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精雕细琢出“精品”(随笔)

精品 【荷塘】精雕细琢出“精品”(随笔)


作者:南充包涵 布衣,44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375发表时间:2014-10-03 20:24:13
摘要:一篇文章写好以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工序”,那就是修改,这与“大匠不示人以璞”——艺术家不轻易把未完成的作品拿给人看是同一道理。

近日,浏览了“江山文学网”大量原创作品,一方面,为很多优秀文学创作者用心打造精品佳作,暗自点赞。另一方面,也为少数作者不注重炼句和校正,一篇很好的文章因差错太多,就像一碗菜里冒出一只苍蝇,让人胃口顿失。
   说实在话,跟文字打交道,百密难免一疏,即便是文坛巨星也不敢保证文章没有一处瑕疵。但是,一篇文章出现非常之多的错字、别字和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等问题,这就不敢恭维了。
   清代文学家袁枚有一首诗,对此现象评说很精到:“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意思是说:爱好写诗是一回事,落笔作诗向来是困难的,一首诗经过许多次修改才会妥当。这就好比阿婆仍像少女那样,头没梳好以前不许别人看。这个比喻,把作者呕心沥血地修改诗文说得风趣而很到位,一篇文章写好以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工序”,那就是修改,这与“大匠不示人以璞”——艺术家不轻易把未完成的作品拿给人看是同一道理。
  
   【精雕细琢出精品】
   中华文明数千年,历朝历代文人辈出,才高文美,给后世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瑰宝。古往今来,文化人大都讲求落笔推敲琢磨,行文坚守严谨细致,给后来之人不仅留下了千古佳话,也做了很好的榜样。“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朝诗人贾岛,就是一个赋诗作文追求完美的人。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炼字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吟咏,伸出手来做推敲的姿势,看到他这样,路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是代理京城地方的长官,正好出巡路过,贾岛不知不觉地走到韩愈仪仗队前,还在不停地作着手势。这样一下子就被“开道”的侍从推至韩愈面前。贾岛如实地回答说出所得的诗句,不知用了“推”还是用“敲”字无法确定,所以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马思考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驴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为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宋代的文学家王安石,不但官做得大(官居宰相),而且文学造诣非常高。特别是他在炼句上,值得我们学习。一年初春时节,王安石从扬州到了瓜州渡口,作了一首题为《泊船瓜洲》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一路上反复吟诵着,思考着,总觉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够贴切。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感觉不好。又改为“入”字、“满”字,改来改去,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妥贴的字眼。忽然,他看到对岸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绿,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何不用一个“绿”字呢?“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字之改,画龙点睛,整首诗别开生面。
   毛泽东作为当代的一名伟大的诗人,他对自己的诗作是相当苛求的,关于他老人家吸收群众意见修改诗词的故事,就很多。他的《七律?长征》第五句“金沙水拍云崖暖”,是在接受罗元贞的建议后,将“金沙浪拍云崖暖”之“浪拍”改为“水拍”的;他的《沁园春?雪》第九句“原弛蜡象”,是他征求藏克家的意见将原来的“腊”改为“蜡”的;他的《登庐山》第二句原为“欲上逶迤四百盘”,征求郭沫若的意见后,将“欲上”二字改为“坦道”即“坦道蜿蜒四百盘”。毛泽东的诗句之所以金声玉振,字字珠玑,为世人所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善于征求别人意见归纳修改。
  
   【差错致憾趣闻多】
   跟文字打交道,粗心大意不得。如果仅仅是文学爱好,文章里偶尔出现几处别字、错字或病句,无伤大雅。但如果涉足政治、经济等领域或者公众传媒,因文字出现差错,就不好说了。
   中原大战时,冯玉祥的参谋把部队集结的地点沁阳写成泌阳。沁阳在河南焦作地区,而泌阳在河南驻马店地区。一字之错导致整个战役失败。
   汉字形似字很多,一不小心就要出错。1947年X国大使莅临上海,这是一条头版的消息。某排字工人夜间排版,恍惚之间,误将大使的“使”字排成了“便”字。第二天报纸一出来,满街热闹,只见报纸头版赫然显示:X国大便昨日抵沪。这件事倘若发生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后果应该是怎样的呢?
   现代办公条件下,用的都是电脑,打字输入法有五笔、拼音等好多种,这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看似方便、快捷,可是五笔输入法容易打出相似的字,拼音容易打出谐音的字,恰恰有些字变了丁点笔画或变成另一种谐音字,意思大相径庭。要特别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在涉及相当级别领导的姓名、职务、重要论述等内容上,千万不能出现错误,倘若一字之差,酿成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教训十分深刻,恕我不能一一罗列。
   文字,特别是中国文字,在语法、字形、读音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你粗心大意,自会闹出笑话。遍览史册,这方面的例子多多:
   故事之一:相传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不学无术,大比之年,他去参加乡试,试卷到手,一个字也答不出来,急中生智,忙在考卷中写上自己是李鸿章的亲戚。无奈“戚”字不会写,就写成了“我乃中堂大人之亲妻”。主考官看过后在旁批道:“所以我断不敢娶(取)。”
   故事之二:一位学医的学生,平日马虎,常写错别字。在医院肛肠科实习期间,给一位病人的诊断书上写道:肛门发言。将“炎”写成了“言”。病人看此病历百思不得其解,不由气愤道:肛门发言,岂不是屁话。
   故事之三:有一个连长组织士兵进行军事地形学训练,让士兵按地图标注的几个地名,按方位分头行进。因这连长一时疏忽,把“驴屯”看成了“马户屯”,结果士兵们分头后怎么也找不着。后来,士兵就向当地老乡打听:老乡,请问马户屯怎么走?老乡:这周边就我们这一个屯,叫驴屯,我们在这儿生活几十年了也没听说过有个马户屯。士兵们听后相互一笑,一个士兵说:连长真马虎啊!
  
   【查漏补缺办法多】
   一篇文章写好以后,不要急于把它定为“成品”,要通过认真的查漏补缺。大家对此肯定都有类似的体会,文章往往改一稿就有新的提高。反复修改后,就愈加完美。
   通过和一些文友交流,关于对文章初稿进行查漏补缺工作,一般不外乎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本人校对。要把握“三个过一篇”:一般采取通读的方法,从头至尾、逐句逐段地检查,主要就别字、错字、漏字、标点符号使用过一遍。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句子有问题,可采取用颜色标注,而后修改;然后,对文章的标题、格式、时间落款等要素过一遍,确保不出现常识性问题;最后一次过一遍,就是通盘考虑,“地毯式”扫描漏网之鱼。
   二是请人“挑刺”。自己写的文章,往往自己发现不了问题,请个找同行或同事“挑挑刺”,你会发现,原来别人并没有鸡蛋里面挑骨头,缺憾就有很多。当然,请人“挑刺”,一定要降低身段,说明来意,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建议,以一种商讨的方式相互斟酌,一般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是冷却处理。刚刚把文章写好,紧接着就修改,因为人的大脑长期亢奋又疲惫的状态,你想热锅下面,结果却是事倍功半。放上一定时间,再来修改,这时你的头脑是冷静的,思维已经少了以前的符号和影子,修改起来必然效率很高。
   四是寻师指导。当你对自己的文稿缺乏信心,又想提高文章的质量,怎么办?你不妨请个水平高的人来指点指点。既然为师,自有过人之处,这时你要认真听取老师的修改意见,重新进行修改调整,不仅文章质量达到要求了,而且还能学到很多知识。
   本人才疏又学浅,
   纸上谈兵吐诤言。
   文章偶成暗窃喜,
   头未梳成不许看。
   美文须得反复改,
   劝君不要嫌麻烦。
   文中话语供参考,
   如有不妥请包涵。
  

共 30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片难得的杂文随笔,作者给江山文学网的作者乃至所有的笔耕者都上了很生动的一课。“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一篇文章写好以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工序”,那就是修改,这与“大匠不示人以璞”——艺术家不轻易把未完成的作品拿给人看是同一道理。只有“推敲斟酌”才能出精品。“跟文字打交道,粗心大意不得。”这是金玉良言,我们每个跟文字打交道的人都应该牢牢记住。尤其是最后指出的几种纠正方法很值得借鉴:一是本人校对;二是请人“挑刺”;三是冷却处理;四是寻师指导。这都对写文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语言诚恳,意味深长,很值得一读。欢迎赐稿荷塘,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袁平银】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09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孟然        2016-01-16 19:02:08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见识了。诗一样,小说也一样,所有文学作品都一样,每一部书作者本人必须尽职尽责、精雕细琢,要拥有一种使命感去写作,精雕细琢精品不难。老师说的很是,我的手稿也从来不敢拿给别人看,O(∩_∩)O~。
做90后最好的小说家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