼、绿头鸭、白额雁等以及其他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水鸟。
如今,政府在滇池周边还兴建了许多湿地公园,为海鸥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和活动场所。加上原有的翠湖、大观楼、盘龙江、大观河以及市内外大小河流,甚至是水库、池塘等地,人们都能看得到红嘴鸥的身影。有时在街道旁不知名的小河、小溪都能看到几只零星的红嘴鸥在飞翔、觅食。
自从红嘴鸥到来以后,每年一般是从初秋开始,滇池大坝上,每天都聚满了观鸥、喂鸥的人群,周末更是热闹非凡,人们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海鸥铺天盖地、成群结队。人们有的带着专业相机抓拍海鸥、有的用自己的手机拍、有的架着手机拍现场直播、有的人,特别是孩子们兴奋地倚在大坝栏杆边向水面及天上飞舞的海鸥扔着鸥粮,旁边的亲友赶紧用手机拍照,而海鸥们也兴奋地飞来飞去,抢食着人们抛洒的鸥粮。一时间,大坝上充满了海鸥响亮的“嘎嘎”鸣叫声、卖鸥粮的吆喝声、人们逗弄海鸥的戏谑声、大人孩子的嬉笑声,配合着湖面上游船的汽笛声,形成一道独特的人鸥同乐、与鸥共舞的热闹、和谐景观。
大坝对面就是坐落于滇池西边的西山睡美人峰,因酷似一位美女横卧在山上而得名,所以这里的景观是最美的,人们站在大坝上可以看山、看水、看鸟、看夕阳。尤其是傍晚,日落西山时,对面的睡美人峰朦朦胧胧地落下半个夕阳,投下万道金光在滇池上。水面残阳如血、波光粼粼,所有景物都度上了一层金黄的余晖。吹着清风,听着浪花打在岸边的声音,颇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安详。在秋冬时节有灵动的红嘴鸥们加持,增添了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唯美画面,更是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们流连忘返的地方。
我最喜欢在秋冬时期的下午,去滇池边散步,一边欣赏日落西山的湖面,一边看湖上成群飞舞的海鸥。近处岸边是人们喂鸥的热闹场景,远处湖面上的游船,周围都跟着一群上下飞舞的海鸥,同样热闹喧嚣。
你看那红嘴鸥,虽然身形如鸽子一般大小,但牠通体羽毛雪白,红嘴,橙脚,还有一对灵动的眼睛。飞翔时像一道道白色闪电在天空划过;落在地面走动时,头随脚步有节奏地一点一点的,呆萌呆萌的;捉鱼时,头朝下灵活地钻进水里,尾巴朝天,一会儿就叼着一条鱼回到水面,大口吞食;抢食游客投喂的面包时像一个个贪吃吵闹的小孩,拥挤抢夺、奋不顾身;休闲时,又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空中飘逸潇洒地飞翔、舞蹈。你能想象这么小的一只鸟儿,怎么凭借一双不算大的翅膀,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越千山万水,排除千难万险,来到我们南方?我想着想着,不由心生佩服。我们人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常常还知难而退、安于现状。这些鸟儿,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坚韧的意志,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从寒冷的北方,来到温暖的南方。到来年春天,又不辞辛苦地飞回遥远的家乡。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看着看着,我不由地想象自己生出一对翅膀,在蓝天上自在遨游。
滇池大坝的红嘴鸥成了昆明秋冬的一道靓丽风景,去大坝看海鸥,喂海鸥,成了昆明市民秋冬季一个周末惯常进行且喜爱的活动,也是外地人到昆明旅游常去的一个特色景点、网红打卡地,也是旅行团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红嘴鸥也成了大人小孩喜爱、呵护,甚至宠溺的萌宠。有人在海鸥飞来的时期几乎每个周末都徜徉在滇池以及其它海鸥喜欢聚集的水边,去看赏、去喂海鸥,好像上瘾一样。
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也就有坏人。有一年有报道说有人趁喂海鸥时,把海鸥从空中暴力拽下来,还有人偷杀海鸥,只为尝尝牠的肉味。对这些恶劣行为,媒体和大众都强烈声讨。连小孩都发出质问:那么可爱的鸟儿,你们怎么忍心伤之、杀之、食之?随后,出现很多保护海鸥的举措,政府出台了“文明观鸥”详细条例规定,如有违反将予以相应的严罚、在观鸥地发放宣传册、在相关地方架设广告牌等,大力宣传爱护海鸥,保护生态环境。民众也自发、自觉地遵守、维护这个约定俗成的规定。人们爱鸥、喂鸥、赏鸥,把给人们带来欢愉的海鸥当成大家共有的宠物来呵护。还出现了有人遇到受伤的海鸥,马上送去救助站的义举,被大家所称颂。
如今,有些离昆明较远的城市,比如大理洱海、石屏异龙湖等水域,也发现了红嘴鸥的身影,哪里发现了牠们,就说明那里的生态很好、人们友善。
让我们好好爱护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这些天地间美丽、可爱、友好的精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