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一个爱情故事

精品 一个爱情故事


作者:马丁伊戈 童生,55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57发表时间:2012-10-11 14:57:48


   沉默,许久,卜生问西瑞:“冷吗?”她点点头,“有点儿。”“教你打篮球怎样?”西瑞先是诧异,随后耸耸肩到:”为什么不呢?”
   那以后,西瑞的篮球生活居然开始了,她的目标是组织后卫,并坚持不懈地练习。在力量锻炼中她惊人的付出使卜生看到了任何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毅力与态度。
   (九)
   期末考试落下帷幕,寒假怎样度过?两人思考一番之后,决定去兼职,但寒假的工作可选性更小了,忙碌几日之后,卜生仍然选择去做家教,西瑞选择了一份照顾老人的工作,被照料的老夫妇都八十多岁了,爷爷是位老红军,奶奶是位老教师,西瑞每天做一个保姆需要完成的工作,清扫、整理、买菜,为他们做饭洗衣,给行将糊涂的老爷爷喂那难以下咽的抗痴呆药物,帮他翻身,扶他走步、大小便,为他洗尿布,填冲开塞露以帮助排便,夜里为他洗脚擦身子,陪他看电视剧《杨尚昆》以刺激记忆,并给他讲历史故事,老人每一次珍贵的微笑或挠头沉思都是对西瑞强劲的鼓舞。而老奶奶身体稳健,西瑞只需帮她洗澡措背,听她训斥唠叨,为她养的金鱼换水,给阳台上的花草浇水松土,偶尔还会去请大夫。干满二十天时,原来归家的保姆到岗了,西瑞临走那天是正月初四,她得到爷爷半晌思索呼出的一声“好”,以及苛克的老奶奶额外赠送的三十元钱。回来后,西瑞不无伤心地向卜生讲完了两位老人的生理与精神状况,以及在他们身边度过的这个特别的春节期间能够反思到的经验与规律。
   听完这些,卜生回想起在寒假初期选择工作时的重重顾虑,竟为自己在多样性选择之前所表现的胆怯感到内疚,并决定日后要还人生丰富的可能性。
   他的工作结束后,和西瑞一起住在小屋里。两人有更多的时间伴着吉他的和弦唱那些上世纪的经典歌曲。
   一日,西瑞接过吉他,弹唱一首《小城故事》,之后问卜生:“你可否想过哲学是什么?”看到他摇头她接着说:“说到底,哲学也是自然科学,但它是宏观的,粗糙的。它是全部自然科学的综合框架与总原则,指引着理性思维的方向。哲学在两个方向发展自身,宏观方向上,它要寻找统一理论,发掘一切真理赖以成立的第一前提。微观方向上,它要探索一切可能性所能导致的具体知识,这正是由自然科学蓬勃发展主要体现的……就现阶段定义的哲学知识构成而言,它既不够宏观以满足人们对于终极真理本身的追求,又不足以微观指导更具体的实践,满足人们对于科学知识运用的要求。狭义哲学正处在这样的尴尬境地,它仅仅是宏观粗糙的认识论,使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理解人、社会、宇宙,并为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方法论,于是哲学的作用,似乎更重要地体现为‘方向舵’,当它使人从自我中解放出来时,便能够强有力地指导人生方向,这是对于个人的最大意义……然而,所处这个时代,社会结构已高度分化,它需求更为具体精细的科学知识指导实践,哲学被束之高阁,离日常生活越来越远。伴随社会结构同时分化的还有人的社会性情绪,而哲学在失去其实用的理论指导意义时,更难以帮助人们获得丰富的社会性情绪体验,这可能导致人生的失落,对于一个意志软弱的人更是如此。你想想,选择怎样的人生那是个人的事,但哲学能够帮助我们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似乎是极其困难的。它可以提供社会改革方案,却难以指导具体的生产生活,而对于高度社会化的人,哲学无疑很难令人满足。这一点正决定了狭义哲学的局限性。”
   说到此,西瑞放下吉他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书,是《哲学的未来》,由维特根斯坦著。西瑞说:“希望这成为你所看的最后一本粗糙哲学。”
   读完这本书,卜生明白了西瑞所谓广义哲学的内涵。更重要地,他懂得了未来自己应当学什么。新学期开始后,两人都比从前更忙了,西瑞的实践学习安排得很紧凑,而卜生的课程也更多了,整个下半学年,他除了认真学好自己专业课程以外,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高等数学之上,西瑞把那本柯朗&罗宾编写的《数学是什么》交给卜生,勉励他努力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正如曾经预见的那样,数学是坚实的存在,使人感到信赖和安全,数学推广中的每一个可能都会开辟一个新的世界,当它广泛联系科学知识并被附上皮肉与意义之后,创新的种子似乎已蜇伏土壤之中等待时机,那种预见使人极其兴奋。卜生贪婪地学习着,正像西瑞所说,“人的青年时代之美,主要地由其大脑功能的成熟与活跃状态决定,优秀的记忆能力为创新思维提供了必备条件。自由学习看起来也是美妙的一件事。”
   世界仍将幸福地歌唱,但恒久的幸福从未源自享受。
   五月份,西瑞正式进入实习期,她向系里递交了再去四川的申请,但二次才获得批准。六月初,爸爸来校帮助打理好女儿临行前的诸多事宜,他坚持要亲自开车送西瑞到实习地,但被拒绝了,父女两人紧紧相拥后作别了,“你的健康就是我的健康。”爸爸轻抚着女儿的乌发这样说时,泪水在他的眼眶中闪过。
   卜生送西瑞到火车站,候车室,两人手挽手,静静地坐着,从晚六点到九点四十,他们通过灵窗感受着彼此内心全部的关切与离楚。当西瑞即将越过那道门时,卜生多想上前轻吻她的额头,但这最终的感情冲力也被理智控制住了,他们用满含泪水的眼神送别了彼此。西瑞登上南下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列车,她要前往的目的地是木里藏族自治县。
   这个暑假,卜生没有再去当家教,他到建筑工地寻得一份工作,起先送灰推砖,后来绑钢筋,再后来又协助下料。许多个盛夏的夜晚,一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在建设中的高楼上,在强光灯下,一边绑刚筋,一边唱着那些唱过的歌。有一次下工后,卜生在工地举行了自己的“个人演唱会”,赢得一群大男人浑厚的叫好声,经理还买给他一箱啤酒作为奖励。
   分别的日子里,卜生总盼望着能收到西瑞的来信,然而半个月……一个月匆匆过去了,没有她任何消息,他写过两封信,但均未收到回信,他心想,它们可能未被送达,因为西瑞从前叮嘱过,将去的地方交通闭塞,虽已通邮,但即使一封信,也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于是,许多个夏夜里,卜生常常打开播放器聆听她走时专门为他录制的声音,其中多为两人合唱的经典歌曲,也有她吉他弹唱的校园民谣,一首首载满记忆的歌,一遍遍爱与泪的蚀触。
   (十)
   三年级开始了,卜生也搬至新校区,但西瑞的小屋已不再,经历整个暑假的磨砺,他渐渐习惯了离开西瑞的生活。学习,篮球,演讲,社团活动,兼职……使生活精彩起来!做出决定时,他能够意识到自己全部行为的内在动因,并且控制得游刃有余。“你所意识到的广域与深度,支持着你行为自由程度。思想与行为可以相互独立甚至对立于统一体内,‘在自相矛盾中仍能发挥作用’,对于个人这是至关重要的。”分别前的日子里,西瑞曾这样说。
   一天,卜生回到宿舍时,一位室友神秘地微笑说:“维纳斯来信了。”他抢过信立即向大家宣布:“这一周的水我包了!”说完他跑向楼顶。
   “卜生小伙,别来无恙。离别的孤独,时刻潜藏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可它又能耐何?你一定早有答案,我们的爱建立在‘真理’之上,它保有着超越时空的美,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上,思念只会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激励我们勇敢地为信念付出。
   木里是这样一个地方,它欢迎每一个愿望成为自然人的心灵,来此听松涛与游隼振翅之声。小金河在峡谷中静静地淌着,涧中山瀑欢呼雀跃,清晨,当我一边洗漱,一边面对列瓦山哼着我们彼此熟悉的歌时,孩子们爽朗的声音从各个方向渐渐向学校聚集。每天,我和他们一起阅读学习,编故事,烧土豆,设计实践活动。木里资源奇缺,每一堂授课都必需精心准备,力求生动活泼,因此白天总是忙碌的。
   当太阳西沉,几重山外神秘的香格里拉笼罩在晚霞之下,那时,我喜欢坐在木屋西侧的石凳上,感受信风栉梭于漫山的松林间,寂静的松涛一浪接一浪抚过灵魂,浸润心脾,展现着大地的微息。
   从前你告诉我说希望有一天能身处一个绝对黑暗而安静的空间中,没有外界刺激惊扰,那样意识会渐渐内化,进入冥想、梦境,或许那时可以探幽人类远古的记忆,像小说《星游人》中描写得那样,超越时空阻隔,在意识世界长眠不醒。你说那将是人生最神奇的体验。黄昏之后的木里恰接近于那样的环境,当我坐在屋外看幕色四和,静听自然和谐之音时,常常会进入长时的冥想,物我皆忘。在这里,假如没有闹钟叫醒,很可能我会一直睡下去。
   你能想象偏僻的木里却是更适合做教育工作的吗?呵,这里的孩子们在贫困中长大,他们保有对知识虔诚的敬畏,每当我运用特别原理制作出新的玩具或创意一种游戏时,便会看到孩子们眼中无限的惊奇与热爱。而另一方面,在木里,没有任何僵硬的制度束缚教育理念,我主要地根据‘实践中掌握知识与思想方法’的原则自由社计教学活动,使孩子们在精彩快乐的实践中不知不觉地理解掌握知识与方法。
   木里文化资源稀缺,其中最缺少故事书,如果你能在学校发起一场捐书活动,那必定是意义非凡的,尽管意义从不存在。
   说声爱你太沉重,期待着重逢的日子。让我们的爱以更加广泛的意义存在并相互激励。
   ps:不必回信,努力创造精彩生活吧。”
   读完信时卜生全身洋溢着幸福,仿佛木里的松涛从信中吹入他的心房。
   当晚,他将西瑞的来信给舍友们一一过目,大家决定组织一次募捐活动,于是全面计划很快拟了出来,西瑞的来信被当作最有力的宣传工具贴在宣传册首页,它被院系更多的人看到,整个捐书活动进行一周后,已收集到两百多本书籍,以及丰富多彩的娱乐玩具和文艺作品,还有音像资料、播放器、名信片等。寄出这些物品时,卜生将写给西瑞的信也夹在一个留言本的第一百页。他暗自决定以宿舍为联系地址,长期将这一事情做下去,和西瑞共同搭起木里与外界的又一座爱心桥梁。
   (十一)
   在漫长的期待中收到第二封信时,已是次年春,西瑞寄来十几张照片,都是孩子们真稚的表情,以及学校新面貌。打开文字之前,卜生仍然单纯地为这一切骄傲激动着。
   “卜生君,距上一次通信已过数月,不知你又长大了多少,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你早已成长为真正的男人。正是清楚地意识到这些,我才能想像你必将像我一样认真对待下面的问题。
   来到木里支教即将逾稔,一种强烈的道德力量将我和这片纯朴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它使我越来越意识到绝不可再次离弃这群善良的孩子们。我爱他们并用行动实践着这种爱,然而,面对梦中你曾经灿烂幸福的笑容,却不能再说‘我爱你’。爱是由付出浇筑的血肉浓情,当我经过审慎严肃的思考,决心在木里走完人生余华之年时,便已经准备好要做一个自然人,放弃过多的情绪获得要求。这意味着,我不能实践誓言分享你未来生活,不能再爱你,卜生君,我们的爱已全部沉淀在分别前的一年半载,按照相对论,也可以说它是十年甚至百年,于我,那是人生中美好的时光,定会敛藏心中,作为永恒回忆。想必,你也会如此。
   我们的故事,我愿将它写出来,那是纯粹的美,届时,你会收到第三封信。
   卜生君,永远祝福你,愿另一位幸福女人享得你醇熟的爱,愿你人生精彩。”
   读完,卜生看到了纸上写信人的泪痕,可是,这一刻,他无限的悲伤,却如何凭藉泪水涌泄,他……仍然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孩子啊!纵使明白,西瑞的理智已作出最优选择,但理智又何以匹敌激发的情绪。
   他一任自己沉沦在那个悲伤的春天,思考了很多,一些重大的问题正摆在面前。没有西瑞的未来,自己能孤独地生活下去吗?是否该等待,直到有一天她改变主意?假如远赴木里,那意味着他要割舍更多亲情,理想,成就……
   后来的日子里,卜生长久地失去了西瑞的消息,从他实习,毕业,再到分配,全部由学校安排,中途西瑞爸爸来看望他一次,将一部手机送给他,那天卜生陪叔叔喝了白酒,伤心地哭诉人生的无奈。
   在大巴山中工作的第二个秋天,一个电话打破了平静,仍然是西瑞爸爸。“孩子,来见见西瑞吧……”
   卜生匆匆请了假,踏上南下漫长的车程,列车恍如开往记忆深处,窗外风景变幻,却不曾搅扰匆匆过客凝重心事,他沉浸在那如诗如梦的往事里。
   到达医院时,西瑞静静躺在病床上,卜生一遍遍轻声呼唤她,她却睡得那样深沉。作别三年的爱人,曾经智慧聪颖,生动活泼,宛若神奇精灵的爱人,如今却那样陌生。他握起她的手贴在自己胸口,泪水止不住地淌下,窗外,骤雨拍打芭蕉。
   叔叔向卜生讲述了医生的诊断:由高笨丙氨酸血证引起的昏厥,而摔倒后的撞击却导致了更严重的颅内出血。
   五天,卜生祈福守望着,等待奇迹再次演绎。他每天为她唱歌,唱那些见证过美好爱情的歌曲。然而,医院最终未能纠正西瑞的血液内环境,她再也不曾醒来。就那样,恬静、决然地作别了美丽的生命。

共 58015 字 12 页 首页上一页1...89101112
转到
【编者按】怀着敬畏的心情读了这篇小说几遍,不知被感动了多少次。从小说的布局、语言和构思可见作者独具匠心。小说中患有绝症的西瑞、卜生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紧紧围绕西瑞通过自己渊博的知识,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和自己的亲身体验,引导、帮助卜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线索,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西瑞全面地诠释了大爱,她通过给卜生讲故事、讲课等方式让卜生认识到人生的的价值并以自己的行动揭示了人生的意义,与其说是对卜生的一次心灵启迪,倒不如说是一次与读者在心灵上的呼唤,心灵上的一次共鸣,小说结尾再次升华了主题。卜生最终的决定不就是对爱一个更好的答案吗?西瑞虽然离开了,可是她却如一颗青松永远地伫立在木里,与那里的鲜花,与那里的流水,与那里的孩子们在一起……凄美的爱情故事,对读者定会产生强烈的思想震撼。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简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很好的渲染气氛的作用。作者这篇小说凸显了其哲学内涵,文中西瑞的父亲只出现过两次,可是对于卜生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老人家那种对生活的态度,那种责任感始终激励着卜生。那些正在寻觅人生意义的朋友在这里将找到自己的答案,一篇作品能够唤醒沉睡的人们,就会有它存在的空间。极力推荐共赏!问好!【编辑:六月竹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X0121014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六月竹子        2012-10-11 20:47:32
  一篇很耐品的作品,它给人以心灵的启迪。作者渊博的知识让小说升华到一个高度,也让西瑞这个人物更加丰满,西瑞的形象更加高大了。西瑞对爱的诠释令读者仰慕。欣赏!
爱好文学发烧友
2 楼        文友:六月竹子        2012-10-11 20:52:14
  没经作者本人的同意就给小说加了一个题目,还望作者能理解。感谢投稿江山文学。原创作愉快!远握!
爱好文学发烧友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