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沂蒙精神铸就了“龙江第一村”(散文)

编辑推荐 【东北】沂蒙精神铸就了“龙江第一村”(散文)


作者:黑虎一文 秀才,2381.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99发表时间:2013-09-22 14:41:07

金秋时节,恰巧在9月9日第29届教师节这天,我们一大早从省城哈尔滨出发,沿着绥满高速一路向西北疾行,尽掠松嫩平原的美景,一堆堆金黄色的紫花苜蓿点缀在平坦的牧场上,一片片芦苇随风泛浪……那中外闻名的大庆油田、素有鹤乡之称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史上抗战有名的齐齐哈尔嫩江大桥……行程400多公里,来到了被誉为“龙江第一村”的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
   当我们进入兴十四村的地界时,只见田野里架起一道道喷灌长龙,一条条水泥浇筑的“农业开发路”横贯田间,一道道林带绿荫镶嵌在田地的四周,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泛起波浪……啊!真是不一样啊,我情不自禁的感叹。
   当我们从醒目的“兴十四村”四个大字的拱形钢架门进入村镇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幢幢精美别致的红顶白墙花园别墅,……兴十四学校,正赶上午休,穿着整洁蓝色校服的学生三三两两的走在回家的甬路上……
   车子经过村镇的广场,在展览馆门前停下来。我们一行参观了兴十四村村史展览。在兴十四村城乡建设一体化总体规划图沙盘前,讲解员向我们概括的介绍了兴十四村的现在和未来。在总体规划图沙盘的墙壁上,那一幅超长的“兴十四花园别墅”彩照,就是村民入住的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的AAA级住宅项目。当年,那面略带三角形的垦荒先锋队红旗、人拉犁杖开荒、草架子窝棚前合影的照片,陈列柜里当年村民们穿的靰鞡、裹腰棉裤、棉帽子在讲述那个年代北大荒的恶劣的气候和生存的艰辛。还有当年的花轱辘车及生产劳动工具。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台东方红牌链轨拖拉机,那是由总支书记付华廷当年腰里揣上煎饼,不辞辛劳的从外地一点点买回零部件自己组装起来的。大量的奖牌和领导接见的图片,记录了兴十四村的成功与辉煌。一面红色横幅印着金黄字体的“付爷爷您辛苦了,祝您健康快乐!”,上面还有兴十四村小学生们的签名。孩子们的亲切问候和美好祝愿,流淌着感恩的情愫。
   原来,1956年,大批山东移民来到了松嫩平原西部的亘古荒原,并兴建了以“兴”字为序的一批移民新村,兴十四村因而得名。兴十四村,是山东临沂地区的移民。建村之初,在茫茫的荒原上,地上只插着一个木头橛子和一面小红旗,是一个“房屋一间、地无一垄、树无一棵”的“三无村”和“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吃粮靠返销”的“三靠村”。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兴十四村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特别是在党总支书记付华廷四十年如一日的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没有分田到户,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之路,经过苦干实干拼命干,兴十四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兴十四村受到国务院嘉奖,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县以上奖励多次。党总支书记付华廷获全国劳动模范、共和国经济建设功勋人物等殊荣,先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党代表,受到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中央和黑龙江、山东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兴十四村的先进事迹。
   参观完村史展览,村总支书记付华廷同我们合影留念。怀着景仰的心情从兴十四村村史展览出来,又参观了农机合作社,大型进口拖拉机及其配套的机械整齐的存放在库房和停靠场上,不仅看得出经济实力,而且农民真正的从繁重的田间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兴十四村的生态园展厅里有俗称“大地雷”136斤的大西瓜,还有大南瓜,据讲全国农博会送展的大南瓜330多斤。一万平方米现代化的智能温室真是壮观,在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盛开的花卉,还有无土栽培的芹菜、种植的红黄花色条纹的各种西红柿、黄瓜等菜蔬。那一排排塑料大棚,遮住了你的视野。在一个超长的大棚里,我见到了号称“大地雷”的订单大西瓜,据讲一个大西瓜卖到3000元。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一个大西瓜有6个蔓供养其生长。礼品小西瓜是吊起来长的,刚刚下架。在明亮的生态园里,我们品尝了智能温室里的黄瓜、西红柿和大棚里的礼品西瓜,大家交口相赞。然后,参观了村民别墅,建设中的新区,原来音河乡也变成了兴十四镇,不久将搬迁至此。村外以针叶的樟子松、落叶松为主兼有阔叶的杨柳树人工生态林,酷似天然氧吧,阵阵清新扑鼻而来。大家又来到田间参观有机水稻。据讲今年种植水稻15000亩,预计亩产水稻1400斤。我还特意摘下一个稻穗,数了数135个稻粒。在夕阳的照耀下,泛黄的稻穗低下沉甸甸的头。不由得让我想起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中“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诗句,而今在兴十四村是,喜看稻菽千重浪,不见英雄在田间。
   据介绍,兴十四村耕地由村里2%的农民种植,98%的劳动力成为二、三产业工人,土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兴十四村在村办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黑龙江富华集团,先后建起了乳品厂、玉米深加工、马铃薯深加工、生态产业园等。兴十四村还立足独具特色的关东拓荒文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优美自然的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依托村史展览馆、单体花园式村民别墅群、万亩人工松林、村民公寓楼小区、大力发展具有浓郁关东文化乡土风情的红色、特色、绿色旅游。特别是随着以兴十四村和付华廷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龙头岭》、电影《神鹤》等影视剧在村里拍摄,更是吸引了大量省内外客人纷至沓来。兴十四村1982年就成为全国第一个彩电村,2002年以来投资建设了花园式单体村民别墅136栋,村民只需出10万元,便可获得一栋有产权的价值35万元的别墅。还投资实施了“村电网改造工程”,统一改用地缆。建设了10栋高标准村民公寓楼、村中小学校、卫生院、三星级宾馆、村史展览馆、文化休闲广场、商服一条街以及大型秸秆沼气工程等。村民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学生上学等“十免费”待遇,生活富裕和谐。
   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住宅别墅化、村风文明化、管理民主化、多数村民非农化,这就是兴十四村现在的真实写照。
   耳闻目睹,我为兴十四村的山东移民将沂蒙精神、闯关东精神与北大荒精神融为一体,在亘古荒原创造的奇迹所感动、所震撼、所折服、所感慨!
   如果说,在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乳汁养育了革命,用小推车推动了历史,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典范。那么今天,在兴十四村,自来临沂地区的山东移民把沂蒙精神带到了祖国边陲,得以发扬光大,在黑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为黑龙江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在村史展览上有这样一条醒目的文字‘工资不多拿,奖金不多要,干部及家属不搞特殊’这是村干部的约法三章。村干部的这种保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同苦的自律精神,更值得学习与敬佩。
   这就是这么一个当年中国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这么个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铁路线、不靠大中城市,又无矿产资源的移民村却在祖国的边陲北疆,盛开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朵奇葩。
   兴十四村,祝愿你明天更美好!
  
  
  
  
  
  
  

共 28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沂蒙精神铸就了“龙江第一村”】作者饱含深情,用朴实的笔法,记录了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喜人成就和巨大变化。阅后心潮澎湃,有感于作者深入基层,对农村的深刻了解。文章层层递进,笔法娴熟有力,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令新农村建设的画图跃然纸上。“兴十四村”是新时期全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几年国家注重“三农”工作,农村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阅过这篇文章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将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兴十四村”这样的亮点会越来越多。祝福三农工作大发展,农村经济大提高,人民越来越富裕,祖国越来越安宁。感谢赐稿东北!【东北风情编辑:木剑有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彧儿        2013-09-22 14:51:27
  问好同乡文友!感谢支持东北!祝福!愉快!
精彩是寂寞开的花!
回复1 楼        文友:黑虎一文        2013-09-22 16:45:34
  初来乍到倍感亲切,谢谢祝福与鼓励!
回复1 楼        文友:黑虎一文        2013-09-22 16:45:37
  初来乍到倍感亲切,谢谢祝福与鼓励!
2 楼        文友:黑虎一文        2013-09-22 16:44:15
  沂蒙精神、闯关东精神与北大荒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乃至一个人都要弘扬好的传统与作风——不朽的精神!
3 楼        文友:雪落黄河边        2013-09-23 19:41:57
  赞成黑虎大哥的观点!祝你每天开心!
雪花飘落黄河边,融入笔中写华年。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