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刘老太的糖

绝品 刘老太的糖


作者:紫玉清凉 举人,4422.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163发表时间:2015-04-02 23:04:36

刘老太的糖 一、
   这个冬日早晨,刘老太像往日一样早早醒来。屋内炉火已熄,风透窗隙,冷意沁人。冰花爬上玻璃,白茫茫的一片,整个世界像是被纸糊上似的。
   老太在玻璃上呵开个小洞,向外望去。窗户外,雪浪汹涌,翻墙越脊,起伏绵延着,涌入天际。
   老太心思有些恍惚,感觉雪变成了无数白色的蝇子,围着她嗡嗡叫,间或一两声闷雷响起。她奇怪了,下雪的天气,怎么会有雷声?老太回过神来后才发现,雷声竟是从自己肚子那里响起的。
   她饿了。儿子不在家,儿媳是要睡到九点之后才会起床的。指望不上别人,老太便自个慢吞吞地穿衣,下地,洗脸,梳头,对着镜子把自己整理得干净清爽,打开房门,准备出去拿柴火做饭。
   老太左脚刚迈出门槛,就打了滑,接着身子后坐,扑通一下就摔在那里。老太清楚地听到一声“咔擦”,接着,有尖锐的疼痛从右腿处传出,开始蔓延。她心里一沉,也不吱声,一只干枯的手在空气中划拉几下,摸着门框,想要自个爬起来。但是,发现自己的右腿一动就疼痛难忍,而且不听使唤。她感到不妙,于是大声招呼儿媳:素他娘,素他娘,赶紧的,把我扶起来。
   儿媳在婆婆刚摔倒的时候就听到了。心里正在嘀咕呢,这么大岁数,别再摔出个好歹来,我还得伺候着。这时,就听到叫声了。慌得她几把穿好衣服,鞋子也来不及提好,拖拉着就跑过来。
   正屋的门开着,冷风在屋子里畅通无阻,毫不客气地从儿媳的脖领和下摆处钻进去,她打个寒颤,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屋外,白花花的雪亮晶晶的,像是供销社盐池里的咸盐,晃得她睁不开眼睛。她揉了几下之后,终于看到了背冲着她的婆婆,顶着雪白的发,偎在门槛外的地面上。
  
   二、
   九十一的刘老太就此下不了地。医生也不敢轻易动手术,年纪太大。只能用老办法接了一下骨头,开点药在家调养。一辈子习惯了自个照顾自个的刘老太,这次真的享福了。
   家里忽然就拥挤起来。儿子,孙子,孙媳,闹哄哄的,宛然一幅山水版的多子多寿图。人多,殷勤就多。老太被围在中间,后辈们有的递水,有的剥桔子,有的就坐在刘老太身边,一会儿给她捏捏手,一会儿理理头发。炉火也打破平日里半死不活的状态,旺旺的,连炉膛都微红了,小屋里的温度蹿着高地上升。老太脸似金菊,皱纹罗织,干枯的皮肤下,血液重新哗哗流淌起来。
   儿媳跟孙媳在灶前忙得脚不沾地。菜品很丰盛,荤素搭配,颜色鲜亮,条理分明,让人一看就知道两个女人是过日子的行家里手。
   孙媳掌勺,儿媳围着灶团团转。一边歪着脖子,佝偻着腰杆,偏着脑袋,盯着孙媳的脸,极其小心地问她还要做啥,水够不够等等。孙媳手脚不停,闪亮的锅铲翻弄得如同舞花剑,对婆婆的问话有一句没一句地回应着。
   儿媳一边伺候着,一边把一双小三角眼转得飞快。一忽儿东,一忽儿西,更多的时候停留在老太身上。老太也是如此,一边跟后辈们搭讪,一边不动声色地偷看儿媳。她们的表情一致,看起来更像亲娘俩。
   这时,街门又被叩响,呼啦啦几个人涌进来。屋子里的,急忙忙地伸长脖颈向外看。老太动不了,却更焦急。上半身陡然长出了几寸,脑袋探出,脖子上的青筋都一条条鼓胀起来。
   为首的是老太唯一的女儿。真正的娘俩见了面,各自的眼里都水汪汪的,叽里咕噜的液体在浅浅的眼眶里滚来滚去,却硬是不肯落下。
   当年,女儿出嫁的时候,正是灾荒之时,粮食贵如金。女儿的亲事,给家里人换了半个月的口粮。其实,当时老太手里还是有些家底的,但是,天性里的忧患意识使她不敢倾囊而出。
   村东头是条经年不干涸的大河。河水中,白云摇头摆尾,一身火红的新嫁娘跌进了白云里。
   老太得了急症,不能见人,临时改变主意,要接亲的从这里接走女儿。其实,母女,包括一家人心里都清清楚楚,她是为了省下那餐招待客人的饭菜。
   婆婆家也是心知肚明的。虽不点破,但是心里对新媳妇自然是看低了些。
   女儿含泪走了。老太把自己关在屋里,打开靠近火炕的红木箱,取出一个精致的小木盒,在里面翻了几下,拿出一个物件,放在手里痴痴地盯着看。那物件金晃晃的,很扎眼。是一副有着龙凤呈祥图案的镯子,古色古香,精致异常,戴在女儿瓷般细腻润滑的腕上,应当是再合适、漂亮不过了。
   老太看着,一滴眼泪便珍珠似的滴在镯子上。水光里,女儿泪光晶莹的眼睛浮上来,无限哀怨地看着她。
   物件跟人一样,生不逢时运寂寥。再怎么尊贵的镯子,到了忍饥挨饿的关头,也得变贱。老太的眼中,镯子一会变成粮食,一会变成女儿的眼泪,她的心也一阵疼似一阵。
   匣子里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它们被换成一点点可怜巴巴的粮食,流进叽里咕噜作响的肚子里。
   多年的光阴,轻飘飘地就飞走了。老太每次看到女儿,就会想起那副镯子。想起那副镯子,落在镯子上女儿的泪眼就死死地盯着她看。
   这些往事,不知为何,在老太的脑袋里一装就是多年,不仅没有被忘记,反而愈来愈清晰。
   外孙女小琴安静地立在母亲身后。跟大家打招呼之后,便很自动地站到一旁了。老太明察秋毫,摆手让她过去。孙女素素本来一直靠着老太坐着,看到老太招呼了小琴,脸呱嗒一下落下来,嘟着嘴,不情不愿地挪出个地方,让小琴坐到老太身边去。
   外面的儿媳,感觉小姑子一家来的时候,仿佛带来一片黑云,屋里的光线一下就黯淡下来。这朵云使她压抑,呼吸不畅。但她没有表现出来,反而在房门打开的那刻,第一时间冲过去,一把握住小姑子冰凉的手,小眼睛被周遭的褶子挤进角落里,嘴巴里唾沫横飞:妹妹,外面冷吧,看这手凉的,让人心疼,赶紧进屋哈。安顿好她们之后,回到堂屋的她,眼睛越发忙碌起来,一会儿老太,一会儿小姑子,一会儿小琴,穿花蝴蝶似的。屋里的一让一坐,让她感觉不得劲。于是,手里的活计不自然就加重了力道,盆碗之间响起杂音。
   孙媳奇怪起来,回头看看婆婆,又看看屋里,一脸茫然。婆婆嘟嘟囔囔地小声说:一个外人,靠那么近干嘛呢,好像自己有多孝顺一样。孙媳停下来,认真向屋里望了会儿,看明白了形式,当即也变得义愤填膺起来。就是,一个外姓人,靠那么近,想干嘛呢,孙媳说,声音有些放大了。
  
   三、
   家宴散场后,大家寒暄着道别,一个个依次离开。小琴穿好外套,走到外婆跟前,拉着外婆的手,也不说话,眼眶里又是湿乎乎的。老太也不说话,一双浑浊的眼睛,紧紧地扎在小琴脸上,笑容颤巍巍的,竟有些讨好的意味。
   小琴说:外婆,我走了,明天再来看你好不好?
   老太说:不好,你别走了,陪我住几天吧。
   小琴说:好。
   一个“好”字刚出口,小琴便想起什么事儿似的,转过头去看向堂屋。眼神却真的与另一个眼神撞到,当啷一下跌到地面上。
   堂屋里,儿媳扎撒着手,脸色如西北天,乌云层叠,直愣愣地看着小琴。孙媳站在她旁边,脸上的表情竟是一模一样,像是两尊神像。
   小琴收拾起跌落的眼神,回过神来看着外婆,握着外婆的手,多了几分凄惶无助:外婆,我家里离不开人,明天再来看你好不好?一边说,一边将眼风溜出去,偷看堂屋的那两尊神。老太端端正正地坐在炕稍,眼睛只微微一瞥堂屋,便轻轻笑了。然后,清楚地回答:好。
   孙媳比小琴先走一步,临走的时候,脸色阴沉,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回过头来,撅起丰满的屁股,歪着脑壳对屋里斜瞥着,厚墩墩的嘴唇撅起老高。做婆婆的推搡她一把,凑在她耳边嘀嘀咕咕说了几句。她脸上紧张嫉妒的表情才略略放松了些,拍拍婆婆的手,也不说话,眨巴着眼睛,向屋里努努嘴,转身离开。 送走孙媳,儿媳迅速关好门,一路小跑着颠回屋。先是看了一眼小琴,眼光溜达到那个金光闪闪的铜锁上,看到一切如常。方才亲热地坐在小琴与老太对面,拉着小琴的手,嘘寒问暖起来。老太只微微笑,也不插话,一副了然事外的模样。
   受伤之后的老太,生活变得更加安静。除了隔三差五来探望她的后代,她能够看到的,只是窗外鸽子笼一样大小的天空,还有一小半被厢房挡住。那些她熟悉的灰色瓦片,沁着冷冷的雪色,安静地呆在蓝天白云下,被她的眼睛蒸着,煮着,慢慢变得沸腾起来,河一样喧嚣。比村外那条从山里流出来,路过村庄,又淌向远方的河流还要宽,还要广。那是一种她没有见过也无法估量的宽阔。深蓝、幽暗、阴冷,无边无际。她感觉已经掉进去了,不得不拼命扑腾着挣扎,水中还有一些人,同她一样挣扎着。
   水下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拖拽着她,向下沉去。她踢它,扭它,甚至不顾呛水的难受去咬它,它依然不肯放过她。就那样死死地,毫不犹豫地一路拽着她,向下,向下,再向下。岸,就在前方,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罩在一层雾气里,近在迟尺却遥不可及。老太忽的一个激灵,从那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中醒来, 她发现自己又昏睡了一觉,对面墙上的时钟已经指向十二点半。
   整个房间像是一口巨大的棺材,在阳光下安静地睡着。儿子回工地了,后辈们自那天之后,便很少有时间过来,都忙。倒是小琴,隔一天是必定要来陪伴一天的。她来的这天,儿媳必然不出去,一整天笑嘻嘻地陪着小琴,家长里短地说个不停。
   老太的肚子咕噜咕噜叫起来,她伸出手,向枕头下面掏去,小琴昨天给她带了一包糖,她记得自己是放在那里的。老太喜欢吃糖,从儿时一直吃到现在。即使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她也能够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这种癖好。糖的甜味,带给她比生活更直接的幸福感。
   老太习惯在每个晚上剥开七八颗,然后关了灯,在黑暗中慢慢地一颗一颗地摸索着吃下去。这个习惯,损害了她的牙齿,如今的老太,只剩下两颗牙,上面一颗,下面一颗,像两个摇摇晃晃的拴马桩,立在干瘪凹陷的嘴巴里。
   老太只吃硬的糖块,一粒一粒,缓缓融化,丝丝的甜香可以很缓慢很持久地在黑暗中发散出来,讨好她的味觉,并适度地散发出热量,将她身体里,生活中的一些苦恼和冰冷逼出来。这些甜,在漫长的时光里,给了她抵御孤独和悲凉的勇气。丈夫在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之后,便不肯与她同睡一屋,陪伴她的只有糖。
   丈夫在年富力强时中风,一躺就是十多年。生活的重担,孩子们的教育以及吃喝拉撒一下子都压在她身上。所有生活的苦,都被这种味觉上的甜蜜给消融了。那种细细的柔软的甜蜜,慢慢侵入骨髓,如同一个温暖体贴的怀抱,给她安全感。每天晚上,这样芳香而快乐的感觉缓缓地带她走入梦中,让她忘记生活给予她的所有重压。待到第二天太阳升起时,她又会满脸微笑地开始新的一天。
   可是,今天,她的手掏空了。
   她想起来,糖昨天就被儿媳收走了。说是医生嘱咐,不让吃糖,对身体恢复不利。老太感觉到,摔伤之后,儿媳还是儿媳,只是脸上时常蒙着一层薄薄的颜色,像是青苔。眼神里也一样,绿幽幽的,意味深长。对老太的吩咐,她从不拒绝,但会经常失聪。
   空旷的屋子里,老太蠕动着嘴巴,仿佛含着一颗沁人心脾的糖。晌午了,早饭和午饭,还不见踪影。儿媳,也不见踪影。
  
   四、
   儿子在家的时候,儿媳对一日三餐是非常上心的。所有亲人都知道刘老太的这个特点,就是饮食规律,适中,从不会因为生气或者有事少吃一餐,也不会因为食物丰盛就多吃一口。可现在,刘老太动不得了,自己不做,儿媳便能拖就拖。有时候,会扔点零食过来。偏偏老太不喜欢吃,也就不去动。
   她开始在小琴或者其他人来的时候,努力多吃一些。但这样一来,她那有规律的肠胃就受不了,闹起意见,时常拉肚子。儿媳脸上的青苔越结越厚,说话也干脆利落得如同放鞭炮,先前的小心翼翼全然不见。
   每当这时候,老太就特别想吃糖。她感觉骨头里,喉咙里都在刺痒,这种刺痒用手或者任何东西都无法触摸得到,只有糖,那一粒小小的,药丸一般的小玩意儿才能干净利落地解决它。
   其实,老太的枕边还是有糖的。花花绿绿的一堆,一共三十颗,都是儿媳一粒一粒数过的。偏偏老太不敢动,因为儿媳刀子一样的三角眼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扫视过来,比当年鬼子的探照灯还令人胆战心惊。
   老太感觉出来,自己跌断的,不是腿,而是尊严和权威。这个儿媳,这么多年来,是一个多么老实规矩的人啊。伺候自己和家人勤勤恳恳,从无怨言,看到老太的时候,更是谦卑,几乎到了让她站着她不敢坐下的程度。当然现在也是这样,人前仍然是一只收拢羽翼,乖巧无比的小鸽子。
   只有刘老太跟她俩个人的时候,这只鸽子就变成了老鹰。爪子伸出来,变得尖锐无比,能够穿透老太的心灵,使她的心一颤一颤的,仿佛害了心脏病。这种地位的转变是颠覆性的,一开始还是试探着的,后来就不再伪装。对婆婆,她自有一套对付的办法。她既不恼也不骂,只是在老太急着要解手的时候,耳朵或者眼睛同时失聪。任凭老太一叠声地催促,那声音由开始的心安理得,变成哀求,再后来就像门缝里偷偷溜进来的一缕风,颤颤的,没有一丝的力气……
   老太是有洁癖的。对污浊的气味特别敏感,更不要说自己的排泄物了。她先后生了四个孩子,只剩下后面的一儿一女。前两个,是儿子,都出生在冬天。老太干净,生怕他们屙的屎尿脏了自己的被窝,于是,即使屋子里再冷,她也不肯将他们放在自己的被窝中,那个时候的家里,没有炉火,到早晨起来,水缸上面都是厚厚的一层冰。

共 10191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寒冷的季节,冷却的亲情;满堂的儿孙,孤独的老太;一个神秘的匣子,几颗贪婪的觊觎心。作品在老太眼中的漫天大雪中开篇,以带着儿媳忏悔与恐惧的花花绿绿的糖戛然而止,而其中所经历的过程则起伏翻涌着人生的百般滋味:刘老太以九十高龄的倔强高傲,却在受伤无奈之下降下尊严,随后又在儿媳的刁难与折磨中,睿智清明地勘破物念,豁达从容地撒手尘寰;儿媳与孙媳的贪婪让其言行龌龊而恶毒,特别是儿媳撕下多年的伪装与忍耐之后,暴露出让人悚然而粟的阴险;女儿与外孙女因为身份的尴尬而不敢表达,他们的孝顺与为难带着让人同情的善良和软弱;而孙媳秉承了儿媳的恶毒并胜于蓝的结局,则隐晦地表达出恶人自有恶人磨的喻意。刘老太的糖,是一种甜蜜的依赖,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柱,同时,也是儿媳掐在手中的砝码,承载着欲望的寄生与幻灭。一块小小的糖在作者手中像个魔术棒一般,展现出世态人情的冷暖,揭示出人性的善恶真伪。作品文字含蓄凝练,意韵幽深,于生动中暗藏犀利,所塑造的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与特点,言行举止呼之欲出。在文中作者精心地设计了几个特殊的场景,深刻的寓意暗藏其中,以环境与情景描写,烘托情节与人物的内心,这便是作者创作手法的巧妙之处。一篇蕴含世态百相、揭示人性欲望的伦理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瞳若秋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40301】【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50501第377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31 楼        文友:秋日私语        2015-05-10 12:01:50
  《刘老太的糖》是篇乡土气息浓厚的小说。作者只抓住刘老太生前的二十一天,短短的二十几天里,却赋予了更多的人性的善恶与丑陋。作者善于使用细节刻画,从头至尾没有描绘刘老太的肖像,但一个干净利落,勤俭刚毅的老人跃然纸上,特别是刘老太凹陷的嘴巴里仅剩的两颗牙齿令人印象深刻。从而引出主题--糖。糖,伤了老人的牙,糖,又是老人心理上的依赖,生活上的艰苦被糖冲淡,然而在老人挣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儿媳妇却剥夺了她吃糖的权力……
   (一)人物
   刘老太的个性:1、严厉不苟言笑。表现在儿媳妇在她离世前,才看到她温暖,慈祥,阳光明媚的微笑 。儿子和儿媳对她都是仰望的。刘老太是受了封建思想的毒害,对家乃至子女都保持着高高在上的权威。
   2、洁癖而冷酷。为了自己的洁净,不惜失掉自己儿子的生命为代价 ,她的冷漠与无情是旧中国一小部分老太太的缩影。然而在她不能动的时候,偏偏要承受污秽的侵害,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种悲哀。
   3、好强。刘老太九十岁的高龄,依然自己做饭吃,而且眼不花耳不聋,如果不是摔伤,想是活到天年的。
   儿媳妇的个性:1、虚伪。“人前仍然是一只收拢羽翼,乖巧的小鸽子。只有刘老太跟她两个人的时候,这只鸽子就变成了老鹰。”作者笔下的儿媳只用短短的比喻,她的虚伪,很清晰地呈献给读者。无不感叹作者驾驭文笔的能力!
   2、冷酷。她对待婆婆拉肚子,递便盆是:“人隔的老远,咣当把便盆扔过来。”,对饥饿的婆婆,有时候会扔点零食过来。作者两个“扔”字,把儿媳冷酷无情丑陋的嘴脸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她剥夺了刘老太吃糖的喜好,再次体现人性的丑恶。
   3、贪财。她经常眼睛盯着刘老太的箱子 和她腕上的钥匙,对大姑姐一家她是提防的,虽然面上表现出来热情,实际内心是反感的,生怕婆婆那点存货一不留神就被大姑姐抢占。表现出她口是心非,心胸狭隘的本质。
   (二)语言
   紫玉的语言是文中最大的亮点,接地气,俗语多,很容易走进读者心里。最后儿媳假惺惺哭婆婆那段,非常逼真,贴近现实生活。小说最重要就是一个叙述,“说”得好,妙趣横生;“说”得不好,枯燥无味。紫玉的“说”就非常棒,人物灵动,情节虽没有大起大落,但给读者的感受却是波涛浪涌 。
   (三)情节
   情节设计巧妙,而且善于留白,给读者以极大的空间想象。刘老太与祖母之间究竟有什么矛盾?刘老太腕上的钥匙怎么就没了?是不是儿媳妇拿的?以及她的存货究竟是什么?作者一直是半掩半露的,读者是急于想知道答案的,而到文章结束也没有答案,这就是此文的巧妙之处 。结尾安排也起到与主题相呼应的作用,反讽意味强烈!
   紫玉这篇小说值得一读,期待更多佳作~
回复31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5-05-13 21:39:06
  让我说啥呢?秋日姐的忙,我是知道的。咱们之间偶尔交流,亦是来去匆匆。但就是这样匆匆一瞥,却注定投缘。不说感谢,看行动吧。我准备了大砖头,小石子的,姐姐先戴头盔吧。O(∩_∩)O
32 楼        文友:王之涵        2015-05-10 21:23:25
  如此绝妙的文章,看了实在回味无穷,爱不释手。
回复32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5-05-13 21:40:15
  感谢谬赞。咱们一起努力,在写作路上越走越远。遥祝夏安!
33 楼        文友:花过无影        2015-05-10 22:01:11
  糖,不一定是甜的。人生,正是在这种甘苦的交替中渡过的。小说中的女人们,正是生活中不同类型女人的反应。
回复33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5-05-13 21:40:51
  谢谢无影支持!期待你更多的佳作呈现!
34 楼        文友:向馨蓝        2015-05-11 08:45:27
  清凉姐姐的这篇小说真好,跟随着姐姐的描述仿佛一下子就钻进了剧中人物的心里去,好精彩。处处细节的打磨更是让我想到了生活中面对的人,那一个牵动的嘴角,一闪即逝的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或许再深入一下,就能懂得。
素色画悲秋,清歌唱我愁。断句写轻忧,浮生若水流。
回复34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5-05-13 21:42:42
  蓝的文我也去读过,不止一次。可有时候不知该如何留言,于是恍恍惚惚就过了。你的文风,清新,优雅,时尚,很走心。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等待你的更多佳作哦!
35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5-05-11 15:25:42
  看了紫玉的讲课,又来欣赏佳作,我只能说诚如功夫了得,努力学习 精心揣摩!
馨语馨愿
回复35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5-06-05 09:02:48
  再来看文,竟然发现馨的留言,很开心。我记得好像当时回复来着,竟然没有了。来迟啦,抱一个算赔罪哈。你的文,我也非常喜欢,咱们互相学习交流吧。祝福馨!
36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5-05-11 19:49:18
  “糖”,透过一个家庭中婆媳、母子、母女等诸种生活关系,剖解了孝道的真假、人性的善恶,寄寓深邃,别有枢机。
   情境阔大,细节真实,妙比生动,确然是一篇名副其实的绝品。
   学习,欣赏,祝贺紫玉。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36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5-05-13 21:43:52
  这次群里交流,我捡到两个宝贝。你是其中一个哈。对你的喜欢与感谢,都埋在心里。期待做一生一世的朋友!
37 楼        文友:夏冰        2015-05-11 22:44:10
  佳作!足可窒息的氛围,精彩有致的语言,让人在沉重中又有所获得。几个人物形象立体,个性鲜明,足见作者功力。糖的象征意义很好,甚至超越了那个匣子的指代意义,令人过目不忘,读后遐想。
   喜欢的风格。
   一赞!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回复37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5-05-13 21:45:27
  老师的认可,是我在江山最大的收获。虽然没有过交集,但老师的博学和认真我一直是钦佩的。希望老师以后有时间多提建议,问候老师夏安!
38 楼        文友:灿若舒锦        2015-05-12 17:12:22
  读完这篇文章,感受到的首先是作者细腻的文笔。人物塑造方面,则非常真实而接地气。拜读欣赏,问好作者。
回复38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5-05-13 21:47:36
  我记住锦的名字了。非常感谢锦的指正,愿锦永远锦心绣口,安康幸福!
39 楼        文友:辛兴        2015-05-17 00:13:28
  我欣喜地在江山发现了第一篇上乘作品。
40 楼        文友:辛兴        2015-05-17 00:14:59
  投给“十月”吧。姐。
共 55 条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