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胸怀天下,情系人民(散文)

精品 【荷塘】胸怀天下,情系人民(散文) ——毛泽东主席五次回韶山纪实


作者:浩瀚 秀才,1037.0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253发表时间:2014-11-01 18:09:18
摘要:毛泽东同志自1915年投身革命后,虽然无数次辗转湖南三江四水,但却仅只五次返回自己的故居韶山冲,而且每一次回乡的意义都非同一般。本文旨在真实地记录下这历史的瞬间,留给世人回忆与思考……

【荷塘】胸怀天下,情系人民(散文)
   六月的韶山,骄阳似火。毛泽东主席头戴草帽,脚穿布鞋不辞辛苦地视察了韶山公社,身上的衬衣都被汗水湿透了。他老人家和干部、群众一起,边走边看,亲切交谈。毛泽东主席听了社员对生活情况和粮食产量的汇报后,鼓励大家要计划用粮,节约用粮;要实行科学种田,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多打粮食,支援社会主义建设;要注意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遇事多同群众商量。
   这天上午,毛主席还来到了韶山学校,同师生们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学校教育革命的情况,勉励大家一定要把学校办得更好。一个少先队员解下自己的红领巾,走到毛泽东跟前踮着脚给主席戴上。毛泽东亲切地抚摸着孩子,慈祥地说:“你把红领巾送给我啦!那我现在变成少先队员了。”这时,师生们紧紧地簇拥在毛泽东主席的身边,同他老人家一起照了相。后来,这张照片被人们称之为:“听得见笑声的照片”。
   毛泽东主席还特地接见了韶山党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毛福轩烈士的爱人贺菊英老人。贺菊英见到毛泽东主席,百感交集,老泪纵横。毛泽东主席紧紧握住贺菊英的手,亲切地说:“您不要难过,毛福轩是个好同志,他是为革命牺牲的,死得光荣!”
   晚上,毛泽东主席还将韶山的老地下党员、农协会员、自卫队员、儿童团员、妇女联合会会员、烈士家属和老贫农请来,在“松山招待所”与他们促膝谈心,同桌共餐。席间,毛泽东主席站起来举杯道:“今天各位都来了,就是我干娘没来。”说着,他微笑着扫视了乡亲们一圈,询问道:“是不是还等一等呢?”人们都感到很惊奇,沾到嘴边的酒杯凉在半空中,交头接耳道:“哪个是主席的干娘?怎么就没听说过?!”一看到毛泽东那一本正经的神态,他们真怀疑自己老糊涂了。毛泽东主席看到这般情景,又慈祥地环顾着乡亲们,风趣地亮出了谜底:“大家喝吧,我们不等了。她老人家是等不来也走不动的。来来来,大家干杯!”这时,老人们一拍后脑勺,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石干娘’啊,石山哥记性真好!”接着,毛泽东主席先走到毛宇珠老人跟前敬酒。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主席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就这样,他沿席一一敬酒、敬菜。主席和乡亲无拘无束,谈笑风生,都沉浸在无比欢乐幸福之中。
   夜深了,人们都酣睡了,但毛泽东主席住房的窗口,仍透出缕缕明亮的灯光。毛泽东一会儿来回踱步,一会儿端坐沉吟,回故园两天来的热闹场面呈现在他的眼前,32年前的历历往事也一并涌上了心头,伏案疾书,他写下了《七律.到韶山》的光辉诗篇: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第五次回韶山——深居“西方山洞”11天
   1966年6月,全国的“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毛泽东第五次回到了故园韶山,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韶山滴水洞住了11天,那年正是他73岁。
   毛泽东同志这次回韶山,内外都是绝对保密的。他与韶山乡亲之间隔着戒备森严的警卫,尽管毛泽东同志几次越过“禁区”警戒线,想走向乡亲们的家里,都被随从人员搀扶回来。尽管韶山人民猜测着想去见自己的领袖,但没有一个人敢越雷池半步。甚至连毛泽东的表兄,撑着拐杖想会见表弟,也被拒之门外。当时的中央领导刘少奇等,只知道毛泽东到了湖南,却不知道他身居何处,甚至连江青也摸不着方向,只知道他在“一个西方的山洞里。”明白真实情况的仅只周恩来总理一人,他每天派来专机为毛泽东送文件,又从毛泽东处带回批阅过的文件。惟有汪东兴的助手、中办副主任张耀祠陪同毛泽东同志南下,与他形影不离。
   1966年6月18日下午,气温高达35度。四辆汽车紧紧连成一线,奔驰在长韶公路上。这是毛泽东的车队。毛泽东坐在一辆灰色吉姆车上,为他开车的是湖南省委接待处技术最好的司机赵毅雍。另一辆白色吉姆和一辆吉普车上,坐着湖南省公安厅厅长李强、副厅长高文礼和新华社记者钱嗣杰等。最后一辆大卡车,拉着毛泽东的8个大书箱和一些生活物资。
   毛泽东的车队平安地穿过了湘潭,眨眼功夫,就闻到了故乡泥土特有的芳香和非常熟悉的银田寺,毛泽东索性推开窗帘布,凝视着故乡的山村、田野。经过东茅塘,那儿是毛泽东祖宗世居的地方。他侧着身子往外看,车子绕过一个S形的弯道,毛泽东又回过头来看了一眼。此刻,有几个扒柴的细妹子,好奇地朝汽车里张望了一下,其中有一个姓毛的细妹子连蹦带跳地嚷了起来:“毛主席,是毛主席来哒!”回到家里,她把这一喜讯告诉了父亲毛继生。一会儿,几个公安人员进了毛继生的家,严肃地警告说:“你们不要乱讲!”就这样,毛主席回韶山的消息没有传开。
   6月18日下午,毛泽东同志在服务人员的陪同下,慢慢地走进了一号寓所。这是一栋充满乡村气息的简朴别墅,可是毛泽东却十分满意,脸上一直堆满了笑容。走进客厅,毛泽东同志坐在一张单人沙发上休息,服务员立即递上一杯热茶。他喝着滴水洞的“龙涎水”,品味着故土山村的“韶峰茶”觉得既甜又香。喝完茶,毛泽东同志便来到了卧室,只见当中架着一张又宽又长的木板床,他笑了。本来,房间早已准备好了,但是,毛泽东同志硬叫服务员将原先准备好的床单、睡衣、毯子、拖鞋等撤掉,换上了随身带的旧床单、旧被褥和一双旧拖鞋。毛泽东同志走进内廊,看见一些服务员正在换新的窗帘,他连忙劝说道:“不要换啦!咯不是蛮好嘛?新的留着以后用吧!”
   毛泽东同志在室内最喜欢穿拖鞋,到滴水洞后,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双新鞋。他硬是不要,偏偏要穿自己带的那双旧拖鞋。不几天,旧拖鞋不行了,他硬叫服务员拿到外面修一修。服务员劝他穿新的,他温和地说:“咯双拖鞋跟我有感情,不能丢掉!”服务员知道毛泽东同志的性格,也就不再坚持了。
   毛泽东同志这双拖鞋不知穿了多久,已经修过10多次了。服务人员在韶山跑了几家修鞋店,没有人愿意接。一天,服务人员把拖鞋带到长沙,几个鞋匠见了这双又大又烂的拖鞋,不以为然地说;“咯号拖鞋还要补?不如买双新的喽!”这下可为难了服务人员,他们既不能讲明是毛主席的,又不能不修。就这样,一连找了四、五个鞋匠,终于找到了一个老鞋匠。服务人员好说歹说,又是递烟,又是当助手,总算补好了。拖鞋带回滴水洞,毛泽东同志高兴地说:“咯不蛮好吗?”离开韶山时,又把它带回了北京。如今,这双补了又补的拖鞋,还陈列在韶山毛泽东遗物展览室哩!
   为了安排好毛泽东同志的生活,有关部门从长沙带来了特级厨师石萌祥为他做饭菜,可他吃的尽是一些韶山的土特产。毛泽东从小就喜爱吃韶山的野生菌。一天中午,石萌祥为毛泽东同志作了一盘青椒炒鲜菌。端上桌子后,才发现鲜野菌里有一条小虫子,他想马上端走倒掉,可已来不及了,毛泽东同志已来到了桌子旁。石萌祥急出了一身汗,内疚地说:“主席,换一盘吧!”毛泽东同志笑着说:“没关系,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再说,菌子里有小虫子,说明这菌子没毒,吃了不会死人,不要换了。”说着,便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毛泽东原定6月28日上午离开韶山。这天清晨,他突然通知张耀祠上午8时离开滴水洞。接到毛泽东同志的指示,随行人员忙得不亦乐乎。7点多钟,毛泽东从1号寓所走出来,到坪里分别和随行人员、省地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照了相,并和大家一一握手告别。警卫员打开了毛泽东同志乘坐的汽车门。本来,他该上车了,可是,他从门楼的水泥斜坡路上走回去了,一边走一边说:“你们走喽,我还要坐一下!”毛泽东同志的话讲得很重,在场的人们都听得清清楚楚。毛泽东同志走进客厅,在一张长沙发上坐下,东看看,西瞧瞧,一句话也没说。服务员立即给他递上杯茶,他揭开茶杯盖,一口一口地品尝着家乡的韶峰名茶。10天来,他一直是喝的这种茶,此时却喝得特别有味,特别难忘。他不慌不忙地喝完了最后一口,还把茶叶放进口里细细嚼着。这时,警卫员走到他身边,小声说道:“主席,一切都准备好了,走吧!”毛泽东同志不耐烦地说:“还是要走,真是身不由己呀!”说完,他慢悠悠地站起身来,一步一步,步伐沉重地走出了1号楼。
   9时许,汽车驰出洞口,拐了个S形大弯,毛泽东同志朝他的祖籍地——东茅塘深情地望了一眼。汽车开到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门前,毛泽东同志叫司机停了一会儿,他掀开窗帘,依恋地看着纪念馆的门庭,看着小时候十分熟悉的“毛氏宗祠”沉重地说了一声:“走吧!”汽车便徐徐开动了……
   这是毛泽东同志留在韶山的最后身影。
  
   注:本文与原韶山电视台第一任台长李穹先生合作,所有历史事实均得到韶山档案馆、市委党史办确认,并在2003年获湘潭市委“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0周年”全国征文一等奖。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稍作整理并发表于网络。
  

共 13692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秉持严谨的精神,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史志的写作方式,用朴素无华的文字和语言,还原了毛泽东信奉共产主义理论、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事业以后五次回到家乡韶山冲的故事。看似文章在回顾毛泽东五次回乡的言语、行为、经历和过程,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毛泽东伟大光辉的一生。其一“教育全家闹革命”。毛泽东人格魅力的实质是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第一次回到韶山冲是为革命奔走呼号,教育动员家人投身革命他说:“现在是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小家,要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就这样,毛泽民夫妇和毛泽建都随大哥走上了一条艰难的革命之路,毛泽东家有六个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二“亲建韶山党支部”。毛泽东亲自在韶山冲建立农村党支部,这是毛泽东有关中国共产党把组织建在基层,在人民群众中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和力量的伟大实践,之后又把党支部建在党的军队的连队,实践了党领导枪,从而通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其三“考察农民运动。”在城市斗争遇到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形势作出了正确分析和理解,这些正是基于毛泽东对中国农民及农民运动的深入了解,才使中国共产党脱离了苏联所谓城市斗争的成功模式,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相结合,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最终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其四“走村窜户搞调研”1959年回韶山冲的情景是十分感人的。毛泽东与家乡人民打成一片的生动故事一方面说明来于人民、热爱人民、忠于人民,终其一生都在践行为什么服务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一生都提倡和践行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坚决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其五“深居‘西方山洞’11天”。这是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故事本身告诉我们那时的毛泽东已经人为地将他与人民隔离开来,他是孤独的、痛苦的,这可能也作出某些错误判断和决策的缘由,但是这不影响人民群众清楚他的初衷是将他的国家带向富强。五次回到家乡韶山冲的故事中有关毛泽东尊重妇女、临危不惧、勤俭朴素、孝敬父母等等都是这个世界伟人伟大魅力的具体体现。回忆毛泽东为革命奋斗的历史,就是向后辈人讲述我党的光荣传统,不应忘记毛泽东及他领导的共产党人的无我无私的社会主义“大公”精神。所有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都要学习其伟大的人格,励精图治,无私奉献,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对毛泽东的永恒纪念!一篇史诗般的巨著散文,留给世人回忆与思考,值得细细品茗回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鱼在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01004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蔺忙珠        2014-11-01 22:02:18
  欣赏浩瀚老师美文,问好浩瀚老师,向你学习!
回复11 楼        文友:浩瀚        2014-11-02 09:17:37
  谢谢忙珠!
12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11-01 23:14:48
  恭贺老师美文成精!祝你万安!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12 楼        文友:浩瀚        2014-11-02 09:18:53
  谢谢清风淡雅主编!
13 楼        文友:天龙        2014-11-01 23:17:04
  祝贺浩瀚老师佳作斩获精品,荷塘有你更精彩!!
回复13 楼        文友:浩瀚        2014-11-02 09:22:01
  江城子/月色荷塘
  
   隔屏窥月柳拂窗。
   夜微茫,烛透光。
   星颤微微,蛙鼓戏荷塘。
   墨语天龙情更远,有清风,乐无疆!
   哈哈哈哈!
14 楼        文友:兰馨慧智        2014-11-01 23:20:26
  恭喜作品加精!老师辛苦了,您用饱含真情的笔触书写了毛主席伟大的历史之片段,让我们永远铭记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吧!
回复14 楼        文友:浩瀚        2014-11-02 09:27:16
  谢谢兰馨慧智!
15 楼        文友:蔺忙珠        2014-11-02 01:07:40
  欣赏浩瀚老师美文,向老师学习!
16 楼        文友:潮仙        2014-11-02 07:24:36
  县团防局接到赵恒惕的来电,不会这么快,加上他们不熟路,又不认得我,等他们找到了成胥生,再到这里,顶快也要到点灯时分了,现在天还没黑呢!”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16 楼        文友:浩瀚        2014-11-02 09:23:55
  谢谢你!朋友!
17 楼        文友:浩瀚        2015-03-16 17:01:27
  毛泽东临终前流露出乡愁情思
   人一旦生在什么地方、长在什么地方,那地方的山水草木、人文地理、村闾小巷、乡俗民情,便会像盐渍刀斫一样深深地渗透在他的心窝里,镌刻在他的记忆中,使他一生一世都会与之结下浓得化不开的乡情,时时刻刻都在怀念着、向往着、追忆着,每每使心中充满温馨,使生活洋溢喜悦,这就是乡愁。
   “乡音亘古今,乡愁暖人心;走遍天涯路,最是乡情深。”乡愁是一种故土情结,是一种人文情怀,是一种社会情缘,是一种精神情韵。而在长期的社会迁延与情感沉积中,乡愁更是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传统元素与精神基因,成为民族情感的依凭与精神家园的归附。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毛泽东与世长辞。
   这天凌晨,对当时的湖南韶山滴水洞管理员廖时禹来说,发生了一件事情。因为9月8日上午,他们接到通知,说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晚上要来检查接待毛泽东主席回家乡休养的准备工作,但是,在深夜快12点的时候,他又接到一个电话,说张平化不来了。难道毛主席不回来了?廖时禹心里直犯嘀咕。
   事实上,在廖时禹放下电话不久,远在北京的毛泽东的生命便已走到了尽头。病重期间,像普通人那样的乡愁情思,促使他向中央提出回韶山滴水洞,中央也通知了湖南做好接待准备工作。可惜,这个最后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
   1959年6月25日下午4时许,在湘潭通往韶山的公路上,几辆小车在尘土飞扬中向韶山急驰而去,其中一辆灰色吉姆车上坐着毛泽东。越接近韶山,毛泽东越显得激动,并不断拉开吉姆车的布帘,张望着窗外的田野村庄……这天,毛泽东回到了阔别了32年的故乡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图画。”
   这两段话都是毛泽东对家乡的描写和思念。前者是毛泽东1959年6月回韶山时写的一首诗,抒发了他对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印证了他32年前离开韶山时说的一句话:“30年后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决不回来见各位父老乡亲!”后者则是青年毛泽东对故乡的赞美。据史学家考证,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写的惟一的一篇散文,而且是赞美自己可爱的故乡的散文,他把他这个“惟一”献给了生他养他的故乡,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出了毛泽东对故土家园的思念之情是何等的浓烈。
   1966年6月16日,毛泽东“南巡”到了长沙,第二天,他就去了韶山。他在滴水洞前边走边对陪同的人说:“这是个好地方,我小时候在这里放过牛、砍过柴、割过草,还和小伙伴们打过架。特别是我小时候到外婆家去、到湘乡去读书,都要从这里经过。山那边有我的石头干娘,所以,我又叫石三伢子。”
   也许是一种故乡情结吧,毛泽东一说起家乡的事,说起小时候的事来,就有些滔滔不绝。他见大家都在仔细地听着,便指着山间的一条小道继续说:“从这里过去是龙头山,再过去就是黄田坳。过去以山为界,山那边是湘乡,山这边是湘潭韶山,所以,这一带人又叫它为‘湘潭坳’。”
   说完,就走进了滴水洞,在这里一住就是12天。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次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二次回家,而且是在家乡人民不知道的情况下秘密回韶山的。他心里多少有些遗憾和伤感。此时此刻,多少离愁别绪,汇聚在他心头,他多么想在这故乡的土地上再多呆一会儿,再多看一眼故乡的山山水水啊!当有人小声提醒他上车时,毛泽东用他那浓重的韶山口音说:“你们先走吧,我还要坐下哒!”
   工作人员和陪同人员理解毛泽东此时的心情,他们毫无怨言地等着他。大约坐了一杯茶的光景,毛泽东才慢慢起身,和等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一一握手道别。“我还要回来的!”毛泽东离开滴水洞时说的这句话,是内心发出的呐喊,久久萦绕在滴水洞上空,萦绕在故乡韶山上空,不想,这句发自肺腑的话,竟是他面对故乡的山山水水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18 楼        文友:浩瀚        2018-09-09 12:21:31
  《毛公千字颂》
  
  
   今祭毛公,遥望苍穹。心潮起伏,思如泉涌。大象无形,滴水有恩。千字颂文,聊表心声。一年一度,红梅傲恸。高山垂首,江河悲鸣。长歌当哭,雨后飞虹。日月交替,更思恩情。白云纸阔,北斗墨浓。收尽繁星,凝成一颂。伟人毛姓,讳名泽东。润之作字,曾呼德胜。一八九三,蛇年势宏。十二二六,石破天惊。月洒晴空,鸡鸣五更。韶山日出,东方霞红。屋后山绿,房前塘明。通幽曲径,走出乡冲。湖南师范,荷露峥嵘。爱晚亭下,纵论英雄。橘子洲头,湘江浪涌。挥斥方遒,剑指霄凌。长沙飞舟,沉浮谁定?寥廓大地,鹰击长空。赤县破晓,西方东风。南湖红船,镰锤诞生。天造地设,十三书生。一大代表,智慧凝成。走进僻野,油灯微明。乡村调查,农奴唤醒。秋收起义,湘闽暴动。井冈星火,燎原势雄。红色割据,黄洋炮隆。革命政权,瑞金风清。共产国际,左倾盲动。遭敌进逼,险象环生。五次围剿,兵败长征。四道封锁,血雨腥风。危机关头,狂澜力挺。遵义会议,路转回峰。赤水四渡,方显英雄。雪山草地,劈棘斩荆。三军会师,浴火重生。直罗一战,陕北圆梦。西安事变,抗日促成。国共合作,敌忾仇同。平型关捷,台儿庄胜。赤县神州,鲜血染红。延水宝塔,先进缩影。枣园灯火,照亮前程。文艺整风,贴近工农。两为双针,情系大众。顽伪摩擦,夹缝求生。民族大义,旗帜鲜明。敌后抗战,众志成城。塞北江南,血战倭凶。八年烽烟,终见黎明。倭寇投降,举国欢庆。祸起萧墙,兄弟相争。才露光明,又现阴影。重庆谈判,乌云罩笼。亲赴山城,天公震惊。闲庭信步,谈笑风生。沁园春雪,诗坛称雄。笃信民主,成竹在胸。君子握手,双十协定。背信弃义,黑云压城。蒋氏毁约,毛公匡正。巨手一挥,百万雄兵。人间正道,天地生情。宜将剩勇,敲响丧钟。三大战役,民国朝崩。肩负大任,赶考赴京。重惩腐败,肃清吏风。天安门楼,重振我中。五星红旗,飘扬碧空。湘音洪亮,振聩发聋。中华民族,从此翻身。公私合营,经济振兴。抗美援朝,决策英明。东瀛臣服,西洋叹颂。百年屈耻,一朝洗清。睡狮雄起,东亚龙腾。万隆会议,倡导和平。小训印度,牛刀颤动。两弹一星,高歌大风。珍宝夺岛,北极熊怂。西沙海战,小霸灭顶。艰苦奋斗,百废俱兴。日新月异,国运昌隆。天下为公,躬身耕行。六位烈士,满门忠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子孙高品,家风传承。文化再革,谁识苦衷。风云后世,任做说评。服务人民,造福百姓。消除特权,追求大同。老骥伏枥,傲视群雄。长江横渡,会当绝顶。日本朝拜,美国负荆。高鼻俯首,低个躹躬。书房榻前,戏说苍蝇。三个世界,谁与争锋?八十三秩,正寝寿终。悲歌霄壤,遍地哀鸣。九月九日,泪如泉涌。广场云低,城乡风静。饮水思源,初心始终。纪念堂前,祭奠丰功。沧海桑田,潮起潮涌。年之愈久,思念弥浓。一颂毛公,华夏文圣。坐论孔孟,儒道称雄。二颂毛公,古今武圣。弹指挥间,千军尘封。三颂毛公,中外君圣。指点江山,王霸并行。四颂毛公,举世人圣。民众至上,正义公平。生为人杰,死亦神圣。千秋流芳,万代永恒。行文至此,意犹未终。凝血成墨,再赋三声。江河不朽,日月与共!
   江河不朽,日月与共!
   江河不朽,日月与共!
   20180909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19 楼        文友:浩瀚        2018-12-26 13:07:51
  无题
   颤颤兢兢又一年,
   至诚至善总向先。
   沐雨沥寒究何望?
   但愿来日花更妍。
   ——2018年12月26日于湘潭东方红广场
   今天的东方红广场游人和朝拜者明显少于往年,除了天气的原因外,当地的保安维稳措施让人大跌眼镜,也不愿意前往。往年,游人可上《乡情》平台与主席雕像零距离接触,而今天,所有游客都被拒绝在平台下了,与往昔主席与故乡人亲和力的感觉大打折扣!
   呜呼,悲哉!
   往年圣诞闹哄哄
   今朝举国庆毛公
   雪鹿怎比五星艳
   灯灿哪如太阳红
   安宁岂由苹果定
   党恩国情铭心中
   自强不接西节棒
   鲜花只献毛泽东
   (转发)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20 楼        文友:浩瀚        2019-01-02 12:23:08
  陪毛爷爷庆寿
   (随笔)
   彭成仁
   廿世纪的第一个也是2001年的春节,我和众多韶山人一样,怀着对主席的敬仰,在毛主席铜像广场度过了难忘的一夜。第二天,我在《湘潭晚报》上以头条的形式发表了当晚的新闻报道《韶山人民陪毛主席过大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推波助澜,第一次把民间红色文化传承见诸于社会與论和新闻媒体,从此后,年复一年,每逢毛泽东主席的生日、忌日和春节,似乎成了韶山和全国各地人民向往韶山的崇拜毛主席最好的日子。
   18年后,我的文友们又在主席诞辰125周年之际,与毛爷爷“亲密接触”庆寿,经过了这一个夜晚的守候与感悟,谁还能说中国人现在是一盘散沙、没有信仰!?
   不到一次韶山,不能深刻感受到主席的魅力;不在韶山广场为主席守岁,不能真正领略主席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主席诞辰125周年前夜的2018年12月25日晚上。韶山湿冷、蒙蒙细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人们为主席守岁的热情。在人们心里仿佛有种“太阳最暖、毛主席最亲”的良好氛围而驱寒御冷一般。
   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手持鲜花,抬着花篮,整齐列队,从主席铜像的左侧入场,在主席像前恭恭敬敬地献花、鞠躬,表达深切缅怀和崇高的敬意。
   广场上人潮如海,但是现场的气氛庄严肃穆,没有一个人在主席像前嬉笑喧哗。
   这是人民对自己的开国领袖、自己的民族英雄、自己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至高无上的敬意!
   在这一刻,谁还会说现在的国人除了钱、没信仰!
   这一天的晚上,数以万计的人自动自发地来到这里,不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
   人群中,当一个老同志发自肺腑地喊出“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时,紧接着,“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就如潮水般地四面涌来、势如雷动!
   这不就是“一呼千万人应”吗?!
   在越来越多的人抱怨现今的社会是一盘散沙的时候,谁能如此轻易地做到振臂一呼、应者如云?!
   这不是现场某个人的魅力,这魅力来自主席。
   没有经历这样的场景,人们也许无法相信:一个人去世了四十多年,依然能如此轻易地打动数以万计的人民的心弦,让大家产生共鸣!
   没有经历这样的场景,人们也许无法相信:一个人去世了四十多年,还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一夜之间簇拥到一个地方,来纪念他的诞生!
   没有经历这样的场景,人们也许无法相信:一个人去世了四十多年,还有从幼儿到老人、数以万计的人在一个没地方可以落座的广场狂欢了近六个小时,只为给他守岁!
   ……
   记得多年前,薄一波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预言,他说“今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比现在还要高”。
   他言中了。他的预言在今天已经实现,已经在2018年12月25日晚上的韶山真实上演!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共 27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