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散文诗泰斗柯蓝在宝钢(纪实文学)

精品 【天涯】散文诗泰斗柯蓝在宝钢(纪实文学)


作者:潇男 进士,7695.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904发表时间:2014-10-16 16:20:17

【天涯】散文诗泰斗柯蓝在宝钢(纪实文学)
   2002年,当宝钢散文诗学会走过十个年头之际,柯老以极大的热情来赞誉和弘扬宝钢的宝贵经验。他在“香港”中国散文诗刊用十四个篇幅发表了“宝钢专辑”,热情祝贺上海宝钢散文诗学会成立十周年,不仅有高屋建瓴的评论,全面生动的总结,还有五彩缤纷的宝钢散文诗选载。柯老亲切地称这为“上海宝钢散文诗文学现象”。他在评论文章中指出:宝钢散文诗学会之所以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而且能长期坚持达十年之久,其关键在于领导重视,领导参与,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宝钢散文诗学会有一批中坚积极分子,有一批忠诚热爱散文诗的作者,他们各自在散文诗学会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功,并选定散文诗为他最好的写作形式。如宝钢文联女诗人高彦杰,当她第一次在《中国散文诗》杂志上发表了她的散文诗之后,她就锲而不舍,执著追求,显示了她的文学才华,写出了许多抒情和哲理的散文诗,产生了“让今天的欢乐退席,明天的欢乐才会出现”的奋进思想,去观察生活的激情。这应该说是在宝钢这块特定的火热的土地上打造出来的,所以她不能不感激宝钢,不能不为宝钢散文诗做出更多的贡献。宝钢党委宣传部长莫臻,党务工作繁忙,写材料日夜加班,但宝钢就有宝钢人的精神,“身后的路是前辈留下的,脚下的路是昨天造就的,眼前的路我立即构筑”,他就是用这种精神担任了宝钢散文诗学会会长,并且辛勤创作,写出了一大批反映宝钢生活的散文诗,他的一首散文诗《光》荣获“回答人生”散文诗全国征文优秀奖,成为宝钢的楷模。原宝冶办公室主任潇男(笔名),原来不会写散文诗,却以无比的热情从零开始,十年来写了几百首散文诗,从身边所见一直到中国钢铁史,无所不包,终于获得成功。他的作品发表于《解放日报》、《文汇报》、《文学报》和《萌芽》、《上海文学》杂志等报刊,受到广泛的欢迎,这是一个苦学成功的范例。二十冶青年作家吕匡,他致力于散文诗,参加全国同题散文诗“长城杯”征文荣获优秀奖。他的散文诗造诣较深,重抒情且另具一格。宝钢青年诗人李敬华出版了自己的散文诗专集,成为宝钢散文诗天空一只高飞的燕子。
   播种真诚,收获欢乐。我们欣喜的看到,现代化的宝钢,不仅出优质钢材,还出优秀人才,不仅唱出时代的最强音,还谱写了文学交响曲。如今,她拥有七、八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十几名上海作家协会会员,长篇小说屡屡问世,中篇、短篇繁花似锦,散文诗星光闪耀,让人流连忘返。宝钢女诗人高彦杰在一首散文诗中感慨至深地写道:“走过了鲜艳,走过了光明,走过了勇敢,走过了真诚,走过了火红,走过了热情,走进了希望,也走进了明天,还有什么能挡住我们的脚步,还有什么能挡住我们的前程。我们走过的昨天,已成了一道灿烂的风景线。”
   现代化的宝钢,造就了宝钢人宽厚的心怀,豪迈的的气概,他们有敢与和世界先进水平媲美的心态,“俯首为国竭绵力,尽瘁何曾惜自身。”(宝钢董事长黎明《甲午述怀》);“只有创造,才是人生的太阳。”(宝钢散文诗学会总顾问关壮民《生活就是创造);“这厂是中国人干的,他们的眼睛是小了一点,但那是在凝聚,是在更猛烈地迸发出自强之光,科技之光,挑战之光,未来之光,这光连同千万吨钢铁飞越大洋彼岸,惊叹连着惊叹!”(宝钢散文诗学会会长莫臻《光》);“我走向世界,我走向未来,树起世纪之谜,登上夺冠舞台”(宝钢散文诗学会副会长潇男《钢铁魂》)。
   现代化的宝钢,使宝钢人既不失浪漫,又崇尚理性,“我们的愿望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真实,别去相信倒影,那是对自己失望后的一种寄托,像掐灭冒烟的油灯一样,让所有的绝望都熄灭掉,光明便出现了。”(高彦杰《偶尔拾得》)。
  
   (四)
  
   柯蓝老师平易近人,亲切和蔼,大家风范中透露着庶民本色。他对宝钢人十分亲近,对散文诗作者喜爱有加。我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虽然我不是柯老的“高生”,但我却是他的“爱徒”,我不是矫健的雄鹰,却是先飞的笨鸟。他视我为知心的朋友,我认定他为终生的恩师。这种奇缘还要从头说起。
   在一九九一年七月宝钢散文诗学会成立大会上,柯蓝老师对散文诗的属性、特点和生命力的介绍,我听后深受吸引,彻夜难眠,认为这种短、平、快的创作特点,很适合我肩负重任、工作繁忙的实际。但我过去只写一般的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之类的作品,对散文诗一窍不通。经柯老一讲,我茅塞顿开,第二天就写了两首散文诗,去上海扬子江饭店找柯老指点。柯老和夫人王文秋热情亲切地接待了我,不仅逐字逐句帮我修改诗稿、指明方向,还当场挥毫为我题字鼓励,写下了“诗人不老,山河生辉”的佳句,其注脚说:“在宝钢散文诗学会上得识潇男同志,第二天送来散文诗,交谈甚洽,深感诗心如童心,故书此以赠。”后来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潇男长期在钢铁冶金单位工作,是搞工程建设的,现在是宝冶办公室主任,行政事务十分繁忙,因为这是一个近两万人公司,主任里里外外算半个当家人,哪还有时间搞文学创作?我看他有一股山东人热情豪迈气概,晚上从几十公里外的宝山赶来找我,他这种追求文学创作的决心和毅力,令我吃惊,也令我喜爱。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感到分外亲切。”
   十几年来,柯老几乎每年都要来宝钢一、二次,柯老每次来宝钢,不是下塌宝山宾馆就是住在宝泉宾馆。前者离我家近在百步,后者在单位归我管辖,与柯老见面得天独厚。白天和他一起开座谈会,晚上在房间促膝谈心,切磋写散文诗的技巧,放飞心情,无拘无束,成为一对忘年交。他向我传授写散文诗的要诀说:写散文诗要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富有哲理者更好;要坚持短小精干,不要“无病呻吟”;要反应自己的心声,运用自己的语言,少借用成语,杜绝空话。柯老的淳淳教导,成为我永世的法宝。
   柯老每次来上海,都要拜访一些名人朋友,我经常随车作陪,先后会见过原《萌芽》杂志主编曹阳,原上海《解放日报》总编丁锡满,玉佛寺僧人作家郭青,上海工人作家姜浪坪等。我借此锲机向柯老聆听教诲,汇报自己的作品,不停地朗诵新创作的散文诗。后来,柯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因为把上海宝钢的散文诗学会作为我工作的重点,几乎每年都要到宝钢来一至两次,每次来几乎都有机会和潇男见面。有几次坐在汽车里,他向我朗诵他新写的散文诗,同车的人听了都拍手叫。他也朗诵得很投入,咬字清晰,充满激情。我当时就很奇怪,一篇一篇他怎么能信口背诵下来?这种记忆力实在惊人。后来又想到,他的散文诗或新诗,都比较口语化,朗朗上口,独具风格,不但可视读,更适宜于朗诵,而且朗诵比视读的效果还好。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所描写的事物和人,都倾注了他真实的感情,都使他激动或燃烧,这些也是促使他永记不忘、并可以背读出来的缘由。”
   柯老平时与我的电话、信件不断,他主办的“香港”中国散文诗杂志一期不落地寄给我。他的作品从《哲理爱情诗》小册子,到《柯蓝文集》,我几乎都有,而合影留念更是经常的。我“解甲归田”之后,他来信、来电鞭策我说:“你千万不要放弃、不要停顿,创作热情不能减退。”让我仍然担任中国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并给我寄来了《踏着星光远行》的题字,鼓励我继续前进。
   1996年,我参加了上海作协,第一时间电话祝贺的就是柯老。二零零零年,我出版了以散文诗为主的第一部作品——《心中的彩虹》,柯老热情洋溢地为该书写了几千字的序言。他在文中动情地说:“在我结交的文学朋友中,我特别尊重、喜爱业余文学创作者,他们在完成自己专职工作之余,又在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寄托。加倍负重、超载地在人生道路上探索前进,这多么不简单,不容易!其行动本身,就是一首人生的赞歌。”“潇男这本集子的产生十分艰难可贵,是他拒绝别人邀请打扑克、打麻将的诱惑,牺牲休息、娱乐挤时间写出来的。这是一个苦行僧、一个写作狂的生命的祭奠,心灵的血的洗礼。”
   我的每一步成长,柯老都十分关心。他把我比较优秀的作品多次发表在《中国散文诗》和《(香港)中国散文诗》杂志上,还邀我参加香港回归祖国散文诗征文大赛活动,我的一篇散文诗“回到母亲的怀抱”荣获优秀奖,并到深圳参加颁奖典礼。在柯老的鼓励下,我又连续出版了长诗《中国“吉普赛人”之歌》,还与人合作出版了诗画集《闪光的轨迹》、《手机短信文学集锦》等。
   2003年,柯老来上海,住在《国际饭店》,特邀我和上海一个文化公司的老总一起去见面。柯老利用和我们共进早餐的机会,商谈在上海举办《柯蓝散文诗朗诵大会》和筹建“上海散文诗学会”事宜。柯老提议由几位作家郭青、姜浪萍、文化公司沈总和我组成筹备小组,并打算让我担任中国散文诗学会驻上海联络站主任。回深圳后他把策划方案寄来,让我转寄给文化公司沈总,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我在冒雨去邮局邮寄文件回来时,居然在路上滑到跌断了肘骨。柯老知情后,立即打电话给我说:“你是为中国散文诗的发展而受伤的,你是学会的功臣。”本来躺在病房很痛苦,听到柯老的声音,一切烟消云散。
   2004年,我连续阅读了柯老的散文《‘柯蓝’的来历》、回忆录《生命流淌的岁月》、电影文学本《战地星光》之后,心情又好奇又激动。原来在“柯蓝”的名字中,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而凄美的爱情故事。柯老的真名叫唐一正,在抗日战场上认识了一位漂亮的华侨姑娘叫柯蓝,她是新加坡华塑商会会长的女儿。受父亲和商会委托,来中国为八路军护送药品,因交通断绝而临时留了下来,担任了战地医院的护士长。一个是才华横溢的热血小伙,一个是貌似天仙的青春少女,两人以战争时期特有的速度,一见钟情,恋爱结婚,并构筑了一起报考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的美好蓝图。然而不久柯蓝为抢救伤员而牺牲在敌机的轰炸下。为了纪念心中的女神,继承她的革命意志,唐一正含着悲痛毅然以“柯蓝”的名字报考了延安鲁艺,以后一直用柯蓝的名字生活和创作了六十七年!我为柯老的故事所感动,连夜写了一首散文诗发表在2005年第一期《中国散文诗》上,其诗曰:
   “神秘的来历,神圣的爱情,柯蓝——一个溶入双重生命的英名。他在时代洪流中奋进,她在革命烈火中永生。两颗心永远地重叠在一起,两个命运牵起一根人生接力的纤绳。她的理想,就是他的理想;他的征程,就是她的征程。六十七年生命流淌的岁月,三百六十万字的巨文丰碑工程,谱写了一对恋人生死之交的赞歌,凝聚着他们高尚纯洁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理想实现了,接力者成功了,英名亦灿烂了;逝去者笑了,幸存者哭了,笑与哭都是胜利的喜悦,幸福的激动。
   人们高呼:柯蓝——革命的火种!柯蓝——永恒的生命!”
  
   (五)
  
   柯蓝老师是中国文坛上的一棵不老松,他像“老骥伏枥”一样,壮心不已;他像“老黄牛”一样,耕耘不辍,吃进去的是“杂草”,挤出来的是“乳汁”,天天为社会奉献甘甜。
   2006年,是中国散文诗学会最欢乐的一年,也是柯蓝老师最丰收的一年。这一年,86岁高龄的柯老,以超人的毅力和精力,加快了发展和升华中国散文诗的步伐。请看柯老一系列的大手笔:
   是年二月,深圳仙湖植物园柯蓝散文诗石碑长廊落成,柯老精选的36首散文诗被雕刻在39块大理石碑上。柯老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揭牌仪式,他在“篇首语”上写道:“我的散文诗,一半给太阳,一半给月亮”。
   是年四月,柯老先后游走了13个城市,曾登上五百里滇池从顶峰徒步走下来。4月30日,又在浙江宁海举办了柯蓝散文诗朗诵会,会上柯老兴味十足地介绍了自己的处女作《世界上最小的鸟》诞生的趣事,并即兴朗诵了诗作《询问童年》,激起了一片笑声和掌声。
   是年七月二十九日,内蒙开鲁古榆园柯蓝散文诗石碑长廊竣工,共刻石碑22块,选刻了柯老经典作品18篇。这片诗碑与深圳仙湖植物园的碑廊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成为永久性的文化景观。那天,柯老高高兴兴地在揭牌仪式上讲话,并朗诵了自己的散文诗代表作。开鲁是科尔沁草原上的一颗明珠,柯老于1998年、2005年和2006年,三次跋山涉水到该地考察采风,最后终于实现了把散文诗永远绽放在塞北的夙愿。
   然而,2006年,也是中国散文诗学会最痛苦的一年。正当柯老挥笔书写散文诗又一个春天之际,正当柯老胸有成竹地构筑中国散文诗的更美丽梦想之际,一个噩耗从深圳传来,十二月十一日,中国著名作家、现代中国散文诗泰斗,我散文诗创作的启蒙老师和引路人柯蓝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一生钟爱的文学事业,离开了他用心血开拓和坚守的散文诗阵地,让其英名回归自然,与真正的“柯蓝”相聚相依。
   那天,当我接到柯老儿子打来的电话时,我脑子一片空白,说话哽咽了,热泪盈眶了,晚上失眠了,怎么我也不相信,思维敏锐,精神抖擞,正在四处奔波的柯老,会这样突然仙逝。可是,这是不可挽回的事实。第二天,我打电话询问情况,散文诗学会副秘书长、编辑部主任金蝶告诉我,柯老是因各种器官衰竭而突然去世的。
   可不是嘛,柯老为中国散文诗的发展,他操碎了心,跑断了腿,耗尽了力,他就是一盏熬干了油的油灯,一支珠泪流尽的蜡烛,像一只满嘴带着蜜甜的蜜蜂,一条装着满腹经纶的老蚕那样,离开了他每日妆点的美丽世界。
   在举行柯老追悼会时,我多么想去亲自送他一程,然而由于当时身体欠佳未能成行,为此我遗憾了很长时间。好在,后来有了一点心灵上的安慰,在柯老逝世一周年的时候,中国散文诗学会出版了告别柯老的文集《永远的柯蓝》,我的一篇缅怀散文《一棵常青树》收录其中。
   柯老逝世已经八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还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淳淳教导不断在我耳边响起,他苍劲有力的题字“踏着星光远行”,像“北斗”一样时刻指引着我,在文学道路上跋涉不息。
   柯老,你永远活在宝钢人的心中,永远活在你徒弟的脑海里。
  

共 10538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赞美柯老对宝钢的支持和厚爱的纪实文学,也是一篇缅怀柯老的师生真情的动人篇章。读来让人感动的同时,内心也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佩服,到最后甚至是哽咽和落泪了,内心起伏不定,真的也随着作者一起陷入了往事的追忆之中。柯老作为中国著名作家及散文诗的泰斗,在文学界的成就和贡献是巨大的,是影响了一代人,大型优秀企业乃至无数海内外的华侨同胞的重量级人物。是他,让那个在一片荒凉的滩涂上的驻扎的钢铁企业有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是他,让那个企业的文学爱好者有了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是他,通过一次次的策划和诗歌朗诵活动,让宝钢在中国扬名,享誉世界;是他,把中国诗歌文化进行了创新发展和繁荣,并让更多的文人参与进来,共同推动了文学的高速发展并走向兴盛。他是一盏灯,照亮了文学的天空;他是一支蜡烛,燃烧自己指引着世人前行;他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着桃李满天去追求光明。他在文学上目光远瞻,他在对企业发展扶持上任重道远,他在文学培育上诲人不倦,他在生活上有难忘的战地情缘。当他的心上人牺牲之后,他用她的名字,去完成她的夙愿,一生都让人记住曾经有个美丽的她来过这个世界,他的重情重义,无人能及,无人可比,让人赞叹。不得不说,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灿烂的一生,是让人羡慕和佩服的一生。我觉得他该是自豪和骄傲的,我们该祝福他才是,祝福他老人家天堂安息吧,因为他的事业已经有了和他一样优秀并且有着无私高尚情怀的传承人,他的高徒和爱徒——上海作家潇男先生,我们在感动着柯老的同时,也在为潇男老师而感动,文品如此相似,人品如此共鸣。正是这样,他的理想实现了,他的接力成功了,他的英名让更多的人感动,他从未走远,一直活在文学的天空,也一直活在世人的心中,成为不朽的永恒。感谢潇男老师带来深情经典篇章,让我们感动于无声,铭记于无形,祝老师行文愉快!幸福安康!倾情推荐加精共赏!!【编辑:袁梦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17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郑兆全        2014-10-17 10:52:24
  拜读老师的作品,认识了柯老,心中敬佩不已,更为老师的情谊感动。欣赏学习,向老师问好!
12 楼        文友:潇男        2014-10-17 11:37:48
  谢谢兆全的美评。我们共勉!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13 楼        文友:薇梦儿        2014-10-17 12:08:17
  好感人的文章,柯蓝 的来历带着美丽的爱情色彩,更带着传奇的一生经历。“我的散文诗,一半给太阳,一半给月亮。”真好。一直以为散文是没有出路,原来我片面了。潇男老师接过了柯蓝手里的火炬,并且把这火炬燃烧得很旺盛,我们为这火炬加上星星之火吧!读到柯老去世那里,我流泪了。可能是我太感性了吧,我看到了人世间的真情,看到了师生那种依依不舍的爱。一日为师,终生受益!这文字,这师生情谊不正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吗?
14 楼        文友:潇男        2014-10-17 12:29:14
  谢谢薇梦儿感人肺腑的评语,你的共鸣和感恩思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心灵的真诚。现把柯老的一首散文诗《桥》送给你,让我们共勉:
  
   《桥》
  
   古今中外天下有多少桥?
   有水就有桥。
   那一年我过黄河是从水上走过来的,那一年解放大军横渡长江是千帆飞渡。
   人与人心灵之间只能架起真诚的桥梁才能相通。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15 楼        文友:玲贝贝        2014-10-17 13:43:30
  拜读老师作品,让我深刻了解了柯蓝,了解了潇男老师,油然而生更多的尊敬和感动,祝福老师!
回复15 楼        文友:潇男        2014-10-17 15:26:32
  谢谢贝贝探望留评。遥握!
16 楼        文友:一滴墨香        2014-10-17 19:10:06
  读萧男老师之作,犹鱼得水,自由自在,感受颇多。赞!
一滴山水,一墨书香,许我墨香,赠你书香,我用文字雕刻一朵美丽的奇葩。
回复16 楼        文友:潇男        2014-10-17 19:14:56
  谢谢墨香留墨美评。问好!
17 楼        文友:孙厚举        2014-10-18 16:21:10
  久闻宝钢大名,想不到宝钢竟与文学、尤其是散文诗结缘,而且生动、感人。老乡的优美纪实散文让我了解久负盛名文学家、散文诗泰斗柯蓝光辉灿烂的一生以及与老乡深厚的感情,也为老乡事业有成、诗作硕果累累而感到骄傲,值得我好好学习。宝刀不老,笔耕不止,辛苦了祝老乡安好,开心快乐每一天!
夕阳无限好,重温文学梦
回复17 楼        文友:潇男        2014-10-18 16:33:30
  谢谢老乡的盛赞。我们都是半路出家的文学爱好者,怀着真诚的心,颂扬美好的人和事,既飨读者,又开心自己,一举两得也。祝创作愉快!
18 楼        文友:潇男        2014-10-19 19:54:56
  紫夏浅荷:厚重饱满的笔墨,洋洋洒洒的记叙了散文诗泰斗柯蓝与宝钢企业结下不解之缘,并以自己的一腔热忱赋予热爱散文诗的宝钢人,朴实的文字,真情的阐述,让柯蓝老先生的高大形象凛然文字间,更于字里行间流露出笔者对老先生的敬与爱。感谢精彩分享,阅读欣赏。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19 楼        文友:丙凡        2014-10-22 13:48:23
  拜读潇男老师感人佳作,认识了一位可敬可爱可亲的柯老。感谢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文章,敬茶~~~
做兰花一样的女人
回复19 楼        文友:潇男        2014-10-22 16:53:08
  感谢蓝瞬儿来看我,美才女的美评更让我高兴。遥握!
20 楼        文友:潇男        2014-10-29 19:45:10
  平时:柯蓝在宝钢是一篇追忆散文大家柯蓝的纪实文学,文中,作者把人物的真实性与文学的现实性性融为一体,客观的真实的反映了散文诗泰斗柯蓝在宝钢的现实生活,是一篇具有纪实回忆与传记性融合在一起的多样性文章。作者笔下的柯蓝,湖南长沙人,原名唐一正,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散文诗大师,当代散文诗杰出的先行者。著有《风满潇湘》、《早霞短笛》、《果园集》、《迟开的玫瑰》、《爱情哲理诗》等等等等作品。柯蓝与宝钢,是一位作者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其文化的缘既使柯蓝的才能进一步的释放出来,也使宝钢的企业文化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宝钢,一个引进日本国先进技术与设备的现代化钢铁企业,散文诗在这样先进的企业里生根发芽,不能说不是柯蓝与宝钢之间的幸事。文化提高了宝钢的文化底蕴,宝钢让柯蓝的散文诗梦有了飞跃的舞台,其间的欢乐与丰收喜悦无以言表。散文诗学会宣传了宝钢,宝钢的企业文化又丰韵了散文的姿容。作者用无限崇拜的心情追忆着这位已经离去的散文大家的点点滴滴,其情切切,其意殷殷。宝钢人宽厚的心怀,豪迈的的气概,他们有敢与和世界先进水平媲美的心态,和柯蓝平易近人亲切和蔼的大家风范跃然纸上。作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深情地说,“柯老,你永远活在宝钢人的心中,永远活在你徒弟的脑海里。”一篇追忆缅怀的文章,像一首思念恩师的挽歌流动着散文的意韵。欣赏!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共 22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