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远佛自悦

编辑推荐 远佛自悦


作者:笑梦狂龙 秀才,124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57发表时间:2009-06-04 13:16:40

现在这个世界所追寻的,并不是信仰和精神上的力量,而是怎样营利与如何发财。所以列夫托尔斯泰说,也许只有学者及艺术家作出牺牲、放弃安宁和幸福去追寻自己的使命,才能找到和证实使命。这几天随着网友正确人生的帖一路走来,从他讲解的佛学中,体会着佛学中也说的“出世”概念,人们研习佛法,掌握智慧,明了宇宙与人生的真谛,在静虚中心地清净,烦恼不起,来体悟永恒。
   ??
   可我的视角一点也没有向出世的方向移过,目光只是注意身边的琐事,不能从心底出一些故事,只能从生活中寻求,不为营利也不去想着发财,也没什么使命,坦白讲就是一乐子,自己开心,活的踏实且充实。但如果真要想着成佛,好像有人说过,你可以依靠着人生世间的真实生命,努力唤醒本已心中的自然本性,灭却颠倒攀援与妄想恶觉,自然你就可以觉悟成佛了。
   ??
   但从我看到的,有关佛教类的书上知道,其实最初的,原始的佛教认为整个世间处于一种没有常性的状态,宇宙和人生是一些无尽的,个别的刹那而逝的原素的结合,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必有死的过程,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要不说老和尚去逝时显的那么平静,视死如归,这就是人们都知道的圆寂。
   ??
   其实,涅槃寂静是原始佛教教义中的三个主要特征,合称“三相”又称“三法印”。“无明”的遮障产生了贪欲,有了烦恼,用中和的色彩,走“中道”的道路来解决,其教义以“苦”为中心思想,围绕“苦”建立了四谛说,八正道,五蕴,十二支,涅槃观思想,以及“无我”构成了一套的佛教理论与实践体糸。
   ??
   也就是说,知道这个“苦”字,一切了结。从佛法的角度,凡是所有事物的相状都是虚妄不实的假象,只要认识各种事物的相状,不是真实存在的相状就算见到如来。这同入世中人情的练达,洞明世事一样,一种关注虚,一种关注实,守住感觉到的某种状态,没有无盼之念,息却不善之举,顺其自然,如溪水之上的花瓣存质流形。
   ??
   流顺的生命,凭借着本体固有的自觉,在每个庄严的人生里自然滋生出神圣无比的使命感,在那类能够拈花一笑的瞬间,体悟着人生由苦恼到觉醒的过程,正是这种觉醒也让人由陶治、提炼而净化了心灵,让我们摆脱了那无常的幻灭感,把握隹生命的真实与永恒,从而才能有内心的安祥及心灵的和谐,以至于剔除生命的阴暗面臻至生命的圆满。
   ??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世界万物只有通过心灵的感知才能获得真实存在的意义,离开了人心灵的体验,外界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就像你现在正看着的,我所码的文字,也只我们在用心体悟中,寻找到自己精神上相合的元素,在自己的领悟中消除认知的障碍,在自己的思考中,让自己的心灵与宇宙自然地合二为一,进入自由超凡的美妙境界中,获得一份自己的愉悦。
   ??
   人们在寻求中,现在物化的世界已经让生活变得极为繁复,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学者,也不是每个都是艺术家,那种境界的使命也不是我这样的思维所要寻求的,苦恼的抗衡,失败的往往是自己,想一下,远古,那时候,世风淳朴未化,先民们对内还没有眷恋、羡慕的七情六欲的变化,对外也没有追逐利禄的形体疲劳,对于我们现在的观念来讲,一定的人总与这一定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真正在当下,谈论佛法的对那些有使命感的就不用说了,从我身边的人身上来看,不过是一种用来寻求名利的利器。而这一切,如佛法所言也都是本心自生的,即便这一切都存在着。
   ??
   而我胡言的,我所体认的,不过得了一些皮毛的知识,这不是佛家所言的智慧,那种通过内心体验和证悟的宗教智慧,能让修持者断除烦恼得到解脱,就像那些真正写小说的人一样,让灵感带他走进佛言的独立的世界中使他们功德圆满,而我这样的也只能远佛自悦。

共 14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说远佛,是自谦。或者对自己有一个相对清醒的认识。遵从内心需求,“寻找到自己精神上相合的元素,在自己的领悟中消除认知的障碍”,这样也就很不错了。如你所说,“世界万物只有通过心灵的感知才能获得真实存在的意义”。【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邬海波        2009-06-04 13:26:20
  流顺的生命,凭借着本体固有的自觉,在每个庄严的人生里自然滋生出神圣无比的使命感,在那类能够拈花一笑的瞬间,体悟着人生由苦恼到觉醒的过程,正是这种觉醒也让人由陶治、提炼而净化了心灵,让我们摆脱了那无常的幻灭感,把握隹生命的真实与永恒,从而才能有内心的安祥及心灵的和谐,以至于剔除生命的阴暗面臻至生命的圆满。
   这种感悟很好。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