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年的记忆

精品 年的记忆


作者:李子不苦了 秀才,1396.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5发表时间:2009-06-11 14:43:08

蒸年馍
   “今儿七,明儿八,后天就要过年啦,”院中的孩子们蹦蹦跳跳的,一遍遍地闹嚷着,母亲和的面发了,父亲也挑了满满一大挑东西回来,往往是腊月二十八,天一擦黑,家中最隆重的蒸馍仪式开始了,烧火丫头我把那些早已锯好的杠子柴整齐码放在灶前,然后在每个灶洞燃起大火。管灯的姐姐把家中的每间小屋都点燃油灯,一刹那间屋子灯火通明,兴奋的小妹不停的打着旋儿走路。
   父亲拿了一把菜刀放在蒸笼上,然后边给蒸锅洒盐水边说:“气儿匀,馍儿白,年年平安丰收来……”这时,全家人的神情是庄严的,连调皮的小妹也大气不敢出一口啊。
   父亲最拿手的是做糖包了,只见他的手揉揉捏捏,哇,一个漂亮的糖包便诞生了,状似一条梭鱼,而那花形实在太美,似直立的鱼鳞,又似跳跃的猫耳朵。母亲则做豆腐,萝卜肉包。姐姐学着父亲的样做糖包,可笨拙的手怎么也捏不出那花纹,父亲便手把手地教着,这时母亲又一次讲起了杨家将,在她绘声绘色的讲述中,烧火丫头我觉得自己就是杨排风了,不由把手中的烧火棍呼呼舞起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没等我把烧火棍舞成模样,第一锅馍出笼了。
   “怎么样,蒸得好吗?”一辈子只会号脉看病的爷爷往往是家中最舒服的,在我们都忙得不可开交的时,他倒悠闲地坐在火炉边,背那一辈子也背不完的祖传古药书。那拿腔拿调的声音和私塾的老师差不了多少,每次估计馍快出笼了,才会高问一声。
   “好极了,快来爷爷,你最爱的糖包”小妹扯着嗓子叫着。真的太好了,又白又松软的馍馍再被点上红红绿绿,煞是可爱,而此时,父母亲心中的一块石头也落地了,小妹也蹦蹦跳跳地叫着:“明年是个丰收年,全家平安乐团圆”。这时父亲总会发一支烟给母亲,再说一句:“伙计,给你发奖了……”
  
   贴年联
   大年三十,吃过早饭,全家人就张罗起来,浆糊,盆子,刷子一起上阵,等到把父亲带回的《人民日报》、《陕西日报》贴得满墙簇新时,便开始贴年联了。
   在小村,年联一般都是请人现场写的,记得全村字写的最好的是赵三爷了,一般从腊月二十九开始他就开始忙开了,写完东家写西家,一直要忙活到年三十,那可纯粹是义务服务,顶多得一支纸烟,或一句:“麻达你了”,就这三爷依然乐呵呵地写了一辈子。三爷的字潇洒俊逸,刚劲有力,看着实在爽目,再加上刚写的字一股墨香,我最爱去凑热闹,常给打个下手,折纸调墨,常常落上几句夸奖。
   贴年联是有讲究的,先贴前门的,而且要让家里主事的男人来贴,每每这时,姐姐拿浆糊盆,我递刷子,父亲站在高高的凳子上,仔仔细细地进行着,待粘得整齐熨贴了,才跳下凳来,清清嗓子,念一遍,像什么:改革春风遍神州,累累硕果满庭院……听的人心沸腾,喜气洋洋。
   自恃认得几个大字,我最爱一家一户读对联,记得那次读到英子家时,发现大门的横额上贴着:“鸡鸭成群”,再看左侧的鸡圈上却贴着:“家和业兴”,忍不住笑的前仰后合。这英子早该上学了,可她父亲总是说:“上学有啥用,我一字不认照样当队长,再说这女娃子又是赔钱货……”无奈的英子只好眼巴巴地看着伙伴们一个走进学校。可也怪了,就因我这一笑,倒成全了英子,她父亲居然让她去上学了,走在路上英子常常抢着帮我背书包,提火盆,我呢,常常分半块橡皮或一个铅笔头给她。
   如今走南创北女强人样的英子,和我聊起那一笑时,常无限感慨地说:“那是不同凡响的笑啊!”
  
   守麦根
   村人有俗语说:“三十晚的火,十五晚的灯”。除夕夜家家户户在火炉架起大棒子柴,那火光照的满屋红通通,一家人都围拢着烤火谝闲传,再瞌睡也要守过夜半,说这是守麦根,守的越长,来年越丰收。
   其实往往坚持静守麦根的都是家中的老人,那些爱玩的年轻人,当然还有一些中年人才不管这事,说人在走动,庄稼定会疯长,吃过年夜饭,给祖宗上完坟,就成群结伙地打着响器,唱着花鼓,从东家转西家,唱什么:
   “这山望见那山高,那山有树好樱桃,樱桃好吃树难栽,花鼓好唱口难开”
   “高高山上一蔸麻,哪里跌倒哪里爬,今年种棵摇钱树,明年抱回聚宝盆
   “轻易不到主家来,主家门前大竹园儿,竹子长的戳破天,十个儿子九个官”……
   平日里大家都忙于生活,各自奋斗在自己的田地,正好趁着这节日乐呵乐呵,交流交流感情,到哪家都唱得人人振奋,好烟,好茶,还有糖果一一敬上,村里的一帮小孩子跟着跑,跟着唱,也跟着把糖果一大堆一大堆装进口袋。跑累了的也不用大人招呼,自己就回了家。我最喜欢听爷爷讲:“古经”(故事)。吃罢年饭,爷爷会泡上一大缸浓茶,坐在家中最大的那把柏木椅上,一边手拿火钳不停翻弄那些柴火,一边给我们讲前朝六代帝王将相的故事,最逗人的是爷爷讲皇帝有三十六宫七十二“已”子(妃),不知读了那么多古书的爷爷咋会犯这错,反正我们笑了多年,耳朵早已失聪的他还是依然这样讲。
   往往是在爷爷的“古经”声中我们已睡意朦胧,但依然坚持守着,守到了新年来临,再守到放年炮的时候,在乡下放年炮不似城里,要看着电视数:“三、二、一”夜半零时便炮声大作,一般是在早上天快亮了时才开始,这时那些唱花鼓的年轻人也相继回到了各自的家中,拿出早已放在热炕上烘干的鞭炮点燃,刹时,空旷的山村一片热烈,纯纯的鞭炮香气和着浓浓的喜气浸润着家家户户,一草一木。让每一个生灵都兴奋不已。
   如今,年馍早已不用那么费力去蒸,只需花上一笔小钱便可买上一大堆,大街上卖的年联更是花花绿绿,要啥有啥,任你选购。年夜晚亲朋好友:“麻桌”上相互切磋,喧闹一片。不知为何,我总觉得缺失了什么,心理空落落的……
   不由地竟十分怀念那些淡淡的墨香,铿锵的鼓声……

共 22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过年,在爆竹声中,在长辈的故事中,蒸年馍、贴年联、守麦根,真是其乐融融。语言通俗,接近口语,让读者易明。描写细致,写尽年了各种风俗,表现了对年的喜爱之情。【编辑:单培文】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611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单培文        2009-06-11 15:00:32
  小时候,最盼过年了,有压岁钱,可以捡爆竹,可以不做事,那种日子真是一个字——爽。
-刻画心灵的印记
2 楼        文友:二月枫叶        2009-06-12 13:19:46
  所有的快捷取代了繁杂手工,我们那气氛中获取的情感却被架空.真希望回到从前......
妆点皮相 肆意游荡
3 楼        文友:shmyr        2012-04-27 10:55:53
  年的记忆是那样的美好!
人微望轻,才薄智浅。不善言,不媚俗。爱生活,爱文字,爱音乐,爱世间一切美好事物……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