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一九四二(影评)

编辑推荐 『流年』一九四二(影评)


作者:鸿渐于陵 秀才,2845.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116发表时间:2012-12-03 08:10:39

『流年』一九四二(影评) 1、
   昨夜,我睡得正香,门突然开了,我猛地惊醒,原来老婆进来了。由于我睡得晚,总亮灯,而老婆睡眠不好,怕打扰她,所以我很多时候睡在书房。
   我问她:咋了?
   她说:做噩梦了,身边都是死人,都是睁着眼睛的死人,不敢睡了,我现在心脏还砰砰跳!
   我明显感到她的恐惧,说道:别怕,有我!
   是的,她很害怕,那些故事足以使人惊恐。
   昨天,我跟老婆一起看了一场电影:一九四二。
   2、
   公元一九四二年,抗战中,河南大旱,颗粒无收。在豫北延津县冬天的一天傍晚,几百个食不果腹的饥民一起涌向了财主家,要求吃一顿饱饭,大灾之年,财主家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老东家一面组织抵抗,并与之周旋,一面派长工栓柱前往县城搬救兵。
   栓柱走后,老东家没有办法,就做了一顿饭,给饥民们吃,同时也将本村人一起叫来吃饭,告诉本村人,如果吃完后,饥民们还赖着不走,就跟他们拼了。
   由于日军从道路经过,栓柱根本无法进城,折返回村,面见老东家。栓柱傻乎乎的当着所有饥民的面讲述了无法进城搬救兵的全部原因,于是激起了一场混战,打斗中,死伤无数,少东家也在这一场激战中死于饥民的一箭穿心,老东家的老宅与财产因这一场大火付之一炬。
   经过长期的大旱,本地无法生存,老东家与老婆、女儿和怀孕的儿媳一起,由拴住赶着马车,拉着家里仅有的一些粮食和银元跟着大批逃荒的饥民开始了避难的旅程,长工瞎鹿一家五口也随着逃荒的人流艰难地前行。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3、
   这时,受灾的已经不仅仅是豫北了,而是整个河南。在中原大地,旱灾已经变成了人间浩劫,到处是衣衫褴褛的灾民,饥民们把树木砍下来弄成锯末子吃掉充饥,有人无法大便而死掉。到处是地狱,到处是死尸,天底下哀嚎遍野。抗日的国军们与灾民们裹挟在一起,塞满了道路,经常遭遇日本战机的轰炸,死亡与伤痛,时刻在悲惨地发生。而这时,国民政府不但没有救济,反而还在逼着河南缴纳抗日军粮。
   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对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的一番话,我们现在听起来也似乎是无懈可击的:“灾民和当兵的都很饿,如果灾民饿死了,河南还是我们的,如果士兵饿死了,河南就是日本人的了。”李培基曾经多次向蒋委员长反映河南灾情,但都石沉大海,因为委员长根本“不相信”灾情有那么严重。
   国军与日军激战,一战即溃,奉命撤离河南。我们现在仍然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蒋介石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因为面对六万日军,几十万人的国军是不应该轻而易举地放弃河南的。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蒋介石想把三千万灾民的包袱甩给日本人。
   灾情还在蔓延,死亡的惨剧在灾民的面前已经不会再产生大的伤痛,就像每天吃饺子就不觉得饺子是香的了。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深入实地了解了灾情,整个河南大地的惨绝人寰令其惊愕不已,作为一个外国记者,同时也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他比中国人还要焦急万分,坚决要求觐见蒋介石,最后在宋庆龄的帮助下,见到了蒋介石。
   蒋介石认为白修德是危言耸听,于是说:“灾情是有的,但没那么严重。”白修德紧接着说,听说了人吃人,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但是狗吃人是见到了的,于是,白修德就将自己在河南灾区拍摄的一组照片交给了蒋介石,其中有狗吃人的画面,蒋介石十分震惊。我们现在猜想,蒋介石的震惊也许源于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灾情的残酷性,也有可能因为一个美国人对灾情有如此深入的了解而震惊。于是政府的救济开始了。
   救济的总数是八千万斤粮食,看似很多,但其实只够河南灾民们吃三天的,这还不算,蒋鼎文还扣去了河南欠的军粮三千万斤,而且政府各部门还层层贪污克扣,最后只杀了几个贪污犯做做样子了事。
   4、
   老东家继续在逃难的途中蠕蠕前行,在一次日军轰炸过后,仅剩的一点家产被国军抢走,财主的所谓避难也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逃荒。儿媳妇在产下一子后饿死,老婆也饿死了。老东家的十七岁的女儿是一个学生,为了给父亲换回五升米,把自己卖到了洛阳城里的妓院,在一次接客时,竟不能弯腰,嫖客说:你别总站着啊。她痛苦地答道:吃撑着了,弯不下身子了。
   长工瞎鹿为了抢回一点驴肉被打死,老婆花枝带着两个孩子在逃难途中与栓柱拜了天地,第二天就把自己卖了出去,她跟栓柱说,我不把自己卖了,孩子就得饿死,我卖了自己,孩子就有个爹了,就有人照看了。临分别时,花枝与拴住在买主面前换了裤子穿,因为花枝的裤子比拴住的少了几个补丁。但是,在逃往陕西的火车上,拴住由于太累太饿,睡着了,花枝的两个孩子被挤下了火车。拴住醒来后,发现孩子不见了,跳下飞驰火车去找孩子,最后惨死在日本人的刺刀下。
   老东家一直紧紧地抱着小孙子,但由于火车上太挤,把孙子闷死了。他决定不再逃亡,而是折返回老家,尽管回到老家还是死路一条,但因为自己的亲人全都死了,活着已经没有意义,自己只是想在死的时候,离老家近点。
   5、
   一九四二年河南大饥荒中的三百万亡灵已经远离我们七十年了。固然,我们有一万条理由为蒋介石开脱,那毕竟是抗战时期,内忧外患的蒋介石实在没有那个能力一边作战,还一边救济灾民。但是历史是无情的,这场灾难的直接恶果是国民政府在政治上大失民心,百姓们吃了日本人救济的粮食为日本人作战,国共内战中,政府得不到百姓的支持,被迅速击溃。不能责怪老百姓为什么为日军作战,因为人性使然,人总要吃饭的,就像电影里的战区临时法庭的厅长老马为日本人做事,他的解释是:混口饭吃吧。
   人类是有记忆的精灵,但人类也是健忘的。在观看整部电影的时候,我的心一直在紧绷着,沉痛至极,却没有泪流。在整个影院,我发现大多数是八五后和九零后的年轻人,很多是一对对的情侣。演至高潮处和惨绝处,我甚至不愿挣开眼睛。可是我居然听见了好多人在哄笑,在我前面的一个孩子甚至哈哈大笑,我愤怒已极。这是娱乐的一代,这是游戏的一代,这是麻木的一代,我想这些年轻的一代似乎把这人间真实的灾难片看做了网络中打打杀杀的死亡游戏了。在这些哄笑声中,我在想:我们的希望在哪里呢?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有能力承受吗?我们的民族复兴就是靠这一代人吗?我实在说不清楚。
   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一九四二来说简直就是神仙日子,歌舞升平,看起来安静祥和。但遗忘是可怕的,就像冰层下的水,往往暗流涌动,一九六二年的几千万亡灵就是明证,而那时既无内忧亦无外患。所以,不要以为所有的不幸与灾难都离我们远去了,其实,我们的脑袋也许正在顶着灾难而浑然不觉,因为一九四一年的时候,那时的老百姓也同样不知道一九四二年将会发生什么。

共 26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着作者的文字,耳边似乎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嘈杂的人声,哭声,喊声,求救声。那是一个混乱的世界,没有光明,没有希望。为了活着,人们四处逃亡;为了亲人,他们可以牺牲自己。在惨绝人寰里的人类温情,他们绝望下的希望,他们的坚持和无奈令人沉痛。山河飘摇,每个人的命运都像风雨下的草艾,再持久的坚持也不过是推迟一些覆灭的时间。然后在最后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走到人生的尽头。《一九四二》很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是每一个生在其上的人的港湾,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当山河破碎,偏安一隅也成了空想。作者的感叹令人警醒:我们的希望在哪里呢?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有能力承受吗?我们的民族复兴就是靠这一代人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荐阅。【编辑:王世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世热        2012-12-03 08:12:17
  感谢您赐稿流年,有了您的文字,流年才更精彩。与您在流年相遇,平淡的生活才多了一份亮色。祝身体康健,佳作不断。
岁月会流逝,对文学的追求永不变。
回复1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12-04 16:23:16
  谢谢世热,辛苦!
2 楼        文友:述而游客        2012-12-03 13:25:54
  鸿渐啊,你就别忆苦思甜了;眼下的年轻人谁听您的?有工作的,正在装修房子筑爱巢;没工作的,啃老啃得正香甜。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没人感兴趣的。
述而不作
回复2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12-04 16:15:32
  谢谢前辈莅临。路易十五说过:待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看来也要学学这种心态了。
3 楼        文友:白淮斌        2012-12-03 16:05:28
  好多年不看电影了,跟你看了一遍《一九四二》。我在凤凰网看过这个片子的导演谈过这些事情,他说当时卖孩子的时候,娘是漠然的,不但不哭而且还脸上有幸喜的表情。有一个国军中将说:死几个灾民算什么,灾民死了就死了。士兵不能死,士兵死了中国真的就亡国了。所以士兵就和灾民抢粮食,这些例子或许可以诠释当时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态度吧。问好作者,祝安。
回复3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12-04 16:17:01
  多谢白淮斌先生点评,您的小说将历史融会贯通,令人敬佩。
4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2-12-03 17:39:28
  作者在观看《一九四二》后,作出自己的感想和深思,是一篇很有思想的作品。关乎国家、民族、生命、死亡、历史、制度、饥饿等重大的命题,的确,它令人回味,逼人反思。
   面对沉甸甸甚至被我们遗忘的历史,饥饿的“赤裸生命”挣扎求生和最终死亡。让我们直接体验到生命极端的“顽强”和“脆弱”,感受民族的命运,直面并打捞那段残存在我们民族深处的记忆,是那场“一九四二”震撼人心的灾难。
   《一九四二》中的那场灾难不仅沉重,更融有中国特色而具有了复杂性、残酷性和惯性,以及和现实的相关性。它让历史不再只是尘埋网封的老照片,而变得可触可摸,含泪带血,有了自己心理谱线,有了多少可以照见我们自己容颜与性格的一面镜子。作者在作品中也提示了八0后和九0后注意,别看现在是和平时期,历史会有惊人的雷同,不小心也会卷土重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忘记就会失去警惕性,居安要思危。将民族的灾难,视为打打杀杀的哄笑,实在不该。
   《一九四二》,让我们记住了我们民族这个饥荒、残酷、屈辱的一九四二年。而这屈辱的产生直接是由于日本鬼子的侵略,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记。现在的小日本又开始嚣张起来,中华民族更要提高警惕,加强现代化的军事装备,并随时随地惩罚小日本的暴行。这几天美国参议院决议,《美日安保条约》适应钓鱼岛,美国老大在为小日本撑腰,释放出钳制中国发展的动机,中国人民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应对挑战。
   既然小日本的某些极右的政客说要与中国为敌,要摆脱美国老大的控制。只有坚决斗争到底,中华民族永远不会畏惧小日本的狂妄,胜利只会属于珍爱和平和幸福的中国人。
   江河不洗今古恨,天地能知忠义心。历史有些年头了,却是极具意义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感谢作者的创作,让未知的阅读者知道那段历史,让知道那段历史的阅读者更加重视那段历史,不忘民族的苦难,珍惜现在的和平。
回复4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12-04 16:19:1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日本忘我之心不死,我们必须警醒。谢谢洞天兄了,有你的强大评论,让我的小文也变得厚重了。
5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2-12-03 21:01:48
  一九四二年发生的事,既不是前无古人,也不是后无来者,但却是惨剧人寰,不忍卒看。
   历史是一面镜子,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对鸿渐的担忧,我深有同感。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5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12-04 16:22:50
  春光姐,你是我在流年最值得尊敬的人之一。我们对社会的担忧或许不起作用,但更多的人如果有这种忧患意识,或许也有用。
6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2-12-04 20:07:01
  1942年确实发生了自然灾害,且处于抗战时期,而二十年后的某三年却是风调雨顺;1942年的灾民还可以出门乞讨,而二十年后的灾民出门受限,只能原地待毙……看《一九四二》,余音难灭,警告来昆:我们是否有勇气正视所有历史的灾难?
回复6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12-04 21:54:56
  逃荒破坏形象。
7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2-12-07 17:24:27
  一读历史我就犯迷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还是留个脚印吧。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8 楼        文友:哈哈妮        2013-03-08 11:19:05
  不知不觉又来到了哥这里,不想打扰哥,可还是忍不住想留下脚印,哥喜欢野游,空闲时多出去走走,这样每天的心情就会很轻松舒畅。出游谨记主意安全,别让嫂嫂为哥担心。喜欢心里想啥就随心留下啥直来直去的,祝愿哥和漂亮嫂嫂随心快乐幸福的生活着
回复8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3-03-08 11:55:18
  谢谢小妹。最近一直身体不太好,心情也不是太好,只能慢慢适应了。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