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赏析征文】关于《萧条异代》的看法

精品 【赏析征文】关于《萧条异代》的看法


作者:柳小疯 进士,641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98发表时间:2012-05-03 22:08:17

【赏析征文】关于《萧条异代》的看法 声明:我不会写小说。如下评论,仅供交流。
   一叶落而知秋。
   ——题记
   三十余万字的《萧条异代》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许杰二十年间起落浮沉的故事。许杰是富家子弟,许杰是文艺青年,许杰是自我灵魂的救赎者。二十年间,许杰见证着商场、官场、家庭、人情等诸多方面的盛衰和变迁,可以说是一个身在世界却又超脱世外的哲人。许杰目睹办公室政治,目睹爱情的失败,目睹公司的崩溃,目睹亲人的离世,目睹贪污也目睹竞争。许杰的眼光穿透各个阶层,却并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他也是一个行走在各个阶层的普通人,他不断地经历也不断地感悟,最终又如梦幻一般回到最初的地方。而这个地方便是许杰的故乡,一个给予游子、给予灵魂的困倦者栖息的温馨场所。对于一个普通的男人来说,故乡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的东西,它象征着成长、顿悟和温暖;这种象征意义并不止适用于许杰,它也适用于当下所有为生存、为家庭、为理想奋斗的青年。虽说尔虞我诈的生活不是许杰所喜爱的,也不是普天下所有的男人所钟情的,然而它的确是存在的而且将继续存在着。小说的结尾将许杰设置在故乡这个“圆点”,实际上是带有一种哲辩色彩的,它可以是对许杰将至未至之新生活的祝愿,它可以是对于《易经》里面哲学思想的衍生,也可以是对这样一个问题的阐述:世界上的人都被命运主宰,人们将如许杰一样,重复这般似梦非梦的生活。
   根据托尔斯泰对一部好作品的评价标准,我们可以对《萧条异代》进行简要解剖。
   第一,是否是新鲜的且重要的。《萧条异代》将武侠所特有的气息和官场、商场、情场所特有的气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如行走“江湖”一般的文风。而“江湖”二字又与日常柴米油盐的生活有相通之处,简言之,它们都存在竞争和险恶,实现了一次武侠和现实的融合,这在各种写作风格中是独特且新颖的。除此之外,许杰的遭遇实际上是对芸芸众生生活状态的反映,他是“圆”和“慕容”在哲学和宗教上的折射。换言之,许杰牵涉着一种深刻的思想,可见《萧条异代》是重要的。
   第二,是否反映真实的生活。《萧条异代》凭借许杰二十年的经历,将官场、商场、学生、自由职业者等阶层之人的生活状态反映在文字里面,有栩栩如生之态。而这种栩栩如生之态是由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人生经验积累而来的,自然给人以真实之感。而这种真实之感,便引导着一种真实的生活。
   第三,是否妙笔生花且有明确的善恶之分。很显然,《萧条异代》在一种简洁流畅、细腻生动的语言氛围之中整合着故事情节,悬念的设置、各种艺术手法的使用都给“妙笔生花”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以主人公许杰来说,他最终在坎坷的生活境遇里顿悟并救赎自我的灵魂,自然是对善的倡导。
   然而,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萧条异代》依然存在诸多瑕疵。例举如下:
   其一,时代的局限性和不负责任性。
   小说里提到许多东西,这些东西被八十年代及之前出生的人所熟知。如“《大明宫词》”(第五章)“《当爱已成往事》”(第九章)等等。这些东西的引用,是容易引起同时代之人共鸣的。然而,往后推,比如九十年代之后的人,甚至几百年、几千年之后的人,他们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还能够产生共鸣吗?要知道,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化,最终以白话文战胜文言文而成为主流。在尼采都提倡“哲学大众化”的时候,如果一部小说还过于文雅,换言之,过分地穿插一些将会使人感觉生涩的文字,未免很不合情理。小说里并没有就这些电视剧内容、歌曲出处等作出标注,这是要后代的读者掌握丰富的电影、歌曲典故吗?很显然,读者的耐心是有限的,作者若仅为扩展作品涉及的范围而勉强引用,势必造成一种不负责任的败笔。这是《萧条异代》的第一个瑕疵。
   其二,国际的局限性和过分时髦性。
   小说里穿插了比较多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语,也不乏一部分当下流行的词汇。比如“去你的”之类,或者如“PUB”(第七章)、“谢荻‘切’了一声”(第二十一章)、“考察”“导火索”(第十九章)等。在中国读者看来,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读者看来,这些词汇都是充满时尚气息且具有一定幽默元素的。然而,众所周知,外国人理解能力不如中国人,他们会把“小意思”真的当成是“小意思”,同样会把“切”“导火索”当成是“切菜”“引发炸药”的东西,中国式的幽默无法实现国际上的传递。而对于“切”(小说里其它地方还有多处类似的用语)一词来说,普通的老百姓是不容易理解的,尤其是那些没有接触过电脑的老百姓。或许有人会说:小说又不是写给俗人的。这话不对,因为当今老百姓,很多人都知道西门庆,也知道曹操等等,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俗人。所谓俗人,便是自以为自己不是俗人的人。一部优秀的小说,应该有跨越国界的魅力。
   其三,语言的刻意性和无聊性。
   小说是在一种相对而言比较轻松的语调中整合情节的,故而调侃、营造氛围的文段很多。从第一章“撒尿情节”到第四章“里面跑出恐龙来,第一个咬你”,又到第十五章的“许杰扫好地……人家也不会配不上你吧?”表面上看去,无论是语言,还是情节的推动都是成功的,然而,实际上这种表面现象里面隐藏着一种不够严肃的气息。有个词叫“物极必反”。用在此处,可以说:调侃和轻松过多,将导致主题的不紧凑。我们知道,《萧条异代》在一定角度上是要表达关于人生浮沉的主题,而过多的调侃往往会把读者带入到一种嬉戏、放松状态之中,小说的写作效果将会走调,形成形式和实质混淆的不佳局面。换言之,这已经变成一种做作或者说无聊,着实使人失望。
   其四,前辈造成的光环效应。
   如本文开头所说,《萧条异代》有武侠的气息和“江湖”的韵味,且说这种写作风格是一种创新。然而,若是写作者把自己的天赋、气质全置于前辈的光环之下,那这位写作者是不可能有超越前辈的机会的。要知道有一句话叫“一流的老师门下,只能产生二流的学生”。就这部小说来说,类似于“大侠交战前”的对话多得惊人,举例“许杰提议……这诗倒也适合你念。”(第二十三章)里面运用了多个“说”和“说道”,大有冗杂之状。况且,任意的语言发散(之中人物所谈内容)并不会加深“萧条异代”的主题,所以,虽然表面上非常简明、流利,可是实质上是语言匮乏的表现。拿弥尔顿的《八月之光》来说,小说里牵涉到将近六十个人,作者却能够极其简洁地描绘人物、推动情节、彰显作品思想性,绝不会见到连续的“某某说”之类的对话。从《萧条异代》第二十三章提到“金庸”等武侠先辈来说,写作者已经自甘落入前辈的光环之中。一位真正优秀的写作者,应该有突破前辈光环的意识。《迷惘》的作者卡内蒂向卡尔.克劳斯等四位前辈学习,却最终走出它们的光环,以精神病人为题材写就了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可做参考的事例。《萧条异代》的写作者在散文、短篇小说、戏曲里面并没有被这种光环效应覆盖,却在长篇小说《萧条异代》里浑然沉浸,实在有点遗憾。
   其五,波及面广泛却不太专业。
   小说里提到电影、饮食、音乐等诸多方面,却多只是泛泛而谈,不够专业。比如“《彼岸》《芒种》”(第四十四章)等电影的引用,也只是轻描淡写地用于人物的交流,除了彰显个中人物的学识之外,别无用途。况且,在读者看来,这些电影的应用也不过是一些电影题目而已。写作者并没有就电影的情节特性、效果强弱的分辨方法等进行论述,不能尽到介绍电影、传递艺术的专业性。除此之外,“《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五十一章)等一系列歌曲的介绍,包括前面许多章节的歌名介绍,无非是一个将歌名(最多是将两三句歌词展示)展现出来,体现出个中人物对流行歌曲的熟悉程度,并无其它特别的效果(比如强调主题、以歌名引出某个人物的遭遇等)。然而,卢梭在《忏悔录》里却把音乐写得很专业,对比之余,是可以看出写作者的不足之处的。
   其六,故事情节和写作意图不十分搭调。
   小说里有关于生死的描写,不管是起初的死人事件,还是后来许杰外公去世的事件,都没有催人泪下的功效。究其原因,小说的整体氛围是轻松的,在切入到悲伤基调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把握。像小仲马的《茶花女》则是一步步地将情感积累,然后瞬间爆发,足以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可惜《萧条异代》因为整体基调的局限,不能够给读者类似的感觉。除此之外,写作者在介绍《萧条异代》的内容时,提到许杰趋于“病态”一说。很显然,写作者并没有把握好“病态”一词的表达,况且,整体的氛围也不可能容许“病态”之态能给读者以“病态”的印象。病态的人,或许会精神分裂,或许会忧郁,或许会躁乱,写作者若没有真正而切实地体验过,是无法将那种情愫刻画出来的。比如郁达夫写《沉沦》则刻画得很丰满,不过,《萧条异代》在这一点上显得笔力不足。另外,写作者说要反映众生相,不过,写到最后还是不能尽如人意。比如说写农民,并不如屠格涅夫在《猎人笔记》里描述猎人那样富有画面感,写作者只是多在谈话中暗示,很少有具体的细节显露。比如写许杰这个文人,也只是体现出文人在才华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却没有写出文人的妒忌、自负或自卑、幻想等全面的概况(要知道,文人是复杂的,要写就该写完整)。换言之,《萧条异代》由于过多地将精力花费在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上,故而导致艺术性、思想性和原本意图产生失衡状况。不得不说,这是《萧条异代》的第六个瑕疵。
   总体说来,《萧条异代》是一部很不错的小说,之中对于情节的把握、人物的塑造、技巧的使用等都值得许多人学习。我很喜欢的。
  
   2012-05-03
  
   萧条异代:http://www.vsread.com/article/longlist/sections-423.html />  
   ran.t文集:
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275.html
  

共 38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就原作品文本本身以个人阅读体验,提出了既有认同、又有不同的感受和意见,与原作者进行沟通交流。态度中肯,措词得当,是以文会友、以文说文的负责任姿态。应该说,没有对作品深入细致、反复揣摩的阅读,很难得到对这部近三十万字小说“是”与“非”的“解剖”。——司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504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31 楼        文友:杨亦秋        2012-05-22 11:39:03
  小疯你好,原著中你搞错了的不仅字数,还涉及一些歌曲电影的时间是八零年代还是九零年代,以及一会儿嫌陈旧一会儿嫌时尚国际化之类的观点的自我矛盾,并非我仅由字数问题推翻出你其他所有见解。详见前面的六条跟评,此处不赘。 我不想一再申明已经表述得很清楚的观点,再说直白一点吧,小疯设定的“三高境界”大而无当,高而飘渺,不仅陶然老师这样省作家协会的做不到,相信中国作家协会乃至比他高超得多的任何中外名家都无法做得到。有谁可以真写出“不可增减一字”的文学作品来呢?我疑惑的已经不是《萧条》合不合这个标准,而是这个标准根本不构成一个标准,不是理想而是梦想。我之前举过王安忆余秋雨残雪的例子,他们的小说散文绝非不能增减一字。外国的比如卡尔维诺或者乔伊斯,又何尝符合了。巴尔扎克写房间能写好几页呢。
   “光环效应”的问题,我前面说过,小疯在评论里也提到尼采和屠格涅夫等名家,小疯在小说创作中一定也有自己心仪的经典作家,难道小疯就一定被他们的光环拘束住吗?受喜欢的作家的影响,不代表就被光环笼罩住了。
   经前面的交流与商榷,我以为所谓“效应”是小疯最初单方面的说法,风格与流派的传承是一回事,被“光环”弄得亦步亦趋笨拙模仿是另外一回事。我认为《萧条》受《红楼》影响,但小疯竟由此提出《红》和《萧》孰优的问题?受了前辈影响,就代表比前辈好吗?小疯喜欢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假如你哪一篇小说受了该作品的影响,难道代表小疯从此就比屠氏优异?这本是一目了然的问题呵。
   至于小疯写评述的动机与目的是挑“瑕疵”,显示学识,还是与作者平等、平实、平易地交流意见、提建议,以使作品更趋完善,我就不多说了,如评论的姿态呈现出一种让人误解的暧昧,那至少说明这是应当做某种调整修正的。
   我不想一再的重申,我与小疯讨论的范畴,仅限于小疯所提的几个“瑕疵”。我反驳的也是这些“瑕疵”,我对《萧》本身有何见解,是否专写成文,那是另外一回事,不需在这里报备的。
回复31 楼        文友:柳小疯        2012-05-22 12:32:03
  以我的观点说到我的写作,大可不必吧?
   美好的希望是需要的,不能因为这样不切实际就不去追求。
   如果要说,只能说我是理想主义者,而你们是现实主义者。
   我的立场在于对文学的完善,老师的立场在于驳斥我评述的论点。
   这已经构不成交叉了,所以,小疯保持沉默。
   非常感谢老师的关注和留言,该反省的地方小疯会好好反省的。
   祝一切都好,生活愉快。
32 楼        文友:柳小疯        2012-05-22 12:37:24
  还有,我不喜欢屠格涅夫,只是举他那个例子。
   老师,感觉我们两说不到一个地方去。
   抽不出时间,要不然和你的前面论点再交流几个回合。
   说实话,几个地方我觉得老师有牵强之嫌。
   当然,小疯不对的地方会默默反思的。
   另外解释一下哈,老师不要认为小疯在跟您拌嘴啊。O(∩_∩)O~
33 楼        文友:杨亦秋        2012-05-22 13:17:17
  哦,小疯以为写作要分界,评述他人的标准,可以不必用来拘泥自己,评者因而游离于其他人要遵守的标准之外成为散仙。若有此因人而异的标准,那的确是构不成交叉了,如同平行线般,令人感到别样的遗憾。
   不过亦秋不会觉得小疯是在和我拌嘴,君子和而不同,理念始终各异而已。
回复33 楼        文友:柳小疯        2012-05-22 18:41:09
  呵呵,这话听得懂。
34 楼        文友:兴安        2012-08-15 10:35:45
  因时间仓促,未及悉阅。谨表祝贺。
35 楼        文友:叶舞风        2012-08-18 08:46:14
  敢提出批评是需要勇气的,赞歌大家一见皆大欢喜,批评就要有更深的了解和研究,这点叶是佩服柳小疯的。我也很喜欢《萧条异代》断断续续看了两遍,关于小疯的观点有赞同有反对,如“语言的刻意性与无聊性”觉得柳小疯有些吹毛求疵了,就说《红楼梦》吧,他的语言就存在当时的时代性,但是绝不影响它对于后世或者世界对它的崇拜啊?语言是作者的一个特色之一,一位成功的作家必须有自己的语言性格,如你,柳小疯,语言的讽刺意味就很有吸引力,比如你的《屠夫与狗》,不过还是欣赏你的勇气和认真的求学的态度,感觉你文学之路不可估量。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36 楼        文友:铁禾        2012-09-26 14:54:41
  一篇理解很深刻的文章了,符合作者的内心,也符合读者的内心.
铁禾
共 36 条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