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一个爱情故事

精品 一个爱情故事


作者:马丁伊戈 童生,55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61发表时间:2012-10-11 14:57:48


   那天下午两人要离开果园返校,主人依依不舍,一个劲地夸奖这两个懂事的城里孩子,互致谢意后主人交给他们镢头去挖花生,盛情难却,走时,满满当当地带了许多丰收的果实,苹果、山楂、红薯、花生以及几种快要下架的新鲜蔬菜。装在布袋里,卜生一个沉重的搭肩,西瑞手里则提着两个用撕开的包皮绾结在一起的玉米棒子。带着注定凝烙在永恒记忆中的金秋、喜悦与收获,两人告别了农村。
   (八)
   波澜不惊的学校生活又在脚下延伸向前,卜生越来越觉得课堂学习原来一直如此空洞,仅仅因为从前的自己很少思及那些超越个人的事情,因为糊涂而心安理得地坐在教室里任权威摆布着在传统意识形态中扩建理智体系,将最富于创造的年华禁锢在狭隘的表层,如此文化,它像盛夏的绿叶一样繁茂,妆点世界,却经不起深秋的肃杀,殒落殆尽,凸显其赖以存在的枝干。
   记起西瑞从前告诉过自己,“真理之树由内向外可以主观划分为三层:真理内核、科学层、文化层。真理在万物中获得全部表达,却错综复杂得难以认识;真理在科学中获得严密描述,却难以抵达‘第一推动’的核心,其表达方式更使人望而却步。是故,真理写为一句哲言一组方程,为了寥寥几人得享其瑰丽辉煌,真理具体在科学与哲学中,为了更多热爱自由的人从自我中解放出来;而只有当真理作为内核支撑起一支交响、一部小说、一个生物、一座社会,以人类活色生鲜的丰富生活为其皮肉时,才能被最普遍地感受到,也是普通人进入真理世界的大门。遗憾的是,至此真理也已经由一颗种子分化为茂密的枝叶,离核心越来越远,以致于最普遍的游走于真理演绎表层的人们无从透过密密遮遮的障碍窥探其核心。唯有少数热爱真理本身的人会主动反思,历经漫长而艰巨的理性思维过程,拨云见日,走向深邃,并看到越来越清晰简单的图景。此种可能性的发生依赖于这样的前提即,一部分人,以更大程度地从自我中解放出来,作为获得自由的唯一方式,为此他将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诚然,这条路幽深崎岖,却使人获致可以信赖的坚实存在,它为人生无限的可能性提供理论支持,更重要地,唯有掌握运用真理,站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造出普遍幸福,这将令人极其兴奋。”意识到这些,卜生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不可能继续满足于当前所学了,从前热爱着文学,犹其是中国古典文学,总以为其中蕴藏着无穷的道德与智慧,它将引领自己走向崇高与渊博。然而,实质上从未逃出这样一条规律,“意象是情绪记忆的激活物,对文艺意象的敏感程度体现着个人情绪体验的强度。”文学固然能够反应精深的思想,然而这不是文化教育的目的,于是他在课堂能够学到的似乎仅仅是,文学作为一门艺术,该如何更巧妙地表达人的内在感受,而从不涉及诸如“文学建立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文化繁荣与国民幸福的反思”“文学,美学与情绪心理学的联系”“支撑文学的哲学内核”等等要求深度研讨的问题。
   卜生觉得自己当前的状态,正如皇宫内长大的王子公主们,他们过着奢华的生活,却研习圣贤之文,发展文化、宏扬美德。无论如何,像是某种强烈的讽刺,他早已厌倦了这种围绕文学艺术手法或其思想感情层次的课堂主旋律,有时禁不住想,假如按步就班地盲从下去,自己迟早会被主流意识形态所同化,渐渐丧失珍贵的批判意识,成为那只“兔毛中的跳蚤”,局限于狭隘的生存方式浑然不知……
   人一旦意识到自己被规律操纵着,便欲求反抗或摆脱。在他觉来,这像是某种既奇怪又有趣的本能反应,或许正是西瑞所谓“从自我中解放”的本质意义,假如真是如此,自由便来自对规律的反抗吧。
   意识到某些模糊的新的东西即将从脑中诞生,卜生内心激动,他希望尽快求证于西瑞才好。意识形态中的每一次革命都令人振奋不已,他已经多次体验。
   在强烈愿望的驱使下,卜生终于主动推开了哲学世界的大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在意识领域迅速成长为内在强大的男人,西瑞便是那颗启明星。
   从进入《西方哲学史》到《德国古典哲学》,再至《近代唯物主义》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成长并未耗去大量时间,在西瑞引导下,卜生总能够敏锐辨别出哪里才是通向深刻的方向,围绕以“致知”为目的学习,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那些阻滞认识论上升发展的障碍,剑指核心,这是与学校学习截然不同的实践体验。
   静怡时光里,西瑞买来一把吉他,每逢周末,在她的小屋内,两个年轻人,既是爱人,又是师生,他们将大学生活调和得极尽幸福而充实。有时西瑞弹着刚学会的和弦为他们的和音伴奏;有时两人严肃地辩论卜生在哲学认识中遇到的瓶颈,每当他难以理解时,西瑞广泛联系的渊博知识便锋芒闪现,又像一张蜘蛛网似得展现在他脑海中,使他矛塞顿开。卜生觉得哲学仿佛一条成长的捷径,它建立在宏伟坚实的逻辑与自然科学体系之上,使人感到安全信赖,能够透彻现象,对社会与人性建立起本质曾面的理解,从而使个人壁立万仞,不为所动,心智却在勿须过多人生经历的前提下迅速成熟而睿智。
   整个一学期,卜生如饥似可地阅读了更多世界文学著作,并且充分体会到西瑞从前所言的智慧,“哲学不在哲学书中,而在长篇小说中。小说被充予了强烈的情感,其思想体系因此得以获得普遍理解。当你忘我地投入文字意象的世界,作为主人公经历了那里发生的一切之后,便相当于实际经历了它,经验与哲学的雏形已在心中,只需反思与解答,将意识中那团结构模糊却色彩鲜明的新的理念复合体,上升为逻辑联系的概念群,进一步批判其存在的条件与适用性,从而建立起理论体系,那便是哲学了……将一部小说的哲学内核抽走之后,它所剩的价值才是你们文科学生可能会感兴趣的东西,而实际上,多数世界名著正是以其先进的思想价值被世界理解认可的。”
   无疑西瑞是对的,每一次从精彩的小说中退出时,卜生觉得世界变小了。在小说中,他看到了无限丰富的人生世界与自由意志,那种思想解放时的感受无与伦比。常常地,作者笔下自由的世界令他极其向往,总是迫切渴望着发掘出作者的思想理念赖以建立的核心基础,为一种多样性人生道路存在的可能性寻找理论支持。
   冬季第一场大雪悄然落定,对于一个超级大城市,却已经是来年一月了。期末考试在即,卜生合起近日在读的《马赫原理》,暂时从纯粹的形而上生活中退了出来。虽才数月,他却觉得仿佛已历经千年,心在那个时空迅速苍老下来,他已为诸多疑问寻找到了答案,世界观、人生观,以前所未有的宏观清晰视野呈现在脑海中。
   这一时期,他先后突破了由情绪获得决定的道德律,美学,以及为社会发展所需的辨证唯物论。关于对错的评判,他选择了放弃,关于行为实践的原则,他仍然选择尊从内在道德准则。
   至此,卜生终于理解了自由的意义。周末,他急不可耐地去了南校区见西瑞,准备将自己最新的思想成果一吐为快,还要谈谈未来的打算,因为关于未来人生,他已有所规划。
   见到西瑞时,卜生取出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她,是一幅蜡笔画,从构思画图到润色完成,足足用去两周课余时间。西瑞打开素描纸时,流露出意外神色,那正是她从前向卜生提起过的渴望生活的地方,画面洋溢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情,一望无际的森林延展向远方,近了是平静的草场,海湾,一幢木屋座落在白桦林与草原结合地带,周围有田圭马驹,以及最重要的元素—人物,那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他们正在菜地里采摘西红柿,阳光洒在孩子们红润的脸蛋上。
   “喜欢吗?”他问。
   西瑞放下画时已热泪盈眶,上前紧紧拥在卜生怀里。她说:“将来我们可要努力寻找这样一个地方去生活。”他点点头。
   天气阴冷,篮球场上却很热闹,两人坐在场边看着三对三的比赛,一边交流。卜生提起自己最近的感受,说到,“仿佛心智越是成熟,对于许多从前热衷的事情越是难以提起兴趣。”他看看西瑞,她仍在欣赏那张画。
   “比如?”她突然问到。
   “比如从前,无论做什么,我总是争强好胜,总想更出众,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欣赏,就象打篮球一样,被不可名状的力量驱使着一次次冲击篮环……你记得小说《荒野的呼唤》中的巴克吗?”她点点头,他接着说,“我觉得自己有时很像那群雪橇犬,被一股内在的力量鞭策着奋斗拼搏,从未曾把握它,却时刻受其控制……然而,现在的我终于认识了它的本质,正是生物强大的情绪需求,从原始情绪,到越来越复杂而强烈的社会情绪,某种程度看来,人类生理对于高级情绪获得的需要,正如食物一样无法拒绝。这使我意识到,即使几个月来狂热高效地学习科学哲学,认识掌握规律,却同样无法避免情绪动机的作用,因为在这整个过程中,伴随每一次思想革新,我能够感受到更充分的自由,那使我无比享受,正是为了延续这种积极情绪体验的目的,成为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哲学的主要动因。一方面通过认识规律,反抗规律,并由此感受到自由;另一方面却意识到规律是无法挣脱的,当我摆脱一种规律时,却必定受到另一种规律的作用,于是,我全部可能的自由似乎只能通过唯一的途径,那即是经由认识规律,最大限度地从自我欲求中解放出来,并积极追寻自我以外世界的科学与真理。我将这种认识形象地比喻为‘章鱼反裹’的过程,当章鱼翻开软组织逐渐将自己包裹住时,仿佛人从自我中解放的过程。你觉得怎样,这个比喻是否形象?”卜生望着西瑞,表情认真。
   她点点头到:“再恰当不过了……接着讲下去,我一直跟着你的思路。”
   他坐近了一些紧挨住西瑞,右臂揽在她的肩上继续说:“而且,从解放自我的总原则出发,许多事情已变得无足轻重。比如成家立业这件国人眼中的头等大事,说起来实在很滑稽,从前书上讲生殖与繁衍是生物的本能,每个生物必然会为达到此目的而实践,而对于人来说,建立家庭无疑是实现它的一种好方法。然而如今在我看来,这也只是认识不足导致的谬论。‘本能’应是主观意志不可改变的反射,可后来我意识到,当人的某些情绪获得要求超过了性需求时,完全可以选择性的独立与生活独立,生殖繁衍便不再是必然的,于是它不应列为本能……你觉得呢,你会同意哪种观点?”
   他望向她微微一笑,从前当他向西瑞表达思想观点时,常常不自觉抱持着学生对老师谦卑的态度,可现在他讲话时充满了自信,那是建立在一个宏伟体系之上的逻辑判断,他清楚地意识到其坚固根基。
   她没有立即反应,沉默了一会儿,说:“你渴望性交吗?”
   片刻间卜生被这突如其来的敏感问题窘住了,他不敢看她的眼神,甚至血压也出现了异常。但在这样一个坦率睿智的女孩面前,自己又何需掩饰什么呢。“我渴望与你做爱,好几次,我联想到了那样的情景……这是真的,可是……我知道自己不该那样做,因为我们都还未发育成熟……我不愿伤害彼此……”他变得非常严肃,望一眼西瑞的眼神他再次将目光投向篮球场,“而且……”缓缓地卜生接着说到:”当意识到性交也只是情绪获得驱使的行为之后,我感到从前的欲望对于自己来说,是某种禁锢的笳锁,唯有从其中解放出来,才能感受到自由与内在的强大……所以……未来无论何时,我将不会以‘本能’的名义,向你要求性行为,这是我的承诺……西瑞,关于性,你早已突破了对吗?过去那句话,始终清晰如昨,常常回响在我的记忆中,那时你对我说,‘如果我不是为了性交,你仍然要走吗?’你难以想象当时我平静表情之下澎湃的感动,那时我意识到,你的内心比我更强大,我为自己有幸走近这样一位神圣女性的生活骄傲不已。”他捋着她耳侧的发辔,“西瑞,你知道吗,我不可理解的是,你是如何建立起那样广泛深刻而宏伟的知识体系的,一个人在没有亲自经历体验的前提之下,如何透彻理解科学知识并批判经验知识,难能可贵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庞大思想体系……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如何存在的,比如对于性的理解,我一半是根据生理学知识,一半是反思总结内在体验经验,为知识寻找情绪体验的基础,获致深刻理解,才能概括抽象出坚实的规律。可是,西瑞,我无法掩盖好奇地问你,你可曾体验过性冲动吗?”这样问时他没有正视她,但余光瞥见西瑞依然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
   俄顷,她说:“你所说的性冲动是怎样的感觉,我未曾体验过,但根据书中的描述,似乎是某种令人极其兴奋的感觉……对我来说,一切强烈的情绪体验都是危险的堕落,既然在过去的青春中我幸运地成功保持了生理平稳,并且在那种欲望尚未被激惹之前认识了性的本质,那么未来更没有理由任性地为自己挖掘出那样一个欲求情绪的空洞……所以,未来我也不会以任何名义向你要求性行为,这亦是我的承诺……而关于性的成熟认识如何获得,那并不难,想象一下爱因斯坦作为一个纯粹理论物理学家所作的杰出工作。我只需使用哲学方法论将生理学中的现有知识进行批判并推测更多可能性,结合其它学科,从而得出深刻结论,你或许已经使用过这种思维方法,只是尚未意识到。举个简单例子比如,性激素是甾体类激素,性行为必然会升高血液甾体类激素水平,而它在全身作用广泛,对各个系统都具有强烈的调节作用。如果甾体类激素在血液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必然会导致调节与代谢失衡,损害健康。在循环系统,它可能升高血黏度,增加循环阻力,还会使血管硬化,其结果是加速衰老,降低脑功能并累及各藏器……”说到此西瑞突然改变语气叹到:“可怕吧!呵呵!”继续到:“其实,上述过程是几十年的漫长改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保护血液纯净及循环系统的年轻态,必定会大幅度延阻衰老过程,或许人们不愿承认,衰老与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你明白,若想思维保持理性与敏锐,未来请勿必避免性刺激以及更多强烈刺激造成欲望的空洞,做一个真正强大的男人……”讲到此,西瑞像长者似的在卜生肩上拍了拍以为勉励,他却说:“瞧瞧这是什么地方,我们居然在热闹的篮球场上讨论‘性’的话题,这到底是某种荒诞还是自由的象征?”两人相视都笑了。

共 58015 字 12 页 首页上一页1...789101112
转到
【编者按】怀着敬畏的心情读了这篇小说几遍,不知被感动了多少次。从小说的布局、语言和构思可见作者独具匠心。小说中患有绝症的西瑞、卜生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紧紧围绕西瑞通过自己渊博的知识,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和自己的亲身体验,引导、帮助卜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线索,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西瑞全面地诠释了大爱,她通过给卜生讲故事、讲课等方式让卜生认识到人生的的价值并以自己的行动揭示了人生的意义,与其说是对卜生的一次心灵启迪,倒不如说是一次与读者在心灵上的呼唤,心灵上的一次共鸣,小说结尾再次升华了主题。卜生最终的决定不就是对爱一个更好的答案吗?西瑞虽然离开了,可是她却如一颗青松永远地伫立在木里,与那里的鲜花,与那里的流水,与那里的孩子们在一起……凄美的爱情故事,对读者定会产生强烈的思想震撼。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简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很好的渲染气氛的作用。作者这篇小说凸显了其哲学内涵,文中西瑞的父亲只出现过两次,可是对于卜生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老人家那种对生活的态度,那种责任感始终激励着卜生。那些正在寻觅人生意义的朋友在这里将找到自己的答案,一篇作品能够唤醒沉睡的人们,就会有它存在的空间。极力推荐共赏!问好!【编辑:六月竹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X0121014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六月竹子        2012-10-11 20:47:32
  一篇很耐品的作品,它给人以心灵的启迪。作者渊博的知识让小说升华到一个高度,也让西瑞这个人物更加丰满,西瑞的形象更加高大了。西瑞对爱的诠释令读者仰慕。欣赏!
爱好文学发烧友
2 楼        文友:六月竹子        2012-10-11 20:52:14
  没经作者本人的同意就给小说加了一个题目,还望作者能理解。感谢投稿江山文学。原创作愉快!远握!
爱好文学发烧友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