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从灵光乍现到彩虹悬天

精品 从灵光乍现到彩虹悬天 ——《那一点灵光》与《虹》的冷暖之间


作者:浅泠 进士,8389.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15发表时间:2013-03-18 20:26:43
摘要:在我看来《灵》温软旖旎的外在形质,与内里深沉忧患的文人意识相得益彰。而《虹》多种通俗元素地织入,极富戏剧冲突的情节展现,对成长回溯式的升华与提炼,亦是极富吸引力的妙绝组合。

《那一点灵光》与《虹》,是陶然先生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两个中篇。
   《那一点灵光》(以下简称《灵》)的篇幅刚好超过十万字,是一个较短的长篇;《虹》的篇幅是六万余字,是个较长的短篇,本文姑且将他们都算作中篇。
   在我看来《灵》温软旖旎的外在形质,与内里深沉忧患的文人意识相得益彰。而《虹》多种通俗元素的织入,极富戏剧冲突的情节展现,对成长回溯式的升华与提炼,亦是极富吸引力的妙绝组合。不可否认,二部作品风格迥异,各擅胜场,但相较而言,《灵》在读者中的接受度似乎比《虹》更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虹》所展现的主题在某些读者看来过于冷酷绝望,对于喜欢自我代入、追求唯美梦境的那一部分读者来说,阅读起来难免不适之感。
   若论及观感,不妨从两篇小说的结尾说起。《灵》一文中集灵秀通透于一身的女主人公余波,最终被冯涛放弃,在搬离二人居所时,余波被街头的广告牌砸伤,生死未知。小说以冯涛怀想昔日与余波种种相爱的细节来收束全篇。故事层面,是男主人公面临爱人的生死难料,对过去深沉地缅怀与复杂的追悔;主题层面,是作者在哀悼那些美好精致的传统文化渐趋灭失,百转千回。
   《虹》的结尾,却是主人公蒋玫直面了爱情的欺骗与背弃、母亲的扭曲复仇、几近家毁人亡的种种惨状后,重回昔日城市,重遇昔日挚爱的恋人;不是俗套地拥抱与破镜重圆,而是一个近乎仪式的迟到的鞠躬。这样的结局,在我看来是自有悲壮恢宏中独特暖意的(但仍因为故事层面的结局太过惨酷,而被一些读者认为该文气质过于阴冷,有碍于积极正面态度的传达)。作为一个有趣的花絮,不妨在此一提:曾有论者为《虹》的“消极”、“惨酷”,专门撰文与作者进行过商榷。最终是哪一方被说服了不得而知,但这件事本身,已经很能佐证作品的受关注度和随之而来的认知上的争议。
   笔者的观感与持“阴冷绝望”论的读者迥异,甚至可说相左,在我看来,《灵》一文琐细、和暖的行文风格背后,所隐喻的恰是绝望冷酷的主题:现实对梦想的吞噬,文化与商业的角力,优秀传统的逐渐湮没……风花雪月的爱情面纱下,实则是对惨淡文化现状的揭示,随之而来的是愈来愈沉重的失落——骨子里的绝望才是真正的绝望。
   将文化之美附着于故事层面加以展示,营造出一种回光返照的绚烂,然而这美好却丝毫无助于文化颓势的挽救,这就是看似温软的《灵》,实则以暖写冷的内在气质。
   《虹》的情形恰恰相反,它另有一种血淋淋的灼热内里。不同于《灵》的细节见真意,《虹》是凭情节说话的;琐细与缓慢被尽可能地浓缩,隐喻的运用也极其节制,作品更多倚赖情节的紧凑与张力,苍凉的故事本身,直接构筑出作品成长的主题。
   结尾处,在劫后余生般的种种惨痛后,蒋玫心里腾起的不是坚硬,而是千帆过境、丝丝微暖的平静,这时作者才抖落作品冷然的面纱,一展其温暖的实质。不论蒋玫自己是否意识到,细心的读者都已了然,隐在她心间的那一道彩虹——曹晖及其所代表的纯真与美好,此刻已高悬于天际。所有不合时宜的棱角与激愤,所有惨烈的种种,都在重回那座城,重遇那个人的瞬间成为“过往”,喷薄而出的激越与淋漓,是主人公蒋玫突破了那道无形的墙,也是读者阅读情绪的骤然释放。
   不论蒋玫与曹晖的重逢是寓意,还是故事层面的“团圆”,蒋玫都已经从一段痛苦的人生历练中化蛹为蝶。有这样充满意象的结尾,则情节上虽是悲剧式的感伤弥漫,却不能淹没主旨上的温暖希冀。悲情故事的架构是成长的痛与美,暖意的鞠躬与重逢是成长仪式的完结。
   我喜欢《灵》的婉约自然,优美得脆弱,脆弱得绵长。我于字里行间轻易地捕捉到,一缕作者置于其间的纤丽孱弱的文化之灵。感受作者只能呈示,无从改变的无力感;体味作者虽沉浸其中,又超然于外的忧患。
   我爱《虹》的质地肌理,曲折硬朗,绵密起伏的故事里,共鸣着一种类似的青春与人生切身之痛,也了然于那份作者在字里行间始终紧握不放的坚韧:我们都比自己想像中勇敢。
   两篇小说气质与主题的异同,恰如作者对小说下意识地取名:“灵光”——是在绝望沉郁里的一星微光般的觉悟,本身难于燎原,急需更多地共鸣与传承;而“虹”——则是雨过天晴后的释然,在挫折中跌倒,在痛疼中傲立,长虹悬天的刹那,再不堪的往事,都化为铸就这一刻之强大的基石。
   从《灵》到《虹》,不管前者的似暖实冷,还是后者的似冷实暖,都决非单纯的截然,而是冷暖互为渗透与交融。至于作品表像的风格气质,或与主题相关,或与彼时作者的心境有关;透过表像作更彻底的理解,则需读者调动自身的阅历与体验。当然,言人人殊,各有见解,哪怕与作者原意不同,与笔者论点不同,也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2013.2.18
  

共 18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的解读角度和方法都是富有匠心的,值得我们揣摩和学习的。首先是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把陶然的两篇风格迥异的小说《灵光》和《虹》放在一起,比较中把两篇小说的主题特点揭示得很清楚。第二,作者没有就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赏析,而单说主题,赏析中又只抓住结尾和小说的标题进行解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18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林小溪        2013-03-19 23:13:06
  美文拜读,问候作者。
12 楼        文友:禹鼎侯        2013-03-20 07:52:21
  好吧,浅浅浅浅,啧啧啧啧叫我来的,我就来了,切切切切怎么不见。。。。。嗯哼嗯哼蹦擦擦,哦也哦了哦MY GOD。。。
禹鼎侯
13 楼        文友:浅泠        2013-03-20 17:48:25
  既然是某亲家煽动加率领,那就以亲家为轴,群捆扎,齐致谢!
14 楼        文友:ran.t        2013-04-19 21:43:49
  视角新奇,有些地方作者本人也没有如此深想,读后却又恍然,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再创作”吧:)
回复14 楼        文友:浅泠        2013-04-20 08:58:59
  问好,好的作品的确能给不同的读者带来不同的启发!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