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忆】紫花地丁,开在故乡阡陌间的紫色梦幻(散文)
紫花地丁,认识它,很久了。在我最天真的童年,也是最烂漫无邪的小小女孩儿时,这小小的不起眼的花儿,就已经来到我身边了。
它,一抹淡淡的紫色点缀在田野里,在山径边草地上,不被人们注意,很不起眼,却丝毫没有卑微,自开自谢落。小巧精致的花朵,盈盈的紫色,好似一只只蝴蝶儿,在微风里震颤着薄如蝉翼的花瓣儿,欲飞欲舞。每次见到它,我都会喊它——紫花。
是的,那时候,不知道它的全名,就叫着紫花,奶奶叫着它地丁,村子里人也叫它地丁。
我只看它好看,熟悉得很,丝毫没有陌生感,它紫的艳丽紫的魅力十足的样子,好似仙子一般的轻盈,不惹尘埃。走到它身边,嗅着它甜香的气息,就好似她是从天外来的一位姐妹,然而又是见过的,熟悉,又亲切。她从不矫揉造作,而是自然而然,平易近人。
对我来说,它就好似梦幻般开在地面上,与众野草为邻,静静地开在草地上田野间,默默地开在溪水岸边间。只要看到它,我就会跑到它身边,仔细看着它,一瓣瓣紫色的花瓣,开出了我的梦幻吗?好似看见有小小仙子穿着一身雪白的衣裙在它的花蕊间,跳舞,又好似坐着一位老爷爷,再给我讲故事,讲着紫花的来历。
是的,我很想知道,紫花还有别的名字吗?它到底叫什么?又是从那里来的?怎么开得这样美?它又会有什么故事?想弄懂它。我喜欢把它采回家去,找出瓶瓶罐罐洗刷干净,擦拭得一尘不染。然后,小心翼翼,将紫花一朵朵一束束地插在里面,再注入清水,紫花,因此安静地浸在水里,摆放在我的窗台上或小小书桌上。
每天,它守着我,看我梳头画画,或认字,或是听我唱歌和小伙伴做游戏。其实,我最喜欢把它放在窗台上,边玩边望一望它,隔着玻璃,它好似目光透出温柔与关切,微微在含笑。其实,很多人,在春天时,喜欢将它采来吃的,我奶奶也不例外的。
奶奶总是提着篮子,采回来半篮子,回到家,坐在院子里,摘干净,再将它的嫩叶和花朵用开水焯一焯,加入一些调料,凉拌煮汤或炒食,边吃便赞不绝口,说:好吃,好吃,微微的苦带着淡淡的清香很是可口。还记得奶奶和一些村里老人炒鸡蛋或是加上豆腐来煲汤,呼啦呼啦一碗一碗地喝,奶奶说:地丁呀,这菜,不仅是菜可以充饥,关键是,可以医病的。这菜呀,好着嘞。
我说是紫花,可是,奶奶就是喜欢叫它地丁,也会说出许多的药用价值,说什么清热呀解毒呀,再就是凉血消肿什么的。我还记得,小时候,糖吃多了,牙不好,每次牙疼上火,腮肿得生疼,奶奶就去野地里拔一把紫花烧水给我洗,洗上几次,就好多了,肿消了,牙也不疼了。后来,才知道,这紫花,因为含黄酮类、多糖等成分,具有一定抗菌消炎效果。因此,可以治疗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等症。
后来,我慢慢长大,也知道了它的名字,原来,它不单单叫紫花,也不仅仅叫地丁,而是,叫紫花地丁,真是太好了,竟然把我喜欢的名字与奶奶给它的名字合起来,就是它的全名了。然而,我却不喜欢将它与地丁连起来,紫花就紫花呗,怎么会是紫花地丁呢?
然,当我知道其中单单将地丁二字来解读其含义时,好似越加喜欢我的紫花了,我的紫花我的梦幻般的花朵,鲜艳,宁静,好似我的伙伴一样,一直陪伴着我。“地丁”的由来,是有历史的,它是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从清代时,将从前的丁赋的分定,什么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合而为一。将丁赋合并征收的税种,统称“地丁”。原来如此,难怪地丁叫着有种亲切之感,一种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味道。那是与土地紧密相连,不可分,凝聚着汗水、心血。那些日复一日在土地上辛苦劳作的人们,它们本该是土地的主人,难道不是吗?
这地丁可不可以有一些诗意的解读,将地丁解读成美丽的字眼?然而一旦地丁与紫花一组合就是紫花地丁了,也就成了堇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是药草也是野菜,可以药用更可以食用。终于,我知道了,它还是有别名的,什么野堇菜、地丁草,也叫扁豆秧,小鸡菜等等,名字还真是不少呢。
由此,我就越加喜欢紫花了,当然也就该叫它紫花地丁了。其实,叫它什么,它都是一副坦然的样子,不喜也不忧,不卑也不亢,总是快乐的样子,在默默盛开,默默零落着,默默走过自己花的一生。淡然,随风。
知道了名字的我,多次在山野间,蹲在一簇簇紫花地丁旁,听溪水湍缓流淌,看鸟儿飞来飞去,还有野兔也在奔跳着,紫花地丁从不受什么影响,它静静盛开着。身边,再次细细观察它,但见,它没有地上茎,好似匍匐在地面上似的,而,它的根系发达,真是像极了小铁钉儿,一枚枚倔强地往泥土里深深的扎。正因如此,它们有了与严寒气候恶略天气对抗的资本。如此,在寒冬里,尽管天气寒冷,北风肆虐,但是,奈何不得它的,它的根在深深泥土里,躲过了寒冷的袭击,冰天雪地里,它却含笑着,凛凛然,毫无畏惧。
春天,冰河开化,上游开始冲下来冰排,排山倒海的冰排在河里冲着,冰雪已开始消融,最先映入眼眸的,就是这一抹抹紫色的梦幻,紫色地丁,已然出现在了一片片草地上。无论墙角路边还是坚硬的泥土甚至水泥的缝隙间,都有它们身影的。春天,谁都可以缺席,而,紫色地丁又怎么会?别忘了名字里的“地丁”二字,与土地泥土接近,与土地上劳作的人接近,而,春天,要播种要耕种要把春天的田野耕耘成一片片良田,只是现在早已废除了佃户一说,地上劳作的人们,早已经是土地的主人了。
沿着紫花地丁的名字,还可以读到许多诗句,都是赞美紫花地丁的,李白的《南都行》:“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北宋词人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一句句,一首首深入人心。尤其喜欢诗句里的“紫陌”二字,已是将紫花的出处写得逼真形象,来自阡陌长在阡陌生活在阡陌,那么,最后归入阡陌。好似一个人的一生,一直在自己生长的土地上奋斗生活,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那么朴实而安然。坚实,醇厚,本本分分守候着热爱的土地。
虽然,紫花地丁有了许多的名字,可是,再多的名字,也抵不过我叫它紫花,或是紫花地丁。感觉它最美之处,就是它的花儿是紫色,梦幻般的色彩,有一种美轮美奂之美,会令人产生无穷尽的梦幻与联想,与世无争,悠然自在,那是我喜欢的颜色,喜欢的一种境界。
而紫花地丁这么一叫,不打紧,才知道,它不仅好看,梦幻一样的美丽,而且我一直都是偏爱紫色的,看见紫色就好似着了魔一样,似乎与生俱来。但凡与紫色有关的花或是草,别让我看到,只要看到了,就会情不自禁热爱,勾起许多的梦幻。其实,它有故事,还有典故可追溯。那时的夜晚,几乎都是伴着奶奶或是母亲的故事入睡的,记得奶奶和母亲都给我讲过紫花地丁的传说的。
从前,有两位一起讨饭的乞丐,天长日久,两人感情渐渐笃厚,便结拜为兄弟。他俩白天讨饭,夜晚同住破庙中。一天,弟弟手指突发疔疮,疼痛难忍,红肿发亮,哥哥心急如焚,若不及时治疗,手指将会烂掉,无奈,他便带着弟弟前去寻医。东阳镇就在不远处,镇里有一家“济生堂”药铺,既治病又卖药,可是,老板见是乞丐讨药,开口先索要五两银子后再给药。两个乞丐哪有那么多银两,只好沮丧地离开,心里别提有多颓丧与难过了。回返途经一片山坡地,弟弟疼痛难忍。这时,太阳即将落山,满天霞光照在山坡上,眼前紫色的花熠熠生辉,哥哥顺手掐了几朵放在嘴里咀嚼,感觉苦苦的,之后吐在手心里。见弟弟手指头火烧火燎难以忍耐,顺手将刚吐出来的花瓣按在弟弟的手指头上。稍后,弟弟感到手指头舒坦多了,又过了一个时辰,弟弟的手指头竟然不痛了。他们又采一些带回庙中捣烂糊在患处,同时用紫花草熬水喝了下去,安安静静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肿痛果然减轻了。两天后,疔疮竟奇迹般全部好了。后来乞丐就根据这种铁钉般笔直的植物,顶头开几朵紫花的独特样貌,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它“紫花地丁”。
母亲说,其实,紫花地丁,不仅局限在我们本国,在西方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同样也有许多的传说呢。其中一则传说说的是:三月的奥林匹斯山,紫色地丁盛开着,紫莹莹的花朵,一片片,火神就用紫色地丁编就的花冠,悄然叩开了维纳斯的心扉。而,一直以来,拿破仑,这位法兰西的征服者,早已被紫色地丁的美丽神韵所倾倒着,那么,他的那些追随者更是为了讨好拿破仑,就将紫花地丁绣作党派的徽章,让紫色在旗帜上燃烧成信仰。
即使被流放厄尔巴岛的寒冬里,他依然对着地中海的风起誓:待紫花绽于枝头,必将重返巴黎。
而,关键是这位皇帝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中国的强大,中国,中国人,一个充满希望和未来的强大之大国,不可小觑的。一次阿美士德,也就是英国女王派遣的外交使节,前往中国与嘉庆皇帝谈判通商事宜,他向来认为中国是“泥足巨人”,一直轻视。想不到的是,看似轻而易举的事,却遭到了严词拒绝。当他在返回途中经过圣赫勒拿岛时,特地前来拜访拿破仑。两人就中国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对话。最后,拿破仑激动大声说道:“同中国作战,是愚蠢之举,它远非软弱,只是沉睡的狮子。”他继续补充道:“当这头狮子被唤醒时,世界将为之震撼。”
由此看来,苦地丁不仅药用食用,也不仅我们村子里的人们吃它用它喜欢它,其间,紫花地丁,还含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内涵,更是令人时时难忘记的。
紫花地丁,我喜欢,我热爱。它是开在我童年的紫色梦幻,一抹抹回忆,带着我童心的纯然与思恋。故乡,终究是,我最难忘最思恋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