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玉碎

绝品 玉碎


作者:ran.t 榜眼,2815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851发表时间:2010-06-30 17:09:07
摘要:她因为母亲生病入院,回老家服侍了一阵子。和冯超分开不过一个多月,想起来倒像是过了多少年。她原是经朋友辗转介绍,暂时借住在冯超家里,想不到一来二去,渐生情愫,虽没有挑破那一层窗户纸,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反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玉碎
   冯超一手拎着熏烧袋子,不急不缓地往家走。路灯早就亮起来了。街上小摊子不少,行人却不多。走得急了,有点出汗,他用空着的那只手把皮夹克的拉链往下拉拉,不禁触到胸口内袋的皮夹子,鼓鼓囊囊的两千块钱,还没来得及存进信用卡里。
   钱是袁苑给他的。下班后,他见过她。
   是袁苑先打电话给他的,说“钱俊叫我把钱还你。”冯超笑着说:“怎么他自己不出面,搞起夫人外交来啦?”袁苑说:“结婚时借的,也快有半年了。你现在单位又不安定,万一有个什么,找到新工作前总要用钱。”冯超一听就猜出来,还钱是袁苑的意思。多半是她一力撺掇,叫钱俊把他的钱先还上。
   他们在“麦当劳”里随便坐坐,袁苑吃了份套餐,冯超只喝了杯红茶。袁苑把钱还给他说:“钱俊自己不过意,明知道你境况不好,还先还别人的钱,所以叫我来了。”冯超说:“老同学了,无所谓的。”袁苑朝他看了一眼说:“你也是太仁义了。”既然钱拿到了,再坐下去似乎就有假公济私的嫌疑,便托辞要走。袁苑却说:“再坐一会儿好吗?我最近很闷。”这是他们分手之后,她第一次无拘无束地心里话。冯超只得坐了下来。
   袁苑说起陈诗瑶,说:“在你QQ空间里见过她的照片,真有意思,小孩儿似的。人聪明,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冯超笑笑说:“她很有灵气。”袁苑说:“学的中文,倒跟你挺投合,才子才女。”冯超说:“我这‘才子’都快被人家淘汰了。我探过风,老总拟的四个裁员名单上有我一个。”袁苑微笑着说:“你不知道,被淘汰的才是才子,留下来的反而不是。”
   这一类的事,冯超跟陈诗瑶不大提起,和袁苑倒是说得有来有去的。他说:“我那时正在苏州旅游,一听到消息,当天就赶回来打探。后来还陆陆续续的‘进贡’过几次。”袁苑说:“对的,这个钱是不能省的。你是在哪个杂志?”冯超说:“《展望》。”袁苑“哦”了一声说:“80年代如日中天,近两年不大有人提了。有没有想过换一家?”冯超说:“已经接触过两家了。好的那家规章制度严格,财政拨款,不要我;另一家,我仔细想想,是我把它给休了。”袁苑笑了:“不能转行吗?”冯超笑了一笑说:“喜欢文字,舍不得。”
   大约想换个话头,袁苑转口说起她老公钱俊:“我是越来越不懂他了。当初也是太傻了,看中的不是他,是他……的企业家爸爸。”这也是她和冯超分手的原因之一。她这样赤裸裸的说出来,稍微有点不自然,冯超反而脸上发烧,奇窘无比。袁苑出了会儿神说:“可能我天生不是好命,也可能是给人骗了,嫁过去才知道他们家生意近两年接连亏损,连结婚的钱都要跟你们大家七拼八凑。我总想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以他们钱家的人脉,该有恢复元气的一天,谁知一直就这么败下来了。”冯超笑了笑说:“这些事就别说了。”袁苑却说:“另外有件事我从来没跟你讲过,当时我就觉得他不简单,现在看他反而退化了,成了个只会说大话、不会做大事的人。”
   冯超印象中,钱俊是个喜欢作惊人之论,而其实没有本事也没有城府的公子哥儿,南京人俗称作“空心大萝卜”,这时听了,却似乎此人性格别有洞天,便追问了一句:“他以前干嘛了?”袁苑眼望窗外那白脸红鼻子的麦当劳小丑,神思悠悠似的说:“有一天我跟他一块儿搭公车,有个小偷偷他东西。他一把扭住小偷的手腕,死死的不放。他不声张,小偷更不敢喊了。他一直抓他到终点站才放手。那个贼当然不是好人,钱俊这个法子也太狠了。我假装没看见,但是脸上恐怕还是带了点出来。下车后他问我怎么了,我只好说‘感冒,发寒’。”
   冯超一开始是吃惊,这时不禁打了个寒噤。一丝凉意沿着背脊直爬上来。钱俊明明告诉他说,这事是袁苑做的;袁苑却又讲给他听,说是钱俊所为。他用力盯着袁苑的眼,想从里面读出狡黠,但是他只看见一丝含着恐惧的欣赏,仿佛当年她目睹了这一幕,很佩服钱俊的凌厉与狠辣。他不知道他该相信谁了。他低头喝了一大口茶,“啯”的一声,几乎像咽下了一块固体。
   “叮叮叮。”袁苑拿小勺子敲敲他的茶杯。冯超恍惚间不知今夕何夕,似是过去,又似是现在——什么是过去,什么是现在?那个与他碰杯大笑的钱俊,这个轻敲他杯子的袁苑,两个人影,扭曲缠绕,“呼”的上升,像龙卷风,像滚筒洗衣机的涡漩水流,搅得一塌糊涂!一只手伸进来整理衣服,纤细白嫩,忽而又粗粗大大,女人的?男人的?袁苑的?钱俊的?它猛然抓住了小偷,紧握不放。小偷的手微微颤抖。抓住小偷的手上留着指甲,指甲狠命戳进对方的肉里,血溢出来。
   托盘里殷红的一滩。袁苑用薯条蘸了蘸蕃茄酱,送进嘴里。冯超看着她的嘴一张一合,头晕目眩。有一阵音乐远远传来,好像又不太远,好像很近。他定了定神,发现是自己的手机。“怎么还不回来?”原来是陈诗瑶催他回去吃饭。他想起来了,陈诗瑶说今天要煨鸡汤给他喝。“马上就来。”他说。陈诗瑶问他在干嘛?他说:“跟朋友说个事。”他知道陈诗瑶对袁苑残留着戒备。陈诗瑶问是谁。他说:“你不认识的。”袁苑在对面微笑,他不禁笑着加了一句:“你管我管得挺紧的嘛!”陈诗瑶说了一句赌气的话挂了机。他刚才像是被催眠了,这时却已回到当下的稳妥的时空。他说:“以前的事,不要提了。”
   他们再聊几句闲话,就友好地打了招呼分了手。
  
   (六)
  
   袁苑出了“麦当劳”,朝公交车站走。她好不容易挤上车去,又没抢到座位。外面的街道一掠而过。灯光不时透过车窗扫上她的脸。她摇摇晃晃地站着,一手拉着扶手,面无表情。
   下了车,她横穿马路,在路边险些儿被一辆红色轿车撞着。车主把头伸出来讲她,嗓门洪亮。她捏紧了拳头,狠命砸向这个世界。世界一下子碎了,暗了,红绿紫蓝在瞬间褪去了鲜艳,人海车流和大大小小的商场全像曝了光的底片,诡异的黑白,昏沉压抑。一地的玻璃渣子,支离破碎,像她的心。她的拳头松开了,终于只是笑了一笑:“你有车就了不起了?我也有车的。”
   回到家里,她问钱俊公司的情况。钱俊照例吹嘘着他的回天之计。袁苑冷笑道:“你就省省吧!爸爸呢?”钱俊说:“在跟那家‘晶晶’纸业集团谈判。”袁苑“哦”了一声说:“他们那边,人全来了吧?”钱俊说不大清楚。袁苑笑了,说:“大少爷,你也管管事呢!”她朝四周看看。这一幢豪华巨宅里灯火璀灿,然而几乎见不到什么家具。她说:“车已经卖了,这房子,大概也保不住了。”
  
   冯超提着熏烧到家,李漓笑道:“可算回来了。”张罗着放到盘子里去。
   四人围桌而坐,冯超笑着说:“不好意思,一顿饭叫你们等得千辛万苦。”李漓说:“先苦后才甜嘛!”她吃了口饭,欲言又止。陈诗瑶说:“有点糊。”冯超看她一脸抱歉,不忍心再苛责:“下次烧焦了,趁热把半截鲜葱插进去,盖上盖子闷一会儿,糊焦味就没了。”陈诗瑶点点头。李漓笑道:“陈诗瑶你好福气呵,你们家冯超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余承志大笑,冯超抗议,陈诗瑶说:“你当之无愧。”
   隔天冯超上班,陈诗瑶说:“身上带了零钱吗?”冯超听了,且不答这话,回转身来就轻轻抱住了她。陈诗瑶说:“门没关。”冯超笑说:“让他们眼馋。”陈诗瑶笑骂“毛病”,听冯超说:“还是你对我最好。”陈诗瑶也反抱住他,说:“到今天才知道啊?”冯超拿嘴唇触着她的鬓角说:“我又没钱,又没背景,连饭碗也朝不保夕了,你为什么对我好?”陈诗瑶说:“哪有‘为什么’?我就是喜欢。你有没有钱关我什么事?”冯超用力勒了她一下说:“中午你抽空回来,我请你吃饭。街角开了一家‘老头盖浇饭’。那是有名的连锁店,又便宜,像我这半下岗的也请得起。说定了,中午等我。”
   十二点半钟,两个人已经坐在“老头”里了。收钱的是老太婆,楼上楼下跑来跑去的是二十几岁的年轻姑娘,唯独没有老头。大概因为价廉物美,来吃的人极多。服务小姐疲于奔命,一个个面色憔悴。冯超看了看领的牌子是6号,要陈诗瑶帮忙记住了,省得人家喊“6号”时充耳不闻。陈诗瑶坐在他对面,说:“我要是非说这是9号呢?”冯超笑着说:“右下角有个小红叉,那是‘参照物’,就是防止你这种胡搅蛮缠的人的。”
   笑了一回,陈诗瑶说:“我昨天听收音机,有个人给他的好友送祝福,祝张三成绩优秀,祝李四复习顺利,最后祝到一个叫邓友刚的,说‘祝邓友刚考不及格,回家挨揍。’”冯超笑道:“什么人嘛!”陈诗瑶笑说:“主持人也说‘哎呀,还有这种人啊!’”冯超笑着说:“我也讲件好玩的事,是在报纸上看到的。有个人因为女朋友跟他分手,万念俱灰,跳河自杀。船上的人看到了,赶忙划过去救他。哪知他自己已经游上岸去了。问他为什么?他说‘水太冷了’。”陈诗瑶笑得花枝乱颤,过了片刻才说:“我们还是谈得来的,是吧?”冯超倒给她说得一怔,说:“怎么?”陈诗瑶摆弄着桌上的牌子说:“我最近常常患得患失,生怕……”冯超不许她再说:“你对我没信心吗?”陈诗瑶说:“也对我自己没信心。”她说个了“也”字,显得是认同了冯超的那一句话。冯超说:“不要疑神疑鬼了,我是什么人,你应该清楚。”陈诗瑶说:“我知道,但人是会变的。”冯超笑笑说:“你这种地方,也不知算优点还是缺点:心里有什么,务必要说得明白透彻。听说过‘水至清则无鱼’吧?”陈诗瑶正要接口,服务小姐叫道:“6号!”冯超忙打手势。小姐没看见,声嘶力竭地喊:“6号!”
   陈诗瑶说:“这里!”小姐循声而来,检视一下牌子,顿时向陈诗瑶露出亲人般的微笑,放下两盘盖浇饭,转身向不知名的远方绝望地呼喊:“16号!”
   陈诗瑶要了“三鲜”,冯超要了“红烧排骨饭”。也亏小姐这么一搅,把他们刚才的话题拦腰截断。陈诗瑶便说:“晚上电影频道有希区柯克的《鸟》。你早点回来,咱们一起看。”冯超说:“好。我只看过《后窗》,也并不觉得怎么样,铺垫得太长了。”陈诗瑶说:“可是《精神病患者》和《爱德华大夫》实在太经典了!我泡两杯好茶,我们坐在被子里暖和和地看。”
   当晚七点半钟,陈诗瑶饭也吃了,碗也洗了,渐渐不耐烦起来。想起上次打冯超手机,引起他的不快,又不敢催他。她烧了茶,开了电视,先坐在床上静候,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正在着急,冯超的电话来了。他说有事,要晚一点回来。陈诗瑶责问他怎么说话不算话?冯超说:“本来以为六点多能放我走了,就没通知你。谁知道他瘾大。”陈诗瑶说:“谁是‘他’?”冯超说:“是我们副主编,叫我和另一个小赵陪他在活动室打乒乓球,总不好回他吧?”陈诗瑶给他呛了一下,想想才说:“那也是无理要求。下班了就是私人时间,还要听他安排,哪有这样子的。”冯超说:“规矩是规矩,现实是现实。不说了,小赵下场了,又该我了。”陈诗瑶“喂喂”着他已经挂掉了。
   陈诗瑶一个人坐在那里看《鸟》,有精彩的片断,恨不能立刻把冯超拉回来讨论;有紧张的地方,她也没人壮胆儿,朝房外的小院瞅瞅,赶紧拉上窗帘。一部佳片看得心情低落,沮丧无比。
   冯超一进房间就感到气氛不对。陈诗瑶在那儿冷冷地看电视,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冯超在她身边坐下说:“今天对不起。”陈诗瑶说:“没有,你选择得很对。”冯超有点恼火,控制了一下才说:“那你觉得呢?宁肯得罪了领导也不能得罪你?我是迫不得已,你以为我不想我们安安静静地看电视?电影结束啦?还有吗?”陈诗瑶说:“连一根《鸟》毛也没了。”冯超笑了一声说:“你怎么不会体谅人的?”陈诗瑶也笑笑,说:“你觉得领导比我重要,我再体谅你,我自问没这么博大的胸怀。让你失望了,真不好意思。”冯超说:“不是领导比你重要,是工作……”陈诗瑶抢着说:“比我重要?你不是说有了我,升官发财你全不想了吗?”冯超换了拖鞋,边往洗手间去边说:“我不想跟你吵架。”
   钱俊打来电话。陈诗瑶这时“恨屋及乌”,言语之间也淡淡的,好在钱俊似乎另有心事,并没听出来,声音低沉地请她叫冯超来。陈诗瑶便喊了一声“冯超”。冯超一接,钱俊劈头就说:“我完了!”他一向口气雄壮,难得有一回英雄气短。冯超预感到事态严重,果然钱俊说:“出来陪我喝一杯吧——袁苑要跟我离婚。”
   冯超将要出门,陈诗瑶问他什么事,还把不把这儿当成家了?冯超才想起匆忙之间,未曾向她解释,因此约略说了一遍。陈诗瑶心想:袁苑究竟想干什么?小孩子玩玩具一样,玩几天扔一个。她向来瞧不起钱俊那样志大才疏,“毫无灵性”,此时虽有同情,却并不为他难过,何况刚才的气还没消,因此只说:“这次不是领导了,你又让我孤伶伶一个人啊。”过了良久,冯超才说:“他受了这么大的打击,我总不能不管。好比李漓被余承志甩了,你要不要陪她?”陈诗瑶听了来气:“你别咒我的好朋友!你去好了,哪怕你一夜不回来呢!”冯超长叹一声。陈诗瑶不吭声了。
  

共 30442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
转到
【编者按】《玉碎》是一个很具象征意义的题目,美玉在现实生活中碎裂,有一种哀艳而亮烈的美丽。主人公陈诗瑶就是那块玉,她为人的纯粹、剔透和灵性,在如今的社会中只能反衬出她的捉襟见肘、处处尴尬。她最后被牌子覆盖,更暗寓了精致无比的传统文化,在粗糙却强大的工商业文化面前节节败退的命运。作者把这层主题隐藏在一个浪漫凄美、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中,细节极为丰富,语言也很是雅致生动,又能把对文学、书法、古钱币收藏、佛教典故、民俗民风、器乐演奏、舞台剧呈现等各方面的知识自然的分散到情节中去。使小说除了有不凡的内涵,让人过目难忘的主角配角,优雅的情调之外,还能有丰饶的文化氛围。推荐精品力作。【编辑:上官欢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31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0-07-02 18:32:16
  文章精彩的语言、精辟的譬喻、精致的细节就像经过细细打磨的珍珠,散落在字里行间,乍看并不是非常显眼,等你回过味来,竟然会有恍如隔世的心领神会。尤其是末端结尾的处理,更是收到了“言尽而意未穷”之功效。
32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0-07-02 20:39:01
  花凋——浅评ran.t小说《玉碎》
  
   才貌双全的灵俏女子陈诗瑶在ran.t小说《玉碎》的结局,居然被一块巨大的劣质广告牌子砸中,生死未卜。那只广告牌的名字是“海内皆知音,投资若比邻”。她是在和男友冯超分手时,刚刚穿越马路的瞬间,被一只广告牌子砸中的。爱情死了,她的心也死了,如今身体受此一砸,整个人完全交待在一场可怕的“天灾人祸”里,这可是怎样的让人痛心疾首的一段情事?
   读过作者不少文章,一直欣赏作者小说中那种清丽俏美里不乏厚实,沉稳厚实中不乏灵动,朴实无华中自是蕴含真味,清新自然里富含深刻内涵的文风。作为通俗小说,相较于作者其他作品,此文可谓是达到了相当高的一个水准,是让人欣赏而又余味无穷,喜欢而又悲楚难耐,微笑中咀嚼酸甜或辣,怅惘中却是忧思深深的一篇精品文章。
   陈诗瑶是一个现代社会里的难得的奇女子——能言善辩,知识面也较广。最主要的是她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擅长,都让人惊叹不已。她会唱黄梅戏,通晓淮剧,喜欢京剧,擅唱越剧,又因受多才多艺的祖父影响,对书法、围棋等其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有一定的修养,可以这样讲,作为陈诗瑶本身,她完全是一个集很多丰富的传统文化于一身的精灵的化身。她像一朵古典的花,开在斯生斯世,烛照着现实生活的肮脏不堪。这样的花能长久吗?或许作者在最后给她安排的结局已经说明了一切,“水至清则无鱼”,这样的女子,终究面对凋亡的命运,时兮?命兮?只能让读者扼腕叹息,徒唤奈何了。
   而作为采花人的她的前男友冯超,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应该说,冯超是懂她的,冯超也应该算是一个才子了,能写能说,对文字有着近乎宗教意识的喜欢。他其实是懂得欣赏和怜惜陈诗瑶的。这样的一对璧人相配,自是琴瑟和鸣,郎情妾意,不但是惺惺相惜,也算得上是珠联璧合,天造地设了。
   然而毕竟现实社会不是理想中的桃花源,除了爱情,还要吃饭,谈情说爱固然重要,面包也是重要的,所以残酷无情的现实生活并不能允许两人自由轻松地生活在两人世界,从此不问世事。冯超在一个杂志社从事文字工作,为了坚守自己喜欢的文字,不得不对上司作出许多妥协,甚至包括不得不通过前女友袁苑的关系,不惜伤害陈诗瑶以保住自己的职位,继续委屈求全地呆在那个杂志社。
   诚然在此时,爱情就牵扯到了柴米油盐的问题,要吃饭,要过日子,不是风花雪月的爱情就可以抵挡住温饱的。而在这些方面,陈诗瑶却成了一个低能儿。在冯超杂志社有急事时,她居然因为钥匙断在锁眼里这样的事情,而不停地打电话向冯超求主意。最后弄到深更半夜才等到冯超从单位回来得以解决。更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单单一件请客这样的小事情,陈诗瑶便已应付不来,她请朋友李漓及男友余承志吃饭,只做了一锅鸡汤,连要配两个小菜的常识都不知道,还要害得冯超半夜出去切熏烧,结果冯超把熏烧带回来了,饭又被陈诗瑶给烧糊了——这样的女人作老婆,智商一流,情商却实实令人难以恭维,也真是难以想象,无怪乎冯超最后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她。
   她本是传统文化的形象代言人,但却是现实社会的低能儿,在这一方面,确实让人困惑不已。陈诗瑶在此时,就像一朵古典味极浓郁的花,空有观赏价值,却没有了实用价值——而这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的冲突所在。作者让她披着爱情美丽的外衣,却给人物另一种隐喻与暗示,这正是此文深刻的内涵所在,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甚至于读到最后已经不能用“同情”二字来让我们表现对于陈诗瑶所有的感觉,除了叹息,也别无他法了。
   而冯超呢?作为欣赏并热爱传统文化的一个参与者到最后成为了旁观者以及离弃者,他其实是很痛苦的。冯超最是懂得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陈诗瑶的好,那种暗香袭人的古典美,他何尝不知道是这个社会难得的稀有资源。可是他却不是合适的护花人,除了放手,他别无他法。这一点儿上,冯超和贾宝玉倒有很多的相像之处。贾宝玉打心眼里是爱花惜花护花的,可惜他因为所处环境限制,最终被迫离开了大观园中他最欣赏的一朵花。他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看花人,也很懂得怜香惜玉,可惜他终是斗不过环境之惨烈,不得不妥协于现实,被命运所左右。而林黛玉也在这一场情场角逐中彻底落败,被薛宝钗这个“世俗主义女人”占了上风,成了宝二奶奶。陈诗瑶在某些方面倒和林黛玉有得一比。同是才貌双全,可是相对于工于心计、才貌双全的袁苑来讲,她的优势便已然变成劣势,面对现实社会,她手足无措,显现出她生存能力之低下。最后不败亡简直无可理喻。
   而袁苑——这个和薛宝钗有得一比的同样的“现实主义女人”,则是在这样的商业社会中如此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她对冯超旧情难忘,被陈诗瑶一次次吃醋,最后终至闹得陈诗瑶被冯超甩掉。她为了生存,无所不用其极,敢于扭转人生的方向,当初为了攀上高枝,果敢和冯超分手;再到后来发现老公是徒有其表,其家族已经败落,又和老公毫不留情地离婚,和纸业集团的老板结婚。这样的女人不但精明能干,而且让人感到可怕——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并且步步为营,不取得最后的胜利誓不罢休,勇敢地对自己的现状进行突围,这样的女人还是很让人震撼与钦佩的。
   在这样一篇小说里,作者将深刻的小说内涵穿上华美的爱情外衣,使得此小说在具有可读性与艺术性的同时,也更让我们深感作者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胸怀韬略,镇定自若地把握全局,当算是让我们颇有收益的一篇了。
   除了小说内涵深刻之外,文章的语言清妙绝伦,清丽华美,仿佛一餐姹紫嫣红的文字大宴,色香味俱佳,美不胜收,余味无穷。比如在写冯超和陈诗瑶第一次在一起的情景,作者用了曲笔的写法,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太阳底下是奶奶买给她的冰糖葫芦,红红的,一颗一颗的,捏着糖球,反复地舔着,很甜,太甜了,甜得受不了了!”,爱情之甜美,之微妙,之幸福,被作者用这样芬芳浓郁的句子演绎出来,让人露出会心微笑,仿佛在和陈诗瑶一起享受那快乐的刹那。
   而有些精妙的感觉,则是被作者用有形具象的语言来表现那些无形的幸福与快乐,“他们的影子投在墙上,盖在他送给她的那幅画上。放大了多少倍的影子,唱念做打,像她刚才的演出。太像在电影里了。冯超不要光,他喜欢雨天,密不透风的雨,抽打着他,又激励着他。雨下到他身体上,体温是热的,雨也变成热的。他喜欢热雨。她不觉得热,她觉得烫。阳光太强了,尖锐的烫,灼伤的感觉像火锅里的勺子。金属的,又烫又硬,刺到深处……”初尝幸福的滋味,这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地表现出来,更是让人如此叹服作者的确文笔之高超已经达到某一深远境界了。
   而此文更值得玩味之处便是结尾了,这也是作者一向注重的行文习惯,每写一篇文章,他必定会将文章结尾仔细打磨,反复斟酌,不说其佳音绕梁三日余味不绝,也是清风拂面,明月映窗,必是让你沉吟其中,再三玩味,只觉心旷神怡,如品佳酿,如闻琴音。比如此文结尾这样写冯超面临陈诗瑶被广告牌砸中的现实,作者用了镜头回放的方式来体现陈诗瑶人已不在,其情犹存,又用送奶工为他送来陈诗瑶订的牛奶以及陈诗瑶为他准备好的一摞硬币这两个细节来表现他又愧悔又难过的心情,“一时只觉得空旷清远,如同日暮时分,风过荒原,凄惶无限……”,这样的句子让人读罢,不禁心里酸楚不已,似与主人公一起共同回味那时那景,那人那事。
   此外除语言之外,作者在古玩、纸币收藏、佛教典故以及民俗、民风等方面的修为造诣上也相当精深。读作者的小说,就像进入了一个美妙绝伦的“陶氏小世界”,你可以尽情领略世间风情,也可以尽情体味人间百态。你可以饱餐一顿丰盛的文字大宴,也可以全身心享受“陶氏小世界”为我们带来的别样精彩。总之,读罢作者全文,真乃是兴味无穷,欣幸之甚。说句毫不夸大其辞的话,此篇小说至少也可算得上是笔者最近读过的很多作品中“最丰盛的收获之一”了。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33 楼        文友:夏冰        2010-07-02 23:36:52
  先看了两篇评赏文章,心动不已。再来欣赏这篇小说,真惬意。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34 楼        文友:夏冰        2010-07-02 23:41:44
  按语十分精到。概括了文本的精髓。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35 楼        文友:冷寞同城        2010-07-03 13:04:30
  写周庄的一段极为优美,把弹琵琶的声音比成一钩眉月,比成半个括号,比成弯弯的伞柄,不下雨也是烟雨江南了。这样的比喻精美新奇!冯超是好人,陈诗瑶更是,好人与好人的矛盾,更让人心碎。我是流下了男儿泪呀。唉。
落花有魂,信了,你有了感伤;不信,你有了心痛
36 楼        文友:司药        2010-07-03 13:05:31
  两人世界,小对话、小心思,再入神入景不过。如“冯超握着她的手指不放,也许只有几秒,两个人都觉得像隔了几个小时,他终于松开了手,她却又觉得时间太短了。”“我这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情。”唱念中,悄然觉得然便是那“剧中人”了,只是这“剧中人”多收获了“超度”的文字。
   然言情状态,是药偏爱的模式:两人世界的情爱,点到为止,心暖即止,再多炽热的情欲交织都在这“一点一止”中余音自品。妙不可言。
   女孩子的心思由你猜,男孩子的心思也要由你猜。虽然这是恋爱中人百玩不厌的心理“测试”,但实则这种状态真的很容易引发双方认知错位进而错过。药一直认定,即使是爱人也不可能“好到变成一个人或变成某人的影子”,所以,心心相印的默契也需要适度的直面表达和沟通。
   诗谣“玉”碎,冯超碎“玉”,药感慨多于悲戚。相信每位“入戏”的读者都读出了个中味道。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37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0-07-04 11:03:55
  此作厚重,分量千钧。把小说当做百科全书来写,这只有在博览群书,踏平世路以后才可以做到。
38 楼        文友:ran.t        2010-07-04 11:07:37
  再次感谢各位朋友,耕兄最近事繁,百忙中还抽空阅读此作,既感且佩。
39 楼        文友:淡紫幽梦        2010-07-05 17:09:55
  我真希望作者能让陈诗瑶醒过来,要不,太悲情了......在后面这一章里,看到一个曾经那么纯洁,那么任性, 那么娇俏,那么才华横溢的精灵女子,就那样倒在俗世的广告牌之下,心也为之一紧.一个应该得到幸福的女子,却被所爱之人伤得支离破碎.玉碎,心碎,情碎,世碎......前面不急不缓地看下来,本来以为南京的风俗,生活的琐琐碎碎,一腔爱人的真情,一种甜蜜的依恋,一个女子的才情,可以容得下一对恋爱中男女的相处,但是,还是难免世间的种种的捉弄和现实的变迁,爱究竟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才能幸福地存在吗?在这个空漠的世间,谁又是真的懂爱情呢?一对曾在同一屋檐下的男女,最终也没有走在起一起,太清醒,看透爱情,如冯超,太糊涂,不懂爱情,所以,注定是伤.一出<<玉碎>>剖析了现实男女的恋爱.总觉得就是身边的某个人,或是某个时段的自己,总有那么一种共鸣在.
一个喜欢娴静的女子,一个人,一座城。临窗,低眉,凝睇,这落寞的人间
40 楼        文友:淡紫幽梦        2010-07-05 17:16:43
  很佩服作者博古通今,包罗万象的知识.在里面,无论是南京的风俗,小吃,特产,还是那些雨花石,或是连环画的制造,甚至一些景点的游玩,典故,更不用说作者一向擅长的戏曲,从《贵妃醉酒》到《铡美记》无不巧妙地穿插于行文里。不过,这次有幸看了一出默剧,还挺有趣的。从相敬如“姘”,到相敬如“宾”,再到相敬如“冰”,也召示了世间男女的一个蜕化过程。一句话,看作者的文,就如读《百科书》。
一个喜欢娴静的女子,一个人,一座城。临窗,低眉,凝睇,这落寞的人间
共 58 条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