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阔天空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碧海】六年再见(散文)

精品 【碧海】六年再见(散文)


作者:戊子寒 举人,3935.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64发表时间:2013-05-24 18:55:30

【碧海】六年再见(散文)
   又见一地光影,难以聚合。楼群如冰,似乎里面依然居住温暖的自己,难舍难分,不忍离别。那些岁月,多想以两只口袋装满,可光影一般,如何能够带走?
   不清楚两年的思念到底有多长,有多重,是不是光一样永远找不到终点,抑或根本就是无衡无度。那离天最近的天台,就足以让我回味一生。我们靠着夜的胳膊,讲述生活与命运,幸与不幸,悲欢与离合。
   我的好兄弟,干杯……
   我已经习惯了,成为别人的客栈。
   这篇短文是在诉苦,更是一份对过去的牵挂,两年的时间已经把我们分在不同的大道,而今六年过去了,是否还依旧?
   挤上出租车,老赵话最多,我最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习惯先看建筑和光亮。车子飞奔,凉意更浓。这里的风和上海的风一样,暗藏海水的气味。但两个城市的内容是没法比较的,不过大麻雀和小麻雀在本质上没啥区别,于我而言,都是制造灰尘却义正言辞表明不喜欢灰尘的地方。
   天色已晚,看不清秦皇岛的真实面目,就如四年来看不清上海。
   在一个购物广场下车,小樊和绪刚还没来,他俩是我的另两个战友,同队不同班。确切来说,和他俩不熟,但有些东西和熟悉与否并无太大关联。有人以为熟悉意味着长久,非也,深刻的记忆和共同的品质才是长久的基础。
   等来他俩,接风才算正式开幕。
   哥几个就地侃大山。内容并不拘泥于“你过得好吗”,而是秦皇岛有什么没什么。老赵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对当地的民情下手,摸一摸是不是很好。那年到瓮安体察民情,无功而返,对此耿耿于怀,怪我招待不周。我的回答是,瓮安的民风很淳朴。他不信,我也不信。
   小樊还是那个小樊,瘦小而不单薄。绪刚在某烧烤店恭候大部队前往。那里将有一番畅饮。小樊和我类似,少话。有老赵在,我多半保持安静,不是不想说,而是没他那么深厚的功力。
   倾听是我的爱好,乱看也是,看是免费的,倒也无妨。
   我所见之高楼和未见之高楼在坍塌后都会变成废墟;我所见之灯光和未见之灯光都给我们带来光明,也搅乱夜的清宁。爱迪生同志的伟大创造不自觉地缩短了人类的睡眠。
   不经意间看到一条河,给我的感觉是工厂的亲属,看来,全国都在发展。街道布局显得杂乱,随处有废弃物,有小摊,新老建筑互不相让,毫不客气侵犯彼此的领域。原来,这里并不陌生。
   瓮安和秦皇岛相隔两千多公里,一个在南蛮之地,一个在首都脚边,但都在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不过,有的奋斗是挣扎。
   哥几个昂首阔步,两条街,三道拐,诸多店门,无数灯光。
   见了面,关于绪刚的记忆才一点点冒出来,他的名字被老赵在我面前歌颂过不少次,每次都让我想起老赵的光辉岁月;原本就要干涸的沙漠泉水变身为带劲的喷泉。
   寒暄后,各自入座,恭候大餐。烤羊腿,烤羊肉,烤羊腰……靠,全是羊,顿时觉得羊很无私。在上海没少吃羊,来秦皇岛又吃,真是缘分未尽,我估计人和动物的缘分尽不了,因为人的要求总是很难满足。对不起,活蹦乱跳的羊们。还有别的菜,印象太浅,忽略不计。
   我的左边是帅哥,对面是老赵和绪刚,右边是大亮和小樊。时隔六年,我的身边坐着大亮,大亮身边坐着我,只是少了安详的夜空。
   重辣,往死里放辣。这是老赵的惯用语,据他说,吃辣的功力是我培养出来的。在军校,我倒是带头吃辣,只是喜欢吃,少量多次,而老赵历来倡导和践行重口味。他的重口味还表现在……
   搬两箱啤酒。这也是老赵的惯用语,先在气势上压倒“敌人”,就两人喝,他也敢这么说。他倒是真敢,我真不敢。我把他的重口味带出来了,却把我的啤酒量带走了,把我练成了两瓶倒。喝白酒倒是不惧他。他在总量上有优势,我的优势在速度,所以每次喝白酒都寻求一个平衡,不过也有例外,去年我过生日,在他的乘火打劫下,我彻底跪了,连累两人架我回寝。那种感觉真好,因为已无感觉。
   我含蓄表示不喝啤酒。老赵笑着对我说:“要不给你来几个小二(二锅头)?”我笑而不语。关于我和小二,有一段悲壮的往事,我和老许连续七天搞这玩意儿,后来老许发现泸州老窖给力,于是乎大二和小二就壮烈了,当然时不时会关照一下,就如今人时不时到公墓看一看下面的烈士。也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大亮说:“提起二锅头,想起那年我俩在篮球场一边嗑瓜子一边喝。”
   那晚有没有月亮,不记得了。我和大亮来到楼下篮球场喝酒,二锅头,陪葬品有半袋花生米和半袋瓜子。风是有的,从南面委培生宿舍楼刮来,淡淡的清凉,兴许有一点香味。那里的雌性比例是整个校区最高的,至于和尚庙附近的雌性蚊虫比例是否更高,就不得而知了。我们这些住在和尚庙的和尚十分看好那里,那里的人对我们更是另眼相看,尤其在酷热天气,她们在楼上看我们在球场上晒太阳。光也是有的,从四周射来,尤其是墙外的光让宿舍楼的光弱到羞愧。黑更是有的,除了光就是黑。为啥喝酒,忘了,不知大亮的日记本上有没有,也许仅仅是出于“说走咱就走”的理由,说喝就喝,但我宁愿相信事出有因,尤其是长期缓慢积累的坏情绪突然爆发,防不胜防。不论如何,我们喝上了。你一口,我一口,闲聊,就是这么简单,也许有时无聊,但很多话都融进了酒里,也就变得珍贵,尤其多年后从记忆中抓出来聊一聊。时光和青春走了,而有些记忆相伴一生甚至更久。酒意渐涌,头重了,风轻了,甚至无风,也无声。仿佛有一点星光,估计是某星馋酒,想来与我共饮。九点半的点名已过,我们完全可以喝到“起舞影零乱”,可没有月光,周围的灯光显得很笨拙,并且没了酒,一人一个小二,小二经不起折腾。酒去瓶空,空瓶去,飞到围墙下的草丛,在那里也许能够闪光。熄灯前两分钟,打道回府,留下一地瓜子壳,看来要少吃花生米,因为缺少“某某到此一游”的感觉。如果熄灯再晚再晚再晚一点,如果不熄灯,那么另外的小二极有可能被我俩摧残。开喝之前三两酒,三分醉意七两酒,七分醉意的下一步是找李白。我能控制清醒的我,糊涂的我难说。
   当年,补考名单出炉,贴在墙上,有目共睹。睹半天,没睹着自己,自己堵了。怎么会没有我的名字,难道失败了,莫非阅卷老师都瞎了人眼?一阵抑或,随即豁然。兄弟们都知道我是上学期所有考试第一个交卷的人,我不牛,也想牛一把,正常情况下,牛人早已胜券在握地离开教室,我还得苦逼地啃难题,而这次异常,我身先众人潇洒离开,兄弟们惊讶不已,当在补考名单上没睹着蒲江二字,更是吃惊不小,张开的嘴久久不能合拢,啊,啊,啊,啊……只有个别兄弟开始了担心。我却不担心,蓄谋已久的事情终于发生,没什么好担心的,就如一个不怕死的人面对就要临头的死刑。
   后来,我走了,突然又必然,突然在于上车和接到通知间隔只有一小时,在这短暂的打包期间,心情各种复杂。有些事情明明知道要发生,可当事情突然发生的时候,还是有点措手不及。那天早上,我记得很清楚,是星期天,按理不上自习,因为蒲江这厮干出此等好事而被迫上了自习,只有本班十几个兄弟留下。对不起,兄弟们。
   改造别人一句话:“悲伤顺流成河。”
   提起这件事,哥几个无不钦佩,而我只是微笑以对。
   那里没有我崇尚的东西,我才走,走后才觉那里有很重要的东西。
   菜来了,重辣羊肉串。才来啊,都喝了几杯了。未吃先喝是我的弱项,加上舟车劳顿,我显得更弱,但没有示弱,再说了,这顿酒没有强弱之分。啤酒的冰凉受到胃的排斥,头脑却十分情愿。
   三杯两盏下肚,敌他万千悲苦。
   烤羊腿来了。我们嫌麻烦,叫服务员把肉都给弄下来,于是乎大块吃肉,满杯喝酒。酒意上头,豪情便万丈。主动敬一圈,我就被动地等喝,多数时候当一名合格的观众和听众。听老赵言谈,必观其举止,不然是很片面的。我总在想,他果然是一名优秀的演员。
   已婚的有哪几个,戍边的有哪些,谁在北京,谁在上海,谁在成都,有谁在雅安附近,谁在北,谁又在南,等等。除了本班人马,我几乎无知。谁的单位好,谁的单位差,依然不知,但我很清楚老赵的单位是不错的,老赵混得是不错的,对我更是不错的。
   闲谈中,都夸我是才子,而我只得汗颜。
   部队很苦,他们依然安好,愿安好永存。
   举杯畅饮,无需太多理由;把酒言欢,简单而珍贵。
   下一个科目,不是队列训练,不是上自习,不是点名,是唱歌。
   哥几个迎着风,踩着黑,来到一家叫“百乐迪”的KTV。
   胡彦斌之《男人KTV》有这样的句子:唱着青春随风远去的回忆/说这年头还有什么让我们动心/男人歌唱给谁来听/下一首有没有你心情。
   这首歌我不会唱,但听过很多次。歌词述说的场景并不少有,也许不是为了唱歌而唱歌,而是为了把聚在一起的时间延长,延长,直到打烊,或鏖战通宵。
   军哥是首选,然后自由发挥。老赵一发挥,话筒都哑了。大亮的歌声不错,以前没发现,算是来秦皇岛的一个惊喜。绪刚的歌声比较稳健,在正确和跑调间徘徊。帅哥比较低调,处在麦霸的反方向,多半在跑调。小樊连队有事,先闪了。当年,不叫唱歌,而是吼歌,只在一个气势,分不清好坏,又何须分好坏?
   我的主唱是《讲不出再见》。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我最不忍看你背向我转面/要走一刻请不必诸多眷恋/浮沉浪似人潮/那会没有思念。
   打烊,战罢,休息。
  
   03.泪留榆关
   纳兰词《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榆关就是山海关。
   三人间,老赵,帅哥和我,大亮睡同事家,绪刚回单位。
   躺床就睡,连近来总做的结婚美梦也没做。
   醒来发现,房间里只有我和老赵,我俩都属于房顶塌下来也要在其坠落期间多睡一下的品种,起码我是。近来,睡到自然醒,无不痛快。帅哥何时走的,只有他自己清楚,说不定他也是糊涂的。
   我俩赖床不起,看谁更厉害。卧床抽烟,感觉良好。烟烧一半,老赵的苹果响了。他动作迅猛,翻身下床,看来并非无关紧要的电话。我偷乐,不知乐啥。
   老赵在洗手间打电话,不知打别的没有;我半睡半醒。
   大亮来催,我才爬起来。
   走出大门,我才知道昨晚睡的是二十五小时快捷商务酒店,这好比把人家给睡了,才无意中获知人家的名字。这年头,在陌生地方睡很正常,和陌生人睡似乎也很正常。
   太阳已经很高,刺眼而热烈。外套成了累赘。
   我们沿着建设大街慢行,寻地方吃早餐。我胃口不是很好,只想喝点汤,安慰一下肠胃。
   穿过两条街,寻得一家小店,吃驴肉火烧。
   现实中,我没见过驴,也没吃过驴肉,对驴的认识仅限于影视和书本,印象最深刻的不外乎,小毛驴拉磨,小毛驴驮着一个怪人,以及“黔驴技穷”。但我知道驴和羊类似,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此行尝到了驴肉火烧,着实让舌尖爽了一把。胃口也因此大开,连吃两个。
   后来,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关于驴肉火烧的资料,让我感兴趣的是一个民间传说。当年,朱棣起兵反自家的天下,杀到保定府徐水县漕河,吃了败仗,无奈粮草不足,饿得将士就要见阎王。尤其这个爱兵如子(一般是在打仗期间)的老朱饿得快撑不住了,毫无影视上的光辉形象。老大和小兵一样是人,不是机器人,都得吃喝拉撒,所以影视上传达的那种把仅有的水或干粮让给士兵的光辉形象是靠不住的。饿着肚子打仗可不明智,精神力量撑得住一时,所谓强撑,但撑不了多久。于是,有人出主意吃马肉,马肉不好吃,却也是肉,能填肚子就行。和当地的火烧一起吃,味道还不错,饥不择食的状态很快转变为享受美味。后来,当地百姓就吃起了马肉火烧,原因简单,皇帝吃过。朱棣如愿夺得了江山,后来要和蒙古人打仗,马就不再是马了,是爷,两条腿和四条腿比赛是没得比的,何况是战争,所以马肉火烧没得吃了。可那种滋味让人嘴馋啊,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驴,驴肉火烧应运而生,并传承至今。
   马说:“驴老兄,苦了你了。”驴说:“马兄比我更苦。”
   本想感叹几句,想想算了。
   欲游山海关,我最先想到吴三桂,这位老兄的名气实在太大,容不得不想,而我对历史感兴趣,就非想不可了。
   吃罢早餐,向山海关进发,绪刚在那等我们。
   秦皇岛市下辖三区四县,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青龙县。我们从海港区出发,打车到大亮的单位,然后去山海关。老赵感叹:秦皇岛打车真便宜,起步价才五块,上海十四块。我说:“瓮安也才五块。”
   车子迎着太阳前行,五月的阳光穿透了玻璃。
   时光倒流,回到2006年。珍珠泉之行,算是旅游。
   南京有口泉叫珍珠。珍珠一般而言是细小而精致的代名词,想必这泉也是细小的,但精致与否还得看造化,因为人的胃口是那样异常的庞大而繁复,所谓人多“口”杂。

共 20877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曾经的同窗学友,兄弟们随着毕业散落各方。岁月如梭,弹指挥手间,六年匆匆而过。青春在变,现实在变,很多很多的情况都在变,但兄弟情谊未变,依然还好兄弟,对兄弟们的关心挂念,时刻藏在各自的心里。六年后的今天相约聚首,各种感受在心里流动,为相聚高兴,为兄弟家庭的变故的难过。全文饱含情感,用感情书写青春足迹,兄弟深厚情谊。文笔不俗,语言淳朴流畅,描述生动,好文推荐欣赏。【编辑:一片叶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244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5-24 19:02:07
  好文欣赏,问好子寒,送去祝福。
2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5-24 19:02:33
  祝福写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戊子寒        2013-05-25 11:27:50
  革命尚未成功
3 楼        文友:溪洋        2013-05-24 22:31:54
  佳作欣赏,问好子寒,祝福安好。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回复3 楼        文友:戊子寒        2013-05-28 03:00:44
  问好
4 楼        文友:溪洋        2013-05-24 22:33:46
  祝福子寒心想事成!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回复4 楼        文友:戊子寒        2013-05-25 11:28:18
  一定多想,呵呵
5 楼        文友:王梦良        2013-05-25 11:32:57
  看到这篇文章联想到自己的那些同学兄弟,很有感触,不错的文章,欣赏佳作,问好子寒,祝福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戊子寒        2013-05-25 18:38:52
  是啊,六年一见,流年不见,又当何时再见……
6 楼        文友:墨香如故        2013-05-25 22:30:07
  不容易。六年一见,不容易;各自生活的忙碌、艰辛,不容易;形成文字,更不容易。(断断续续看完,也是不容易呢)难得的是语言幽默,解除了艰辛旅途的种种尴尬,诠释了兄弟之间相见的激动、挂怀和浓浓的深情厚谊。看得读者忍俊不禁。
回复6 楼        文友:戊子寒        2013-05-26 12:06:45
  怀念只是因为怀念,成文也是因为怀念
7 楼        文友:文长        2013-05-26 14:53:35
  佳作欣赏,问好子寒,祝福。
回复7 楼        文友:戊子寒        2013-05-27 09:29:51
  谢谢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