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惊涛拍天

精品 惊涛拍天


作者:绿叶草根 探花,191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647发表时间:2011-03-25 14:43:10


   此时蒋母王氏患病,他正尽孝子之道。3月17日,蒋带着他的母亲上普陀山拜庙求佛,向上千的和尚施舍斋饭,祈祝蒋母康健。
   3月29日,孙中山打电报给蒋,说出征广西关系重要,盼他速来广东筹划,蒋不予理睬。31日,他去扫三代先人墓。4月21日孙中山又给蒋打电报,说出征广西已下动员令,许崇智病未痊愈,军事紧急,盼他接电速来,蒋看完电报,桌上一丢,带次儿蒋纬国上天童山去了。
   蒋迟迟不肯去广州辅佐孙中山,是因为他已不愿再和以粤军为私产、视广州为领地、日趋骄横的陈炯明共事,为陈“做嫁衣裳”;另一方面,他自己另有两个打算。第一个打算,赴欧洲考察,也想看看苏俄是怎样粉碎内外敌人的进攻而取得革命胜利的。后来这个赴欧洲计划因张人杰和戴季陶两个把兄弟的劝阻而告吹;另一个打算是想练一支由他掌握的军队,解除蒋多年备尝的无一兵一卒之苦。他当面向孙中山陈述不愿带外人的军队去打仗之原因,愿意在后方练兵,准备于半年之内,练成一支劲旅,蒋介石还说“已制有细密计划,不患其事之不能实行”。这个计划孙中山是赞成的,曾打算设立督练公所由蒋负责。蒋却不同意设督练公所是“因人设官”,他不图这虚名,而最实际的是练出兵来。蒋认为,只要自己有了部队,就有了一切。他的“细密”之处,在于练兵时最“不引起某部注意”,“招他人之疑忌”,“引起他人不安之状”。但孙中山百事待举,缺枪少饷,致令练兵计划成了泡影。蒋的赴欧赴苏俄考察和自己训练军队的两个打算,都由孙中山后来实行了联俄、联共政策,成立黄埔军校而得以一一实现。
   由于蒋始终认为自己没有军队,仗打得再好,也是替他人做嫁衣裳,所以他迟迟不到粤军中供职。直到5月10日,他才勉强离开奉化的寓所,20日抵达广州。蒋离家母,他母亲正在患病,于是就设法脱身。5月25日蒋说他必须回家乡探望母亲。他说他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雪满山原,一白无际,醒后身犹寒战,默念此必母病凶兆”,这话是真是假,旁人无从考证,孝母之道又冠冕堂皇。蒋这次在广州只呆了4天,即拂袖回家乡而去。
   而孙中山所率护法军于1921年3月,沿广东西江两征广西,大败广西悍匪陆荣廷十万军队,平定广西全省,统一两广。孙中山便在桂林建立大本营,自任元师,筹粮积草,秣马厉兵,准备北伐。
   蒋介石1921年5月末从广州回奉化溪口家中,发现他母亲王氏病情恶化。6月14日上午,蒋母王采玉因患心脏病不治而死,时年57岁。蒋母死后,蒋介石在家守灵,尽人子之道,并亲自撰写了《祭母文》和《先妣王太夫人事略》两篇祭文。
   《祭母文》借祭母,贬抑同父异母兄长蒋锡侯,因此人不行秀才之为,嗜酒好赌,不敬后母,把个商号败得一干二净。《先妣王太夫人事略》借生母亡灵,标榜蒋介石自己。
   6月23日,孙中山给蒋发来电报,告诉他广西前线战事吃紧,盼望他“墨经从戎”,即赴广州。同时,汪精卫、胡汉民、张人杰也打来电报,劝慰他节哀,也请他去广州共商军事,蒋介石全然不睬,每日盘桓雪窦寺和千丈岩一带,寻找风水宝地,还为他母亲选了建纪念塔的地址。
   7月20日,孙中山又打电报给蒋,说平定广西已经接近胜利,但收拾局面急需助手,盼他速来广西相助。许崇智、胡汉民等也纷纷电请。蒋勉强于8月10日从溪口动身到上海,又不走了,在上海呆了十天,因下暴雨,又怕母亲棺材被淹。回去一看,并未被淹,可是却呆在家乡不走了,只在8月15日给陈炯明写了一封信,泛论对付吴佩孚问题,以迎合孙中山的心意。他用信件应付广东方面的革命事业,即在家乡改建住宅,说是他母亲的遗愿。
   9月13日,蒋介石终于动了驾,从溪口家乡到了广州。孙中山召集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一起研究北伐的日期和进军路线。17日蒋到广西南宁去见陈炯明,陈却反对北伐,还劝蒋介石莫与孙中山共事,蒋极为恼火,当即含怒返回广州。
   孙中山把陈炯明看作陈其美第二,在福建时任命为粤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回广州又任命他为广东省。,陆军部长、内务部长。陈身兼四职,实际控制广东军政大权。
   陈炯明,广东海未人,清未秀才。1909年,他参与联络广州新军起义。武昌起义后,他与邓铿在东江组织民军起义,参加光复惠州的战斗,也算一名战将。孙中山第一次北伐,他也出了一些力。
   他任援闽粤军总司令,率领部队攻入闽西南以后,司令部驻漳州。孙中山派蒋介石在陈麾下任参谋长之职。蒋一到漳州,就发现陈的一个秘密:陈已把军队扩充为十多个旅,还处处排挤粤军第二支队司令、第3军军长许崇智。看到陈炯明这些邪行,蒋暗暗吃惊以后,多次到孙中山身边吹风,要北伐必须先解决陈炯明。孙中山却一心一意要把陈军变党军,一切倚重于他。
   陈炯明不仅有一支日益壮大的军队,还得到苏联方面的支持。
   苏联原来很重视康有为,派人与康联系,遭到康有为拒绝。于是,苏联于1920年4月29日派路博将军到漳州访问陈炯明,陈满口革命词句,骗得路博信任,路博便表示愿意帮助陈炯明完成革命大业。
   6月,孙中山电令陈炯明返回广州,休整待机。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到中国,在广西拜访了孙中山,又到广州晤见陈炯明,两人长谈达3次之多。
   路博、马林听了陈炯明“革命”得不得了的言词,遂在苏联人民外交委员会的出版刊物上载文称:“陈炯明坚信共产主义,不仅是一位革命的将军,而且具有优秀的组织能力,并受到群众拥护”。
   手有重兵,外有苏援,陈炯明渐渐不把孙中山看在眼里了。平定广西陆荣廷后,他归功于自己一人,更加骄横,不可一世。粤军成了陈家军。陈赖此队伍,做起“两广王”的美梦来。他借口保境息民,大谈联省自治,并开始勾结滇、湘军阀与吴佩孚,共同反对孙中山北伐,千方百计破坏孙中山的一切革命活动。
   回到广州,蒋介石据实报告孙中山后,就来到许崇智的住宅,与胡汉民、邓铿、汪兆铭(精卫)一起秘密商谈。蒋明确表示,陈炯明不可靠,北伐只能靠许崇智的第二军,从湖南北上,他们还商定了北伐的日期。
   蒋介石奔赴香港,坐候孙、陈矛盾的解决和许崇智的北伐行动。蒋介石在香港住了八天,不见许崇智北伐,便又回溪口,为了子孙兴旺发迹,请了广东、江西走红的风水先生测龙脉,寻宝地,给3岁夭折的弟弟蒋瑞青筑坟立石碑,并将溪口三个小学合并,倡办“武岭初等小学”,经费由蒋一人承担。闲下来,蒋介石又探亲访友,游四明山风景区。
   11月9日,孙中山来电,说他已决定15日亲自去桂林组织北伐军大本营,劝他节哀臂助。蒋介石却择黄道吉日,遍邀亲朋,大举筹备丧事。他把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赚来的钱弄来挥金如土,没有一文钱交给革命。
   蒋父蒋明火坟墓在溪口镇北一华里的挑坑山,与一、二房妻室徐氏、孙氏合葬在一起,蒋介石请黄兴写了墓碑题书:蒋肃庵先生之墓。蒋母王采玉生前嘱瑞元(介石小名)在她死后另葬。理由是不“惊动”蒋父,而实际上若与肃麾合葬,必居徐、孙氏之侧,蒋母极不情愿,且王氏本是改嫁,本应与前夫同穴,而王氏更不情愿。蒋介石遵母遗嘱,将母亲葬于溪口镇北约1.5公里的白岩山。广东风水先生宾铁口说白岩山乃如来佛化身,山腰正中乃如来佛肚脐,葬母于此宝地,子孙兴旺,万载福荫,蒋巨资以遣。
   1921年11月,蒋介石葬母时,只是修了个方圆丈余的馒头状坟包,石砌墓墙,墓前横碑题书“蒋母之墓”。1923年5月,蒋在白岩山下建了三间新式洋房,取名“慈庵”,供奉其母,由谭延闿题了块横匾。1930年春,蒋掌军政大权,衣锦还乡,更是要光宗耀祖。于是,堆倒旧慈庵,又建新慈庵,庵南建住宅,庵后建厨房,还有卫兵住房。墓庐里石碑林立,蒋介石把国民党中能写一笔好字的大员如谭延闿、于右任、蔡元培等人为蒋母书写碑文,碑文用尽孙中山、国民党中执委、国民党三全大会、国民会议等名义,以彪炳蒋介石的显赫。后又建了一条水泥山道,从山道口直通蒋母墓。真可谓堂皇已极,洋洋大观者矣。
  
   第6章曲折
  
   一、起色
   粤军由梧州西进,势如破竹,1921年7月克南宁;8月,滇、黔、湘、赣各军都来帮着打死老虎;粤军10月又克龙州,陆荣廷、谭浩明等逃往越南河内。当滇粤各军分占南宁和桂林后,陆荣廷又于9月逃往上海。煊赫一时的“西南王”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宋庆龄带着廖梦醒,与何香凝一起在广州发动妇女组织“出征军人慰劳会”,携慰劳品赴前线慰问,大大鼓舞了士气。联军一鼓作气,仅三个月即平定广西。
   革命又有起色,孙中山决意北伐。
   10月13日,广州国会非常会议通过了孙中山的北伐计划。15日,孙中山率胡汉民、许崇智、汪精卫、廖仲恺、陈少白等人,乘宝璧舰出巡广西,准备取道湖南北伐。北伐军3万人亦于当日开拔。
   孙中山需要蒋介石来当参谋,便电催蒋赴桂林,助一臂之力。蒋只见催他办事,未见任命他高就,便不动驾。蒋11月23日葬母,却迟迟不去桂林,反而与苏州人陈乁清正如又结新欢,先同居后结婚,后生下一女。此女曾当小学教员。
   12月4日,孙中山在桂林设立大本营,又嘱廖仲恺、胡汉民、许崇智等人迭次电催蒋介石,蒋才于12月22日抵广州,不赴桂林,即留在广州度新年,只给孙中山寄去一份《北伐作战计划书》,还表白这是他在旅途舟车客店中抓紧时间草拟的。
   陈炯明羽翼已丰,借孙中山之名义平定了广西,他认为于他有利,现在他已是广东王,独尊广东的夙愿在孙中山的重用下如愿以偿,便不把孙中山放在眼里了。
   孙中山一味信任陈炯明,陈却在心里一直利用孙中山。他1920年11月2日刚回广州时,就扯起了“粤人治粤”旗号,反对孙中山南下组织政府和国会。实在反对不了,他又在广东全省各级军政机关安插亲信,实际控制广东军政大权,为独霸广东奠定基础。
   孙中山要成立国民政府,陈炯明左挡右拦,致使成立日期一再推迟。陈炯明野心初露,公然攻击孙中山进行总统选举是“违法”之举。到了这个地步,孙中山仍然认为只是内部分歧,不能公然破裂。
   陈炯明不听孙中山屡次忠告,反说是“不忍见先生失败而出此下策”,托词推诿,明里暗里,仍反对孙中山出任总统。
   孙中山痛斥他:“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你如此说三道四,混闹至此,汝应负责。”陈假露辞职意,孙中山允准,但伍廷芳、唐绍仪都惧惮陈手中握有兵权,态度消极,不愿继任广东省长,孙中山才打消此念头。
   孙中山当选非常大总统后,陈假装致电祝贺,暗地里却阻挠破坏。粤军将领第二天即开秘密会议,议反对之策,并与湖南军阀赵恒惕南北呼应,共造反对之声势。赵恒惕连电广州参众两院和孙中山,按陈炯明口径,攻击选举“违法”,要求孙中山“严词拒绝,勿允轻就,以维法统而定人心”。
   孙中山已经坐大陈炯明,别无他法,只得让邓铿、古应芬、黄居素、罗翼群等做了多次斡旋疏通工作。孙中山4月25日宴请粤军将领,苦口婆心启发开导,又派汪精卫出面调停,达成妥协:地方事权归陈炯明,中央事权归孙中山,两家不相侵犯。陈这才同意孙中山就职,并虚表祝贺。
   孙中山看不到陈炯明已蜕变为军阀,却说是“由于人与人的天性不同而已”,也是无可奈何之词。
   陈炯明高举“粤人治粤”旗帜,又大张旗鼓地宣扬“联省自治”,划地为域,以求独霸。下一步,陈炯明又主持制定了《广东省宪法草案》,以省制宪,实为割据,廖仲恺、邹鲁、古应芬等都揭露其实质,普遍反对陈炯明之分裂行为。陈炯明仍怙恶不悛,以“保境息民”对抗孙中山的北伐计划,并与英、美帝国主义的走狗们如湖南赵恒惕、浙江卢永祥、江西陈光远诸军阀紧相勾结,此呼被应。英、美各国又支持直系曹锟、吴佩孚加紧收买陈炯明。孙中山虽于1921年4月在对美国记者辛默的谈话中批判长江七省都督联盟是保护个人私利之举,但陈炯明听而不闻,若耳边风,分派亲信湘、浙、赣、川、黔到处跑,声称要在上海举行各省代表会议,商定“联省大法”和“建设大纲”,使孙中山的北伐在计划中就受到重重阻力。
   陈炯明要独霸广东,北京政府和桂系都不愿让他独霸,才有进犯广东之军事。所以陈炯明才有讨桂之举,并非支持孙中山之故。
   孙中山要北伐,明知陈炯明不支持,却偏要寄予厚望。1921年10月17日,孙中山电召陈炯明来梧州商量北伐事宜,陈不仅不应命,反而扬言:“北伐今非时机。”孙中山又于10月24日到南宁争取陈炯明,叫陈炯明留守两广,而给北伐军提供饷械,陈假意答应,其大了实并不实行。
   12月4日,孙中山抵桂林。14日,在桂林召开川、黔、滇、湘等省代表参加的军事会议,决定在桂林设北伐大本营,以李烈钧率滇、黔、赣各军为第一路,进取赣南、鄂东;许崇智率本部为第二路,与湘军合出湖南直趋武汉,北伐军共约4万人,颇具势。
  

共 216189 字 44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78...44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史学家的态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记述了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敬爱的孙中山先生,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如何在旧中国处于外忧内患的时期,面对帝国主义劣强对中国的觊觎和干涉与瓜分,积极推进“三民主义”, 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带领更多的优秀中华儿女,全身心投入到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中,并使拯救中华民族的事业变成全民族的事业。歌颂了孙中山先生抛却个人名利,彰显博大胸怀,大公无私,一生操劳,极力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策,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情怀。作者完全抛却了政治因素和时事因素的影响,公平公正客观地再现了历史的真本面目,是对一代伟人的赞颂,也是对那些在中国近代革命中,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一定贡献的先人们的客观的、公正的评判,功过明晰。在作品的最后一个章节里面,作者运用神话演义的手法,高度赞誉了伟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类优秀的品德的突出表现,一代伟人的精神长存,并将永远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欣赏朋友充溢着饱满和深沉的爱国热情、客观而又公正的历史史诗般的作品,感谢朋友对江山文学的厚爱和支持,欢迎朋友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来装点江山。热情推荐读者朋友们拜读,并热切关注作者的又新的佳品奉献。问候朋友,遥祝:愉快,好心情。【编辑:桐疏枝寒】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10338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1-03-25 14:54:21
  客观公正,真实还原了重要历史的本来面目。情节精彩,人物形象性,语言精辟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欣赏,学习。问候朋友,祝艺安。
2 楼        文友:幻新        2011-04-01 16:41:07
  【评论】历史的进程中,都会有无数的人为之抛洒热血,祖国的强盛,都是有无数先烈用他们的青春胜至生命来完成!从作品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祖国不强大,就将处处受人欺负。伟大的孙中山先生抛却个人名利,彰显博大胸怀,大公无私,一生操劳,极力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策,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情怀。他们一辈辈人为祖国所付出的心血,我们是不会忘记的,孙先生的雄韬伟略虽然没有全部实现,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国人的心中!是的,没有人会把一个人的伟绩给抹灭。中国没有孙先生的精神, 是难以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历史的进程将无法获得推进。读这样的作品,我们不仅要记住一段历史,更要记住一个人,记住他们为祖国所奉献出来的一切!【评论:幻新】
生活给了我源泉,我在生活里歌唱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