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北门记(散文)

绝品 【菊韵】北门记(散文)


作者:土著人 秀才,144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291发表时间:2015-04-05 20:06:00
摘要:洞庭湖枯水季节,堤坝上的石头缝里凭空开出不少芦花来,雪白的丝穗在风中摇摆,发出沙沙的声响,絮毛飞舞,吹进脖子里,痒。堤坝上长得最多的是狗尾巴草,刚刚没过鞋,一大早过来,走不了几步,裤管就会湿漉漉一片,上面还会粘上去一两根青草。天空中常有苍鹭、鹬鸟,在头顶上“啊啊”地飞过。堤坝上到处开满了碎碎的小花,黄的、白的还有粉红的,像家里印花的床单,男孩子在“床单”上摔跤,女孩在不远处摘芦花,拿回去插在自家的玻璃瓶里,好好地美上几天。

【菊韵】北门记(散文)
   “厕所门”终于大爆发。有一天下午,厂子里突然来了很多警察,在厕所里进进出出,十分地忙碌,有消息说:厕所的木头档板上,发现有人用白粉笔写了“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这还了得,毛主席坐金銮殿的人,怎么能够在厕所里呆着,简直是反动透顶,学生都被撵回了班级,等着公安局的同志过来做笔记鉴定,我因为害怕,在作业本上故意把那几个字写得歪歪拧拧。后来案子破了,风传是一个叫胡向阳的男孩写的,他比我高一届,他爸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一个正在走的“走资派”。
   那个时候叫向阳的多,“张向阳”、“王向阳”(《平原游击队》里面的游击队队长,就叫李向阳。)叫什么不好,为啥要叫“胡向阳”呢?这不是胡来吗?有朝一日我要是碰到他,我真得好好问问他:你的,皇军的干活?
  
   三、洞庭湖畔的快乐时光
  
   岳阳楼北墙外,是客运码头,每天开往赤壁、华容的船只,上、下午各一班。岳阳、赤壁、华容过去属于楚国地界,兵家相争之地。年轻时读《三国》,周瑜、刘备“火烧赤壁”,打败曹操的数十万大军,曹军节节败退,走的就是华容道。心血来潮,总想着约了同学去这两个地方看个究竟,却一直没能成行。
   码头再往北走三四里路,是渡口,是岳阳唯一的一个汽车轮渡渡口,忙的时候,等候轮渡的汽车能排出二三里,一些要过河的司机经常聚集在汽车底下的荫凉处,三五一群,四个一伙蹲在那里玩着扑克牌,鼻子、脸上贴满了手撕的纸条。
   从对岸过来的大车、小车,下了渡船,“突突”地都得爬两百米的上坡路。夏天,满载西瓜的拖拉机爬坡时,经常性地遭到我们的“洗劫”,一群不要命的半大小子跟在车尾,抱了西瓜就往水里跳,卖瓜的农民在后面大声地吆喝,干瞪眼。西瓜从水里浮起来,用拳头击碎了,功劳大的,挑大块的拿,小屁孩子也有份。淘空了西瓜皮做成凉帽,扣在头上,远看像日本鬼子的大钢帽。
   洞庭湖涨水时,湖面上过往的船只海了去,有时候我们站在岸上,冲着船上的人嗷嗷地喊:“喂,老张、老李……”船上还真就有人探头出来应一声“哎”,等发现是我们在开玩笑时,也不是十分地生气,只是拿起手里撑船的长杆向我们比划着,作势要打,长杆扬起来时,一串串提起来的水珠会重新掉落到水面上,溅出一圈圈涟漪来。
   “在娘家本是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饥瘦,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洒江河”(猜一交通工具),说的就是这个,撑船的竹篙。
   岸上有许多鹅卵石和破碎的瓦片,女孩子愿意找一些鹅卵石,塞进书包里,背回去玩那种“抓石子”的游戏,这个游戏是俩人在一起玩,找一块干净的水泥地面,一把石子刻意地掼下去,捡其中单颗,往上抛,高度要适中,趁向上抛的石子未落回前,抄起地面上其中一颗石子,迅速交到另一个手上,于此类推,再捡第二颗石子,谁捡得多,就算谁赢。
   在湖边上,男孩子们玩得最多的是“打水漂”,找那种比较扁的石头,最好用瓦片,半蹲着,臂膀发力,猛地射出去,瓦片擦着水面向前飞行,弹跳好几次,最后沉入水中,我每次玩的时候,都扔不了太远,力小。
   打水漂,小孩子玩得高兴,每次玩都能玩个把小时。周边钓鱼的常跟我们喊:“快点去上学,小心我告诉你妈,回去打你屁股。”他们烦我们把鱼吓跑了。
   班里“打水漂”最厉害的是郭钢,再普通不过的石头子,在他手里随便一扔,“嗖嗖”地飞出去没有了踪影。郭钢打弹弓也是有一套。老师在他的书包里什么时候翻,都能翻出一付弹弓来,粗铁丝做的,上面还缠着漂亮的泥龙丝绳,带颜色。郭钢的老爸是厂里的八级机修工,做付弹弓手到擒来。每天上学的路上,郭子总能打到几只麻雀,几个男同学争着去附近捡柴火,烧着吃,麻雀肉好吃,骨头小,嚼起来骨头不用吐。
   小学一年,郭拖的鼻涕长,长的时候能达到一尺,单管,收放自如。同学和他开玩笑:“鼻涕好吃不?”他高声回答:“甜中有咸,咸中略微带点甜。”别人不信,他却信誓旦旦地跟人说:私下里舔过。“实践出真知”,他说这话我信。
   郭因为弹弓打得准,后来当了兵,在部队开汽车,转业到地方,去了一家公司,听人说起他,现在给老总开车,现在也是有身份证的人了。
   在湖边玩,经常能看到“板罾”的,鱼网张开,慢慢地沉下去,每隔十分钟,就用粗麻绳拽上来,总会有小鱼小虾甚至螃蟹泥鳅之类的在网子里蹦跶。板罾的行家里手,专挑回水处,在水里撒上点熟豆饼,周边游呛水的鱼儿,闻到鱼窝子的香味,就会大老远地游来。板罾是个力气活,膀子上没有二两肌肉,根本板不动。
   “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洞庭湖枯水季节,堤坝上的石头缝里凭空开出不少芦花来,雪白的丝穗在风中摇摆,发出沙沙的声响,絮毛飞舞,吹进脖子里,痒。堤坝上长得最多的是狗尾巴草,刚刚没过鞋,一大早过来,走不了几步,裤管就会湿漉漉一片,上面还会粘上去一两根青草。天空中常有苍鹭、鹬鸟,在头顶上“啊啊”地飞过。堤坝上到处开满了碎碎的小花,黄的、白的还有粉红的,像家里印花的床单,男孩子在“床单”上摔跤,女孩在不远处摘芦花,拿回去插在自家的玻璃瓶里,好好地美上几天。
   夏天,干的沙堆上露出许多螃蟹洞,用树枝往里掘,螃蟹在洞里没地方跑,缩在角落里只有吐白沫份。指甲盖大的螃蟹没有一两肉,随手放了。每每逮到大一点的螃蟹,就地拾一些枯枝,做柴火用,烧红的螃蟹,先撕腿,后揭盖,边走边嚼,特别香,我们管这叫“打牙祭”,也是一天最开心的时刻。
   洞庭湖盛产荸荠、菱角、湖藕和莲蓬。新鲜的莲蓬里差不多都会有二三十个莲子,抠出来,很轻松地就能剥了皮,肉嫩,莲子心一起都吃进去,没人会觉得苦,新鲜莲子都是绿色的,皮好剥,陈年的莲子尖硬像子弹,得用牙咬,听大人们说在河边上还能捡到上千年的莲子。
   菱角叶浮在水面,开小白花,蹲在岸边,往怀里一点点地捞上来,须子上挂满了菱角儿。菱角有三个尖角,肉白、面,吃的时候费劲,必须一点点地往外抠,像核桃仁,吃时总掉碎渣。荸荠洗净了,不用去皮就可以丢进嘴巴里,脆生,十个八个能吃饱。
   洞庭湖的堤坝下,是东风湖渔场,成片的鱼池,像田字格本。“东风湖寸水有鱼”,养的最多的是鲫鱼、鲢鱼、草鱼和黄姑鱼,渔场不仅鱼多,还产虾,夏天用竹耙子耙,十来分钟就能弄一脚盆的虾。新鲜的河虾吃不过来,晒干了,收起来冬天炒干辣椒,味道也不错。渔塘的土道上,种满了渔民自家的青菜,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供人行走。夏天渔场那边,不时传来呱呱的蛙鸣声,夹带了一股豌豆花的清香。
   我捉鱼不在行,衣服上弄一身稀泥,还得老娘洗,费肥皂。情愿去池塘边拾些河蚌、捡点螺蛳玩。河蚌肉腥,切片后打水焯,要多搁一些葱姜蒜,最好是放一些干辣椒一起爆炒,下饭。螺蛳肉不出息,捡一桶子螺蛳,清理出来也只能炒一饭碗,螺蛳肉紧,筋道,吃起来不过瘾,不解馋。
   南方的孩子嬉水,光了腚,扑腾在水里打水仗,尽兴时,背心裤衩,什么时候让人一古脑地藏进了红薯藤里都不晓得,天黑了只好捂着下身回去,挨母亲训。因为担心,家长不允许孩子下水。游没游泳?用大拇指甲盖划胳膊,就能知道,划出白道道来,没的说,父母上柜子顶上取来竹条子,狠劲抽,(划白道的科学道理,到现在我也不明白)。楼前楼后,此起彼伏的惨叫声,一浪盖过一浪,比重庆渣滓洞的共产党喊得还要厉害,我们管那叫“竹笋子炒肉”,滋味不好呷,打人的竹条子,家家必备。
   我哥他们几个同学,天天游泳,有的还能游到洞庭湖对岸去,偏不挨骂,我们背地里喊他们“洞庭湖的老麻雀”。老麻雀告诉我们:游完了泳,去水笼头底下,冲一冲,就不会有白道道了。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多吃几年咸盐就是不一样。
   除了游泳,男孩子常在一起赌赙。“锤子、剪刀、布”,先输的一方,乖乖地将钱币放在砖头上,另一方必须钱币高于上数第二个扣子,拇指和食指不停地捻动,最后一刻撒出手,两枚硬币相撞后,砖头上跌落的硬币,就可以据为己有。
   玩的硬币,大多都是一分的,正月十五前后也有玩两分的,平时没人敢拿五分的来耍,五分钱是高消费,玩不起,更担心高年级的过来“劫财”。
   不玩硬币时玩扣子,输急了眼,顺手从衣服上扯下来一粒,继续战斗,运气不好的,五粒扣子输得一粒不剩,只能敞了怀回家,妈过问时,就说在外面打架,扣子全给掳了去,妈偏不信,非得问在哪打的架,寻原路找过去,还真就把扣子找了回来,只是五粒扣子的大小、颜色不尽相同,母亲在灯光下一粒粒缝补好,第二天照样穿着去上学。
   有时候混进厂子里,去车间里捡些废铜烂铁出来,要不干脆把油桶上的铝盖拧了下来,揣在兜里好几天,也见不着收破烂的上门,那个急哟。卖糖的货郎手里拿一块铁疙瘩(铁疙瘩其实也是换糖换来的),在学校附近叮叮当当地敲,不等下课,我们的心思早就飞出了窗外,货郎的糖,是用红薯熬制的,每次去换时,他精打细敲,手法一点都不逊于《卖油翁》的老头,手头有准。红薯糖有粘性,扯出来的糖丝两尺来长,用棍子细心地绕了又绕,全送进嘴巴里。
   家里平时用过的牙膏皮,平时攒着,赶上家里半管牙膏没用完时,着急地全挤在爸妈的牙刷上,风一样地跑了出去,抢着跟货郎换糖,挨揍的事没顾得想。
   经常来厂子里光顾的还有补锅佬,肩膀上悠悠地挑着扁担,扁担的一头是风箱,一头是火炉,干活时,中间有一根破胶皮管子连着,家里的破锅漏碗,都可以拿来补。补锅前先得把火烧旺,老头呼呼地扯着风箱,焦炭在炉膛里跳跃着蓝色的火苗,老头取一些铁粉,放进坩锅,铁的熔点低,铁粉很快化成了水,趁热浇在破损处,“哧”的一声,冒出一股子青烟,补锅佬手握小锤,反复敲。再破的铁锅,使十年也没人扔,每家每户的锅子,都补过疤,像赵四头上的癞巴。
   “剃头怕癞头,癞头怕剃头",厂里最烦赵癞的是邓姨,邓姨六十多岁,剃了一辈子的头,从不给癞子剃,一是因为癞头上的脓包不好剃,二是怕染了家伙什。邓姨给老人不光剃头,还给刮胡子,先给客人的胡子上,涂肥皂沫,再随身取一把刮刀在手,刮刀不够锋利,必须在一块油光鉴亮的长条布上,上下刮蹭,邓姨拿刮刀的手势,煞是好看,像兰花指。旁边的木架儿,支了一个铜盆,铜盆里有半盆清水,是专门用来给客人洗头的。邓姨剃头成人收一角,刮胡子不单收钱,小孩子五分,厂里好多人都愿意来她这,任她在头上摸来摸去。邓姨是上海人,说话侬软、发嗲。老家给她捎来的高粱饴糖,软绵绵的,有时候她自己舍不得吃,剃头的小朋友一人一颗,上海高粱饴糖的糖纸,呈黄色,上面有图案,糖吃完了,糖纸都不扔,平整地夹在日记本里,时不时地翻出来看看。收集糖纸,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喜欢,有时候还相互交换,光看不让人摸。男孩还有收集烟盒、火柴盒纸的,大人抽的烟,“白兰”、“沅水”居多,那个时候市面上还没有到“红塔山”、“芙蓉王”这个大品牌。
   理发店外不远,是彭奶奶的茶摊,小小的茶桌上,每次放了五六只茶色玻璃杯,茶杯里蓄满了茶,用一个玻璃片片盖住。彭奶奶的茶,里边掺了绿豆,清凉得很,要一分钱一杯,专门卖给过路的。夏天上学,我们路过摊子,彭奶奶请我们喝茶,从不收钱。茶摊不光卖茶,还捎带卖些球球糖,球球糖一粒粒的,五颜六色,比黄豆粒大,用一个大大的玻璃瓶装着,一分钱能买十二颗,彭奶奶眼花,数学成绩赶不上小学生,总出错,有时给十五颗也不知道,还“嘿嘿”地冲我们笑,露出一口的大黄牙。
   跟彭奶奶的茶摊作伴的,是刘爷爷的小人书摊,一分钱一本,刘爷爷租书有规定,看图书,必须在他的眼皮底下,不许拿走,更不能损坏,赊帐看书,刘爷爷分人,刘爷爷不是钻钱眼的人,知道我没钱,时常喊我到他身边的小板凳上坐下,给我看他新进的图书,我最早看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基度山恩仇记》、《小五义》都是在刘爷爷那看的,有些字不认识,问刘爷爷他也不会,一笔一划给我写手背上,让我去学校问老师。刘爷爷去世时,七十二岁,不知道他在那边过得咋样,在阎王爷那出摊,没有城管,也不用交工商管理费吧。
   刘爷爷不出摊时,我们就去油菜地里藏猫猫。附近的菜地里每年都不少种油菜,油菜花开起来,成片成片,黄澄澄地特别好看,我们在里面玩“抓特务”的游戏,总能遇上厂子里上班的大哥哥、大姐姐躺在那说悄悄话,双方见了面,他们自己的脸倒是先红了起来,头发也零乱得很,弄得我们手足无措,只好悻悻地回家,回家前没忘了撸一把油菜籽装进兜里,见谁打谁。
   我们那炒菜,喜欢用菜籽榨的油。小时候吃惯了,总觉得比东北的豆油香,那个时候粮店供应油凭油票,每人每月只有五两油,炒菜舍不得多放,每到月底,油罐里早就刮得见了亮。平时炒菜,一半猪油、一半菜油,掺合着吃。猪油都是大肥肉熬成的,炒出的青菜,能吃出猪肉的味道来。实在没有菜吃时,饭里边乘热拌上一坨猪油,照样能吃一大碗。再穷一点的人家,用酱油拌饭的,酱油也是“油”,胃口好,吃嘛嘛香。

共 12384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座北门,伴随着史海沉浮,细细道来却有着忘不了的童年记忆,一幅幅浅抹淡画的图,与生活交织在一起,浓郁的乡土味扑面而来,久久回味在脑海里,生动细腻的刻绘着那个年代,从小吃,校园生活,再至那个年代不可缺少的露天电影,栩栩如生的浮现在眼前,伴随着那千古文章一起成长,岳阳在你笔下如此多姿,有着厚重的底蕴。读着文章一起走进你的家乡,一起领略山水风土人情。淳朴的乡风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年代,字里行间的韵味十足,更有阅读意义的是让读者感受着岳阳楼北门的变化,人们思想的变化,生活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从中领略到时代的变化。好文推荐给大家分享。赞[责任编辑枫魂帝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40618】【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50430第375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5-05-01 10:46:41
  一座北门,一个浓缩的世界,一个社会的剪影。北门的学校、工厂、北门人的生活习俗,北门人的精神娱乐、北门的古老文化、北门的风土人情、北门的改革开放、北门的下岗工人……过往的岁月,童年的记忆,如次第打开着慢时光的门,将大房子里的甜酸苦辣徐徐展示在读者面前。一座北门,承载着历史进步轨迹,字里行间即散发着乡土气息,也有着对古老文化的赞誉,用对比手法写出农民与工人阶层生活变化,揭示出了底层小人物的真实生活。本文主题立意高远,结构缜密,别有韵味,结尾令人深思,有着较好内涵的好文章,推荐阅读。
回复11 楼        文友:土著人        2015-05-02 09:52:44
  岳阳楼北门,只是岳阳的一个缩影,这里有著名的岳阳楼,也有不知名的码头、工厂、菜地、渔场和学校。曾经无比喧嚣的码头上,有湖那边过来进城贩卖各种农副产品的人、汽车、四轮子,也有过河的城里人;曾经的五个工厂烟筒直插青云,生产从来就没有停顿过,工人们三班四倒,上了白班上晚班,许多周边地县的青年人怀揣着一颗激动的心来到他们日思夜想的大城市,工作、学习,更多的是找对象,成家,生孩子,每个月挣三四十块的工资,无比幸福安逸;曾经的菜地农民们忙着播种、施肥浇地,种下去的是一年的永远看得见的希望;曾经的渔场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鱼米满仓;学校的孩子每天背了书包,俄了肚子,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三十年后,这一切的一切都变了,变得让人看不懂了,码头已经废弃,菜地和渔场都承包了给个人,单打独斗,再也不是集体作业的时代,工厂烟筒不再冒烟,曾经的年轻人不再年轻,都已经下岗在家打麻将,麻将的精华在这一代人手里改革创新,无线升级。唯一不同的是岳阳楼的门票从过去的一角两角涨到了现在的六十七十八十,而前来旅游观光的人们却络绎不绝,洞庭湖上的驳壳船还在突突地跑着运输,人总要吃饭吧,家里的孩子总要交各种学杂费呀。
12 楼        文友:西湖月牙        2015-05-08 20:32:58
  北门,铭记的是老时光,是无法复制的过往。
   想起您曾写《舌尖上的岳阳》,此篇唤起了我对岳阳的美好记忆。
   原先就有到此一游的好感,现在多了几分亲切和亲近。
   问好,祝福。
回复12 楼        文友:土著人        2015-05-10 08:47:13
  家乡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久久抺不去的记忆,正如原油酿造的酱油,芳香,美味。
13 楼        文友:夷野书生        2015-06-25 16:51:52
  待读到:竹笋子炒肉时,不由得腚上一紧。这几乎成了条件反射。
   每次奶奶要揍我之前,必先请出竹板一块,长约三尺,其后念白曰:“猴儿,奶奶请你吃笋炒肉,新鲜的。”
   再往后,“啪啪”声不绝入耳,惨叫也是必须陪伴的。
   如今还记得好不容易弄到一本课本,念念有词的读道:“庆历六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待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余以作文以记之。”
回复13 楼        文友:土著人        2015-06-25 18:15:26
  你不说这事,我还真有些忘了。小时我们那,称打屁股也是这么一说。哈哈。
14 楼        文友:山泉        2016-03-29 08:42:30
  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录,如同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反复观看之间,一种无法言说的亲切感,伴着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用平静的心态,朴实而诙谐的语言,饱满的情感,在讲述着,就像一个阔别多年的老朋友,那个时代的同龄人,在讲述着曾经的故事。
   这不仅仅是故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15 楼        文友:哑冬        2016-03-30 19:39:27
  的确,读的过隐,好久没这么认真过了,一切仿若昨天,快乐,惬意。风趣的语言,让人身临其境,拜读了,问安了!
16 楼        文友:叶雨        2016-03-30 21:10:44
  土著人在菊韵社团昵称为老土,他是汪曾祺汪老的粉丝,他读了许多汪老的作品。汪老的散文特点是: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从老土作品中也可以读出来这些特点,他的散文语言朴实平淡,行文风格不拘一格,随性随行随欲,但却很细腻幽默耐人寻味。这篇《北门记》就是老土创作的代表作品。
   读老土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在品读生活,但是这篇北门记不仅仅是生活在北门百姓的生活写照,也是一段历史写照。
   北门记从咿咿呀呀的读书声开始,主题是孩子们,铺垫的是学校的背景,解放后的土匪窝变成了学校,且是“五年制小学”点出了时间。五年制小学那应该是一个历史的特色,那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作者没有告诉读者那是哪年哪月的事情,但是就这一“五年制小学”既点出了特点又突出了特殊的历史背景,比直接说更能加深印象,耐人寻味。继而从孩子们学的课本、吃的零食到玩的游戏,无不体现时代的特色,为我们描述了那时生活在北门的孩子们的快乐无忧的学生时代和生活状况。
   露天电影,单列一题,也是加深了人们对露天电影的怀念之情。那个年代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离不开露天电影,那是人们文化生活的营养大餐。尽管花不了多少钱,尽管总是那几部重复的片子,但大家看得却总是津津有味。不管是夏天的酷暑还是冬天的寒冷,都各有特色地一场不落,充分体现了当时文化生活的匮乏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北门是这样,全国各地都是这样,因为那是一个年代的特写。
   最后就是那坐落在北门一代的五个厂子,那些曾经是代表计划经济时代繁荣的厂子而随着是市场经济的转向而逐渐变得名存实亡,尽管人们有些抱怨,尽管人们有些怀念,但这终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人们也只能怀念,并以各种方式回想着纪念着。这篇北门记就是一篇很好的历史记录,他描述了小人物的生活也记载了许许多多工厂的兴衰史。
   好的作品是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是时代的浓缩和剪影。所以这篇文写的是北门人的生活、工作、娱乐的片段,反应的是一个时代北门人的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承载的是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是一篇记载最底层小人物真实生活的非常接地气的大作,这就是我推荐精品绝品的重要理由。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17 楼        文友:晴空依旧        2016-03-31 16:23:11
  语言很有特色,让人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欣赏文章。
晴空依旧
回复17 楼        文友:土著人        2016-03-31 17:27:17
  再一次感谢各位老师昨晚儿精彩的点评,在江山我们能学到很多书本上、生活中学不到的知识。通过学习和交流,真地是获益多多。我没有想到一堂普普通通的赏析课,各位老师作了如此认真的准备,就像是大学的教授夹了教案,在跟同学讲课一般,让我重新回到了教学的课堂。昨天的课,主评枫魂帝星准备充分,做足了课;湖北的武戈老师有专业水准,文章中的每一段甚至个别的字,老师都分析到位,堂上老师讲得生动无比,课下气氛又十分地活跃;静謐老师还有芳心老师的评论,也是让我感动,素昧平生,老师能肯花功夫,来帮助我指出文章的优缺点,我真是感激不尽;当然还有愚人,也替我指出了文章中存在有文明用语的问题,我当然会铭记在心。还要感谢秋月菊韵的一把手叶雨同志和我们的诗歌主编爱泉,更是不吝赞美之词,就好像是给我介绍对象,好话全强加在我的身上,似乎要把我捧到天上去的感觉,他们俩一唱一合,却也不想想:万一摔下来,哦里得了,我一百四十多斤,他俩能接得住不?爱泉指定以为是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还差不多。
  
   最后主持人雅润的总结,有干部的范,总结的五条高屋建瓴,必将对我们散文的创作产生很深的影响。
  
   另外我还想对主持人雅润说一声: 辛苦了。我相信江山文学赏析课堂会越办越好,江山的明天会越来越好。我也会把《北门记》的评析课保存下来,留下来方便以后再认真学习。昨晚下课时,走得有点匆忙,什么时候我还会再来。
  
   一并答复昨晚各位老师的点评。
18 楼        文友:郑美红        2018-10-29 23:34:47
  现在的小孩子再也体会不到我们那代人童年的快乐!写得真好!
回复18 楼        文友:土著人        2018-10-30 13:59:26
  过去再也回不去了
共 18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