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海鲜们(散文)

精品 【雀巢】海鲜们(散文)


作者:林之林之 秀才,118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18发表时间:2015-03-14 11:32:00
摘要:天下美味,无非两种:山珍、海味,家住青岛,得天独厚,吃山珍容易,吃海味更简单,鱼与熊掌兼得,凭白就比内地人多了一倍的福分。

【雀巢】海鲜们(散文) 天下美味,无非两种:山珍、海味,家住青岛,得天独厚,吃山珍容易,吃海味更简单,鱼与熊掌兼得,凭白就比内地人多了一倍的福分。青岛的海鲜种类繁多,鱼、鱿、参、鲍、鲸、鳗、鲳、鳎一些海中贵族就先不说了,单是摆一桌小海鲜,就足以让你口水流沥、大慰口吻、永志不忘,信也不信?
  
   1、蛤蜊
   坐首席的当然是青岛第一鲜:蛤蜊。
   蛤蜊,青岛话叫:嘎啦。喝(哈)啤酒、吃嘎啦、洗海澡,是青岛人三大幸福之最。
   青岛蛤蜊个小、皮薄、色淡、纹细,个个“顶壳肥”。五一期间,便是春暖花开蛤蜊肥美的时候,去街上看樱花回来,你可拐去市场提回个三、五斤,当然,别忘了再捎三、五斤青岛扎啤——待一大盆鲜气飘渺的蛤蜊上桌、一大钵酒花四溢的扎啤在侧,纵是让你上天做神仙的通知来了,你恐怕也会说“等我吃完了再走哈”。
   我出差外地,一周是限,过了七天,就开始想家,想家不是想人,而是想蛤蜊。那种想类似相思,一旦泛起,满心满眼皆是蛤蜊的倩影,剪不断,理还乱,唯一的办法就是快快办事,快快回转。
   2000年我在鲁院进修,挨到第28天终于挨不住了,我向秦老师递了假条,谎称“公司有急事”。出了门,我就大笑不止,如果我说请假是为了回去吃蛤蜊,想秦老师会惊掉下巴、笑掉大牙的。
   T25直抵青岛,知妻莫若夫,龙先生一接到我立即拉去了海鲜小馆,店家以最快的速度端上两大盆蛤蜊,一盆原汁,一盆辣炒。我头不抬,眼不睁,左右开弓,火速将两盆蛤蜊变成两盆蛤蜊皮,美味入腹,人才熨贴地长舒一口气:哦,到家了!
   多少年来,我频频外出,龙先生总是能让我在进门的第一时间吃上蛤蜊,不管是白天,还是夜半,从没落空。对此,我心存感激。
  
   2、螺
   龙先生最嗜的是螺。在我们当地,我们都管这些圆不溜鳅的东西叫“骨碌”。
   螺的分类众多,我熟知的有拳螺、偏螺、香螺、丁螺、锥螺等。拳螺,形大如拳。大者如武松、鲁达之拳,小者如初生婴儿之拳。我看到最大的一只有小号花盆大小,内容也大得触目惊心。我对太大的东西一向心怀敬畏,认为大得出乎其类者必有来历,有来历便不易再为口舌之物。所以主人让我尝尝,我只用切了一小片,胡乱咽下,未敢细品。主人说如何,当然点头说好。
   拳螺腰间有苦胆一缕,怕苦的人总喜欢剔除干净再入口。其实,拳螺独到的鲜美正是因为那一丝苦冽,而且,苦胆消炎利尿,是天然的利胆药,弃之不用,实在可惜。
   我做煤贩子的时候,整天跟长途车司机打交道,很知道他们的挣钱的辛苦。所以,每次除了付他们足足的运输费,总是额外地请他们海吃一顿。一次,为了犒劳一群跑夜车的人,我特地给每个人上了一只大海螺。到最后却发现,肥嫩的螺肉好好地搁在盘子里,螺壳却揣走了。惊问为什么?人高马大的鲁西南汉子们一下子红了脸,说这营生怪那个的,不敢吃——外边的营生怪好看,带回家给小孩子,一定欢喜。
   对锥螺的感情源自童年的温情。
   夏秋季节,我们哪个得了奖状,猪草打得够多,剜菜超了指标,菜园浇得透彻,扫地不扫猫儿脸,一天到晚没有跟弟妹拌嘴吵架,又恰好街上有的卖,母亲就会很慨慷地摸出二分钱,让我们去买两茶盅过瘾。
   吃锥螺要先把锥螺的“锥”掰掉,然后对嘴猛吸,好将那罗旋里的肉吸出来。铁钉大小的壳里的内容能有多少?我们常常把脖子抻得发僵、嘴巴吸得发木,吃进去的螺肉似乎还没到肚子。
   渔民有首“骨碌歌”:“香骨碌”香,“丁骨碌”臊,“偏骨碌”好吃不好挑,明白地道出三种的“骨碌”的品性特性。
   “香骨碌”外体黑褐,其肉特香,喜欢紧贴礁石而生,密密麻麻、累累穗穗镶在礁石上,数量多得惊人。只是老也长不大,真正的渔民懒得理会,只有闲来无事的老头老太太才去拣一点,吃不了,拿去街角卖个三元五块,权当是锻练身体了。
   “偏骨碌”体形扁平,质细味鲜,只是内容深陷,好吃不好挑。
   肉质浑圆又好挑的“丁骨碌”是龙先生的最爱,周日回来,喝青啤,挑“骨碌”,看电视,是其恒久不变的追求。
   受桃报李,每到周未,我总是千方百计去市场、去海边、去熟悉的渔民家里寻两斤回来,让他享受他的幸福生活。
  
   3、黑蛤蜊
   黑蛤蜊有许多名字:海瓜子、海红、海白、海贝、薄壳。
   海瓜子指的是它的外形,海红、海白说的是内容,海贝是类别,黑蛤蜊则是指它外皮的色泽,薄壳很明白说的是它的特征,有点像一个烧包父母忽然得了一个宝贝儿子,不知道给孩子叫什么好了。
   黑蛤蜊是养殖贝,季节性特强,初春季节、寒峭未退,渔民们把养得通肥的黑蛤蜊拉上来,迅速推向市场。此时你去市场,包准一片黑亮。月余,黑潮即退。黑蛤蜊是海货市场的一匹黑马,突然杀进,迅速杀出,作为食客,你一定要与时俱进。
   吃黑蛤蜊也要迅速,一旦出锅,立马开吃,或者,锅也不用出,就锅而吃,其鲜美让你来不及喘气说话,凉了,则又硬又腥,其韵其味锐减。
   黑蛤蜊皮黑价不黑,10元钱四、五斤,黑蛤蜊下来的时候,再穷的人家也敢天天摆上吃,应是最平民化、人性化的海味。
  
   4、砺虾
   砺虾看上去极普通,个头不如龙虾,漂亮不如鸡尾,情调不如对虾,它之所以能独得岛城人的青睐,一是它不高的价位,二是它鲜中带甜的风味。就像海螺的微苦,吃过砺虾,舌根处的微甜总是那么令人着迷。
   砺虾烹饪形式多种多样,可炸、可煎、可烤、可焖、可与白菜萝卜粉丝同熬,怎么吃,怎么有味。你若毫无入厨经验,只需一瓢开水两勺咸盐同煮,也是天下难得的美味。
   另外,砺虾就是大名鼎鼎的青岛金钩虾米,你可知道?!
  
   5、虾虎
   虾虎的名字,听上去太凶,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一个曼妙诗意的名字:瑟琶虾。
   瑟琶好听不好弹,瑟琶虾好吃却难剥。它就像古代武士,长长的身子从头到尾都裹着一层硬剌甲,即使业务熟练的岛城人民,剥吃时也一样避免不了双手受伤——你吃我的肉,你得流点血。
   瑟琶虾难剥,还因为它肚子下面的腿脚太多。至于多少条,我没有数过,但女瑟琶比男瑟琶还多了一对小腿我却知道,因此,面对一箩筐瑟琶虾,要男要女全凭一双肉眼,无需B超。每条腿都是一道关卡,要吃到它,就得不畏艰险、不怕流血、披荆斩棘、攻城拔寨。除了有勇有谋、还得有足够的耐心。像王蓝田那样的急性子,就无法享受到瑟琶虾之丽质鲜美!
  
   6、蟹
   清代大戏剧家、文学家李渔当是吃蟹第一高手,他吃蟹的名气一丝也不比他的文名逊色,有关他吃蟹的轶事更是流传广泛。
   每当夏秋之时,他就开始积储买蟹之钱,家人笑他“贪蟹如命”,他就索性将买蟹钱命名为“买命钱”,且专款专用,从金秋蟹出,一直吃到霜降蟹绝。还要刷瓮备糟做糟蟹,以储无蟹之需。可谓蟹之知已、蟹之死对头也!
   “但期对酒能逢蟹”,你要宴请他,最好有蟹,既然有蟹,何妨惜酒。有酒有蟹,夫复何求?
   散文大家梁实秋先生有一篇吃蟹的文章,说吃螃蟹要慢条斯理,细吹细打,蟹肉才不会糟踏,吃完了要把碎壳秤一秤,分量轻者才算吃蟹高手。
   “细吹细打”,真真贴切有趣!
   可是伸着脖子、瞪着眼睛、张着嘴巴、全神贯注对着城俯深密的蟹体“细吹细打”,那功夫可不是人人能练得,梁先生那样淡定的一个人也似乎也没有做到呢!
   不过,他们吃的都是细致的河蟹,粗犷的海蟹远没那么费劲,揭去肚脐,掀去顶盖,先蟹黄,后蟹肉,八条腿脚用牙一漱,一只蟹成了一堆壳——拿去称吧!
  
   7、扇贝
   扇贝,即美丽大方、又鲜美实惠,就像外美内惠的女人,谁看了都会心生爱慕。
   渔村人称扇贝为“满口货”,意思很明白,一只即满口,十分解馋。的确,吃扇贝不需多,七、八只足矣。
   吃完了它鲜美的肉,不妨再带走它艳丽的壳,运用你的才情,用玻璃胶把它们组合起来,有可能成为你家中最惹眼的风景。
   七盘了,够不够吃呀?不够?再上一脸盆海蛎子。

共 32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舌尖文字,总会勾起人们的食欲。舌尖之美,如山珍,但山珍之鲜难敌海鲜。此篇行文之妙在于用流畅而又诙谐的语言描绘着家乡青岛美味海鲜的绝妙所在,蛤蜊的鲜,螺肉的滑,砺虾的微甜,虾虎的丽质,海蟹的韵味,扇贝的遐思,无一不是一道道靓丽锝美食风景线。"七盘了,够不够吃呀?不够?再上一脸盆海蛎子。"呵呵,这些生动的描述令读者在赏读的同时,垂涎欲滴,津液肆溢。好文,推荐阅读。编辑:耘池墨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318003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浪子冰凌        2015-07-10 11:39:42
  感谢赐稿!您的这篇文章已被新雀之巢文学社微信公众号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quezhichaorongshuxia”,之后可在“查看历史消息”中查看。
在文字世界里,在自由与孤独之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