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致我们终将无悔的青春(散文)

绝品 【雀巢】致我们终将无悔的青春(散文)


作者:黑人阿明 秀才,1862.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415发表时间:2015-01-14 12:51:04
摘要:尽管资料和数字没有温度和色彩,却在日积月累中凝结着“雀之巢”人的心血和汗水,特别是我们的巢友、编辑和评论员们,他们的工作性质是奉献和牺牲,他们的工作不分昼夜,他们是声声啼血的杜鹃和名副其实的夜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雀之巢”亦称为“鹊之桥”—— 那么多无私无畏的鸟儿用自己的翅膀和血肉,为文学和友谊搭起了一座横渡灿烂银河的“鹊桥”。让我们以文学和友谊的名义向他们致敬,因为,文坛上从来不缺披红戴花的新人,真正缺乏的是默默无闻的为人作嫁者。 我们相信,2015年的新雀之巢一定会飞得更快、更高、更远。它源于我们热爱江山文学网这片热土,而江山也会给我们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   

【雀巢】致我们终将无悔的青春(散文) 2001年,刚刚学会上网的黑人,在当时国内最大的著名文学网站《榕树下》,认识了笑对死亡的《死亡日记》作者陆幼青,认识了中国网络文学奠基人之一的朱威廉,更庆幸的是认识了正值本命年、“嘉华年”的女检察官独上月楼,我们一见如故,我们相见恨晚。
   那时,我们不仅在“树”下“播种”投稿,“灌水”评论,而且还随她进入“天下第一留言板”。应该说,这块留言板便是我们这些“散鸟”最初的集结地,也是“雀之巢”的雏形。只可惜,由于《榕树下》改版和易帜,这块留言板没能很好地保留和收藏,否则是完全可以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那里面装满了红色的理想、橙色的时光、金色的友谊、绿色的希望、黑色的幽默、蓝色的浪漫、紫色的神秘与芬芳。
   当年在《榕树下》,我们都觉得自己是一只终于找到了灵魂归宿的鸟,可到底是什么鸟呢?大家的想法并不一致:有人想做志存高远的鸿鹄,有人想做歌喉美丽的夜莺,有人想做羽毛鲜艳的孔雀,也有人想做专门挑毛病、找问题的啄木鸟。于是,就在这块留言板上展开了热烈甚至激烈的讨论,最后的结论是:《榕树下》是我们的心灵家园和文学乐园,而我们更像是一群简单而快乐的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起落,一起飞,自由自在,相亲相爱。这种平民文学的情结和非功利的写作态度以及团结友爱、互学互助的精神,后来都成为了“雀之巢”的基本特征。所以,我们在回望“雀之巢”走过的这些年的历程时,一定不要忘记中国首创文学网和“天下第一留言板”。虽说“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但是我们永远感恩于《榕树下》,感谢独上月楼。
   2002年是黑人的本命年,没想到好事连连。那一年的春天,独上月楼和她的亲密战友冷眼正观潮,把天南海北十六只美丽的鸟儿聚集在北京西山一个叫做妙灵山庄的地方,尽管大家都是第一次见面,却在欢笑和拥抱中蓦然找到了前世和来生的熟稔和亲切,那几天的快乐与收获,足够我们一生回味品享。请记住他们的名字吧:独上月楼(北京)、冷眼正观潮(北京)、艾伦(北京)、梦梦(北京)、飞乐(上海)、伊文(上海)、靳逊(承德)、山与海的对白(常德)、星星草(长沙)、辛唐米娜(郑州)、军旅男孩(拉萨)、泥儿(成都)、济生(朝阳)、慕容诗茵(沈阳)、小棕狗(沈阳)、黑人阿明(沈阳)。岂止这十六只鸟,通过在“天下第一留言板”上进行现场直播和即时反馈,“妙灵笔会”的讯息互动于大江南北,这边发出笑声阵阵,那边传来贺电连连,着实地热闹了好一阵子。
   就在这里、这时,大家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我们是一群精神DNA完全相同的人,是一群因为真诚而轻松或沉重的人,是一群因为善良而快乐或痛苦的人,是一群因为美丽(优秀)而幸福或不幸的人。从此以后,只要在因特网的搜索栏里打上“真善美”三个字,就可以找到彼此。求真、向善、唯美,应当是孵化“雀之巢”的精神基因。也正是在这次笔会上,我们以网络文学为题展开讨论,让《榕树下》的代表集思广益;我们同游大觉寺,并且彼此相约,同名著文;我们共同完成了《致〈榕树下〉编辑部一封信》,希望《榕树下》能成为“心灵的家园、文学的苗圃、友谊的桥梁、社会的窗口”,并且首次提出“文学网站需要经营——经营需要丰富资源;文学社团便是资源——资源需要保护开发”的观点,后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证明,这个观点是极为正确的,《榕树下》采纳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下放了编审权利,组建了各个社团。
   2003年初夏,一群鸟儿又从长城内外呼啦啦飞到沈阳,游故宫,览东陵,酒合泪,歌伴舞,连日欢声笑语不断。后来在一家名叫“小土豆”的特色餐厅里边吃边聊,认真讨论许多文友动议在《榕树下》成立自己的文学社团的事情,此前名字已经有了——既然大家都认同自己是文学的麻雀,都希望有个共同寄放灵魂的窝,那就叫雀巢吧。可是,已经先有了同名饮品的注册商标,那就叫“雀之巢”吧,好,就叫“雀之巢”!既然是文学社团,当然要有社长,当然是独上月楼,是她为首创建了“天下第一留言板”,是她率先在北京召集组织鸟儿们的心灵聚会,是她第一个代表众文友去《榕树下》上海总部请命,要求下放编辑权,是她第一个提倡在《榕树下》建立网络文学社团……这么多的“第一”,老大当之无愧。有了社长,有了基石,也有了四梁八柱,这便是“雀之巢”骄人的四支主力部队和三项基本制度:四支主力部队是编辑部、论坛、评论团、签约作者,三项基本制度是编辑值班制度、论坛管理制度、评论团组建制度。请大家记住这些美丽的名字,除了独上月楼和她的助手富乐山人、黑人阿明,“雀之巢”文学社团的第一任秘书长是冷眼正观潮,第一任主编是慕容诗茵,第一任版主是海蓝蓝,第一任评论团长是哭泣的键盘,第一位签约作者是刘齐。同时,也请大家记住这个重要的日子:2003年6月19日。这一天,注定会写进中国网络文学的历史,注定会铭刻在所有驻过或者经过这个地方的无论留鸟还是候鸟的心里——“雀之巢”,我们共同的永远的美丽的温暖的心灵家园。
   2004年的“五四”青年节,也是“雀之巢”的青春节日——又是独上月楼的精心策划,又是冷眼正观潮的鼎力支持,使得更多的鸟儿、花儿齐聚山东威海的乳山,争鸣齐放,争奇斗艳,是“雀之巢”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那时的碧海蓝天,那里的阳光沙滩,那次笔会上大家共同完成的命题作文“恋海如歌”,以及威海的“鸟投林”、乳山的“鸟争名”、蓬莱的“鸟欢歌”、烟台的“鸟分飞”都成为永远的美丽与回忆。秘书长冷眼正观潮,不仅出钱出力,而且出思想,出主张,他向诸位巢友极力推荐《鸟儿的迁徙》,以至笔会中有句话成为格言:人总在变化,而鸟儿却从来都不改变;鸟儿不说什么,它们只是坚持去飞。
   从此,“雀之巢”的建巢理念更加丰满:不仅“一起飞”,而且“一直飞”;除了“简单快乐”,还有“向前、向上”。应当说,这是乳山笔会的一大贡献。说到“雀之巢”的建巢理念,的确有许多思想“专利”,比如“中年人、大散文、平民化、责任心、归属感”,比如“拒绝‘花蛋’游戏,创造文心安静、文字干净、文友尊敬的文学环境”;比如“消灭零评论、零批评、零回帖、零编者按”;比如“树不在巢在,巢不在鸟在,鸟不在心在——心若在巢就在,‘雀之巢’归根结底是‘心巢’”;比如“‘雀之巢’是个大家庭,巢里巢外一视同仁,无论大鸟还是小鸟,无论老鸟还是新鸟,无论留鸟还是候鸟”;比如“燕雀不羡鸿鹄之志,鸿鹄安知燕雀之乐”等等。其实,这些思想和理念,也是对网络文学、平民文化的理论贡献,从中国作协的领导到《榕树下》的高管,还有许多国内专家学者都对此给予了相当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从2005年到2010年,“雀之巢”经历了会员制的实行与终止,《榕树下》的撤离与回归,社团领导的变动和更新,发稿范围的扩大及对策,还有我们每个人的事业、家庭、个人生活的种种变化……可谓分分合合、曲曲折折、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然而,我们仍然坚持“一起飞”,“一直飞”,坚持“向前飞、向上飞”。特别是在2006年主题征文《我与雀之巢》、2007年主题征文《幸福的N个理由》、2008年主题征文《悲欣交集——戊子记忆》等等。期间,“雀之巢”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重重阻碍,团结和带领广大巢友心系“雀之巢”,力挺“雀之巢”,发展壮大“雀之巢”,各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社团文集中有散文、诗歌和小说,社团论坛中有美谈、美图和美声,“雀之巢”文学丛书一本接着一本,和社会各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创造了“雀之巢”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后来有一段时间,因为《榕树下》的变故而使得“雀之巢”找不到“组织”,可是在独上月楼的号召和指引下,众多巢友仍然聚合在“雀之巢”QQ群和新浪博客圈,起码是为将来的复兴和重振保留了“火种”。
   2010年以后,随着《榕树下》的重整旗鼓和“雀之巢”的高调回归,这个堪称“榕树奇迹”的网络文学社团,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迎来了它的发展史上第三个高峰。2011年的夏天,我们响应独上月楼的召唤,齐聚北京,举行联谊会、座谈会,畅游未名湖、昆明湖,交换生日礼物(个人文集),回访《榕树下》编辑部,以各种形式和内容欢度“雀之巢”八岁生日。其间,既要接受检阅——中国作协的领导和《榕树下》编辑部的高管都给予“雀之巢”高度重视及评价;也要接受表彰——在与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主题征文活动中,“雀之巢”连获大奖,多人授勋,真可谓双喜临巢。如今的“雀之巢”,正在坚守和创新的旗帜下,努力扩大队伍,不断提高品质,开辟新的路径,攀登新的高峰。因为近年社团主要领导还要承担影视文学的重任,所以现任副社长、秘书长和编辑部、论坛、评论团的核心成员们肩头的担子更重,做出的贡献更大。今天,无论是翻阅“雀之巢”文集,还是访问“雀之巢”论坛,我们都会看到满眼繁花,收获满心感动。
   回顾十年风雨阳光路,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我们的心中盛满着自豪和骄傲。“雀之巢”不仅是《榕树下》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品质最好的文学社团之一,也是坚守时间最长,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最强的网络文学阵地。在这个社团里,成功地组织过北京笔会、沈阳笔会、乳山笔会、武汉笔会、盘锦笔会、朝阳笔会以及从内蒙到辽海、从陕西到广东、从江南到塞北的多次巢友聚会。我们的巢庆在沈阳、鞍山、盘锦、北京举行过,我们从虚拟的网络空间到真实的情感交流——这是一个不能不说的奇迹。
   在这个社团里,成功地开展过“放飞真情鸟,文心大传递”等联谊活动,救助和抚慰病危巢友、残疾巢友、弱势群体中的巢友、艰难诉讼中的巢友等公益活动,声援地震灾区、北京奥运,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建党九十周年等有社会意义的活动,从文学的“象牙塔”里走了出来——这也是一个不能不说的奇迹。
   在这个社团里,还成功地策划过会员制、花名册、生日卡、音乐会、摄影展、作品录、雀之巢群、新浪博客群等有创新意义的活动,从个人的小天地走向文友的大世界——这更是一个不能不说的奇迹。
   由一只鸟到一群燕雀,再到一片森林和天空,“雀之巢”的建立和发展,其意义重在打破世情的冷漠和隔绝,它让我们更加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人生乐在朋友多,这是许多文学社团特别是网络文学社团所不具备的情感优势和团队力量,也是当今社会比较缺乏的人文环境。“雀之巢”的诞生,像一道划破乌云的闪电,足以谓奇而迹之。
   当然,作为网络文学社团,最大的奇迹还是文学的建树。十年来,“雀之巢”里飞来飞去的巢友数以三千多计,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比较多的为平民阶层和知识女性,其中担任过编辑、版主、评论团员的巢友约有五百人;巢中编辑发表文章约三万六千多篇,总文字量远远过亿,由编辑撰写的退稿信和编者按约四十万字,(投稿与发稿的比例大致为10:7),读者点击约一千五百万次,发表评论约三十八万条;论坛中相继设立各种栏目约二十多个,总计跟帖上百万条,其经典栏目如《大观园》、《大事记》、《博物馆》、《作家团》、《雀巢之星》、《佳作欣赏》、《特别推荐》、《阿明茶座》、《今日焦点》、《今日头条》、《每周一评》等等;“雀之巢”在《榕树下》的VIP作者八十多人,如:刘齐、璩姑、米奇诺娃、寞儿、周洪立、张心阳、陆天明、马季、林奇99、眉山周闻道、冯西海、动态童话、凉月满天、亦非台、柳迦柔、老呆呆、更老的玉米、伍汉、朱子青等等,巢友正式出版个人文集上百本,其中不乏获国家级文学大奖者(寞儿荣获两届老舍散文大奖);“雀之巢”与各类媒体联合组织文学活动十几次,相继与《聊吧》、《金山》、《杂文选刊》、《新城文学》、《网络传播》等重要纸媒结成战略伙伴关系;“雀之巢”独立组织主题征文不下几十次,如“军旗下”、“金家书”、“桃李芬芳”、“三八寄语”、“中秋抒怀”、“巢庆十年”等,共收集征文上千篇,在此基础上编辑印发“雀之巢”文学丛书八本:《桃李芬芳满天下》、《呼唤良知,担当正义》、《我与雀之巢》、《幸福的N种理由》、《悲欣交集——戊子记忆》、《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情满中秋月更园》、《梦缘雀之巢》(待编),共计一百多万字。仅凭这些资料和数字,我们已经无愧于文学,更为各类民间文学社团组织所瞩目。因为,在这些资料和数字的背后,是十年寒灯,百鸟啼血,千秋文章,万众一心。
   尽管资料和数字没有温度和色彩,却在日积月累中凝结着“雀之巢”许多志愿者的心血和汗水,特别是我们的编辑、版主和评论员们,他们的工作性质是奉献和牺牲,他们的工作时间是不分昼夜,他们是声声啼血的杜鹃和名副其实的夜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雀之巢”亦为“鹊之桥”,那么多无私无畏的鸟用自己的翅膀和血肉为文学和友谊搭起了一座横渡灿烂银河的“鹊桥”。让我们以文学和友谊的名义向他们致敬。

共 10653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前景下,我们发表《致我们终将无悔的青春》一文具有特别重大的建设意义。因为这不仅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有力见证,也是网络文学发展的珍贵历史资料。更因为成文于网络文学的发展正处于瓶颈路口的关键时刻,重申“执着和坚守,比如巢中秉承的和谐与宽容,比如文学写作的宁静与淡泊,比如文学评论的热情与真诚,比如关注社会的爱心与责任,比如贴近生活的质朴与厚重,比如平民文学的普及与提高,比如网络文学的规模与品质……,对于中国的文化界、文学圈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示范作用”。其珍贵的程度,以至编者不舍得改动其中任何一个字。正如《指导意见》中指出的,“目前网络文学也存在数量大质量低,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内容雷同,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以及片面追求市场效益,侵权盗版屡打不绝,市场主体良莠不齐,管理规则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完善等突出问题。” 而“雀之巢”秉承一贯的原则,尤其是加盟江山文学网之后,坚持正文学,坚持铺架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草根文化与主流文化、大众文明与社会文明之间的桥梁的立场与经验,则是极其明智和值得推广的一个典范。推荐阅读。编辑:碎月岁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1150008】【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50330第353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哭泣的键盘        2015-01-14 17:24:56
  是的,雀之巢是个奇迹,是网络文学的奇迹,是网络文学社团的奇迹,十二年来,雀之巢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网络文学社团的辉煌,在中国网络文学史上浓墨重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它必然引导着当今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黑人阿明,是雀之巢的创始人,雀之巢的发展史和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影响力,被他点点滴滴记录在册,我们都是见证人。
   2014年,雀之巢众鸟儿齐飞,我们有理由相信:雀之巢来了,江山会更加辉煌;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江山,雀之巢的鸟儿会飞得更高。大家一起努力吧,在此,问候所有的江山人,问候所有的鸟儿们,大家2015好!
江山任鸟飞
回复11 楼        文友:黑人阿明        2015-01-15 15:43:00
  键盘是黑人在“巢”中最尊敬的人之一。喜欢她的这个观点:“雀之巢”是“江山”之花,“江山”是“雀之巢”之树。
12 楼        文友:杨柳依        2015-01-14 17:39:11
  十年筑一巢,真的不容易。祝福雀之巢在新的一年,新鸟和旧鸟齐飞,在江山上空,飞得更高,越得更远。
热爱文学和音乐
回复12 楼        文友:黑人阿明        2015-01-15 15:44:32
  如今已经十三年过去,“雀之巢”该读中学了:)))
13 楼        文友:曲新同        2015-01-14 17:46:30
  字字血,声声情,人间爱,动容处,让人泪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网络文学;建安七子,唐宋八大家,雀之巢社团,不要成为历史的化石,永葆青春的象征。
风雨路,人间爱,江山情! 这妩媚,这崎岖,这葱茏, 都是我的风景!
回复13 楼        文友:黑人阿明        2015-01-15 15:49:11
  老曲吉祥!若干年后,“雀之巢”也会成为“化石”的。不过这块化石价值连城,因为她是网络文学世界上的第一块“鸟化石”,后人破译她,考古意义重大!
14 楼        文友:杨焕亭        2015-01-14 18:14:14
  很感人的文章,往事历历在目,说来都是温暖。
咸阳市作协主席
回复14 楼        文友:黑人阿明        2015-01-15 15:52:14
  先生好!前辈好!!老朋友好!!!再去咸阳,一定登门拜访您!
15 楼        文友:柴英        2015-01-14 19:19:00
  阿明老师最有资格写这篇文章,因为,您见证了雀之巢的筑巢和发展,雀之巢的今天,有您的心血和特殊的贡献。我是新鸟,但您对您的巢贡献,我从您的《落英缤纷》一书中有深入的了解。您这篇文章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力度,是因为您爱文学,爱网络,爱巢,了解巢,您最有发言权。欣赏您的美文,赞赏你的激情,和您一起关注巢,和您一起衔来仙草筑雀巢。
回复15 楼        文友:黑人阿明        2015-01-15 15:56:02
  英子妹妹好!看到你们为新雀之巢所作出的努力及其成果,真是打心眼里高兴,愿意和你们一起落,一起飞,一起筑心巢。
16 楼        文友:黑人阿明        2015-01-14 20:23:21
  感谢月楼的督促,感谢江山的厚爱,感谢岁月的编辑,感谢诸位的评论。这种感谢,不仅发自我的内心,而且代表许多把心已经留在这里的候鸟们,他们在哪,“巢”便在哪,“树”便在哪,江山也便在哪,这便是网络文学的辐射与纵深一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即便在歧路,同归共怀襟。
17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5-01-14 20:30:45
  中午就看到这文章了,现在才有空码几个字。尤其是看到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名字,见过面和未见过面的巢友,尤其是至今还坚守在巢中的朋友,虽然已经不多了,虽然走着走着就散了,但毕竟还有人在。人之一生,凡事在于坚持和坚守,而不是遇事则馁。如果我们的人生达到无求的境界,所有的困难和坎坷自然不在话下......
男人的力量原夲就不是来自肉体,而是他的精神和思想的外化与延伸而已。
回复17 楼        文友:黑人阿明        2015-01-15 16:07:21
  其实,倘若真是一类人的话无论如何是走不散的,无论在不在“巢”里,该是朋友的照样是朋友,反之亦然。每个人都会有来的时候和走的时候,关键是留下真心和实情。对来者和走者都不说不,因为我们也在其中。这是黑人十几年来看到巢里巢外一茬一茬留鸟候鸟飞来飞去的深刻体会。
18 楼        文友:星点        2015-01-14 21:23:03
  从这里认识阿明,认识榕树下,认识雀巢来去,更认识了老大月楼,敬佩。后来者星点倾心进入,请接受!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寻找着,追逐着,向往着,挣扎着,然而,期待就在我们身边,这就是——幸福。
回复18 楼        文友:黑人阿明        2015-01-15 16:09:26
  今日新朋,明日老友,感谢雀巢,珍惜缘分》
19 楼        文友:星点        2015-01-14 21:34:07
  特赞岁月老师站在当代纸、网文学前缘高度的编按,警示高高在上的所谓有来头的权构或行家里手们。赞!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寻找着,追逐着,向往着,挣扎着,然而,期待就在我们身边,这就是——幸福。
20 楼        文友:何宇红        2015-01-14 22:40:12
  我找到了我的名字,我有点遗憾,我没有成为最老的巢鸟,但是我也很骄傲,我没有错过巢,我终于也是在巢里歌唱的小鸟。
  
   而且,我准备这一生都不离不弃,与你相依!
回复20 楼        文友:黑人阿明        2015-01-15 16:10:45
  老朋友,老感情。不抛弃,不放弃!
共 45 条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