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叫一声父亲太沉重

绝品 『流年』叫一声父亲太沉重


作者:原野清风 童生,93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119发表时间:2012-05-26 09:56:51
摘要:父亲已走了多年,却从未走出过我的记忆。   曾经看过许多描述父亲的文章,父亲或是坚强的、是亲切的、或是深沉的,抑或是勤劳朴实的……可是我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父亲,也许只能用“复杂”二字吧。   偶尔在梦中,依然会见到那条氤氲着雾气的小河,河边依然有青草与野花,父亲依然背着我,匆匆地行走在河畔,那是童年记忆中最温暖的画面。

『流年』叫一声父亲太沉重 [一]
   父亲已走了多年,却从未走出过我的记忆。
   曾经看过许多描述父亲的文章,父亲或是坚强的、是亲切的、或是深沉的,抑或是勤劳朴实的……可是我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父亲,也许只能用“复杂”二字吧。
   偶尔在梦中,依然会见到那条氤氲着雾气的小河,河边依然有青草与野花,父亲依然背着我,匆匆地行走在河畔,那是童年记忆中最温暖的画面。
   走过那座小桥,就是幼儿园了。每一次,我都会站在门口,哀求着父亲:“爸爸,早些来接我啊!”而父亲则草草地应着,迅疾转身离去。他拎着那只人造革黑提包,脚步急促而轻快,一副重任在肩的样子,很快地就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了。
   那是父亲的黄金时代。他根本无暇顾及儿女情长,也许他认为有更重要的事需要担当吧。
   用今天的话说,父亲应该是属于典型的凤凰男。出生于乡村,家境贫寒,奶奶早逝,弟妹一群,靠爷爷打短工以及变卖家中薄田,才艰难完成了在省城的学业。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少时的父亲,就时常饿着肚子,翻山越岭去上学。为了贴补家用,还经常需要担着上百斤的柴禾,去集市上卖。没娘的孩子,更是少了一份疼爱,多了一份艰辛。种地、放牛、照顾弟妹,几乎是没有喘息的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练字。买不起纸笔,就用树枝蘸着河水,在砖上练习,几年下来,倒也练出了一手刚劲有力的好字。
   不过少时的这些艰难,却没有给父亲带来多少阴影。除了想起奶奶时的伤感外,故乡留给他的,却是更多的怀念。那青山绿水,白云悠悠的纯净,那在田间地头自由嬉戏的闲适,成为了他一生中最魂牵梦萦的思念。
   [二]
   一个人的童年生活,会在他的一生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比如,父亲和母亲上街时,就不愿并排行走,非要前后相跟着,不然,父亲就会不自在。因为在他们村,就没有两口子并肩走的,否则是要遭村人耻笑的。再比如,母亲给父亲买了新皮鞋,父亲不好意思穿,就非要去找同单位的老陈,看看老陈穿的皮鞋是啥样,如果老陈说这皮鞋太时髦,那是打死他都不会穿的。最有趣的是,我们家买了辆自行车,父母同时学着骑,结果父亲摔了两回后,就说啥也不学了。一则是觉得一个大男人摔跤,有些失体面;二则是因为心疼这买车钱,深怕把这车摔坏了。最后还是母亲学会了,于是父亲心安理得地成了后座上的风景……说起这些趣事,母亲总会笑,似乎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
   父亲是背着爷爷的期望和全村人的目光走出大山的,也许就在那一刻,他就已经不仅仅是属于他自己了。
   这个农家孩子非常的上进,命运似乎也对他有所眷顾。十八岁入党,能写一手好字,既受过私塾的严格教育,又读过现代的学堂,文字功底扎实,再加上家庭成分好,人又本分勤快,于是,父亲进入了政府部门担任党委秘书,算是真正在省城扎下了根。而我们家,后来似乎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那个小山村的驻省城办事处。
   父亲虽然忙碌,却是快乐的。无论是大炼钢铁,还是挖防空洞,他都冲在前列。反正小伙子有的是使不完的劲儿,就觉着社会主义的日子有奔头,心里面还装着崇高的理想呢。虽然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饿过肚子,但是党中央说了,困难是暂时的,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美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必将被消灭。
   肚子饿得睡不着,刚好起来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又是划重点,又是写心得。理论水平高了,文字水平也在上涨,各种稿件一蹴而就,领导满意,小伙子就更是觉得“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了。”
   如果日子就这般流逝,那么就无所谓“命运无常”这一说了。
   [三]
   文革来了,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很快,在父亲所在的单位系统内有了路线斗争。所谓的省联总和红暴派,都认为自己代表着正确的路线,闹得是不可开交。好在这是个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要文斗不要武斗的精神倒是贯彻得不错,就是大字报满天飞,今天你“炮打”、明天我“反击……”也许这些在今日看来都已荒唐得有些可笑的往事,当年的人们可是无比的投入,甚至可以说是虔诚。
   起初,父亲也觉得有些晕头转向,不知哪方代表着正义,于是,就躲到食堂,向阿根师傅学做菜,倒也清静自在。可是,忽然有一天,父亲发现他的大名出现在了大字报上,人们抨击他是“骑墙的逍遥派”,两派领导也分别找他谈话,要他及时表态,要在关键时刻,站稳立场,要用手中的笔,化为利器,狠狠打击敌方的嚣张气焰。
   父亲左右为难,苦思冥想,看了《人民日报》社论,又收听了高八度的电台广播,似乎都在说,造反有理。毛主席他老人家还上了天安门城楼,亲切接见了红卫兵,“那就省联总吧!”父亲匆忙间的决定,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父亲还是有些文才的。很多年后,父亲的老同事说,你父亲也算是奇人一个了。那么大单位,那么多的知识分子里,竟然找不到一个文笔可以和你父亲相当的。你父亲之后,单位专门招来四个文科大学生,来从事你父亲一个人的工作,但无论是行文的速度或是质量,还是比不过你的父亲……的确,儿时的印象里,父亲常常熬夜,一杯小酒下肚后,即开始奋笔疾书,天色微明时,厚厚的一本材料已经完成。而交上去的材料,基本已无需修改。父亲的人造革黑包里,常年装的就是稿纸和钢笔。
   也时常有人央求着父亲相帮着写材料。父亲总是沉吟片刻,让对方做好记录准备,随后开始口述,滔滔不绝间,一篇思路缜密、层次清晰的文稿已经完成。
   自从父亲加入省联总后,他的文字功力,更是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他写的稿子,言简意赅,没有一句废话,却又一针见血,很有杀伤力。他写的大字报,更是得到人们的追捧。记得那时,在会议室里,总有一大群人簇拥着他,长条会议桌上,已铺好了纸张,一大碗墨汁,一支大号的毛笔,都已到位。随后,父亲就会抓起笔,饱蘸墨汁,悬腕挥毫,很快地又是完成了一份大作,人们赶紧把大字报张贴出去,紧接着就会有很多人聚拢来看,父亲的眉眼间就免不了带上了几丝得意。
   他被吸收到革委会中,也开始拥有了一定的权力。
   那时的夜晚,常常会有他的革命同事来访。那些叔叔,和我父亲就着一小碟花生米,一边喝酒,一边讨论革命大事,忧国忧民之情真是溢于言表。而我的父亲,在酒精的作用下,则更是慷慨陈词。这一幕幕场景,至今想来,仿佛还在眼前。
   父亲的本性是耿直而天真的。现在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就时常忍不住要对看不惯的事情,提提意见了。也好为别人打抱不平,因为口才好,也会让领导下不来台。父亲很为自己的直爽而自豪:“哼!最看不惯那些私心重的人。为了点私利,就整天打小算盘,还要去算计别人,磨磨唧唧的,实在是看不上眼。”也许是看多了包青天的故事,我想如果有机会,他大概也是很想去试上一试的。
   危机,却总是潜藏在表面的繁华后。
   一九七六年,中国的多事之秋。
   周总理、朱老总相继离世。唐山大地震,让人们都生活在惶恐之中。九月的一个午后,父亲正在家里午休,忽然墙上的有线广播里传出了哀乐声,紧接着播音员用沉痛的语调,宣读了毛主席逝世的消息。父亲腾地一下从床上跃起,怔怔地喃喃自语:“毛主席怎么可能逝世呢?怎么可能呢?”
   紧接着,十月来临。空气中开始有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大人们的脸上都有几分耐人寻味。那几个叔叔,还是来找父亲,只是他们聚在一起说话,声音小了许多,很神秘的样子,据说是小道消息不好给别人听见。
   很快,谜底揭开了。粉碎“四人帮”的消息,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父亲的单位,也是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父亲和那些叔叔们,都是由衷地高兴。因为他们认为,把藏在中央的那些奸臣抓起来,结束国家的混乱局面,一定是件好事。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由北京这个政治权力中心所掀起的风暴,所泛起的涟漪最终会波及到他们。
   [四]
   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大约是在一九七七年左右,舆论导向开始转向对文革的反思,以及对两个“凡是”的质疑。当时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一场自上而下的清理工作由此展开。
   父亲和那些参加省联总的人,都受到了审查。父亲当时的罪名是造反派的“狗头军师”。但是组织经过调查后,又发现这个军师有点名不符实,除了有点好出风头,写过不少大字报外,倒也找不出其出谋划策的证据。于是降格为“黑笔杆”。父亲被勒令深刻反省,向党、向革命群众做出检查,听候处理。
   那时候,我刚上小学,却也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惧。而父亲则更是失魂落魄,每日里,枯坐不语,整宿无眠,不停地喝着闷酒,随后就是反反复复地修改检查。天亮后,就去单位宣读检讨,接受批判。父亲的检查总是不过关,总被斥为不够深刻。于是,这样的思想折磨,就成为一种无休止的残忍游戏。他的精神,都快处于崩溃的边缘。母亲怕他出意外,就特意请假,每天去父亲单位接他回家。
   父亲说,他思前想后,就觉得自己只是一颗可悲的棋子儿。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书生轻狂,头脑发热。以为只要跟着中央、跟着毛主席就不会有错,又怎能真正领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呢?好在自己只是在意识形态、思想观点上和别人有争论,却从未想过要去整人(这种做法,不符合父亲的道德观),也确实未整过别人。如果真要心有所愧,也就是有些愧对老魏了。
   老魏是父亲单位的一个技术员。年轻时长得一表人才,不仅技术好,而且心灵手巧,会干很多活儿,很受女孩子们欢迎。后来老魏娶了一个漂亮的杭州姑娘,还有了两个孩子,日子过得挺安逸。文革来了以后,老魏在乡下的娘受到了冲击,因为他家被划为地主,他娘就是地主婆了,要挨批斗。老太太吓坏了,就苦求亲戚,将她送到杭州,来投靠儿子。可是,随之当地的一份协查公函就发了过来,老魏还嘴硬,说自己的娘没来过。但最终还是被查实了。这下问题就复杂了,老魏的娘被押回家乡,老魏也被开除公职,遣送回乡。
   父亲的心里是暗暗地同情老魏。他说,哪个孩子不护着自己的娘?再说,老魏家也算不上罪大恶极,就是多了几亩地而已。父亲在党委会上为老魏据理力争,希望保留老魏的公职。但是无用。领导还语重心长地说,希望父亲明白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一个党性问题,更是一个敌我矛盾问题。父亲说,在当时的形势下,自己人微言轻,而且也有一份懦弱,最终妥协了。
   老魏为了不牵连妻子,离了婚。走的那天,父亲代表组织出面,将老魏送到车站。老魏将大孩子给了妻子,而带着那个小的、还不到一岁的孩子回乡。他的妻子还是来送了他,小的那个孩子在他怀里“哇哇”大哭,朝自己的母亲不断伸出小手,妻子却只是无语地抹泪。父亲看得心酸,却又苦于身份,不能流露那份同情,只是轻轻地拍着老魏的肩,叮嘱他“保重!”父亲说,列车远去的那一刻,他偷偷地落泪了。
   老魏成了父亲心头的牵挂,他曾两次利用出差的机会,悄悄去过老魏的家乡,可惜都没见到老魏。据说老魏是挑着担子,一头装着缝纫机,一头装着孩子,到别处去讨生活了。而老魏的娘,也早已去世了。
   每一次说起老魏,父亲总是掩不住的叹息。
   [五]
   风暴还在继续,组织上终于抛出重磅炸弹。之所以认为父亲的检查不深刻,是缘于一个小本子。那些常来我家,找我父亲喝酒的叔叔中,有一个老胡。父亲说,他常看到老胡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却不以为意。后来才知道,老胡把他们说的话都记了上去。现在为了自保,老胡主动把本子交给了组织。
   父亲说,那一瞬间,后脊梁骨都发凉了。那些喝着酒,豪情万丈的夜晚,心里面只有热情和豪气,那些被酒精所催热的话语,自己都已遗忘。因为信任,才会口无遮拦,可是,这一切,却化为了击向自己的重拳……
   父亲病倒了,面容枯黄、骨瘦如柴。医院诊断是急性肝炎(甲肝)。家里,第一次飘起了中草药的味道。因为害怕传染给革命群众,父亲在家隔离,倒也暂时获得了平静。那段时间,父亲不再喝酒,只是静静地看书,安静地思考。很快,父亲就恢复了健康。医生说,那是因为父亲的身体底子好,但是以后尽量别喝酒,以免伤肝。
   父亲又去上班了,而那一场风暴突然就平息了。父亲被撤去一切职务,被打发到一间小小的,终日不见阳光的小办公室里。那间屋子,原来是单位冲洗相片的暗房,因此总是会有一股氨水的味道。父亲倒也平静,也许对他来说,也是早已做好了思想准备。
   单位只是安排他做一些杂事,闲暇时光,他就是看书。那段时间,父亲看了大量的书籍,而我也在那时跟着父亲看了不少书,尽管很多书,我是看得半懂不懂的。
   后来,父亲找来一个小炉子,既为了取暖,也可以烧开水。第一壶水烧好后,他兴冲冲地拎出去,挨着办公室问:“要水吗?”而回答他的,是客气而疏离的拒绝。那些昔日的同事,却仿佛已和他隔在千山万水外了。最终,他一滴水都没送出去。父亲那天似乎是受了打击,怅然若失间,只是低语:“我烧的水,送上门,都没人要……”

共 965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罢这篇文章,心情异常沉重。父亲,原本是一个代表依靠、温暖的名词,而在作者的记忆中,父亲的形象是复杂的,他带给“我”欢乐,也带给忧伤和困扰。曾经的父亲意气风发,文采横溢,踌躇满志。可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个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只是社会生活中一颗小小的棋子,任人摆布。父亲因为在文革中稀里糊涂参加了造反派,写过一些大字报。在文革结束后,受到了清算,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加上朋友的出卖、同事的疏远,人情的冷暖,父亲的精神彻底崩溃,从此他借酒浇愁,放逐自己。不仅不再尽到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而且因为酗酒,身体每况愈下,给妻子儿女带来伤害。最终因为醉酒摔倒、昏迷、离世。父亲的一生是个悲剧,既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如果没有那些荒唐的政治运动,正直善良的父亲不可能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如果父亲遇事沉着冷静、意志坚强,而不是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生活和身体也不会弄得一团糟。文章字字带血、声声含泪,对父亲充满惋惜和怀念之情。虽然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但看得出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叙事流畅,用词精准,是一篇令人震撼和思索的佳作。推荐阅读!问好作者!感谢你赐稿流年!祝你快乐!【编辑:燕剪春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527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洛漾熙        2012-11-23 00:34:46
  所以。我是希望他在世的时候可以做到为人子女的孝顺。
回复11 楼        文友:原野清风        2013-01-02 22:11:39
  是,子欲孝而亲不在,是人世间最深的遗憾了!谢谢你!
12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2-11-23 09:47:09
  这篇散文感情真挚,饱蘸激情,文字和语言朴素真实,在淳朴的语言风格下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读来感人至深。
回复12 楼        文友:原野清风        2013-01-02 22:12:38
  谢谢江山的抬爱,原野感念在心!
13 楼        文友:苏扬        2012-11-23 10:38:27
  感人的文字,质朴的情感,令人动容的追思,欣赏清风的佳作!问好!
行远,必先修其近;登高,必先修其低。近不修,无以行远路;低不修,无以登高山。
回复13 楼        文友:原野清风        2013-01-02 22:18:02
  谢谢你,苏扬,一份理解重于千言!
14 楼        文友:零度枯木        2012-11-23 14:04:45
  句句深情,字字入心,平实之词,深切之意!枯木拜读、学习!安好!
回复14 楼        文友:原野清风        2013-01-02 22:19:07
  谢谢枯木老师,您的谦和与宽容,更让原野钦佩!
15 楼        文友:蔚风        2012-11-23 14:55:29
  恭贺绝品,欣赏佳作,问好朋友,写作愉快。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回复15 楼        文友:原野清风        2013-01-02 22:20:18
  谢谢慰风,一份鼓励,暖若春风!
16 楼        文友:阿Q        2012-11-23 17:29:48
  这就是父亲罢!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踏着我的脚印走
回复16 楼        文友:原野清风        2013-01-02 22:22:19
  是,这就是父亲!谢谢阿Q。
17 楼        文友:燕麦乡人        2012-11-23 17:47:37
  就感觉一股雄浑的风,吹落了人间的冷暖,一切,只剩下原始的父爱,一切,也在浓浓的思念里。读君之文,如沐春风。
在祖国开花的季节里,有我放飞的思绪和风筝。
回复17 楼        文友:原野清风        2013-01-02 22:24:00
  谢谢乡人的鼓励!繁华落尽,唯有亲情在心间!
18 楼        文友:至水一凡        2012-11-24 10:20:43
  个人的命运融合在时代的背景里。父亲的苦难正是需要时代去检讨,更需要我们这一代去思索。情词凄切深沉,触动心扉。拜读佳作!
回复18 楼        文友:原野清风        2013-01-02 22:29:45
  谢谢一凡,你深沉的话语,真诚的宽慰,带给原野无尽的感动!好在,过去的都已经过去,悲剧不再重演!!!
19 楼        文友:峰语        2012-11-24 23:06:28
  感人至深的文章,问候作者!
 
回复19 楼        文友:原野清风        2013-01-02 22:21:13
  谢谢峰语的鼓励!
20 楼        文友:履泽        2012-11-25 01:23:36
  不管如何,父亲 这两个字,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 温暖。。。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记忆燃烧的温暖,一如从前。
回复20 楼        文友:原野清风        2013-01-02 22:16:02
  确实如此,这世界没有完人,但父亲,却只有一个!谢谢你!
共 26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