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胸怀天下,情系人民(散文)

精品 【荷塘】胸怀天下,情系人民(散文) ——毛泽东主席五次回韶山纪实


作者:浩瀚 秀才,1036.6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192发表时间:2014-11-01 18:09:18
摘要:毛泽东同志自1915年投身革命后,虽然无数次辗转湖南三江四水,但却仅只五次返回自己的故居韶山冲,而且每一次回乡的意义都非同一般。本文旨在真实地记录下这历史的瞬间,留给世人回忆与思考……

【荷塘】胸怀天下,情系人民(散文)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千古美谈。毛泽东同志自1915年投身革命后,虽然无数次辗转湖南三江四水,但却仅只五次返回自己的故居韶山冲,而且每一次回乡的意义都非同一般。本文旨在真实地记录下这历史的瞬间,留给世人回忆与思考……
  
   第一次回韶山——教育全家闹革命
   1921年农历的岁首,毛泽东的父母相继去世不久,没能为父母临终送别的毛泽东,从长沙回到韶山,教育全家“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走出家门闹革命。1919年3月,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患病,得了淋巴腺炎,毛泽东正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管理员,当他接到“母亲病情加重”的家书之后,于4月初赶回了湖南长沙。此时,文七妹已由毛泽民护送到长沙就医治疗。在此期间,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兄弟搀扶着病母到照相馆合影留念,这是他们母子团聚唯一的一张照片,至今仍挂在韶山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父母卧室的墙上。由于医治无效,随后便由毛泽民陪伴回韶山就地医治。而毛泽覃仍在长沙继续求学读书,毛泽东则又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时光流逝,文七妹的病情却一天天在加重。当年10月5日,操劳一生、勤俭一生的文七妹躺在病榻上,流着眼泪,拉着丈夫毛顺生的手,望着守护在身旁的儿子毛泽民,一声轻似一声地呼唤着“石山伢子”(毛泽东的小名)便盍然去世。
   1920年1月23日,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在妻子文七妹去世3个半月以后,因患伤寒病也相继去世,享年仅50岁。
   1921年正月初八晚,毛泽东将自家弟妹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和弟媳王淑兰叫到一起,围火炉而坐,忆往昔,拉家常,谈形势,讲道理。毛泽东深情地说:“今天是正月初八,是母亲的生日,我们要多拉拉家常呀!”毛泽东见大家都低着头不作声,接着又对毛泽民和王淑兰说:“父母双亲大人的后事全是你们料理的,同仁说父亲的棺木还是从唐家借来的,你们操心费力了,而我却没有尽到孝敬之心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毛泽民见哥这么一说,更伤心了,便大哭起来,哽咽着说:“老父亲在落气的时候还念着你的名字,问石山回来没有。”接着,王淑兰也说开了:“这些年,兵荒马乱的,盗贼横行,我们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啊!父亲患病去世的事就别提了,一家人很久没见面了应该高高兴兴才对!”
   全家人坐在灶屋的火塘边,边喝王淑兰煮的甜酒,边道别情。唯有毛泽民情绪不高,只顾低头烤火,很少说话。毛泽东知道弟弟有满肚子话要说,便问:“哎,泽民,这几年家里欠帐没有?”毛泽民只是低着头长长地叹了一声气,仍一语不发。王淑兰便说:“帐倒欠得不多,只是日子越来越难过了。”毛泽东开朗一笑对泽民说:“不要难过吧,你把情况摆一摆,办法总是会有的,天无绝人之路嘛!”
   这时,毛泽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他悲愤地说:“这些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菩萨不开眼,尽走背时运……”毛泽民的话音还未落,王淑兰便接上了话茬:“哥,也怪不得你老弟发闷气,自你离家去长沙求学不久,母亲去世,父亲由于长年劳累,肺病一年一年加重。泽民刚16岁,父亲就叫他当家理事。后来家里着了火,泽民又是借债修建瓦屋,生活还没有平稳下来,前两年又两次被抢,弄得家里什么都没有了!父亲临终时再三嘱咐,你们兄弟要把这个家撑起来,如今咯号形势怎么能撑起来哟!”王淑兰再也说不下去了,捧着头伤心地哭了起来。
   毛泽东强忍钻心的悲痛,沉默了片刻说:“你们不要着急,我们这个家撑不起来,国家是一定能撑起来的!有了国家,不愁没有我们的小家。泽民,现在我们家里还有多少谷,多少钱?抵债够不够?”“你等一等。”毛泽民说着从睡房里拿出帐本说,“陈年老帐都在这里,总计欠人家40多块大洋。”王淑兰插话说:“别人欠我家的也有,但不多,他们也还不起。”毛泽东淡淡一笑说:“帐就不用看了,我相信你们讲的都是实话。泽民、淑兰,这些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并不是我们一家。天下人民都一样,而且照这样下去,我们会穷得讨米都无处讨呀!这些年来你们够辛苦的了,我该谢谢你们!我这次回来,不是专为还帐的,更不是为你们振兴家业,是要你们跟我一起外出闹革命!”
   “外出闹革命?”毛泽民听后大吃一惊,以为是哥哥开玩笑,便说:“哥哥,你莫开玩笑喽,我们都出去了,田哪个种,这个家谁来管喽!”毛泽东用夹钳夹起一根柴火,点燃一支烟说:“你们不出去,这个家撑得起靠得住吗?老父亲的愿望是好的,天天望赵公元帅保佑发财,但他只想到我们一家。古人说:国泰民安,国家混乱不强盛,我们这个小家能撑得起靠得住吗?现在是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小家,要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现在全国掀起反帝反封建迷信的高潮,出现了很多爱国救民的仁人志士,他们不谈家产,不怕杀头,要为穷苦大众干番大事业。泽民、泽建和淑兰从小没读多少书,我想要你们到长沙去,一边做事,一边学点文化,好为将来救国救民做更多的事。”
   全家人听毛泽东这么一说,觉得句句有理。但毛泽民听后还是有点放心不下,认为我们跟哥哥出去倒要得,只是家里的田产和东西要安排一下,将来回来,也有一个安身落脚的地方。毛泽东看出了泽民的心思,他说:“至于家里的东西吧,那好办,我们又没有万贯家财,很容易安排。我们要把眼光放远点,将来革命成功了,莫说上屋场这点房屋田产,还要你们管国家大事哩!我晓得,你们是舍不得这些坛坛罐罐喽!”毛泽民说:“哥哥,并不是我舍不得,你有文化,在外头不怕没事干。我一个泥脚杆子,抡锄头、担箢箕倒有一手,做其它事我干不了。如果家业丢了,到头来扁担没扎,两头打塌,别人会骂我们守不住祖业。”
   毛泽东深情地望着弟弟,边吸烟边说:“是啊!干革命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弄得不好,甚至要掉脑壳。泽民啊!我跟你说老实话吧,我是下决心与旧世界势不两立,是要干到底的!你们听说过吗?过去带头造反的人,皇上抓住了不仅要满门抄斩,还要诛灭九族!我要造反,你们跑得了吗?不如趁早舍了这些破破烂烂,下决心发动劳苦大众干到底,还痛快些。至于我们欠别人的帐吧,一定要还清,而别人欠我们的呢,那就一概不要了,房屋田土、家里的破破烂烂,都交给左邻右舍、亲朋戚友就行了。”
   经过毛泽东同志耐心细致的启发和教育,毛泽民都按照哥哥的意见办了。临走前,还请了几桌客,表示对乡亲们的谢意。从此,毛泽东一家都相继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第二次回韶山——亲建韶山党支部
   1925年2月中旬,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十四日,毛泽东第二次回到了离别多年的家乡,在韶山播种革命的火种,建立中共韶山党支部。
   毛泽东回到韶山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韶山的各个角落传开了,人们纷沓而至。毛泽东还是像往常一样,招呼大家坐下,一边递烟,一边问起他们近年来的情况。大家憋了一肚子话,早就盼望向毛泽东诉说了,请他指点。可是,要说的太多了,心情又太激动了,该从哪里说起呢?沉默一阵后,还是庞叔侃先开口了。他谈到农民生活怎样越来越难熬,谈到成胥生等地主豪绅如何横行霸道,谈到教育界当权的如何贪赃枉法,也谈到自己的彷徨和苦闷等等。经庞叔侃一引导,大家一肚子的话就像开了闸的水,纷纷将乡亲的苦楚、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倾泻出来。
   毛泽东听了大家的谈话,在屋子里一边走着一边说:“我们韶山,有个最大的特点,穷!但是,穷得有志气。穷到什么程度呢?十户就有九户田无半合,地无寸土。拿在座的新枚哥来说吧,自己虽然当郎中,可是全家大小7口人吃饭菜,只有一亩田,年年是禾镰上壁,就没饭呷。穷得有志气嘞,像志申哥就是这样,敢于和成胥生作对,把成胥生的团丁像赶疯狗一样赶跑……”大家一声不吭、一字不漏地听着。这时,毛泽东没有立即说下去,他走到桌旁站住,稍稍放大声音说:“对,对付反动派就是要这样!地主土豪、贪官污吏,你不打,他是不会倒的。我们不光要把他们打倒,还要踩上一只脚,叫他翻不得身!”
   夜已经很深了,毛泽东把大家送出门口,直到人们都走远了,他才对留下的毛福轩悄悄交待,叫他明天到如意亭杨家庄小学去一趟,找那里的教书先生柳季刚,并告诉他说:“柳季刚是湘潭县委的负责人,请他明晚到这里来,开个党员会。”
   几天后的一天晚上,毛福轩和钟志申、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枚几个人约好,一起来到毛泽东家里。毛泽东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亲自泡上茶,拨了拨桌上的油灯,屋里立刻明亮起来了。毛泽东说:“过去有的斗争失败了,为什么?主要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一个目标,没有一个引路的。好像一只航行在海里的船,上面没有罗盘,当然就要迷失方向。革命的罗盘就是共产党,共产党是领导穷苦大众谋求解放的。往后,我们要组织起来干,要把我们韶山每一户贫苦农民都发动起来和我们一起干!”接着,毛泽东就把自己这些天来考虑的发动群众、成立秘密农协开展斗争的想法告诉了大家。
   这一晚,大家一直兴奋地议论到深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心里仿佛开了一扇窗子,变得亮堂起来。从此以后,毛泽东就和杨开慧、福团等人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宣传和组织群众起来斗争。为了更多的农民接受革命教育,扩大宣传阵地,毛泽东和几个骨干商量,决定由杨开慧负责,庞叔侃、李耿侯和毛新枚等同志协助,在韶山开办农民夜校。在杨开慧等同志的努力下,夜校办得生动活泼。农民们既学了文化,又受到革命教育。
   革命的思想在韶山一带广泛传播,迅速地、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广大贫苦农民的精神面貌。大家进一步明白了自己祖祖辈辈受苦受难的根源,懂得了要翻身过好日子,就要懂得革命道理,拧成一团干革命!
   6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在上屋场的板楼上举行了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毛泽东亲手创建的中共韶山支部在这里诞生了!
   这天晚上的小楼上,显得格外庄严,一张四方桌子放在中央,桌上那盏小油灯芯比往常的要大,吐出的火苗把满楼照得通亮,墙上挂着一面绣着镰刀斧头的红旗和印在《共产党宣言》扉页上的列宁画像。毛泽东身穿土蓝布短衣,满面笑容地同杨开慧、毛福团一起迎接来宣誓入党的毛新枚、庞叔侃、钟志申、李耿侯等人。
   不一会,宣誓会开始了。会议由毛福轩主持,毛泽东介绍了党的性质、纲领和任务,阐述了在农村建立党组织的意义。毛泽东讲话完毕,毛福轩和杨开慧又分别介绍了四位新党员的简单经历和在革命斗争中的表现。然后,由毛福轩领着四位新党员肃立在党旗和列宁像前,举手宣誓。顿时,小楼上回荡着庄严有力的誓言:
   努力革命,牺牲个人。
   服从组织,阶级斗争。
   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宣誓完毕,毛泽东向大家庄严宣布:韶山农村第一个党支部正式成立,由毛福轩任党支部书记,确定党支部的代号为“庞德甫”,并决定共同凑一笔党的活动费用,指定钟志申负责,迅速在银田寺开办一个书店,作为党支部的秘密交通联络机关,负责与上级党组织联系,并详细地研究了当时斗争的行动方案。
   韶山党支部成立后,韶山农民运动有了领导核心,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相继成立了“雪耻会”、“农民协会”、“女子联合会”,广泛开展反帝爱国宣传,发动农民群众抓教育宣传,闹平粜阻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改革运动。
   一眨眼,毛泽东回到韶山已经半年多了。8月28日这一天,夏日炎炎,毛泽东和毛福轩一清早就赶到30多里外的谭家冲开会,那是韶山和宁乡交界的一个偏僻山冲。早几天他们就秘密通知当地和宁乡那边的几个积极分子开会。
   这天下午,会议开得正热烈时,忽听得门外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大家都不由得紧张起来,忙派人出去看情况,原来是韶山冲里一个可靠青年农民。他从上屋场气喘吁吁地跑来,给毛泽东转送一封紧急信件。毛泽东拆开信一看,上面写道:
   润芝兄,军阀赵恒惕,得土豪成胥生密报,今日已电示县团防局,决定即日派兵前来抓你。望接信后,火速转移。
   毛泽东看完后,轻蔑地微微一笑,幽默地说:“原来是胥八胡子办的好事啊!”
   开会的同志得知这个情况后,都很着急,劝毛泽东早点离开。但毛泽东从从容容地向毛福团交待了自己没来及做完的工作,并要他继续主持会议,然后和送信的青年赶回上屋场。
   家里的人知道情况后,已经做好了准备,还向人借了13块光洋给他作路费,一见毛泽东回来了,就急忙催他说:“人家派兵来抓你来了,你还不收拾一下走呀?!”毛泽东笑着说:“急么子,从湘潭城到这里有90里路,既不通汽车,又不通火车,给我送信的同志是得讯就派人赶来的。县团防局接到赵恒惕的来电,不会这么快,加上他们不熟路,又不认得我,等他们找到了成胥生,再到这里,顶快也要到点灯时分了,现在天还没黑呢!”

共 1369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秉持严谨的精神,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史志的写作方式,用朴素无华的文字和语言,还原了毛泽东信奉共产主义理论、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事业以后五次回到家乡韶山冲的故事。看似文章在回顾毛泽东五次回乡的言语、行为、经历和过程,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毛泽东伟大光辉的一生。其一“教育全家闹革命”。毛泽东人格魅力的实质是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第一次回到韶山冲是为革命奔走呼号,教育动员家人投身革命他说:“现在是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小家,要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就这样,毛泽民夫妇和毛泽建都随大哥走上了一条艰难的革命之路,毛泽东家有六个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二“亲建韶山党支部”。毛泽东亲自在韶山冲建立农村党支部,这是毛泽东有关中国共产党把组织建在基层,在人民群众中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和力量的伟大实践,之后又把党支部建在党的军队的连队,实践了党领导枪,从而通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其三“考察农民运动。”在城市斗争遇到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形势作出了正确分析和理解,这些正是基于毛泽东对中国农民及农民运动的深入了解,才使中国共产党脱离了苏联所谓城市斗争的成功模式,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相结合,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最终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其四“走村窜户搞调研”1959年回韶山冲的情景是十分感人的。毛泽东与家乡人民打成一片的生动故事一方面说明来于人民、热爱人民、忠于人民,终其一生都在践行为什么服务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一生都提倡和践行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坚决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其五“深居‘西方山洞’11天”。这是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故事本身告诉我们那时的毛泽东已经人为地将他与人民隔离开来,他是孤独的、痛苦的,这可能也作出某些错误判断和决策的缘由,但是这不影响人民群众清楚他的初衷是将他的国家带向富强。五次回到家乡韶山冲的故事中有关毛泽东尊重妇女、临危不惧、勤俭朴素、孝敬父母等等都是这个世界伟人伟大魅力的具体体现。回忆毛泽东为革命奋斗的历史,就是向后辈人讲述我党的光荣传统,不应忘记毛泽东及他领导的共产党人的无我无私的社会主义“大公”精神。所有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都要学习其伟大的人格,励精图治,无私奉献,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对毛泽东的永恒纪念!一篇史诗般的巨著散文,留给世人回忆与思考,值得细细品茗回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鱼在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01004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蔺忙珠        2014-11-01 22:02:18
  欣赏浩瀚老师美文,问好浩瀚老师,向你学习!
回复11 楼        文友:浩瀚        2014-11-02 09:17:37
  谢谢忙珠!
12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11-01 23:14:48
  恭贺老师美文成精!祝你万安!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12 楼        文友:浩瀚        2014-11-02 09:18:53
  谢谢清风淡雅主编!
13 楼        文友:天龙        2014-11-01 23:17:04
  祝贺浩瀚老师佳作斩获精品,荷塘有你更精彩!!
回复13 楼        文友:浩瀚        2014-11-02 09:22:01
  江城子/月色荷塘
  
   隔屏窥月柳拂窗。
   夜微茫,烛透光。
   星颤微微,蛙鼓戏荷塘。
   墨语天龙情更远,有清风,乐无疆!
   哈哈哈哈!
14 楼        文友:兰馨慧智        2014-11-01 23:20:26
  恭喜作品加精!老师辛苦了,您用饱含真情的笔触书写了毛主席伟大的历史之片段,让我们永远铭记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吧!
回复14 楼        文友:浩瀚        2014-11-02 09:27:16
  谢谢兰馨慧智!
15 楼        文友:蔺忙珠        2014-11-02 01:07:40
  欣赏浩瀚老师美文,向老师学习!
16 楼        文友:潮仙        2014-11-02 07:24:36
  县团防局接到赵恒惕的来电,不会这么快,加上他们不熟路,又不认得我,等他们找到了成胥生,再到这里,顶快也要到点灯时分了,现在天还没黑呢!”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16 楼        文友:浩瀚        2014-11-02 09:23:55
  谢谢你!朋友!
17 楼        文友:浩瀚        2015-03-16 17:01:27
  毛泽东临终前流露出乡愁情思
   人一旦生在什么地方、长在什么地方,那地方的山水草木、人文地理、村闾小巷、乡俗民情,便会像盐渍刀斫一样深深地渗透在他的心窝里,镌刻在他的记忆中,使他一生一世都会与之结下浓得化不开的乡情,时时刻刻都在怀念着、向往着、追忆着,每每使心中充满温馨,使生活洋溢喜悦,这就是乡愁。
   “乡音亘古今,乡愁暖人心;走遍天涯路,最是乡情深。”乡愁是一种故土情结,是一种人文情怀,是一种社会情缘,是一种精神情韵。而在长期的社会迁延与情感沉积中,乡愁更是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传统元素与精神基因,成为民族情感的依凭与精神家园的归附。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毛泽东与世长辞。
   这天凌晨,对当时的湖南韶山滴水洞管理员廖时禹来说,发生了一件事情。因为9月8日上午,他们接到通知,说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晚上要来检查接待毛泽东主席回家乡休养的准备工作,但是,在深夜快12点的时候,他又接到一个电话,说张平化不来了。难道毛主席不回来了?廖时禹心里直犯嘀咕。
   事实上,在廖时禹放下电话不久,远在北京的毛泽东的生命便已走到了尽头。病重期间,像普通人那样的乡愁情思,促使他向中央提出回韶山滴水洞,中央也通知了湖南做好接待准备工作。可惜,这个最后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
   1959年6月25日下午4时许,在湘潭通往韶山的公路上,几辆小车在尘土飞扬中向韶山急驰而去,其中一辆灰色吉姆车上坐着毛泽东。越接近韶山,毛泽东越显得激动,并不断拉开吉姆车的布帘,张望着窗外的田野村庄……这天,毛泽东回到了阔别了32年的故乡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图画。”
   这两段话都是毛泽东对家乡的描写和思念。前者是毛泽东1959年6月回韶山时写的一首诗,抒发了他对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印证了他32年前离开韶山时说的一句话:“30年后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决不回来见各位父老乡亲!”后者则是青年毛泽东对故乡的赞美。据史学家考证,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写的惟一的一篇散文,而且是赞美自己可爱的故乡的散文,他把他这个“惟一”献给了生他养他的故乡,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出了毛泽东对故土家园的思念之情是何等的浓烈。
   1966年6月16日,毛泽东“南巡”到了长沙,第二天,他就去了韶山。他在滴水洞前边走边对陪同的人说:“这是个好地方,我小时候在这里放过牛、砍过柴、割过草,还和小伙伴们打过架。特别是我小时候到外婆家去、到湘乡去读书,都要从这里经过。山那边有我的石头干娘,所以,我又叫石三伢子。”
   也许是一种故乡情结吧,毛泽东一说起家乡的事,说起小时候的事来,就有些滔滔不绝。他见大家都在仔细地听着,便指着山间的一条小道继续说:“从这里过去是龙头山,再过去就是黄田坳。过去以山为界,山那边是湘乡,山这边是湘潭韶山,所以,这一带人又叫它为‘湘潭坳’。”
   说完,就走进了滴水洞,在这里一住就是12天。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次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二次回家,而且是在家乡人民不知道的情况下秘密回韶山的。他心里多少有些遗憾和伤感。此时此刻,多少离愁别绪,汇聚在他心头,他多么想在这故乡的土地上再多呆一会儿,再多看一眼故乡的山山水水啊!当有人小声提醒他上车时,毛泽东用他那浓重的韶山口音说:“你们先走吧,我还要坐下哒!”
   工作人员和陪同人员理解毛泽东此时的心情,他们毫无怨言地等着他。大约坐了一杯茶的光景,毛泽东才慢慢起身,和等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一一握手道别。“我还要回来的!”毛泽东离开滴水洞时说的这句话,是内心发出的呐喊,久久萦绕在滴水洞上空,萦绕在故乡韶山上空,不想,这句发自肺腑的话,竟是他面对故乡的山山水水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18 楼        文友:浩瀚        2018-09-09 12:21:31
  《毛公千字颂》
  
  
   今祭毛公,遥望苍穹。心潮起伏,思如泉涌。大象无形,滴水有恩。千字颂文,聊表心声。一年一度,红梅傲恸。高山垂首,江河悲鸣。长歌当哭,雨后飞虹。日月交替,更思恩情。白云纸阔,北斗墨浓。收尽繁星,凝成一颂。伟人毛姓,讳名泽东。润之作字,曾呼德胜。一八九三,蛇年势宏。十二二六,石破天惊。月洒晴空,鸡鸣五更。韶山日出,东方霞红。屋后山绿,房前塘明。通幽曲径,走出乡冲。湖南师范,荷露峥嵘。爱晚亭下,纵论英雄。橘子洲头,湘江浪涌。挥斥方遒,剑指霄凌。长沙飞舟,沉浮谁定?寥廓大地,鹰击长空。赤县破晓,西方东风。南湖红船,镰锤诞生。天造地设,十三书生。一大代表,智慧凝成。走进僻野,油灯微明。乡村调查,农奴唤醒。秋收起义,湘闽暴动。井冈星火,燎原势雄。红色割据,黄洋炮隆。革命政权,瑞金风清。共产国际,左倾盲动。遭敌进逼,险象环生。五次围剿,兵败长征。四道封锁,血雨腥风。危机关头,狂澜力挺。遵义会议,路转回峰。赤水四渡,方显英雄。雪山草地,劈棘斩荆。三军会师,浴火重生。直罗一战,陕北圆梦。西安事变,抗日促成。国共合作,敌忾仇同。平型关捷,台儿庄胜。赤县神州,鲜血染红。延水宝塔,先进缩影。枣园灯火,照亮前程。文艺整风,贴近工农。两为双针,情系大众。顽伪摩擦,夹缝求生。民族大义,旗帜鲜明。敌后抗战,众志成城。塞北江南,血战倭凶。八年烽烟,终见黎明。倭寇投降,举国欢庆。祸起萧墙,兄弟相争。才露光明,又现阴影。重庆谈判,乌云罩笼。亲赴山城,天公震惊。闲庭信步,谈笑风生。沁园春雪,诗坛称雄。笃信民主,成竹在胸。君子握手,双十协定。背信弃义,黑云压城。蒋氏毁约,毛公匡正。巨手一挥,百万雄兵。人间正道,天地生情。宜将剩勇,敲响丧钟。三大战役,民国朝崩。肩负大任,赶考赴京。重惩腐败,肃清吏风。天安门楼,重振我中。五星红旗,飘扬碧空。湘音洪亮,振聩发聋。中华民族,从此翻身。公私合营,经济振兴。抗美援朝,决策英明。东瀛臣服,西洋叹颂。百年屈耻,一朝洗清。睡狮雄起,东亚龙腾。万隆会议,倡导和平。小训印度,牛刀颤动。两弹一星,高歌大风。珍宝夺岛,北极熊怂。西沙海战,小霸灭顶。艰苦奋斗,百废俱兴。日新月异,国运昌隆。天下为公,躬身耕行。六位烈士,满门忠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子孙高品,家风传承。文化再革,谁识苦衷。风云后世,任做说评。服务人民,造福百姓。消除特权,追求大同。老骥伏枥,傲视群雄。长江横渡,会当绝顶。日本朝拜,美国负荆。高鼻俯首,低个躹躬。书房榻前,戏说苍蝇。三个世界,谁与争锋?八十三秩,正寝寿终。悲歌霄壤,遍地哀鸣。九月九日,泪如泉涌。广场云低,城乡风静。饮水思源,初心始终。纪念堂前,祭奠丰功。沧海桑田,潮起潮涌。年之愈久,思念弥浓。一颂毛公,华夏文圣。坐论孔孟,儒道称雄。二颂毛公,古今武圣。弹指挥间,千军尘封。三颂毛公,中外君圣。指点江山,王霸并行。四颂毛公,举世人圣。民众至上,正义公平。生为人杰,死亦神圣。千秋流芳,万代永恒。行文至此,意犹未终。凝血成墨,再赋三声。江河不朽,日月与共!
   江河不朽,日月与共!
   江河不朽,日月与共!
   20180909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19 楼        文友:浩瀚        2018-12-26 13:07:51
  无题
   颤颤兢兢又一年,
   至诚至善总向先。
   沐雨沥寒究何望?
   但愿来日花更妍。
   ——2018年12月26日于湘潭东方红广场
   今天的东方红广场游人和朝拜者明显少于往年,除了天气的原因外,当地的保安维稳措施让人大跌眼镜,也不愿意前往。往年,游人可上《乡情》平台与主席雕像零距离接触,而今天,所有游客都被拒绝在平台下了,与往昔主席与故乡人亲和力的感觉大打折扣!
   呜呼,悲哉!
   往年圣诞闹哄哄
   今朝举国庆毛公
   雪鹿怎比五星艳
   灯灿哪如太阳红
   安宁岂由苹果定
   党恩国情铭心中
   自强不接西节棒
   鲜花只献毛泽东
   (转发)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20 楼        文友:浩瀚        2019-01-02 12:23:08
  陪毛爷爷庆寿
   (随笔)
   彭成仁
   廿世纪的第一个也是2001年的春节,我和众多韶山人一样,怀着对主席的敬仰,在毛主席铜像广场度过了难忘的一夜。第二天,我在《湘潭晚报》上以头条的形式发表了当晚的新闻报道《韶山人民陪毛主席过大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推波助澜,第一次把民间红色文化传承见诸于社会與论和新闻媒体,从此后,年复一年,每逢毛泽东主席的生日、忌日和春节,似乎成了韶山和全国各地人民向往韶山的崇拜毛主席最好的日子。
   18年后,我的文友们又在主席诞辰125周年之际,与毛爷爷“亲密接触”庆寿,经过了这一个夜晚的守候与感悟,谁还能说中国人现在是一盘散沙、没有信仰!?
   不到一次韶山,不能深刻感受到主席的魅力;不在韶山广场为主席守岁,不能真正领略主席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主席诞辰125周年前夜的2018年12月25日晚上。韶山湿冷、蒙蒙细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人们为主席守岁的热情。在人们心里仿佛有种“太阳最暖、毛主席最亲”的良好氛围而驱寒御冷一般。
   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手持鲜花,抬着花篮,整齐列队,从主席铜像的左侧入场,在主席像前恭恭敬敬地献花、鞠躬,表达深切缅怀和崇高的敬意。
   广场上人潮如海,但是现场的气氛庄严肃穆,没有一个人在主席像前嬉笑喧哗。
   这是人民对自己的开国领袖、自己的民族英雄、自己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至高无上的敬意!
   在这一刻,谁还会说现在的国人除了钱、没信仰!
   这一天的晚上,数以万计的人自动自发地来到这里,不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
   人群中,当一个老同志发自肺腑地喊出“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时,紧接着,“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就如潮水般地四面涌来、势如雷动!
   这不就是“一呼千万人应”吗?!
   在越来越多的人抱怨现今的社会是一盘散沙的时候,谁能如此轻易地做到振臂一呼、应者如云?!
   这不是现场某个人的魅力,这魅力来自主席。
   没有经历这样的场景,人们也许无法相信:一个人去世了四十多年,依然能如此轻易地打动数以万计的人民的心弦,让大家产生共鸣!
   没有经历这样的场景,人们也许无法相信:一个人去世了四十多年,还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一夜之间簇拥到一个地方,来纪念他的诞生!
   没有经历这样的场景,人们也许无法相信:一个人去世了四十多年,还有从幼儿到老人、数以万计的人在一个没地方可以落座的广场狂欢了近六个小时,只为给他守岁!
   ……
   记得多年前,薄一波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预言,他说“今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比现在还要高”。
   他言中了。他的预言在今天已经实现,已经在2018年12月25日晚上的韶山真实上演!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共 27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