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野草莓也有属于自己的果实(短篇小说)

精品 【流年】野草莓也有属于自己的果实(短篇小说)


作者:白连春 举人,4735.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62发表时间:2014-11-02 21:43:55


   烧外婆的尸体,埋外婆的骨灰,我都去了。
   烧外婆的尸体路近,我没晕车,埋外婆的骨灰路远,我晕车了。我晕得不停地恶心,费了很大劲,终于忍不住,还是吐了。
  
   4
   外婆埋了,她的身体在我面前消失,她的一生在我的心里一点一滴展开,仿佛一团浓重的墨水在一张纸上无法阻止地洇开,不一会儿,我整个人都被外婆的生命浸透了。外婆的生命是汪洋,我只是汪洋里一尾小虾,如何逃得掉外婆对我的汹涌包围?我能逃掉,除非她不是我外婆,不是我母亲的母亲。
   外公死后不久,中国农村三年自然灾难即所谓三年困难时期就降临了。自然灾难开始,我外婆还不满三十岁,一个没有一五米高缠裹过脚的小脚女人,自己走路都吃力,该如何养活自己的十一个孩子?
   那些晚上,每天晚上,外婆都抱着她的孩子们哭泣,一会儿捧捧这个,一会儿又摸摸那个,天亮了,就把泪水擦干。不擦拭干净泪水,外婆不走出家门。
   不要让别个看出我们哭了。外婆对孩子们说。
   不准哭!外婆喊。
   那些年的前几年,中国刚解放,西南部山区尤其落后贫穷,人民尤其农民没有任何娱乐,白天参加生产队里的活动:劳动,开会,唱歌跳舞,夜里回家就拼命制造孩子。那些年的前几年,中国人民制造孩子是唯一的乐趣,而且还有某伟人号召大家多生孩子,人人都要做英雄爸爸英雄妈妈孩子生得越多越英雄。号召多生孩子的伟人也许想:中国刚从一场又一场盛大的战争中解脱出来,死了不少人,除了人,其它的都不需要都不重要。伟人经历过残酷的血腥的战争,懂得人是所有武器中最厉害的武器。伟人忘了人生下来是要吃粮食和蔬菜才能存活才能长大的。光生孩子不给孩子吃的,这孩子是长不大的。伟人住在中国首都北京深深的宫殿里不愁吃不愁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哪里知道民间的人民则过着完全相反的生活呢?
   据我了解:就在伟人号召多生孩子的年代,很多人民远不止农民都是一年或两年生一个孩子,很多人民远不止农民都是生了十个孩子以上,在那个年代,一家生五六个孩子是十分轻松万分平常的事,所以才有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认不到的说法。这个说法至少在我的出生地中国西南部山区很盛行。
   看来伟人真的不知道:孩子生下来是要吃的。因为紧接着,在后来的几年,伟人又发动了一场全世界都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和武斗,号召人民个个相互斗你斗我我斗你他斗她她斗他,一家原本相亲相爱的人,要弄得儿子斗父亲妻子斗丈夫弟弟斗哥哥姐姐斗妹妹,伟人开大会写文章发表语录极力号召人民斗,说什么与人斗其乐无穷。伟人是从革命中斗争中锻炼奋勇当先出来的,他从革命中斗争中得到过好处。
   要武不要文。伟人对人民说。
   要斗私批修。伟人对人民说。
   要批林批孔。伟人对人民说。
   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伟人对人民说。
   那些日子几乎是漫无边际的,那些岁月仿佛是停滞不前的,我们的人民多么单纯我们的人民多么听话啊,人民无限崇拜并且无限热爱伟人,因为伟人解放了人民,伟人怎么说人民就怎么做。
   先前,我们的人民听伟人的话拼命地生孩子,妇女个个争当英雄妈妈,我外婆就是典型的英雄妈妈,后来,我们的人民又听伟人的话拼命地人与人斗,开始斗得你死我活,最后斗得不是你死就是我死人人都无法活。
   那些日子和战争岁月不同,战争岁月死人是血淋淋的是轰轰烈烈的,那些日子死人是无声无息的是天不知地不晓鬼不觉的,除了那个死人自己,别人是没有什么体会的,然而死人已经死了,再有体会又有何意义?向谁去吐露这意义?在阳间他是无法表达一丝一毫了,他要表达除非是对阴间的阎王表达。
   最近,无意中我看到有一个说法,这个说法说:三年困难时期中国饿死人是大谎言。这个说法说中国之所以人口减少由于当年户口制度改革引起的,只是户口本上的一串数字的更动,是户口管理者不小心写错了,其实,中国的实际人口并未减少。
   别人家的情况不了解,不多说,我只说我外公外婆一家,他们是我命脉中的亲人,他们的生死,他们平常分分秒秒点点滴滴的生存状态都流淌在我的血液中,我有发言权。
   我外公为什么解放后不久刚满过三十八岁就要跳长江自杀?就因为他家解放前是旺族是大地主?就因为他当过乡公署文书还当过私塾先生?就因为他有一个弟弟在台湾有一个弟弟在北京?就算这些都是罪,而且罪很大,罪再大也不致于无缘无故要自杀,是不是?我外公的死就是中国人民人与人斗的开始。那一段时间,相信在中国大地上被斗了然后自杀的人远远不止我外公一个。从立了赫赫战功的中央首长到写了无数好作品的著名作家,再到平民百姓,每一个阶层都有人无法逃脱这个被斗然后被自杀的命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无法逃脱的。不然,我外公怎么舍得丢下自己的小个子且缠裹过脚的女人以及十一个活生生的全都还没有长大的孩子?
   我外公死后,被斗的命运就落在了我外婆和她的十一个孩子身上。
   我外婆不会说斗这个字,我外婆只会说整这个字,被斗了,我外婆说成是捱整。那些日子人人都要整我们。不止一次,外婆对我说。这样对我说时,外婆的声音与其形容成哀愁的,不如理解成愉快的,因为那些被斗或捱整的日子已经消失得十分遥远了。
   外公死后不久,外婆一家捱整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们一家——大大小小妇女和儿童共十二个——被政府赶出了居住的原本属于外公分得的家产的房子。亲爱的朋友,你看清楚了,外公死后留下外婆和她的孩子,我没有写寡妇和孤儿。我从不认为我外婆是寡妇,我更从不认为我母亲我舅舅我宝宝他们是孤儿。为什么?因为我坚信:时时刻刻我外公都在我外婆心里,分分秒秒我外婆都在我母亲我舅舅我宝宝们身边。
   早在刚解放时,外公家的房子大大小小近百间,都分给翻身后的农民了,那会儿的人民政府给外公和他的小弟弟分别各自都留了一间房子。就是这早年的政府留下给外公一家住的房子,被后来的政府占用了。那一级后来的政府是村委会。有时忍不住我想:是不是村委会看上了外公外婆的房子在先,然后才以解放前外公家是大地主外公当过乡公所文书当过私塾先生外公有弟弟在台湾有弟弟在北京是大坏蛋为名,斗外公,导致外公跳长江自杀,趁外公死了就把外婆一家妇女和儿童赶走?村委会这样做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莫非仅仅只是看上了房子?
   外婆不识字,个子没有一米五高,且是从遥远的邻县远嫁来的,且是缠裹过脚的,怎么整她,她都是说不出话的。那些孩子虽然有十一个之多,然而都是孩子,最大的是女孩即我母亲不过十来岁,最小的还不足半岁还在妈妈的怀里吃奶,更是说不出话的。
   那一级政府当时的村委会怎么可能想到:几十年后,我作为外公外婆的外孙,在外婆死后会写出这样一篇小说。我,如果不写出这篇小说,我的眼睛死时会不瞑目的,我的心死时会无法停止跳动的。
   早些年,我还在一篇小说里写出:在城里,我祖父作为百货站的最老员工之一,分得的房子借给好朋友的儿子结婚,然后对方一直不归还我祖父一直无力收回的事。
   此刻此地,我写出这些早年的事没有什么意义,更没有要讨回公道的意思,我,只是不能忘记。一个作家的责任就是记录就是不忘记。
   一个人忘记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背叛。一个国家忘记就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背叛。日本鬼子可以忘记他们侵略过中国,但是中国人民不能忘记,是不是?中国要把日本侵略中国的故事一代一代一辈一辈传下去,让子孙后代人人都牢牢记住。
   当时外婆带着十一个孩子被赶出了自己的家,没有住的地方,只能住到长江边的石洞子里。那石洞子前面的石壁上,抗日名将冯玉祥将军写着还我河山四个大字。那石洞子的下面就是后来长大的我大舅舅打石头的石场。在那石洞子里面的石壁上,不知哪年哪月哪个石匠雕塑了几个菩萨的像。也许正是这些个菩萨的保佑,我外婆一家妇女和儿童在那个年代才没有全部饿死。
   我外婆的第一个孩子饿死,就发生在长江边的石洞子里,不知他们在那里住了几天或是十几天或是几十天后。
   住在长江边的石洞子里,上不挨天下不粘地,外婆个子又瘦又矮且是缠裹过脚的,孩子们年龄又小,即使长江岸边的山上有吃的,他们要搬回石洞子也不容易,何况在那个年代,长江岸边的山上根本没任何吃的。
   第一个孩子饿死了,是个男孩,外婆背着这个饿死的儿子,怀里抱着另一个还在吃奶的儿子,身前身后拉拉扯扯紧随着九个大大小小的孩子,一路哭哭泣泣来到村委会,要村委会给他们找一个住的地方,使他们一家能够不再住在长江边的石洞子里。
   我儿死了。我外婆坐在早先属于自己现在属于村委会屋子的地上,边说边抹泪水。
   她已经把那个死儿子从背上取下来,放在村委会屋子的地上。在外婆身边,紧挨着外婆坐了一地孩子,男孩女孩全都哭哭泣泣。
   那情那景令村委会的领导不安。
   我儿死了,我还有十个娃也会死的,我也会死。我外婆边抹泪水边说。
   她歪着身体,埋着头,闭着眼睛,自始至终都不看村委会里的任何一个领导一眼。我外婆的这个儿子的死,也许是当时当地饿死的第一个人。在随后的日子,饿死人就是家常便饭数不胜数无法统计了。
   继续住在石洞子里又冷又饿,会死更多孩子。村委会的领导清楚。
   不能让女人把死孩子放到村委会。村委会的领导更清楚。
   是我们占了人家的房子人家一家没有办法才住到石洞子里的。村委会的领导心里个个都明白。
   于是,在外公外婆家所在队紧挨着的另一个队,村委会的领导把一处闲置的破烂房子分给了外婆一家,要外婆一家搬去住。那个地名叫农场,十多年后,我就出生在农场。
   房子再破再烂总归是房子,远比住长江边的石洞子好,而且这房子在山上,周围都是庄稼地,尽管那年月吃的少,总归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的。
   人饿极了饿到要死的地步,是什么都可以吃的。
   外公的坟不远,在原来的房子附近,离后来的房子只隔着半个队的路程。外婆第一个死的儿子没有装进棺材,用一把干草包住,在外公的坟脚边挖一个小坑,埋了,差不多就是埋在了外公的坟里。
   多年后,我看到的第一窝野草莓就是在外公的坟脚埋外婆死的第一个孩子的地方,生长出来的。
   实际上,正是如此,正是外婆第一个饿死孩子的心转化成了第一颗野草莓的种子。
   多年后再多年后,外公的坟脚坟头都长满了野草莓。
   多年后再多年后,在我的出生地,很多坟脚坟头都长满了野草莓。
   外公外婆第一个被饿死的孩子化成一颗野草莓的种子,长在外公的坟脚,每年春天过后,野草莓就开始结果实。幸亏有了这些野草莓的果实,外婆和外婆的孩子才没有全部饿死。幸亏有了这些野草莓的果实,我才没有饿死。
   我九岁那年饿晕在小学教室里后来被小学校长的一碗面条救活,这事我不止一次说过,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了。在这篇关于外婆的小说里,我要尽可能少地描述自己,因为外婆是唯一的主人公。
  
   5
   稍早些日子,就是在外婆一家被村委会赶走又没有住到长江边的石洞子里的那一小段时间,外婆找到外公的小弟弟,企图获得收容,遭到了拒绝。外婆寻求帮助的第一个人是外公的小弟弟,理由有二,一因为他是外公的亲弟弟,最亲,二因为他家和外婆家只隔着一堵墙壁,最近。
   外公的小弟弟对外婆说,我们家都自身难保,我费尽心机才把这边房子留住没有被村委会占据,怎么敢收容你们一家,再说你们一家十多口子根本无法住下,嫂子你还是带着孩子们赶紧想别的办法吧。
   这么说的同时,他用大力不停地往外推外婆,他妻子也帮着推,他儿子他女儿也帮着推,他们一家人就这样把外婆一家人大大小小全都推到了门外,随即,他们紧紧地闩上了门。任凭外面外婆如何拍打如何哭泣都不再打开。外婆的一个儿子甚至是被外公的小弟弟抓起,狠狠地扔出门外的。就是这个儿子最先饿死,他也许是被抓起被扔出砸到地上,摔着了哪里受了内伤。从那一刻开始,他就不停地哭。他的哭不是放声大哭,是细水长流般针尖般地哭,没有停顿过。直到他死了,他才停止了哭。他的生命从开始到结束不到两岁,人间没有给他留下任何好印象。他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饱饭,连妈妈的奶也没有喝过一口,因为他的妈妈即我的外婆根本就没有奶。那些日子对于我的外婆和她的孩子们是漫无边际的黑暗和寒冷,还有饥饿。那种日子没有亲自过过任何人都是无法言说的。
   离开外公小弟弟的家,外婆带着孩子们来到了城里外公大妹妹的家。外婆怀里抱着两个孩子,最小的一个和被摔着了不停地哭的一个,背上背着一个第二小的。我母亲在孩子们中最大,她也怀里抱着一个背上背着一个。剩下的孩子都相互牵着拉着手,走得跌跌碰碰,时不时这个摔倒了时不时那个又摔倒了。他们过长江上横渡船的情景,当时很多人都看到了,那情景令凡看到的人都永生难忘。看到外婆一家,人们议论纷纷,没有一个上前帮忙一下。

共 29222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苦难的日子,也许没有尽头。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平等的,就像长在坟头和坟脚的野草莓,野草莓也有属于自己的果实。外婆九十六岁高龄,死去了。外婆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不到一米五的个头,裹着小脚。外婆大约在十五岁时嫁给了外公,在不到三十岁时生下了十一个孩子,而外公因为自杀而死。带着十一个孩子的外婆艰难度日,住房被没收,没有粮食,而且被外公的多个弟妹所不容,先后有六个孩子饿死。在那些日子里,外婆一直都在面对死亡,开始是外公的死,后来是几个孩子的死,这些亲人都眼睁睁地在她的面前一个个死去,她亲手埋葬了他们。在那些无助的日子,在那些挨饿的时期,叫天天不应,叫地地无门。外婆一个身高不足一米五,裹着小脚的女人,独自带着十一个孩子,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了,剩下五个孩子还活着。这篇小说通篇都充斥着一种无声的呐喊,那是主人公发自心底的呼唤,为自己的外婆,这个不容易的老人。而主人公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那么就算是为了纪念离开人世的外婆,为外婆写文。外婆虽瘦小,但是她是伟大的。日子好起来以后,外公的弟弟们回来,外公家的金子和银子,虽然这些和外婆一点干系都没有,但是,外婆却能把这些看成是身外物,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外婆不是一般的女人,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像外婆说的那样:外婆说,争再多,我只能吃一小碗,所以争那么多有什么意义呢?一会儿睡下,我也只能躺一张床。本文用“野草莓”做标题,作者用心良苦,“野草莓”表明了两层意思,一层就是这种果实,在文章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那个挨饿的非常时期,“野草莓”是从外婆的死去的孩子埋葬的地方长出来的,是外婆他们得以延续生命的粮食。另一层意思是,用这种长在坟头的不起眼的,人都不吃的果实,来形容外婆的艰苦却顽强的生命力,人都是有生命的权力的。读过此文,心理很不平静,为那些受难的人们,为那些苦难的日子。逝者如斯夫,只能无奈的一叹。本文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在文章多次设置障碍,让读者充满好奇,并且逐步展开疑问,一一化解。文章脉络清晰,情感真挚,亲情的呼唤,充满正能量。推荐赏读,问候作者。【编辑:清影儿】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03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影儿        2014-11-02 21:45:48
  读过此文,心也跟着沉重。问好作者,祝福你愉快!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4-11-03 13:27:5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