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传奇小说 >> 『逝水流年*小说』发生在公安大院里的故事

精品 『逝水流年*小说』发生在公安大院里的故事


作者:小二 童生,51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71发表时间:2012-09-01 22:32:24
摘要:公安大院,住着一群特殊的公民,但他们首先是人,,于是,就有了人所具有的喜怒哀乐,有了只有在他们身上才会有的故事!


  
   10、
   自从扫街再加上老婆出走后刘科长像换了一个人,谁也不理,谁也不睬,眼睛整天看着地上,像在拣谁丢的皮夹子。
   革命群众路过顺便给他几下他也不生气,有那看不过去的趁没人时偷偷地给他个笑脸他也装没看见,唯一明显的是他那啤酒肚,一天天看着往下塌,瘪得快成盆地了,下巴也尖得能当牙签用了。
   那天刘科长跟平时一样正低头扫地,有人把一张铅印的纸条递到了他的面前,看到血红的拘留所大印刘科长一颗心在胸腔里秋千似地荡了好长时间才总算停住,等接过纸条才明白,原来夫人因现行反革命罪被关起来了,让他送生活用品去。
   在看清了纸条上的内容后刘科长把纸条又还给了来人:“对不起,她已经跟我划清界限了!”
   “你们离婚了吗?”
   “没有!”
   “没离婚她还是你老婆!”来人不由分说地把纸条塞进了刘科长的上衣口袋,等来人走得看不见了刘科长拿出纸条揉成一团顺手扔进了垃圾桶,然后继续扫他的地,可不知道为什么,扫着扫着眼睛就花了,把个地扫得像鬼画符似的,专政队在赏了他几个爆栗后又让他重新扫了一遍。
   那天回家刘科长没吃饭,回到家连毛衣都没脱就倒在床上了。
   晚上刘科长做了个梦,梦见夫人背上插着写有《斩》字的草标被两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反剪着手拖向刑场,夫人不停地朝着在一边看热闹的他大叫:“老刘,救救我,看在夫妻一场的份上你一定要救救我啊——”
   刘科长一下就吓醒了,摸摸衣服全潮了,手心还捏着两把汗,拧亮灯看着空空的半边床发了好一阵呆,想起了以往这女人的种种好处,心便有些绞疼起来,于是披衣下床从抽屉里翻出手电筒悄悄出了门,向垃圾筒走去。
   还好,那张被揉皱的《通知》仍在老地方躺着。
   按照纸条上罗列的项目刘科长把东西七拼八凑地弄整齐了,准备打包时刘科长犹豫了,在楞了好一会后他从五斗橱抽屉里拿出了两张十元票面的纸币,那是他一个月的生活费,自从被强制劳动后他就被停发工资只领生活费了。
   刘科长把两张人民币分别叠得小得不能再小后看着包里的东西打开了主意,他先把钱塞进两用衫的门襟里,用线缝上,但马上发觉不对,只要检查的人把衣服拎起来就能看出这里鼓起一块。
   于是刘科长回转身又打起了卫生条的主意,可原装的卫生条是用牛皮纸包着的,包得严丝合缝,翻过来倒过去找不到可以钻的空子,又不能拆开,一拆准露馅。
   正一筹莫展,突然看到了放在一边的肥皂,于是灵机一动,找来水果刀小心地把肥皂掏了一个洞。
   正想把钱塞进去的当口门开了,老高叔捧着一盆热汽腾腾的锅贴卷子走了进来,刘科长太紧张,干这些地下工作时忘记锁门了。
   老高叔没够上“走资派”的级别,可权还是让造反派给夺了,老高叔就当起了消遥派,哪个组织他都不沾边,各派组织也不强拉他,知道他这根骨头不好啃。
   当了甩手掌柜的老高叔非但不感激造反派,牢骚反而越来越多,三天两头就往我们家跑,一来就骂娘,吓得老妈看到他来就赶紧关门关窗,然后把我们一个个赶出去,就像余则成进门了一样。
   自从刘科长扫街后许多人都开始有意无意地躲着他,可原本躲着他的老高叔反倒跑得勤了,有事没事就拄着“司的克”上刘科长家串门,有时来了也不说一句话,就这么干坐着,坐完了走人。
   知道刘科长爱吃家乡的锅贴卷子,夫人走了就没人给他做了,于是自家做时老高就让老高婶子多做些给刘科长送过去,气得老高婶子大骂老高叔不长记性,接下来就赌气天天烙煎饼。
   吃煎饼卷大葱容易上火,一个星期下来吃得老高叔满嘴潦泡,老高婶子心疼了,只好再改做锅贴卷子,不过声明:要送你自己送去,我可不去!
   刘科长刚要把钱朝肥皂里塞时被老高叔一把拦住了:“我说老刘,进去一个不够,你是不是还想再搭进去一个?”
   刘科长摔甩开老高叔:“别吓唬人,我懂,没人会查这玩意儿的!”
   老高叔劈手夺过肥皂:“我说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打从慈禧起,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就全用在对付自己人身上了,这理你怎么就不明白?”
   刘科长又把肥皂夺了回来,咬牙切齿地对着老高叔吼:“你知道现行反革命是什么罪吗?你知道她还能活几天吗?”
   “你给钱有什么用,那里是看守所,不是疗养院!”
   “我不管,反正有钱总比没钱的好!”
   “要让看守查出来你这不是送她一站路吗?”
   刘科长的手垂了下来,肥皂掉在了地上。
   还亏得听了老高叔的话,刘科长按通知把东西送到看守所时看守用钢针在肥皂上连着戳了几十个洞,把块肥皂捅得跟马蜂窝似的,别说藏钱,就算藏个臭虫也休想蒙混过关,吓得刘科长心脏停跳。
   刘科长提出想见见夫人,趁机好把藏在手心里的钱给她,没想到刚开口就让嘴上还没来得及长毛的看守训了个灰头土脸。
   回到家刘科长翻了整整一夜的大饼,第二天早早地起来扫完地又连倒两部车去了看守所,远远看着还是昨天的那个看守,就不敢近前了,一个人像推磨似地在高墙外面转开了圈子,恨不得能在墙上找到个缝钻进去。
   看守所的墙有两人高,那厚度只比城墙差一个级别,四周是农田,稀稀拉拉地种着小青菜,小青菜的高度勉强能藏个老鼠。
   高墙上架着铁丝网,网上挂着连成片的小瓷瓶,说明那里通着高压电,电网把看守所围了个严严实实,高墙的四面角上有四个岗亭,几丈高的岗亭上站着荷抢实弹的军人,就算长了翅膀,想飞进去都难,刘科长只好打道回府。
   那些日子,刘科长成了一只偎灶猫!
  
   11、
   几天后刘科长又去了,乘的头班车,到看守所时天刚朦朦亮,这天是探监的日子,看守也换了个年纪大点的,刘科长手心里捏着那两张叠成小方块的二十元人民币守在不远处,装着在等车的样子朝四处打探,不敢轻举妄动。
   不多会功夫来了个土得掉渣的老太太,老太太一手拎着蓝花布包袱一手拿张探视通知,一打听是来看她儿子的,刘科长便央求老太太带他进去,对看守就说自己是她外甥。
   老太太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勿可以格,此地管得紧得勿得了,连苍蝇也飞不进去格!”
   刘科长说:“你就说自己年纪大走不了路,得有人扶着!”
   老太太不为所动:“勿来三格,要是让看守轧出苗头来,我跟侬统统要倒霉格!”
   说着继续朝看守所走,刘科长急了,赶紧把捏得已经发烫的钱塞了一张给老太太。
   还好,那时还没有假钞,老太太瞄了一眼人民币,犹豫了好一会终于没能抵挡住诱惑:“侬就试试看吧,进不去勿要怪我哦!”
   那天晚上刘科长一头撞进了老高叔的家,连门都没来得及关就蹲在地上抱着头哭了起来:“你倒说说看,这算什么事,我们这号人,没功劳还有苦劳,没苦劳还有疲劳,怎么就混成这样,连自己的媳妇都救不了!”
   老高叔不劝,也不让老高婶子劝,等刘科长哭得快收尾了这才让老高婶子给他倒水绞热毛巾。
   刘科长擦完脸才把事情的经过报告了一遍。
   因为有十元钱在那里撑腰,老太太装得很像那么回事,居然让刘科长顺顺当当地混进了看守所,但只能进接待室,趁老太太跟儿子说话的当口刘科长透过窗偷着朝监房方向看。
   所有的监房都是一模一样的,门全关着,他根本没法知道夫人关在哪间,接见的时间眼看就到了,就在他扶起老太太准备站起来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声吆喝:“2341号,出来!”
   刘科长下意识地回过头去,竟然看见了她,那个让他想恨又恨不起来的女人正披头散发地从一间监舍里走出来,小心翼翼地跟在看守的后面向洗衣房走去,平时的傲劲全没了,两只眼睛像受惊的兔子,紧紧地盯着洗衣房门口一个盛着饭菜的铁皮罐头,毫不掩饰自己的馋相,那张又白又嫩的脸满是菜色。
   她没有看到他。
   刘科长的脸色陡变,老太太瞧着有些不对头,暗底下掐了刘科长一把,刘科长赶紧把自己的眼光拉了回来,扶了老太太就走,再也没敢回过头去。
   刘科长出门后把剩下的那十块钱给了老太太,老太太千恩万谢地走了,刘局长也弄不明白自己是怎么回来的,一路上眼前尽是那张披头散发的脸。
   老高叔一边听一边玩着手中的“司的克”,脸阴得一把能拧出半盆水来,他并不同情那个薄情寡义的女人,也不怎么看得起刘科长的作派,他只是觉得有点不对劲。
   从1949年到现在,近二十年里运动就没消停过,一个接着一个,不过从来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乱的,学生不上课了,干部全靠边了,几个人往袖子上套个红臂章就算一个组织了,想上哪家抄家就上哪家抄去,能砸的砸,不能砸的就烧,谁都可以抓人,谁都可能被抓,而且打死了人可以不偿命,这么乱下去将来怎么收场?
   “老刘,你说,下面这么搞上面知道吗?”老高叔突然“嚯”地站了起来。
   “怎么不知道,这场运动不是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吗?”
   “可主席说了要文斗不要武斗,不能打倒一切怀疑一切,为什么就没人听呢?”
   刘科长懵了:“你是说中央出了奸臣了?”
   老高叔点头。
   “是谁?”
   “还能是谁,江青呗!”老高婶子端着锅贴卷子从外面进来。
   “老婶子,这话你可不能瞎说!”刘科长吓得跳了起来:“她可是主席夫人哪!”
   “我瞎说?”老高婶子火了:“我看着这个女人就不像是个正经人,说起话来哼哼卿卿的,像牙疼,听着就让人来气!”
   老高叔并没按照惯例阻止老高婶子的“参政”,只是把玩他的“司的克”。
   刘科长立刻看明白了,这是老高表示赞同的一个习惯动作,于是试探地看着老高叔:“老高,你是不是跟婶子一个意思?”
   老高叔没答腔,好长时间才自言自语似地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用命换来的江山不能叫这号人给断送了,说什么也得让中央知道这些人是个什么料!”
   刘科长从地上站了起来:“老高,想干什么招呼我一声,我老刘不是个孬种!”
   “你不怕死?”
   “涟水那一仗死了那么多人,凭什么我还活着?”
   老高叔不再说什么了,放下“司的克”,把一盘锅贴卷子递给了刘科长。
  
   12、
   那天老爸正在看我们拾来的传单,传单很多,红红绿绿的,堆在桌上有二寸半厚,老爸一边看一边心疼得脸扭成了变形金刚:“唉,这得浪费多少树木啊!”
   我们开始用狡辩来开导老爸,说传单比贴大字报节省多了,大字报不但浪费纸,还浪费墨水和糨糊,糨糊可是用面粉调成的喔!
   姐姐加油添酱,说她还看见有人用精白面粉调糨糊:“要晓得,每家每户一个月一张购粮证只计划供应一斤精白面粉噢!”
   老爸不高兴了,说你们不要大白天说瞎话,不要当我不知道,现在用的都是化学糨糊----。
   正争着,老高叔突然脸红脖子粗地冲了进来,那条腿瘸得更厉害了,老高婶子影子似地紧跟在后面。
   自从武斗开始后老高婶子就成了老高叔的贴身保镖,撵都撵不走,老高叔发火了:“我一个大老爷们要你一个娘们保护?”
   老高婶子也不示弱:“别臭美了,谁说保护你了?我喜欢跟着你还不行吗?”
   老高叔拗不过老高婶子,也只能随她了。
   一进门老高叔就把一张传单连扔带砸地丢在了桌上,老爸拿过来一看,是一张王光美挂着一串乒乓球挨斗的大幅照片。
   “看看,国家主席的夫人被丑化成这样,这还有没有王法了?怎么就没人出来管一管呢?”老高叔用“司的克”把地板捣得一片声响,老妈看着地板上不断增加的小麻点心痛得脸上肌肉一跳一跳的,可又不好说什么。
   老爸看了一眼老高叔的瘸腿,很意味深长地一笑:“老高,说实话,你那次护送过封锁线的中央首长是不是刘少奇?”
   老高叔一楞:“你怎么知道的?”
   老爸一笑:“猜的,要不你不会反应这么强烈!”
   “这跟强烈没关系!”
   从来没见过老高叔这么生气过,因为生气,平时看上去有板有眼的鼻子和嘴这时都气得变形了:“堂堂一国主席连个老婆都保护不了,叫我们老百姓还能指望什么!”
   老妈拿过传单,看着那串抢眼的乒乓球也来了气:“谁这么缺德,弄这么串东西!”
   “能有谁,十有八九是江青呗,她瞧着王光美去了印尼她没去成眼红了呗!”
   自从进城后老高婶子的水平与日俱增,里弄里组织读报她一回都不拉,别人谈国家大事她不管懂不懂都会插上一杠子,她不愿让人家觉得自己是什么也不懂的家庭妇女,所以一有机会就卖弄她的那点时事知识。
   “你懂什么,女人家见识!”老高叔抢白,老高叔很有点大男子主义,在家他让着老高婶子,可一出了门他就成了老大。
   因为是熟人,老高婶子没给面子:“我怎么不懂,女人妒忌心最强了,你说,出这损招的不是江青又能是谁?”
   老爸赶紧站出来打圆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再这么搞下去临到最后倒霉的还是老百姓,好不容易才吃饱肚子没几天,又这么穷折腾,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共 32790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7
转到
【编者按】故事发生在一个公安大院里,大院里住的大多是一九四九年进城的南下干部和他们的家属。小说通过住在院子里的一个孩子“我”的视角,描写了老高叔、张叔、刘科长在战争年代以及在解放后政治运动中的的经历与他们的家庭生活,塑造了老高叔、老高婶、张叔、张婶、刘科长等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对老高叔这个人物浓墨重彩,一个英雄善战、刚直廉洁却又有情有义的大丈夫形象矗立在眼前。战争年代,他曾令敌人闻风丧胆,立下了赫赫战功,负伤无数,甚至伤及了命根子;解放后进了城,当别人忙着换老婆,他却把农村的糟糠之妻接到了城里,相濡以沫;他一身正气,不畏权贵,对不正之风坚决抵制;当他被“专政”,面对造反派的审讯,依然毫不畏惧,义正辞严。小说采用倒叙和顺序相结合的叙述手法,将过去与现实揉合为一体,将人物置身于两种不同的环境中,表现人物不同的个性和命运。小说没有刻意制造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在一种不急不缓的节奏中推进,在娓娓的叙述中、在细腻的描写中,人物的性格一一毕现。一篇力作,倾情推荐!问好作者!感谢你将这么精彩的作品呈献给流年!【编辑:燕剪春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X0120903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2-09-01 22:33:11
  故事发生在一个公安大院里,大院里住的大多是一九四九年进城的南下干部和他们的家属。小说通过住在院子里的一个孩子“我”的视角,描写了老高叔、张叔、刘科长在战争年代以及在解放后政治运动中的的经历与他们的家庭生活,塑造了老高叔、老高婶、张叔、张婶、刘科长等人物形象,反映了一个特殊的时代。其中对老高叔这个人物浓墨重彩,一个英雄善战、刚直廉洁却又有情有义的大丈夫形象矗立在眼前。战争年代,他曾令敌人闻风丧胆,立下了赫赫战功,负伤无数,甚至伤及了命根子;解放后进了城,当别人忙着换老婆,他却把农村的糟糠之妻接到了城里,相濡以沫;他一身正气,不畏权贵,对不正之风坚决抵制;当他被“专政”,面对造反派的审讯,依然毫不畏惧,义正辞严。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1 楼        文友:小二        2012-09-02 11:35:52
  谢谢编辑的中肯评论,谢谢!
2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2-09-01 22:34:10
  小说采用倒叙和顺序相结合的叙述手法,将过去与现实揉合为一体,将人物置身于两种不同的环境中,表现人物不同的个性和命运。小说没有刻意制造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在一种不急不缓的节奏中推进,在娓娓的叙述中、在细腻的描写中,人物的性格一一毕现。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2 楼        文友:小二        2012-09-02 11:47:52
  谢谢您的鼎力推荐!
3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2-09-01 22:34:48
  问好小二朋友!感谢你将这么精彩的作品呈献给流年!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3 楼        文友:小二        2012-09-02 11:36:46
  您好!愿您快乐!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09-03 11:16:5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4 楼        文友:小二        2012-09-04 14:05:23
  读你的评论有种齿唇留香的感觉,很受用,那些词句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美文!
5 楼        文友:铁禾        2012-12-08 23:30:13
  又是一个精彩的好故事,钦佩作者健达的构思,继续关注。
铁禾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