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父亲住院的日子(散文)

精品 【流年】父亲住院的日子(散文)


作者:山地731828829 探花,17436.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066发表时间:2014-03-01 14:03:42

【候鸟又来】
   2014年2月5日深夜,我正在电脑前写一篇文章,才构思了一个开头,还在家的小弟来电话,老父病重。
   我接到电话很吃惊,不该病重啊,我们才从老家回来。老父看起来精神很好的,怎么才离开他没两天,就病重了呢?一定是这几天的天气出奇的冷,使他老毛病肺气肿、肺心病加重了。小弟说,父亲起不了床,吃不下东西,胃疼,惧寒怕冷,盖了三床被子还嫌冷,已经量过体温,38°C,喘得厉害,心跳很快。我们没有犹豫,决定次日一早送父亲入曲靖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我们几兄弟分工。由于小弟一家休假时间还未到,他们还在老家,小弟先照看着老父,二弟开车去接,我赶到医院联系床位办理住院手续。
   父亲的老毛病肺气肿最怕寒冷季节。每到天冷的季节,父亲的病都会加重,都不得不到曲靖来住院治疗。我的女儿有一次曾对我说,爷爷就像候鸟,天冷都要飞来曲靖过冬。近十年来,父亲真的如此,每逢冬季,都要病重住院一次,才捱得过冬天。
   曲靖的这个冬季天气异常,是最近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到目前为止,下过三场大雪了,往年至多下一回,即使下也是小雪。这个冬季不仅雪下得大,还特别地冷。一段时间出现过连续晴两天阴两天,上一天晴的时候达到20度左右,下一天冷的时候又低到零下3度。结果很多人冻病了,医院里老年人住院的特多。我老父亲的病最怕这样的天气。
   医院病床很紧张,特别是处于冷天的呼吸科。呼吸科已经占据了内科住院大楼两层楼,可还是没有病床,所有病床已经住满。我迅速找很熟悉的医生协调,经医生努力,终于联系到一个大间的床位。这时,二弟的车已经到了。我急忙下去接父亲。却碰到二弟背着老父急匆匆地赶了过来。我在前面带路,直接到病床上,让父亲躺下去。父亲眼睛通红通红的,脸色灰青,嘴唇紫黑,两个手掌呈灰紫色,枯瘦如柴,双脚浮肿,全身无力,见到我,叫了一声我的名字,说:“又烦你来啦!”一瞬间,泪水溢出我眼眶。
   医生来了,迅速进行临床检查。病房内的床边,一台台仪器的连接线交错着,血压脉搏、心律呼吸、氧饱等生命特征监护情况在电子屏上不停地闪动着,各种颜色、数字和各种图形也不停地变换着,还有“嘟嘟”警报声不停地传出来。不用说,我的心都提到嗓门边。
   检查结果:重度肺心病,心率衰竭2级,心率166次,氧饱度76,严重缺氧,双下肢浮肿,双腿无力行走。护士给父亲吸上氧气,开始打点滴。二弟、小弟和我守在父亲旁边。直到晚上十点左右,父亲脸色缓和过来了,热也退下去了。
   第二天血液检查结果,体内二氧化碳严重超标。两天后,CT检查结果出来了,慢支炎,双肺感染。
   看着躺在床上瘦弱的父亲,我们神色凝重,商量后,夜里轮换着陪护父亲,先由小弟陪护,昼夜不停地守在老父亲的病床前。
  
   【父亲的脚】
   对症治疗几天后,父亲身体状况终于平稳下来。
   这天晚上,我守在父亲身边,给父亲打一盆热水,给他泡泡脚,帮他擦擦身子。
   经过治疗,父亲的双脚浮肿已经消退了。捏着父亲这双瘦得如干柴一样的脚,我心里难过极了。我反复捧起热水轻轻地洒在他小腿上,并慢慢地捏着。才来的那天,父亲的脚背是肿的。我用一个指头一按,就是一个深深的窝窝。现在,捏着脚背,就如捏在骨头上一样,我低着头,泪水滚出眼角,忙用手拭擦。父亲问,是热水溅进你眼睛吗?这么不小心!我赶紧说,没有,是我眼角有些痒。
   父亲这双脚,在我的记忆里,是铁板脚,是从来不知累的。那些年,父亲为了母亲和我们兄妹几人,从昆明回到曲靖,又从曲靖申请调到富源。别人从农村往城市钻,而父亲则从大城市来到地级城市,又从地级市调入县城的机械厂。父亲主要从事焊接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由于没有保护意识,最终患上职业病,导致晚年生活质量太差。
   年轻的父亲调到县城以后,离家很近。他从未把他住的地方叫做家,每次返回时都要对母亲说:“那我回宿舍!下周我再回家来。”这就是父亲,母亲在哪儿,那儿就是他的家。我至今记忆犹新,我打小就有这个印象。父亲几乎每一个星期六晚上天快黑时才到家,星期一早上天还未亮就得出发。有时用手电筒,有时打一个火把,无论如何,他要在上班前赶到厂里。来来去去父亲都是用脚走。有一次,我跟着父亲进县城,走了四个多小时。我几乎走不动了,耍赖坐下来休息。父亲不允许,说如果走不动以后就不必随他进城。一句话激起我的豪气,没有再哼一声,跟在父亲身后,到了城里。父亲很开心,表扬了我,第一次带我吃馆子,吃回锅肉,虽然肥肉占多数,我却吃得很香。从此,回锅肉成为我的最爱,即使今天,我都爱吃。不过,从那时起,在我的大脑里,就留下一个父亲上班的地方太远的印象。后来,我考入县城读书,上学回家都是用脚走,那时还没有开通交通客车。每一次到家时,或从家里到学校时,我双腿酸软无力,躺倒在床上,啥也不想做。但是,每月我都回家两次,去帮母亲做事,星期天下午我再返回。当时,我老家那儿的同学还有好几个,都因为怕路远走不动,几个月才回家一次甚至放假才回家。邻居们都夸奖我,小石头走路真厉害。
   只有我心里清楚,我能走路,就是父亲那双脚影响的。儿时的我,心里极为佩服父亲的那一双脚,居然这么能走路。县城离我老家,接近三十公里。父亲从调到县城工作到他退休,恐怕连他自己也算不清到底来来回回走了多少里路。
   此时再看我手里捏住的这双脚,是那双每周都步行六十来公里路的那双脚吗?现在竟然走一两百米去做一个彩超或做CT检查都走不了,只能用轮椅推到检查室。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去年来检查时,还是父亲自己走路去做彩超、CT检查的。
  
   【父亲的手】
   2月11日这天,曲靖突然很冷,父亲特别难受,难喘气,心跳加快。父亲临睡前,我用热毛巾给父亲擦手,擦洗过后,我给他剪指甲。
   拉着父亲的手,发觉这双手竟是那样的毫无力量,软绵绵的。父亲的一双手,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双强有力的大手啊!怎么也无法相信眼前的这双手,毫无肉质的皮下露着一道道青筋,严重缺氧导致没有一丝血色,到处是输液留下的针眼,紫青紫青的。这真的是父亲那双能工巧匠的手吗?
   记得我小时候,父亲常常牵住我的手,有时仅用一只手就将我提起来,骑在他的脖子上,去电影院看电影,或去河边玩耍,或去……
   我儿时玩的陀螺、橡皮枪、木头枪、木头大刀、滑板车,没有哪一样不是出自父亲的手。
   父亲曾经学过木匠,记得家里的木板床、椅子、桌子、凳子、火塘边的小木床,哪一样不是父亲亲自做的?
   在工作时,父亲靠他的那双手焊接了一个又一个机器零件,一次次被厂里、省地县工业主管部门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焊接工作者,由于工作出色,七十年代曾先后被组织提拔为车间主任,厂民兵营长、主管业务副厂长等职。父亲这一代人真的不容易,是创业的一代人,奉献多,得到少,退休时工资每月几百元,即使到了今天,退休工资也才涨到每月两千元。然而,我从未听到父亲埋怨过。
   一边用热水擦着父亲的手,我一边想着,父亲在厂里时,家里如果需要修补,连颗钉子都找不到,母亲要到五里外的供销社去买。而父亲的车间,一箱一箱的钉子到处都是,可见父亲这一代人,公家的和私人的界限分明,从不会打公家的主意。父亲的这双手,从不拿不该拿的东西。
   此时的我,握住父亲这双手,心里生出许多感触。我心里有些沉重,但更多的还是温暖、亲切,甚至感觉到比任何时候都亲。儿时拉住父亲的手,有小手牵大手的感觉,今天再握老父的双手时,感觉似乎有些倒过来了。父亲的手任由我摆弄,擦洗,剪指甲。此时父亲的手变成了一双很无助的、需要他曾经牵引过的手来牵引他。
   想到这儿,我由不得地紧紧牵住了父亲的手。
  
   【父亲的身板】
   父亲住院的前几天,是小弟夜里守护,2月9日,小弟一家要回福州去上班了。小弟守护的那几天是他给父亲擦身子,他照料得很细心。他走后,我给父亲擦洗身子。
   看到父亲瘦成那个样子,让我根本无法想象这就是我心目中强壮的父亲。由于长久生病,父亲是瘦,但没有想到瘦成这个样子!平时是母亲照料他。此时的父亲瘦得就是一副皮包骨头架子。我扶父亲到秤上一秤,四十九公斤,太瘦了。我弄些有营养的东西给父亲吃,父亲吃不下,每天就吃一点稀粥、水煮萝卜、家常豆腐和糕点。硬的东西他吃不动,牙齿不对,都松动了。好在他能吃下我蒸来给他的鸡蛋,我才放心。只要父亲确保每天一个鸡蛋,就不怕营养不够。然而,连吃三次鸡蛋,父亲不吃了,提出要吃小笼包子,又提出吃小锅米线,我只好按他的意思办了。其实父亲是没有胃口,口里说是想吃什么,买来后他其实最多吃上一点,就放弃了,说吃不下。看父亲这样,我心里难受极了。人是铁饭是钢,特别是病人,更需要补充营养,吃不下东西,何谈营养呢?难怪父亲这么瘦。
   看到瘦成这样、走路要人搀扶、苍老虚弱、睡在病床上吸氧输液的父亲,真是感叹疾病和岁月的无情残酷。清楚地记得,四十年前的一个晚上,母亲突然患急病,是父亲背她到十里外的矿上医院抢救的,母亲时常说起。我也清晰地记得在我小时候,我在父亲上班那儿玩,突然肚子疼,在床上痛得打滚。父亲急忙背我小跑到县人民医院,虽然到医院后我就好了,但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
   擦洗着父亲的身子,看到父亲低着头乖乖地让我擦完后背,又擦肩膀,我突然想起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一首让我落泪的歌曲《时间都哪去了》“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多少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
   是啊,这歌词唱到我心里去了。看看老父亲此时的模样,不得不让我感叹岁月的残酷无情,时间的飞快流逝,不得不让人感叹时间都哪去了?现在日子好过了,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大了的几个孩子们,个个成才,家家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正好让父亲好好享受一下,可是,父亲却老了,父亲的身板开始衰弱,走不动,拿不动,吃不动,玩不动了。
   擦完骨头轮廓分明的后背,给父亲拉下毛衣。我终究忍不住自己的眼泪,背过身去,悄悄擦去。
  
   【父亲的思维】
   父亲住院的这些日子,最让我不安的还是父亲的思维。他头会晕,还时不时地说一些令人糊涂的话语。这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我记得,每一次父亲住院,头脑是清醒的,思维是敏捷的,记忆也是好的。而这一次,似乎都在改变着。当父亲说糊涂的话时,我心里那个难受就不是语言来表述的了,因为我有一种担心。这个担心我没有对家里任何一个人说过。我至今记得,我岳父离开人世的时候,住在医院里,我常去陪护他,清楚地记得岳父说过数次糊涂的话。那一次,岳父对我说,你看你岳母,在窗外喊我了。我听了大惊!因为一是岳母早就过世了,二是岳父住院的楼层是四楼,岳母怎么可能站在窗外喊岳父呢?
   由于有了这些经历,我对父亲开始说糊涂的话倍感不安。住院进来的第二天,父亲对我说,你要给我换一个病房?我问为啥?父亲说:“我睡的这一处没有空气。”我急忙安慰父亲:“我爹,空气无处不在。病房里处处都有。”“不!”父亲指指另外几个病人,“他们那儿才有空气。我这儿没有。”我着急起来了,我想了一下,说:“好,我给医生反映,给你换一个病房。”三天后,父亲的主管医生给父亲换了病房。
   最严重的一次糊涂话是2月9日那天晚上,当我告诉他,我爹,也许要住院到元宵节以后才能出院了。父亲听了立马说道,大年都还没有过,就要过元宵节啊?听了父亲的话,轮到我糊涂了,父亲的记忆哪儿去了?
   2月10日,侄儿正好是大学放假期间,他要来陪他爷爷。中午,我给父亲和侄儿送饭。等他们吃完,我去上班。我正驾车行走的街道上,手机响了起来,一看是父亲的号码,忙接起来听,只听父亲说:“小石头,你咋个还不送饭来呀?”我一听顿时又难过起来,才刚吃了的,父亲又犯糊涂了!前几次住院,也会出现送饭送得晚的时候,但父亲从未为此打过电话。即使我打电话说今天会晚送一下,父亲都说,莫担心,不饿,啥时送都行的。
   我想了一下,调转车子方向,又回到医院,找到父亲的主管医生,把这些情况给医生讲了。医生说,主要是你父亲严重缺氧,体内二氧化碳严重超标,大脑供血不足,所以头晕,影响记忆力和判断力,就会说糊涂的话。应该给病人用上呼吸机,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看到要用呼吸机,父亲可不干了。他提出不医了,要回家,而且态度异常坚定。在我多次询问下,父亲才说出真相,原来去年他来住院,旁边的一个病人呼吸困难,医生就用呼吸机,可是没用几天,那个病人就死了。父亲看到要给他使用呼吸机,以为他的病情很重,嚷着要回家。

共 844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的情感美文,作者没有刻意渲染,也没有华丽的词汇,但是对父亲的深爱之情浸润着文章的字字句句,所以尽管此文没有大开大合的构思,也没有情绪激昂的情节,却似涓涓流淌的清新溪流,把父子之间浓浓的深情,点点滴滴注入了阅读者的心田,让人在感动的同时,也感受着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之爱的温暖。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在医院中照顾父亲时看到的父亲今日之衰老虚弱从“父亲的脚”、“父亲的手”、“父亲的身板”、“父亲的思维”诸方面与作者小时候眼中、心目中父亲的强壮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父亲为家庭为儿女的操劳与贡献,为文中作者及家人心怀感恩对病中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做了很好的铺垫。 文章将回忆父亲的一些往事穿插于现实在医院中悉心照顾父亲时所见所感中,跨越几十年的时空却写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感人泪下,可见作者驾驭文字能力之高超。不仅如此,文章行文严谨,还注意了首尾的照应,开篇“候鸟又来”的沉重忧虑与结尾“候鸟归巢”的宽慰和感悟将主题进一步升华。作者感恩着朋友的关心,其实作者怀着感恩之心尽孝父母之举又如何不是在弘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值得一提的是此文中单独以一个小标题写了孙子辈对老人的精心护理,让人感受到了作者一家注重对儿孙辈传统美德的培养并收获丰硕,也看到了爱的链条在代代传承。 一篇传递人间真情、弘扬中华传统的感人佳章,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302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4-03-02 21:25:25
  再次读来,还是被感动得不得了,这就是文字的魅力,真情的魅力!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4-03-02 21:27:49
  雪,感动,谢谢,祝福天下父母健康!
22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4-03-03 11:43:52
  祝福伯父康复回家。
   山兄散文很有特色,从不同角度就老人病重护理的场景做了描述,朴实的文字中包蕴着浓浓的亲情。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2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4-03-04 10:24:33
  谢谢雁子!好久不见,保重!
23 楼        文友:牛儿        2014-03-03 19:50:32
  哥是大家的标杆,牛儿的榜样!被哥哥的文字所感动···
回复23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4-03-04 10:25:08
  谢谢牛儿!你总是鼓励,谢谢!保重!
24 楼        文友:我是一窗绿影        2014-03-05 22:37:38
  我亦多怕,哪一天,父母扶墙走路已踏不出声来。
人淡如菊,心素若兰。
回复24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4-03-06 07:15:18
  就是啊,惟有珍惜每一天……
25 楼        文友:疏帘        2014-07-31 14:58:34
  翻过安娜的人都不会忘记卷首语的第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所谓的幸福,应当是父慈子孝。或许我见过的人不多,所以,真正的父慈子孝十分少见。我见过的,大多是老一辈子的孤独的坐在门口,年轻的凑成一堆。就这样循环。今日,读了山地的文,才知道原来父慈子孝是真正地存在的。羡慕。
冷暖自知
回复25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4-07-31 15:58:27
  谢谢疏帘的鼓励,没有父亲,就没有我。孝敬,是应该的。再做得多,也不足于表达父亲对我的恩的十分之二!
   谢谢你!
26 楼        文友:疏帘        2014-07-31 16:56:24
  人家是恶性循环,你们家必定是永远这么父慈子孝。由此可知,你以后有福了。
冷暖自知
回复26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4-08-19 14:13:42
  谢谢文友疏帘,祝福你!祝你心想事成!
共 26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