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梧桐随笔】透过苏州园林的设计,看城市化发展的方向

精品 【梧桐随笔】透过苏州园林的设计,看城市化发展的方向 ——兼议应该怎样思考城市发展时大自然的和谐?


作者:江南铁鹰 探花,1342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90发表时间:2014-05-01 09:39:57

【梧桐随笔】透过苏州园林的设计,看城市化发展的方向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氏之《拙政园图》、《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他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因此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 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文征明亲手种植。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当喜爱植物,有学者分析在31个景点中,超过一半的景,都与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关。
   经历一百二十余年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清顺治十年,陈之遴曾购得此园。1662年,拙政园充公。康熙年初,曾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其后还予陈之遴子,再卖给吴三桂婿王永宁,王曾大兴土木,堆帜丘壑,园状大为改变。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分。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当时拙政园的腹地缩小到1.2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之基础。
   同治年间的江苏巡抚李鸿章、张之万,辛亥革命伊始时的江苏都督程德全,抗战时期的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都看中了拙政园。时疫医院、戒烟所、区公所都曾是拙政园的别名。
   至抗战爆发前夕,一代名园衰落至“狐鼠穿屋,藓苔蔽路”的境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飞机几度轰炸苏州,远香堂受震破损,南轩被焚毁,园内亭阁倾圮,枯苇败荷,荒秽不堪。
   教育学院以校舍不足,向张氏后人租借补园。
   1949年解放军克苏州。社教学院迁无锡。原校舍即拙政园改为苏南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张氏后人献出补园。
   1951年11月,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文管部门立即修缮,延请专家名匠,规划整治,按原样修复,1952年11月6日,整修后的拙政园中部和西部正式开放,成为普通百姓休闲游玩的去处。
   2009年7月8日,拙政园迎来自己的500周年华诞。
   【根据当年(1982年)担任苏州园林技校专业课教师,编辑的《苏州园林诗文匾额极与园林文化的关系》教材改写。此教材苏州园林局保管,并为苏州园林局整理编篡相关苏州园林史志的主要依据。这些内容与现在百度内容十分近似,特此说明。并会另外专题撰文,说明当时编篡此书的情况。】
   根据上述可以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无疑的这座闻名遐迩的园林,第一位真正园主人是明朝的王献臣。王献臣何其人也?王献臣明朝大臣,字敬止,号槐雨,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为人疏朗峻洁。遭东厂构陷而辞官,于正德四年开始在家乡苏州营造园林,到了嘉靖九年点化出“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的一代名园————拙政园。
   王献臣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东郊吴县宦门之家,幼时聪颖敏悟,咏诗作对出口成章,才华出众,闻名十里八乡。
   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王献臣被举荐入京应试,经过会试三场中式,登癸丑科毛登榜进士第。初授行人司行人之职,掌管捧节奉使之事,操办颁诏、册封、抚谕、征聘等工作。由于精明能干,得圣上赏识,继而擢升为巡察御史。
   一年,王献臣奉命巡察京都东安门北东厂。他执法无私,得罪了太监,被诬陷,连遭廷杖、系狱刑罚之苦,最后被谪贬岭南当驿丞,掌管驿站中的仪杖、车马、迎送之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朝廷对旧臣获罪之事予以重新核实,王献臣得以平反昭雪,重新起用为浙江永嘉知县。却在宦途上遭受多年挫折、冷落,对仕途已经心灰意冷,因此他无心在朝为官,意欲早日返回姑苏老家,退隐林泉隐居,并为自己的千金择觅佳婿,以享天伦之乐,安度晚年。
   九鲤湖何氏九仙以梦验灵异,在明代早已名闻京都。王献臣在永嘉任上,公务之余,便微服偕同一亲信,风尘仆仆,不远千里来到闽中九仙胜地九鲤湖观光和乞梦,祈求鲤仙为他指点迷津。
   是夜,王献臣住宿九仙祠,焚香叩拜之后,须臾间进入梦境。朦胧间仿佛望见仙翁手持拂尘跚跚来到跟前,对他言道:“王生一片虔诚之心,不远千里来到九鲤,为求两件心事前景如何?仙人不负你所望,请看梦示,以实现你平生的夙愿”。仙人为他了却两件心事揭示梦兆。献臣不甚了解其意,要求仙翁明喻,瞬间仙人不见了,醒来梦幻情景却历历在目。
   王献臣早闻上海有座龙华寺,因择婿心切,一天,他携妻带女特地去上海龙华寺焚香膜拜,并观赏龙华宝塔。斯时,恰巧昆山状元朱哲文父子亦在此烧香许愿,为其子择个美貌贤慧媳妇。王献臣心想叶落归根,回到永嘉之后,便着家人回老家择土取仁,看了好几个地方,却都不如愿。待到他致仕后,亲自带着地理先生,按九鲤湖梦示意境,在姑苏城内外寻找,终于在城东附近找到一处地势平坦,来水充沛的废墟。
   据传,此地曾是南朝高士戴顒和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居处,眼前有一座元代的太弘寺已是断壁残垣,破落不堪。其印象颇似梦中所见的情景。于是,他买下了这块地。经过精心设计和营造,终于建成了一座山水相映,林木葱郁,古朴典雅的园林别墅。为了纪念仙梦之灵,他特地在全园最高之处,构筑一座梦隐楼,并借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也”之意,把这座心爱的园林取名“拙政园”。
   传,拙政园筑成后,王献臣经常邀请姑苏名流韵士雅集宴饮,吟诗作画。其中文征明所作的《王氏拙政园记》和就园中三十一景,所作诗画及题记最为著名。文氏在《梦隐楼》诗,前题记云:“梦隐楼在沧浪池上,南直若墅堂,其高可望廓外诸山。君赏乞灵于九鲤湖,梦得‘隐’字。及得此地,为戴顒、陆鲁望故宅,园筑楼以识。”其诗曰:“林泉入梦意茫茫,旋起高楼拟退藏。鲁望五湖原有宅,渊明三径未全荒。枕中已悟功名幻,壶里谁知日月长。回首帝京何处是?倚栏惟见暮山苍”。
   那么,王献臣出仕和退隐的弘治和正德年间,又是怎样的时代背景呢 ?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帝驾崩,太子朱祐樘即位,为明孝宗,又称弘治皇帝,是明朝一位开明皇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套明智的政治措施。整顿吏治:凡是宪宗亲信的佞幸之臣一律斥逐。于是吏部尚书万安、礼部侍郎李孜省、僧人继晓等,或杀、或贬,逐出京师;获罪较轻的或贬官放逐、或流放边地、或孝陵司香。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同时,更定律制,复议盐法,革废一应弊政,政治清明,朝野称颂,人称弘治中兴。
   孝宗在内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孝宗在位18年间,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政务,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他重用李东阳,谢迁,刘建等名臣,其三人内阁知名度仅次于朱棣时期的三杨内阁。但孝宗疏于武备,在军事上无所建树,对于北部边患没有采取什么强有力 的措施。
   明孝宗皇帝是历史上中国一个比较伟大的皇帝!因为他不但是明朝的中兴明君,采取种种措施减轻老百姓的徭役赋税,把本已经衰败的明朝再度复兴起来,而且还是中国历史唯一用实际行动实践男女平等的皇帝,因为母亲的悲惨遭遇让他深感皇帝拥有三宫六院的危害,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张皇后,还有几个地位低下的夫人,不封贵妃、美人,过着平常百姓几乎一样的夫妻生活,作为一个拥有无上权力的皇帝,这真的是非同一般。
   由于先天体弱,孝宗于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日卒于乾清宫,年36岁。尊谥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葬北京昌平泰陵。
   朱厚燳为明孝宗长子,生母张皇后。两岁被立为皇太子。由于孝宗一生只宠爱张皇后,而张皇后只为孝宗生了两个儿子,次子又早夭,因此武宗自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而且少年的武宗非常聪明,老师教他的东西总是能很快学会,按理说他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皇帝,但就是因为周围的太监,毁了这个年轻的孩子。
   由于弘治时期政治还算清明,给武宗留下了一套非常刚正廉洁的大臣班子,这些人不顾身家性命,联名上书请求严惩八虎,武宗刚刚即位,还缺乏驾驭群臣的能力,见到如此声势浩大的进谏,有些支持不住,想与群臣妥协,除掉八虎。但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老谋深算的刘瑾在皇帝面前声泪俱下地哭诉使武宗心又软了下来,第二天他惩治了首先进谏的大臣,内阁成员谢迁、刘健以告老还乡相威胁,但是被武宗欣然批准,群臣失去了领头人,只好作罢。就这样,一场反对八虎的运动,以八虎的最终胜利而告终。
   八虎在战胜了群臣之后,气焰更加嚣张,刘瑾又建立了豹房,里面有许多乐户、美女供武宗享用,武宗玩得更加肆无忌惮,刘瑾也靠着武宗的宠幸权倾朝野,但是他忽略了太监内部的争权夺势,最终,大太监刘瑾死于了另一个太监张永之手。刘瑾死后,后宫并没有安定下来,又出了佞臣钱宁、江彬。(本人正在发表的《玲珑玉女》长篇小说,便是源于此。)
   我们不难看出王献臣生活在两个明朝君王交替的时代,而且恰恰是两个政绩截然不同的君王。王献臣的春风得意与失落退隐都十分正常。但是无论怎样,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王献臣时代的江南姑苏一带,大致是一种怎样的社会状态与经济结构?我们明显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生活相对平稳,人民安居乐业的一个时代。这是苏州大兴园林之风于明清两代的重要物质条件。
   同时,王献臣购地造园的目的在自己的诗中一目了然:“林泉入梦意茫茫,旋起高楼拟退藏。鲁望五湖原有宅,渊明三径未全荒。枕中已悟功名幻,壶里谁知日月长。回首帝京何处是?倚栏惟见暮山苍”。特别是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更是将自己心事说得明明白白。
   现在已经很清楚了,一个政治开明,经济发达、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才会对生活和居住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另外一点,就是自身文化素养越高,对生活质量要求也就越高。那么究竟怎样的生活质量属于高?属于这类人追求的目标?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苏州城市的发展轨迹。
   苏州,中国城市,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苏州虎丘塔公元前514年建城,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共 11918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通过对苏州园林与古代建筑美的研究,运用对比的方法,给人们概述了现代园林建设的规划美、环境美、人居美及自然和谐美的关系,让人们在欣赏著名的园林建设和园林建筑美的同时,也进一步地领略了园林建筑的美学观点,增强人们的审美观和历史价值观。这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字,无论是对游览者还是从事园林建设者都是一部很好的指导丛书。推荐广大读者用心品读和思考。【编辑:丹枫醉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502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丹枫醉晚        2014-05-01 10:30:07
  学习欣赏江南先生拥有指导意义的精美文字。问候,遥祝愉快。
2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5-01 12:03:08
  文笔凝练,情景交融。欣赏江南老师佳作,问好,祝愉快!
3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5-01 13:32:54
  谢谢丹枫的认真点评。
4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5-02 07:33:15
  祝贺江南老师又摘一精,梧桐因你而精彩。问好,祝愉快!
5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5-02 08:26:25
  祝贺江南老师又获精品,远握!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5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5-03 00:17:45
  谢谢吴社了。
6 楼        文友:冰凌        2014-05-02 21:43:35
  祝贺铁鹰先生又获精品!欣赏美文!
回复6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5-03 00:17:25
  谢谢,问候冰凌
7 楼        文友:梧桐文苑        2014-05-03 21:37:27
  梧桐情谊浓,
   百鸟朝凤凤。
   江山天地宽,
   卧虎又藏龙。
   欢迎赐稿,欣赏佳作,问好,祝创作愉快,梧桐因你而精彩。
回复7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5-04 11:41:15
  谢谢文苑君。
8 楼        文友:东方玉洁        2015-04-14 14:05:09
  读此一文,不必去苏州了。
回复8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5-04-15 19:38:06
  见笑,见笑。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