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征文】“红色军团”八一东北行漫记

精品 【八一征文】“红色军团”八一东北行漫记


作者:独上月楼 举人,390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711发表时间:2014-08-31 00:08:21
摘要:如同“母亲节”总会让我们想起母亲,“父亲节”总会让我们想起父亲,“八一”建军节,自然会让我们这些曾经的军人再次想起激情燃烧的军旅生涯......2011年7月30日至8月7日,“红色军团”一行10人,坐飞机、乘火车、以中巴为主要交通工具,赴“中国的东北、东北的东北、黑龙江的东北”一带避暑度假,老公形象地称之为“红色军团的绿色之旅”。绿色,有两个解,一是指绿色生态莽莽林海,二是指魂牵梦绕的绿色军营。

【八一征文】“红色军团”八一东北行漫记 [引子]
   2011年"八一"建军节期间,正值北京酷暑难捱。我那口子提议说,去东北他的老部队旅游兼避暑吧。此言一出,立马博得同样当过兵的我和他弟弟妹妹们的集体响应,我们很快组成自助旅行团。因老公姓洪,我为旅行团冠名“红色军团”。听上去很主旋律,也暗合我们此行的主题。
   “红色军团”按“排行”组成了“四个方面军”:老公排行老二,我和他就是“红二方面军”;老三一家三口,号称“红三方面军”;老四母女俩是“红四方面军”;“红五方面军”是老三单位的同事,凑巧也姓洪,一路上,我们都叫他“老五”;另外,还有两个“散兵游勇”南江和老张,也都当过兵,是老公最要好的哥们儿。就这样,“红色军团”凑齐了10个人,五男五女,正应了那句老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最年长的61岁,最年轻的22岁,80%的“50后”,典型“老年团”。幸好,还有两位光艳照人的“80后”——侄女小叶子和外甥女幻幻加盟,且当过兵的几位“军爷儿”也是中气十足,再加上“心理年龄26岁”的我老人家穿梭其中,摄影发烧友老三鞍前马后咔嚓个不停,让我们这个旅行团看上去还是蛮有生机和活力的。
   2011年7月30日至8月7日,“红色军团”一行10人,坐飞机、乘火车、以中巴为主要交通工具,赴“中国的东北、东北的东北、黑龙江的东北”一带避暑度假,老公形象地称之为“红色军团的绿色之旅”。绿色,有两个解,一是指绿色生态莽莽林海,二是指魂牵梦绕的绿色军营。
   担任“红色军团”总指挥的自然是俺家那口子,他也是职业军人的后代,出生于1950年8月2日,也就是建军节的第二天,仿佛冥冥中早被老天爷定了调——“当然的军人”。1969年刚一入伍,“新兵蛋子”的他就荷枪实弹上了珍宝岛,亲历了那场“打出了国威军威,鲜明地诠释了中国人民不屈服霸权主义侵略、敢于和超级大国抗衡的决心和勇气”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之后,他又陆续就任“刘英俊生前所在连”第四任连长、某野战军师司令部作训科科长、军事科学院后勤协理员,期间,还参加过国防大学参谋班集训……一直认为,他是最适合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穿到底的人。若不是俺这个军嫂“拖后腿”,他如今至少也该扛上大校军衔了,说不定还能当上将军呢!
   唉,如果真有来生,就让他做一辈子职业军人吧!
   早早的,当过作训科长的总指挥就给全家人制定了一份详尽的“八一旅行路线图”,几个“方面军”也投入到严谨的准备工作中,包括迷彩服、防蚊虫叮咬的清凉油、御寒的长袖衣裤等等。然而,出发在即,“红四方面军”却“关键时刻掉链子”:外甥女幻幻突然高烧不退,她母亲我小姑子急得团团转,一再央求我们晚几天出发......军事行动(哪怕是貌似的)讲究的是“令出如山倒”。铁面总指挥果断作出决定:“大部队”按原定计划出发。“红四方面军”随后跟进(她们娘俩因此少去了几个极佳景点,几近抱憾终生)。
   8月2日,老公生日当天,“红色军团”全体人马会师佳木斯。
   最为巧合的是,就在老公61周岁生日当天,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播出了专题采访《往事·03号行动揭秘》。作为嘉宾出镜的正是老公和他的另一位战友白石亮。N周前,他俩赴上海电视台就亲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这个话题接受采访,谁成想,播出时间恰好就选在了老公生日这一天,貌似专门为他送上的生日贺礼!一贯内敛、低调的老公竟也抑制不住地“广而告之”。毕竟,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上电视啊!家住上海的小姨小姨夫和三位表妹收到他的“广告”后,当晚放下所有活动,端坐在电视机前给老公“捧场”。之后,是长达一个小时左右的长途电联。表妹们的溢美之词让老公笑得合不拢嘴。放下电话他告诉我,小姨在那边喜极而泣......
   好了,言归正传,下面开始报告“红色军团”八一东北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期待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一、邂逅索菲亚大教堂
   酷夏当道,貌似全体国人都想到同一个地方——东北。不然,我们提前10余天预订的火车票就不会在出发前两天突然“告吹”!怎么办?“红色军团”中几位上班族已然请好假,东北方面也做好了全程接待的准备。“红色军团”很快达成共识:“军令不可违”。改乘飞机前往。偏偏,直飞佳木斯的机票又全部告罄。我们只好决定再度改线:先飞哈尔滨,再转道佳木斯。只是,还没动身,“军费预算”就超支了。不过,我们很快想开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本身就是造福于活人的,以少许经济上的损耗换来精神上和心灵上的愉悦,值!
   登上飞机的一刹那,忽然想到一句不知从哪儿听来的大实话:“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跑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其实,选择一段时间,远离自己“呆腻”的地方,给自己的身心来个“小放逐”:清空内心深处堆积如山的压力和焦灼,把心变成一张空白的画板,在充满新奇感的旅行中,听凭心灵的驰骋,画满新鲜的感知和感动,或许,这才是旅行的真正意义和魅力所在?
   2011年7月30日晚6点半左右,“红色军团”大部队准时飞抵哈尔滨。按计划,当晚10点,我们将转乘火车去佳木斯......明明是“自助游”,怎么感觉很“旅行社”?一听说可以在哈尔滨停留两个多小时,侄女小叶子原地蹦高连转N圈,连声拍手叫好!原来,临出发前,她的朋友就建议她去看看哈尔滨的索菲亚大教堂。可是,原计划木有在哈尔滨停留的安排,她只能在心里耿耿遗憾。没想到,天遂人愿,这丫头运气好啊!
   索菲亚大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美的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小叶子特别跟我补充道,陆毅主演的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很多次出现索菲亚大教堂哩!哦,哦,我嘴上应和着,心里却嘀咕,我怎么不记得?看来,天下事总是有舍有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尽管,我对什么东正教毫无兴趣,对教堂也只停留在观赏阶段,但并不影响我对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带有异国风情的建筑满怀好奇。
   夜幕下的索菲亚大教堂果然不同寻常,它占地700多平方米,乍一看,犹如一个来自异域的庞然大物,露出恍惚迷离的眼神,走近了,更容易让人在瞬间产生错觉,仿佛一脚踏进了邻近的超级大国(后来得知,索菲亚大教堂果然不是国人的创意,它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原为木制结构,规模较小。随着东正教徒增加,1923年9月索菲亚教堂在现址重建。文革期间遭到洗劫。1997年恢复重建。现已成为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几个错落有致的墨绿色巨型“洋葱头”直指苍穹,玄幽的灯光清晰地勾勒出它精美的轮廓,隐隐散发着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息。据说,“洋葱头”象征着熊熊燃烧的蜡烛……我们不约而同地想绕场一周,把不同角度的索菲亚悉数收入相机。可是,时间不多了。在不信教的“共军”老公一再催促下,我们意犹未尽地留下几张合影,开始向火车站进发。离开时,我不禁回望了一眼索菲亚,鬼使神差地,竟在心里嘀咕了一句:“愿主保佑我们一路平安!”
  
   二、神奇的“天赐湖”传说
   7月31日清晨5点多,“红色军团”抵达东北行真正意义的第一站——佳木斯。
   站台上,老公的战友还在部队服役的大校军官和他的太太小孙已等候多时。老战友重逢自是分外亲切,一阵热闹的寒暄后,“红色军团”直奔军营招待所。没当过兵的老三媳妇和女儿小叶子,顾不上满脸的倦容和满身的疲惫,站在军营前摆好了pose,等我过去给她们拍照,说是难得跟军营合影。她们哪里晓得,这才是开始,一路的军营等着跟她们见面哩。
   只因“红四方面军”的迟到,“红色军团”多出两天“候场”时间。于是,负责接待我们的大校军官临时决定,让他夫人陪同我们去伊春玩两天。这下,要原地起跳蹦高转N圈的就不是小叶子而是我老人家了(不过,俺也只能在心里蹦一蹦)。为啥?因为伊春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南有三亚,北有伊春,伊春风光赛江南”。近年来,关于伊春的赞誉不绝于耳,让我等“驴友”早就对伊春“蛇(俺属蛇)视眈眈”。然而,受阻于人为和客观的缘由,这几年虽去过东北几次,但都与伊春擦肩而过,直到去年8月24日发生了“伊春空难”,去伊春的空前热望才逐渐冷却下来。毕竟,安全第一嘛。没想到,都快成“梦中情人”的伊春,居然,就这样与我不期而遇。难不成是索菲亚显灵?
   两天中,“红色军团”基本是急行军速度,把伊春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景点蜻蜓点水似地看了个遍,即便如此,伊春之美,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伊春之美,美在神奇雄浑的山,美在清澈柔美的水,美在挺拔入云的红松“御林军”,美在如梦如幻的白桦林,美在莽莽苍苍浩浩荡荡的无边林海,美在凉爽清新的天然氧吧,美在密林深处一块块用木板精心铺就的“古木栈道”上......行走在“古木栈道”,忘情地嗅着从密林深处弥漫而来的清香气息,甭管您有多么臃肿的身体,浑身上下立马变得轻盈起来,脚底似乎安上了弹簧,忍不住就想蹦一下、跳一下,碰到宽一点的地方,甚至想原地旋转,哦,那感觉,绝对是石子路、水泥路无法比拟的。
   当地人告诉我,伊春的四季都很美,但最美的季节莫过于开春和深秋。初春时节,高大的树梢还挂着晶莹剔透的冰柱,潮湿的黑土地已悄然冒出翠绿的嫩芽,潺潺溪水开始在化冻的冰层下流淌,要不了多久,红色的紫色的杜鹃花就会次第开放,那是一种诗意的美;而到了深秋时节,广袤无垠的林海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就像一幅幅立体的油画,焕发着浪漫的醉人之美。许多摄影发烧友都会在这两个季节来伊春采风。我期待,有生之年的某年某月某个开春或深秋,我会再来这里,领略伊春最迷人的精致。
   住惯了水泥森林,看惯了灯红酒绿,听惯了车马喧嚣,一旦进入这片原始、纯朴、静谧的原生态森林王国,很容易让人“遇见”孩提时代的自己——
   我们会不管不顾地集体骑坐在“千年树王”的身上,每个人都摆出各种可笑的pose,继而,大笑不止;我们会蹑手蹑脚追踪一只偶然相遇的灰色带黄道的小松鼠,然后,或趴着,或蹲着,玩命冲着它按动快门;我们会屏住呼吸使劲缩回球状的肚皮,从“一线天”的夹缝中尖叫着穿过;甚至,一只绿色的小虫子,树缝里的大个头蚂蚁,不知名的野花,也会伴随着我们的大呼小叫收入镜头……就连我那位平日不苟言笑的老公,居然趁我们不备,不声不响爬上了横卧在地上的巨大树根的顶部,瞧他叉着腰的得意模样,不难想象儿时的他也是一个“蔫淘”的主。
   我以为,这就叫心灵的“回归”。
   一路陪同我们的小孙告诉我,她曾上网测试过,她的心理年龄只有19岁!望着她年过半百已然发福的身躯,喜欢仰着头嘎嘎大笑的常态,总爱摆着各种最原始的pose不停照相的娇憨,乃至漫山遍野气喘吁吁地追着一头美丽的梅花鹿奔跑着照相的活泼可爱,我相信那个心理测试是科学的。贴着她耳边,我忍俊不禁地偷偷告诉她,我也做过测试,不过,心理年龄比她大好几岁。多少?她追着问。呵呵,26岁。她一把抱住我,嘎嘎大笑起来......
   伊春之行,最具传奇色彩的,是一则关于五营原始森林“天赐湖”的传说——
   五十年代,勘测局建局初期,天赐湖还是一个无名湖。一女勘测队员不小心失足落入湖中,多亏队友及时搭救,幸免于难。不料因祸得福,这位结婚十几年一直未生育的女队员,跑遍北京、上海等地求医问药,均无济于事,偏偏就在失足落湖不久,她竟神奇般地怀了孕,而且还生下一对“龙凤胎”!给她看过病的老医生百思不得其解,猜测她的受孕或许与这湖水有关。于是,当地科学家取湖水化验,结果证实水中果然有种神奇的物质。此事惊动了首都科学家,他们闻风而至,用先进设备测知湖下38.6米处竟有一巨大陨石。后来,这个神奇的湖被命名为“天赐湖”。
   听到这一奇闻,聪明伶俐的小叶子急忙用手机拍下了天赐湖,并在第一时间把这个神奇的传说分享到微博。不想,第一个跟帖的竟是刚刚订婚的她的表姐夫,他此时正在外地出差,似乎还不知道自己的未婚妻幻幻滞留在北京的“突发事件”。他煞有其事地写道,“赶紧把你表姐推到湖里去......”
   更巧的是,在伊春汤旺河石林公园,我还遇到了同在北京原上级机关的女同事。相逢之时,我们一起慨叹“世界太小”。女同事是位擅长写古体诗词的女才子。离开后,她用手机发给我两首《鹧鸪天》,其中一首是写汤旺河石林公园的:“松涛尽头别有天,汤旺河中闹声喧,绿草簇簇迎风舞,青山叠叠入画卷,日光下,碧水间,众浆撩水兴正然,它日重逢若相问,为许余情认比肩。”
  
   三、走进刘英俊纪念馆
   从伊春返回佳木斯,正是“八一”建军节的晚上,老公的战友在食堂为我们摆了一桌丰盛的菜肴,现役军官和退役军人们频频举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生日,为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当兵的历史”。对中国军人(包括复转军人)而言,“八一”,永远都是生命里不可替代的节日。

共 18594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难得看到这么执着、严谨的作者,洋洋洒洒一万八千多字的旅行漫记,作者一直保持着严谨、细腻、激情、生动的风格,漫而不散,引人入胜始终牵着读者的兴趣。随着一位曾经参加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老军人、刘英俊连队的第四任连长,作者的丈夫老洪为总指挥的(这本身就很有传奇色彩啊)一支带有浓重的军旅情结的队伍,踏上了“红色军团的绿色之旅”带有特殊意义的行程,游览了祖国“东北的东北”的著名景点和历史圣地。作者详尽的介绍了一路上的见闻,通过对自然景点,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人物、重大意义的介绍,远远超出了旅游本身的意义,升华了此行程的意义,是一篇集风景游览、历史探寻、传统教育、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身的游记,很有可读性。对景点的描写,文字优美,对人物的介绍充满亲情,对历史遗迹的描述严谨负责,对历史人物热情讴歌,不惜笔墨,可谓是耐人寻味。作者对每个景地都做了充满激情的介绍,使人大开眼界。描写宜春的“木雕园、汤旺河石林、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回龙湾国家森林公园和金山鹿苑”,美感和动感相结合,撩拨得人心痒痒的,恨不能马上前往。刘英俊纪念馆,珍宝岛烈士碑,默哀悼念,敬献鲜花,崇尚英雄,升华了此行的意义。老军人踏上曾经亲身浴血奋战,用生命保卫的珍宝岛的热土,激动不已,感慨万端。界碑前慰问守卫乌苏“东方第一哨”的边防军人,在“东方第一县”的抚远迎接第一缕阳光。深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的虎头要塞,回顾历史,勿忘国耻。以及重回老部队,重逢老战友,回顾军旅情的一幕幕感人场景,都让人感动难忘。这样一篇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场景复杂的长篇漫记,让作者把握的井井有条,结构布局清晰合理,独具匠心,文字优美,语言生动,一名老军人对军旅的热爱怀恋之情呼之欲出,是一篇难得的游记。推荐阅读。编辑:柴英。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01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石佛        2014-08-31 23:05:20
  当兵的经历,无论痛苦,还是忧伤,兴奋,感动,不管随着岁月流逝多久,都变成亲切的回忆。也许是一种情结,也许这就是命运使然。欣赏温暖的漫记,刻骨铭心的过往,心期未来的精神。
中国作协会员。写字为生。出版多部长篇。
回复11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4-09-01 00:55:11
  石佛,我喜欢“温暖”这个评价,虽然感觉有点意外。或许,是因为我对军旅生涯的衷爱,对战友情谊的珍重,最终投射到文字中,使文字有了温度?
12 楼        文友:米奇诺娃        2014-09-01 06:52:44
  一篇饱含铁血深情的“东游记”,曾经军旅,再无比拟的感觉。关键是今年人家又东游了,人员不似往常,景致也不算铺张,但依然英姿飒爽,军道热肠。
回复12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4-09-01 20:38:20
  一篇拙作,惊动米奇大驾,颇有受宠若惊之感!“英姿飒爽,军道热肠”——米奇的评点总是别出心裁,惹银爱!
13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09-01 09:06:58
  老大何必和属下一般见识。这些日子,我一直忙于同学聚会,编辑同学聚会的纪念册,很少来巢。但是,我一定记着周四是我值班编辑。所以不管怎么忙,我也一定要完成任务。老大的大作,我没有通读,只是想表达一份心情,一个态度。没想气着老大了。
回复13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4-09-01 20:44:17
  
回复13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4-09-01 20:44:57
  喜欢邵魁兄,骨子里的,撒点老娇罢聊,甭当真!借着给您的回复也说明一下,我现在学会了手机上网和回复评论,但可能使用手记不当,一回复总是没有显示成功,结果,一发而发再三发,造成了评论的“虚报冒领”,丢人到姥姥家!敬请大家原谅!
   现在想删除多余的吧,网站设计还木有这个功能,气疯掉,差点!
   邵魁,一直记得您在鹤乡的种种,想想就笑,想想就喜欢得不得了!
   八一征文总结颁奖仪式您一定要来,老大请你吃北京烤鸭!
14 楼        文友:关中女人        2014-09-01 09:30:22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这幽默、灵动、大气、利索的文字伴着这往事岁月一路欢歌,真美!来这里看看社长大人,该干活挣钱钱喽!这文字,没读完,但一直在关注,这评审组的队伍里热闹处处,感染了我,祝福年轻的老姐姐一生快乐!最喜欢你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写满了睿智。问候早安!
回复14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4-09-01 20:48:16
  您说对了,我的文字就如同我这个银,老顽童一个!另一件事您也说对了,该干活挣钱了!争取做到写作挣钱两不误吧,给朋友们争气!耶!
15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4-09-01 10:26:21
  八篇文章,都可以独立成篇。合成一起,实在是一部长作品。红色之旅,幽默风趣,不虚此行。拜读了。
回复15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4-09-01 20:50:17
  感谢朋友牺牲宝贵的时间读这样的长文,这下俺的压力更大了,必须好好为大家服务,方不辜负大家的一片厚爱!
16 楼        文友:清格勒        2014-09-01 12:33:53
  这篇文章,我一口气从头读到尾,电话响起,都不想去接。这篇漫记,很长,却有魂在里面浮动着,是潜入骨心的那种。回忆,论是苦涩痛苦还是快乐,都在思考与内省中成为一种乐趣和财富。这红色军团的的行走,是老大心灵的又一次回归吗?我不知道,每次关于军旅的心灵回归,是不是都会让你笑着流泪。
回复16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4-09-01 20:59:00
  “这红色军团的的行走,是老大心灵的又一次回归吗?我不知道,每次关于军旅的心灵回归,是不是都会让你笑着流泪。”——木伦啊,你这么年轻,怎么就能把一个年逾花甲的老太太的心思都看透了呢!太厉害了!那天我借着酒劲说,我要有你这么一个大儿子多好,绝对心里话!好在发文之前没有读你的文字,否则吓得不敢发了就!你的文字实在是太漂亮了!
   其实,在原文中,我真的写到了我去总站的经过,真的像你所说“笑着流泪”——
   当日上午,志朝要去医院做理疗,委托他那位也当过兵的老公陪我回老部队看看。地址还是那个地址,军营却早已“鸟枪换炮”。但是,我真的好向往——当年住过的集体宿舍,当年写过报告标过地图的办公桌,当年打过比赛还“三步上篮”的篮球场,当年最会做“川白肉”、“烧两样”、“猪肉炖粉条”的机关食堂……然而,一切都过去了。
   当我充满激情想扑入她的怀抱时,却被门口站岗的新兵硬生生拦在门外。我告诉他,我曾经是这个部队的作训参谋,想在老部队的新址前留个影。新兵的声音变得缓和了,你等着,我请示去。请示后的答复是,“你可以找你熟悉的人带你进去”。我在心里叫了一声“娘”, 40年前还没这座楼呢!我转业都30多年了,这里怎么可能还有熟悉我的人?心口,有一个声音在狂喊,总站,我来了,我来看你了!然而,没有回音,一点声音都没有。
   恍若隔世。
17 楼        文友:晴翠儿        2014-09-02 10:35:38
  已经过去的岁月很长,再现眼前的场景很真,慢慢重走的路途很实,从前结交的情谊很深。“红色军团”东北行的每一幕,都充满了和当年一模一样的激情与温暖,也许,这才是军人们真正激励着下一代人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庭的永恒的动力之源。感人至深!
共 17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