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江南】寒夜(小说)

精品 【江南】寒夜(小说)


作者:特快专列2011 进士,7147.0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78发表时间:2014-09-02 20:06:49


   还没跨出一步,她停下来,沉思着。于顺原本已经抬起的脚步,只得在郑雪萍的声音中停下来。
   “不急。这个事还得人去办?”
   于顺和徐梅的目光都看着郑雪萍。郑雪萍似乎很大一个领导,在斟酌,在沉吟。他们的脚都踩在平直的月台上,于顺却觉得自己站在几级台阶下,抬头仰视着郑雪萍。
   “于顺,你把几个孩子带到单身宿舍去。你安排他们住一晚。明天上班,我跟站长商量一下,怎么把这几个孩子送回去。”
   “为什么?”
   于顺自己也觉得这三个字所用的声调和节奏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不匹配。话语出口,他有些后悔。这三个字既不像拒绝,又不像表达意见。真不应该脱口而出这三个字。
   “为什么?这三个孩子,你总不能让他们再去爬别的列车呀,出事怎么办?就你住在单身宿舍,那里有的条件还不错。也就一晚上。这里,给你一百块钱,你去买点菜,别让三个孩子饿着肚子。”
   郑雪萍的声音很高,远远压过了于顺那三个字的力度。而且那张红艳艳的钞票,飘扬在寒风里,更觉刺眼。于顺的反抗,瞬间就瓦解了。郑雪萍似乎施舍了这样一大笔钱,很有些站在道德高地上微笑的感觉。
   徐梅的眼睛,也直愣愣地盯着那张钞票。徐梅在单身宿舍楼里也有一间,偶尔也会去那里。郑雪萍为什么不让徐梅办这件事呢?于顺马上意识到,毕竟自己是正式的工人,这是对自己的信任。于顺心里得到一丝甜蜜的安慰。
   “谁要你的钱。一顿饭还是能管得起。”
   于顺突然豪气起来。这种豪气一出,身体没有硬起来,反而像筋被抽去一样,身体变得很软,像一根煮过火的面条。
   “走吧。孩子们。这个地方冷。”
   “不。我们不回家。我们要去深圳。我们要去找妈妈。”
   于顺无奈地去看郑雪萍。似乎郑雪萍的话,具有很大威权。郑雪萍忙着去接发列车,显得很不耐烦。
   “走走走。出去。不出去就赶你们出去。几个毛孩子,想干啥?想走着回家去?”
   “不。我不回家。家里只有爷爷。他说我们吃得太多了。他在地里腰都累断了,养不活我们了。”
   “三个屁孩,有什么养不活。吃,能吃多少?一天一斤米,看不把你们吃撑起来!你父母不寄钱回家?”
   郑雪萍依然高声地讲话,像在训人。最后大手一挥,“走,不走我喊公安来带你们去派出所蹲一夜。”
   三个孩子的脸色变了,迟迟疑疑站起来。提上自己的东西,跟在于顺的后面。郑雪萍快步往另一个站台走,动作麻利,像一个装满啤酒的圆木桶在月台上滚动。
   郑雪萍离开后,于顺心情平顺了很多。他带着三个情绪沮丧的孩子,出站。然后到自己住的那栋三层小楼走。楼并不大,每层有六七个房间。站上的单身职工没有几个了,住得还是蛮宽敞。
   于顺的第一次婚姻,就是在这个楼里完成的。当时感觉这小楼挺亮堂,而且气派。瞿小兰在这个楼里上上下下,感觉肯定不一样。结婚那天,车站很多人都来了。那些经常在一起打麻将的朋友们也来了,他们将阵地建立在这栋小楼里。小楼喧腾一片,打麻将的桌子摆了三四桌。
   没有想到,快乐来得很快,去得也快。很快,席散人走心凉。就像一场筵席,于顺想起来,心不由一阵凄惶。这中间的变故,来得很快,于顺的眼睛转得太慢,还没来得及转到位,已是一片狼藉了。
   空中流动的风,其实很冷。这里变得很凄惨。整个楼都特别阴沉。于顺带着孩子往楼上爬时,往事的惨痛似乎在脚下,像踩着老鼠脊背一样唧唧叫。
   天逐渐暗下来。风的力度也增强了。于顺裹紧了身上的棉衣,回头来看三个孩子,一个个小脸冻得紫紫的,嘴唇发乌。于顺感觉到了自己的一丝优越,自己平常的那种被人欺侮的小人物心理得到了比较。
   屋子里也不暖和,比起屋外,好在没有割人脸上肉的风。于顺赶紧将屋子里的电暖炉打开,红红的光线让人舒服。三个孩子挤到沙发上去坐下。那个样子像一群小猫,紧紧地挤在一起。
   于顺干了一天活,也不想弄饭菜。打个电话到街上的火锅店,请他们抬几个人的火锅。于顺也坐在沙发的一边,烤着火,开了电视看。
   他对电视实在谈不上兴趣。但似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被电视给消磨走了。他对待电视,就像河底的一块卵石,尽管讨厌每天在身上流淌的河水,却也无法一样。
   屋子里很快就有了些温度。电暖炉的光线、噪杂的电视声音,变换着的各种图像。孩子像冻僵的蛇,在农夫的怀里苏醒过来。他们开始变得主动起来,慢慢试着和于顺说话,然后尝试着从于顺手中要过遥控板。到后来,两个小的孩子,开始争抢着电视的话语权,或者喳喳地诉说看到的故事。
   于顺找了几个苹果和蛋糕给他们吃。大的女孩怯怯地说,“谢谢。谢谢。”另两个孩子早就抢着将东西塞进嘴去。
   屋子里的气氛,让于顺有些不适应。冷淡惯了,一旦处在热闹的场景下,就有些不习惯。就像吃惯清淡食物的肚子,偶尔吃一顿辛辣的,肯定受不了。于顺习惯独自呆在屋子里,只有淡淡的人气。现在一下子增加了三双鼻孔的气息,他感觉有些闷闷的窒息。
   最小的孩子抢到了遥控器,他把电视调到动画片频道,津津有味地看喜洋洋怎样整治灰太狼。
   于顺的父亲从六十年代来到这里,在站上当扳道员。父亲的摸样,可以从他身上找到影子,也算其貌不扬。谈起婚事,总是一件挠头的难事。有一年冬天,下着雪,机会突然来了。
   父亲在扳道房里当班。屋里烧着旺旺的炉火,他独自坐在凳子上烤馒头吃。窗外雪花飘浮,屋内暖洋洋,他独自在这个屋子里,寂寞是很难忍耐的。人总得自己找点办法,消磨这样的时间。
   父亲没什么爱好。在沉默的间歇,坐在凳子上发呆,等待列车的进站和出站。或者来接班的时候,买点馒头或土豆,在炉子上烤着吃。
   寂寞在慢慢烘烤和扳扯馒头的过程中消解。馒头皮烤得金黄金黄,透着一股香气。父亲在慢慢咀嚼。一个女孩,将成为他母亲的女孩,在风雪中接近了扳道房。母亲又累又饿,推开了父亲的门。
   在站区里,父亲“一个馒头哄到一个老婆”的故事最有魅力。母亲有些神秘。她说她从北方来这里的嘎吱矿找亲戚,没找到。于顺记不清母亲的相貌了,母亲是在他六七岁的时候消失的,大概七十年代末。
   于顺听其他人谈论过母亲。母亲的相貌不算漂亮,但皮肤不错,应该是城里人。他们说母亲在北方的城市有丈夫和孩子,丈夫被打成反革命后,她为了躲避批斗,才跑到这个深山小站。父亲从不说起母亲。也没有让于顺去找母亲。母亲只是晨起的一阵淡雾,随阳光一起消散。
   父亲退休后让他顶替了工作。两个光棍男人对付生活还不错,父亲的身体也好。但抵挡不住意外。父亲在街上溜跶,被一辆汽车撞进了太平间。
   父亲双脚一蹬,陪着寂寞走了。但留给了于顺八万块钱,汽车公司刚赔偿的。那些年,八万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站区里的工友,常把于顺挂在嘴边,谈论着他的财富。似乎他们都恨不得自己的父母也能这样死去。
   火锅店抬了一锅牛肉火锅。牛肉炖得不错。于顺把电磁炉放在茶几上,四个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烤着火,一边吃东西。这种气氛,有点像家的感觉,而家的感觉,被破坏好几年了。
   三个孩子狼吞虎咽地吃着东西。于顺看着埋着头的三个孩子,从锅里蒸腾起的烟气,有一种倦倦的慵懒。正吃得高兴的时候,徐梅推门进来。
   “哟,吃得很高兴吗?”
   于顺赶紧抬起头,招呼徐梅一起吃。大女孩赶紧放下碗,四处寻找干净的碗筷。
   “不了。不了。我吃过了。”
   车站周围圈起围墙以后,徐梅回寨子里的家,要绕好长一段路。他儿子在街上的四中读书。她嫌来回麻烦和照顾儿子,就找站长在这里要了一间屋子,住在于顺的楼下。
   徐梅有事没事爱来于顺这里坐一下。她是一个憨憨的女人,没啥情趣。于顺很少跟她搭腔。往往,坐一会,没啥话说,徐梅就走了。
   徐梅没有因为不吃饭就出去了。她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屋子里的气氛,有些变味了。于顺的饭就吃得不畅快。
   徐梅坐下来,很可能又是跟他借钱。徐梅的宝贝儿子,并不知道一个单亲母亲的辛苦,学着其它孩子要吃要穿。徐梅找于顺借过几次钱,每次都不多,也就几十百吧块钱。
   于顺并不看重这点钱。工资确实不多,足够他用就行了。遭遇了婚姻的浩劫,于顺的人生理想基本就谈不上了。
   和瞿小兰的发展,快得惊人。他自己似乎在梦里。原本很繁琐的长篇故事,用短短的小小说就总结了。一个月时间,完成了从认识到相恋到婚姻的历程。婚后不久,瞿小兰的肚子鼓胀起来。站上的同事很忧郁。他们围在于顺身边,帮助于顺寻找时间上的漏洞。
   于顺的脑子,已经被瞿小兰给绞缠成一团乱麻了。他理不清这个故事中的时间流向。他盲目地相信着瞿小兰,他的理智已经被破坏了。静静的夜晚,瞿小兰温柔地和他生活在一起。这就是他的全部,他不相信别人说的那些话,也不相信瞿小兰会骗他。他们一起规划着未来的美好。
   瞿小兰肚子鼓起来了。她不再去打麻将。于顺也不去,整天守在瞿小兰的身边,看着瞿小兰的肚子一天天变大。
   很多人帮助于顺推算,瞿小兰肚子里的孩子,可能跟于顺没有任何关系。于顺不喜欢听这样的话,他很满足。于顺生活在一段难得的幸福感觉里。任何不顺耳的话,都很难进到于顺的耳朵里。
   于顺从小就是个胆小内向的人,因为性格、相貌、学习等等问题,他也很自卑。内心对外界有一道坚固的屏障,保护着他。
   八个月后,“儿子”来到这个世界。于顺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他和瞿小兰规划着到县城里买一套商品房。
   父亲用生命给于顺留了一笔钱。于顺不想用,他认为父亲的亡魂附在钞票上。瞿小兰有很强烈的买房愿望。瞿小兰的愿望,改变了于顺的看法。为了不触动父亲的亡魂,于顺把信任交付给瞿小兰,把存折放在瞿小兰手上,让她去处置。
   那天,说好由瞿小兰去售楼处。于顺不想去那样的场合。于顺上班去了。走的时候,瞿小兰还奶着孩子,微笑着送他出门。于顺还没到下班点。他工作得很认真,站上的一个同事气喘吁吁跑来对于顺说,于顺的“儿子”哭得很厉害。于顺提前下班了。谁也不知道原因。他还没跑走到楼下,就听到孩子的哇哇哭声。于顺开门进去,屋里一团凌乱,像遭了贼。
   孩子在床上,哭得很疲乏。于顺愣住了,屋子怎么成了这个样?瞿小兰到哪里去了?疑问一个接着一个聚集在他的脑袋里。
   门口很快聚集了一些同事。面对这种狼藉的场面,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噪杂,像麻雀的叫声。有人主张赶紧报警。有人报之以不屑,认为是瞿小兰放了于顺的鸽子。有人认为不可能,孩子还在,瞿小兰不会丢下孩子。
   于顺赶紧去床上抱起哭得衰弱的孩子。刚满月的孩子,尿和屎糊满了裤子。有人来帮着于顺换干净衣裤,冲奶粉给孩子吃,收拾零乱的屋子。于顺不愿相信这个事实。他想用忙乱来麻痹自己。
   孩子不停地哭闹。衣服裤子都换成干净的了。温度适合的奶粉冲好了,奶嘴对到孩子的嘴边,孩子仍然哭闹不休。
   什么原因。有人看到桌子边打开瓶盖的白酒瓶。屋子里一下沉默了。孩子的哭声是另一个场景里的背景音乐。很特别的沉默。
   在屋子的女人们将鼻子凑到孩子的嘴边。她们的鼻子对酒像狗一样灵敏。
   “于顺,你把钱给瞿小兰了?”
   有人这样问。于顺不明白意思,他僵直点了点头,“她说去买房子。”
   “瞿小兰跑了。带着钱。不信马上打电话问银行和售房处,这钱已经飞了。而且瞿小兰为了不让孩子哭,竟用酒将孩子灌醉!”
   一通电话落实下来,确实是这样。钱从银行出来了,没到开发商的账上。于顺的脸变得苍白,抱着哭泣的孩子,不自觉地木了眼睛。
   来的人,又开始了一轮争论。对孩子,有人说不能管。有人说,孩子无罪。争论是没有结果的。有清醒的人,思考着孩子这样哭下去不是个办法。
   “是不是该抱孩子去医院看看?”
   这句话提醒了于顺。于顺也不管那些没有价值的争论了。钱没了可以挣,或者没了就不用,不是什么大事。孩子,也算留下的一笔财富。
   于顺抱着孩子匆匆跑到医院,去医院输点液,孩子好了很多。于顺的生活从此陷入了混乱,既当爹又当妈。偏偏他是个对生活没有领悟力的猥琐男人,管理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难,何况一个如此弱小的孩子。
   孩子的胃口一直不好。吃很少的牛奶,整天吵闹。于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到医院检查,问周围那些大婶大妈。寻找了很多种可能,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孩子越来越瘦。
   一个月后,孩子死了。这件事带给于顺的打击,强过瞿小兰带着他的钱跑了。于顺从那以后,精神算是真正垮下来。
   吃完饭,于顺收拾了一下桌子。徐梅把眼睛从电视上移开。电视的主动权转移到孩子们眼中去了。
   徐梅站起身来,往外走。于顺以为徐梅只是来随便窜窜门的,他没太在意徐梅的离开。于顺也跟孩子们一起看电视。走到门边的徐梅,站在门边悄悄地朝于顺喊。
   于顺很疑惑,抬眼来看徐梅。他明白徐梅找他有事要说。有事不能在屋里说吗?屋里多暖和呀!于顺虽然不太情愿,还是站起来,走到门外。门外的寒风呜呜地啸叫,在风里还夹着冰冷的冰渣。于顺心里被这冰渣搅得有些不快,说话就半生不熟的。

共 15324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是关于工人于顺和几个女人的故事,或者说是于顺关于几个孩子的故事,或者说,是关于工人于顺的婚姻故事。我不知道,能不能说,于顺的生活不堪而失败,但一个人的一生,总会有无法预料的风风雨雨,但所有风雨的结果,也许是和一个人的性格、处世方式以及生活的态度有关。于顺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性格懦弱的人,因而也就成了工友讪笑欺负的对象。这一切也许源于于顺婚姻的失败。而于顺在麻将场所认识的瞿小兰所给与于顺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或者,这也许是于顺沉沦甚至灰心失望的根本原因吧。在收留照顾三个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们所带给的于顺那久违的家的感觉,在于顺的心里,是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他似乎很不习惯,又似乎很乐意享受。因而,孩子的去留也就成了他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倾听了那个大点的女孩的哭诉之后,于顺的反应是激烈的。也许在于顺眼里,抱着孩子的那种温馨的感觉是没有一丝杂念的。但这一慕却在对于顺有点意思的徐梅看在眼里,于顺对徐梅的态度是冷淡而抵触的引起了徐梅的不满,徐梅向于顺多次借钱也许是有一种借机与试探,但这一切在徐梅把于顺举报的行为之后,也许就已经将这份细若游丝的感情消磨的荡然无存。但一切建立在互相利用的基础上的时候,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也许,再婚,对所有的人来说,感情已不是最主要的条件了。但即使这样,人性的本质还是存在的。另外,小说中三个孩子的悲惨命运也是令人深有感触的,特别是女孩所说的被自己的爷爷蹂躏的过程,作者虽是轻描淡写的叙述,却是平静之中见波澜,同时,也给我们揭示出了目前许多女孩所遭受的非法侵害以及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非凡的过程,出人意料的结局,再加上作者独具特色的叙述和环境描写的渲染,将一个小人物起伏跌宕的故事演绎的绘声绘色。非常好看的小说,倾情推荐。——责编:哪里天涯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03003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4-09-02 20:08:28
  问好特快,祝创作愉快!
哪里天涯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4-09-02 20:08:59
  于顺的故事很精彩啊。
哪里天涯
3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4-09-02 20:09:30
  人啊人,不知说什么好了。
哪里天涯
4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4-09-02 20:10:29
  既是一场无白的牢狱之灾,也是一场丰富的人生经历。
哪里天涯
5 楼        文友:特快专列2011        2014-09-02 22:01:55
  谢谢哪里天涯老哥的品读。在这篇小说里,可能过于凉了一些,生活的阴暗面多了一些。生活里的那些“弱者”们,确实生活在这样那样的不堪里。
   最后,我是让一缕阳光照进来了,不知道能否温暖那些普通的“弱者”们!
爱思考,爱读书,爱文学。
6 楼        文友:特快专列2011        2014-09-02 22:03:48
  从故事的角度来说,可能装得过满了一些,也杂乱了一些。
爱思考,爱读书,爱文学。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