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樟树下的变迁

精品 樟树下的变迁


作者:云水之间 秀才,1376.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95发表时间:2015-06-25 15:16:28


   “这个,这个。太少了。”大劲打个酒嗝:“两万块都不到,我,我不同意。”
   “哎呀大劲,你看我才说你通情达理,你怎么又拗上了呢?我说补偿你一百五,我还是冒着被批评的风险呢,你还不领我的情!”杰胡子一脸生气的样子。
   在一旁的满木匠开口道:“哎呀罗主任,大劲说了两万块,你就满了他这个数嘛。”
   杰胡子气咻咻地说:“我说两万,他又会说二万五!他说话算不得数,他老婆才能拍板的。”说完一边抽烟,一边拿眼睛斜瞟着大劲。
   大劲拿着眼瞪着杰胡子:“我大劲,说话算话!两万就两万,只要你同意,我立马签字!”
   杰胡子将烟抽两口,猛然拧熄在烟缸里,说:“两万就两万。小李,拿给他合同!”
   小李在下面栏里添上:等级漏补两万。将笔递给大劲:“你是个爽快人,我喜欢。以后如果按时腾房,还有房价百分之五的腾地奖呢。也有几万块呢。你犹豫个啥呢?你怕你老婆不同意?”
   “我怕她个鸟!”大劲趁着酒劲,拿起笔,豪气地签上陈大劲三个字。
   杰胡子吁了一口长气,拍手道:“好,好!大劲真男人。三天后,先期预付百分之七十款项,等你房子拆除后,余款十天内一次付清。你买的房子还没交房吧?先赶紧去建一个过渡棚。一个星期内搬家。争取提前腾地奖。”
  
   十
   自从陈大劲在房屋征购合同上签字以后,樟树组的房屋征购进度势如破竹。有队长模范带头作用,有慧光老总的现身说法,有陈大劲的实实在在的榜样例子。樟树组的组民觉得死扛着硬磨瞎要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不如趁早签字腾地,可以再建过渡棚和得到腾地奖。因而,随着陈大劲建起第一个过渡棚,只几天时间,樟树组暂时没有划入红线的叫做鸟堂坡的山坡上,建满了高低错落的临时棚屋。
   陈老太爷拄着拐杖,一个人孤伶伶地站在樟树下,看着住了多少年的房子被毁于一旦,心里像被掏空了似地,仓皇四顾。他望着垅口,垅口里两台挖掘机正轰轰地响着,为填平垅口的土方车辆整理路线。垅口古溪上的那孔明代石拱桥,已经被挖掘机挖掉。那几百年的方方正正的花岗岩,被载重汽车运到不知哪里去了。
   这些化生子!陈老太爷在心里狠狠地骂着,然后又摇头叹息。他抬头看着大樟树亭亭如盖的树冠,撑开在蓝天白云间,多么的自在高远。但是这还能保持多久呢?他低下头来,心里愈加一阵阵的失落。儿子说大樟树已经得到补偿,如何处理,全凭征收办的规划安排。
   儿子开着车来接他了。陈老太爷用逡巡不止的目光,和三老倌告别,和老屋的废址告别,和垅口告别,和大樟树告别,和熟悉了几十年的生活,一草一木,一一告别。他颤巍巍地坐到车上,老泪润湿了眼睛。在落叶归根的意识愈来愈强烈的耄耋之年,和埋着自己胞衣罐子的故土离别,谁不会留恋不舍,感慨万分呢?
  
   十一
   清晨,陈大劲很早就醒来了。这将是他最后一夜睡在自己辛辛苦苦建造的房子里。一想起自己住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将被夷为平地,以后连位置都找不着的时候,他心里不由一阵阵感到落寞,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他半卧在床头,背靠在半圆形的,瓣状造型的席梦思靠背上,抬手打开床头灯,盯着天花板出神。看着雪白的仿瓷面上,一只蜘蛛爬来爬去,准备结网营生。
   蠢家伙!他自言自语的在心里骂道;明天这房子就完蛋了,还在这里织个屁网,赶紧逃命是正经!挖掘机一到,叫你死翘翘!
   端秀也醒了,没头没脑地说:“真背时!早知这么快就征收了,当初就不搞装修了!”看着光滑雪白的墙壁,油光闪亮的地板,包装一新的门窗,她就又一次愤愤不平起来:“付萝卜家里什么装修都没搞,地板砖都没有铺,征收价格却是一样的!冒得他那样有门路的,真是只有死鬼!”
   陈大劲一翻身,背对着老婆:“你又不晓得,他的房屋面积比我们多得多,要是按面积算,我们还占了便宜呢。”
   “你就自己安慰自己吧!装修花了那多钱,还不是落个两头空!”
   “我早说顺伢子结婚不搞装修,你死不听呗!”
   “那我说要加房子,你又为啥死犟着要先出去做什么事,说什么等回来再搞。这下倒好,临期急忙搭的棚子,都被挖成了砖瓦,木头一堆,霸蛮要到的补偿连成本都几乎不够!蠢得要死的家伙!”
   陈大劲不说话,一骨碌起床来边穿衣服边对老婆说,我去金老板家,昨天跟他讲好要他开车来赶早饭,怕他又被别人截走去。你在家再把东西都清理一下,看有没有东西落下。早点做早饭。
   昨天就开始清理家里的衣服鞋袜,家具,坛坛罐罐。哪些该留,哪些该丢,顺伢子和他娘斗争了一天。那些什么过时的衣服鞋袜,破烂家具,顺伢子通通地丢到前坪里,结果又被他娘一遍又一遍地选择着拾掇了回去。儿子往外扔,母亲朝屋里捡,然后用一个个的编织袋装好。儿子窝火道:“守着这些破破烂烂不知道干什么,以后新房子里哪里需要这些东西,到那边一律都买新的!”
   母亲大声骂:“死家伙,照这个样子,不说征收了这一百万,就是一千万,也会被你这败家子败了去。”
   “你留着这些废品准备带到土坑里去呀?”顺伢子对于跟爹娘说话,一惯是没大没小。“不想想新房子里有地方放这些废品么?”
   “我放到楼下车库去,不用你操心。”
   “拜托你想清楚好不咯?花几万块钱的车库不是放废品的呢,是准备放小车的呢!”
   “现时有小车吗?还不是空着?放进去正好,再说,这是废品吗?都是有用的东西。”
   “有用个屁!看那些衣服上十年了也没再穿过,还守着宝贝似的,你累不累啊?我明天就找爹要钱买车去,然后喊收废品的牛宝过来,把这些废品都卖个精光,省得将来占了我的车库。”
   “你赶紧滚!这家里我说话还算数,想买小车整天东游西逛?想都别想!”
   顺伢子一见他娘还是一直不肯他买小车,气得把一个还没有扎口子的编织袋一脚踢倒,大声说:“滚就滚,我正好看着这些东西刺眼!”说罢骑上他那辆旧摩托车气冲冲地出去了。
   端秀嘴里恨恨地咒骂,手上却不闲着。忙碌了将近一天,到昨天傍晚,总算将物品清理得差不多了。
   当大劲领着搬家的汽车到了屋前的水泥坪里的时候,端秀已做好了早饭在等了。
   一边吃饭,金老板一边说起他在各处听到的一些关于征收的传闻轶事,某人征收一百万后摆阔,三十万买台小汽车到处兜风消遣,不料出车祸撞死一对夫妇,车子几乎报废,赔钱五十万,还因为无证驾驶罪,判刑三年;某人征收后养起小三来,两年不到,钱被骗光,小三分手,妻子离婚,儿女侧目,人财两空,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光蛋;还有某人揣着钱在“砣子公司”昼夜加班,一个星期就将准备买房的钱输得所剩无几。在一边听说着这些事,端秀不禁嚷嚷开来:“征收了几个钱,就脑壳发昏,不晓得自己几斤几两,这样的人活该受穷!”
   说话间,大家吃完了饭,在喝茶,过来帮忙搬家的莲鸭婆在屋子里到处巡视,见到端秀卧房里一套杉木料水木纹漆面的家具,一个三开柜,一张梳妆台,一张书桌,一个电视长条柜,成色很新,清漆罩面,光亮可鉴。喜鹊子大声说:“端秀!这套家具也准备搬到买的新房里去吧?”
   娘还未答话,儿子就大声说:“搬个屁!那边一律做新的组合柜,这东西不合潮流,又占地方。我爹爹准备要我满舅舅来搬回去。”
   端秀一脸疑惑地问大劲:“你准备将这家具送给满宝?”
   “顺伢子说已经跟他满舅说了,他满舅妈欢天喜地的,我想不好意思又反口吧?”
   端秀气得说不出话来!姐夫都答应了,难道做姐姐的还不同意不成!可是白白把这套东西送人,真是象剜了心头肉一样难受!她实在不舍得。瞧那板材多实在,漆水几多硬滑光亮!
   想来是这化生子儿子多的嘴,不然大劲肯定会先与她商量的。这个狗东西,征收了两个钱,就如此嚣张起来,以后还得了!当着莲鸭婆他们的面,她又不好斥骂,只好说:“顺伢子你也不跟我说一声就答应人家,你送你满舅东西,你大舅二舅怎么打发,你不怕他们有意见啊!”
   顺伢子没意识到他娘是碍着别人在场不好反对,听口气以为同意了,更加得意地说:“我早就想好了,将电视机送给二舅,他家里电视机十多年了,总是修;把洗衣机送给大舅,他一个单身人,正好用得着……”
   端秀几乎要气得晕倒。这个败家子!这也送,那也送!“这又不是什么好动西,你也不怕寒碜他们!”
   “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干嘛还不舍得!我跟他们提过,他们都很高兴……”
   端秀咬牙切齿地对儿子大吼道:“要送首先就要送走你这个破败鬼!”
   正当端秀在训骂儿子的时候,猛然大屋场湾里传来了几声轰隆隆的巨响。大伙惊异地跑到山嘴边去看。只见屋场里尘土飞扬,响声不断传来。惊疑当中,小顺子第一个反应过来:“付萝卜家里拆屋了!挖机在挖屋!”
   端秀心里一阵紧张,接着有点慌乱。“这快就拆了!我家里还未搬空,还没有将屋判好给别个。这如何是好……”
   小顺子一阵嘲笑:你发神经吧?屋顶瓦片檩子都没动。他挖机敢来挖?!找死……
   “放屁!昨天看新闻,哪里屋主死扛着不签字,结果房子被挖机强行挖了,屋老板自己烧自己都没用……”
   “烧自己?蠢得要死!要是我就搞个土炸弹炸死那帮鬼!”
   “顺伢子!你是嘴巴子逞能!变龙上不了天,变虎又咬不到人,少讲鬼话,赶紧将东西搬到车上去。看这天气又闷又热,只怕会有雨来了。”
   大伙于是一齐回到屋里,吆吆喝喝地将东西搬出来准备往汽车上装:衣物被褥鞋袜,桌椅板凳床榻,锅碗瓢盆炉灶,刀锹锄耙农具,机械五金电器。零零总总摆满了前坪。
   刚刚将东西装上车,忽然就一阵风刮来,说不出的凉爽。天看着就阴沉了。庆幸的是车子运了两次,刚好将所有的物什运到鸟堂坡的过渡棚,雨就哗啦啦的下来了。
  
   十二
   这雨一连下了好几天没有停下来的架势。因为垅口被挖掘机整出一条临时道路,好似筑了一条拦河坝,樟树组的山窝变成了一个堰塞湖,垄里变成一片泽国,水面上漂满了绿色的浮萍,各种各样的塑料瓶,泡沫拖鞋,烂木板和杂草。好在村子里的人们都搬到了冲尾半山坡上。倒是安然无虞。人们窝在过渡棚里,闲谈消遣。老人们回忆着樟树组的过去,夹杂着一声声对世事无常的感叹,堂客们打听各家的征收补偿款数目,谈论未来的生活打算,男人们议论的是被征收田土的面积和价格的虚实,争论声中夹杂着文件,提留,差价,贪污等他们似懂非懂的词语。年轻人的话里,则充满了美系,德系,日系,小米,苹果华为等时尚名词。
   但是接下来两天,人们议论的话题忽然集中到一点:顺伢子和他老婆的离婚官司败诉了,被判定返还给前妻田地补偿款和农转非补偿款共计十三万元。
   书记郭正邦撑着伞,走在通往樟树组泥泞的路上。此行一是查看此次强降雨是否造成了灾害损失,二是王区长暗暗让他到群众中听取对于征收拆迁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征收拆迁中的有关问题。郭书记和杰胡子,在柳塘村村支两委中一直是貌合神离的两个人。按理,村级领导中,书记比村长应该更具备发言和决定权。但是杰胡子靠着不知什么渠道发的财,贿赂上级和村民,当选了村主任,然后又是花钱又是软硬兼施,居然将村支两委的干部都拉拢成利益共同体。杰胡子由此一手遮天,很多事情郭书记根本没有机会过问,几乎被架空起来。
   郭书记在过渡窝棚走家串户,傍晚还在莲鸭婆家吃晚饭。莲鸭婆的男人郭文海,是个精明的人,对于组上的田地征收具体数目价格很有疑问。一些头脑比较灵光的组民也都晚上来聚一起谈论征收的话题。郭书记一边询问,用一个笔记本记下。动身回去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浓云笼罩在夜空,雨依然在下。
   顺伢子输了官司,这两天心情十分糟糕,心头一股气,憋得他常常发愣。细究起来,这股气是源自多方面的。姐姐花钱迁回户口,却没有分到土地补偿金;别人建的违章建筑都得到足额补偿,自己家的不但被强拆,娘俩还被打伤;自己结婚不到半年就离婚,彩礼,房屋装修,办酒,化去十多万,不但打了水漂,还被对方沾光赚去十多万。真是黄瓜敲锣,打去了一大截,实在气死人了!他想一定要赖着不给,世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顺伢子从法院出来,到他表哥那夜宵店耗着,不愿回家。他一直想买车,驾照都拿了快两年了。可是他娘就是不同意买车,守财奴似的死抠着钱不拿出来。憋闷!他心里火气此起彼伏,不得消停。眼见雨天连绵不断,夜宵生意冷冷清清,一晚上难得做两个生意。顺伢子不好意思老呆在表哥这里,这天收摊时他忽然决定回去了。
   人倒霉的时候,不顺心真是撞一堆来了。未到村口,顺伢子骑的那辆摩托车熄了火,怎么也发动不了了。他将车停在路边弄了一会,衣服淋湿了,都没弄好。顺伢子恶狠狠地骂声,操你妈的蛋!又朝摩托车踢了一脚。锁了车头,抽出钥匙,穿着雨衣准备走路回去。
   深夜下雨天,村路黑灯瞎火。好在是熟路,顺伢子借着微弱的天光,深一脚浅一脚拐进了村口。突然,他听到前方传来扑通扑通的脚步声,接着一道微弱的光线晃过来,似乎几个人急急忙忙地奔来了。
   顺伢子一警觉,本能地躲进路边一堵码成墙的水泥砖后面。那三个人用手机照明,慌里慌张地边走边压低声音说话。

共 23261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以详实真实的笔触,将一场拆迁引发的风波铺展在读者面前。语言朴素自然,对话贴近现实,拆迁方与被拆迁方的身份同时存在,在施行的过程中暴露出的人性弱点和管理漏洞引人深思。陈老太爷这个人物是文章中的核心力量,他用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方式,以及对传统事物的刻骨留恋,一直不动声色地存在于风暴的中心,给浮躁的世事和人心以洗涤和警醒的力量。而他的儿子,则是站在与他截然相反的位置,习惯用商人的视角去谋划一切。作者行文流畅从容,对于细节的勾勒、素材的剪辑上匠心独具。郭书记的死,是一声响彻整个拆迁风波上空的呐喊,唤醒了顺伢子等人的良知和迷惘。文章结尾安静而温暖,是最具有亮色的一笔,提醒人们在改革变迁,锐意进取的时候,莫要忘记过去的历史,理性而睿智的传承与重建才是最好的。一篇生动易读、凝练厚重,融现实与思考于一体的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紫玉清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627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5-06-25 15:50:25
  文章涵盖的内容极为复杂。笔调沉着沉重,对人物内心的刻画落笔于无形。拆迁带给大家方方面面的影响,从各个细节处被体现出来。在利益面前,所有人的面目都变得如此真实而现实。云水将对拆迁引发的思考悄然融入篇章中,对传统事物的悲悯情愫,对拆迁农民的未来前景,都做了细致入微的渗透。拜读佳作,问候云水!
紫玉清凉
2 楼        文友:云水之间        2015-06-26 15:51:02
  谢谢紫玉清凉的辛苦编辑和精彩点评!望多多指教。
3 楼        文友:凌泽风        2015-06-27 09:58:25
  人的不计较,多数时候都是被置于切身利益之外,一旦及身,平时的从容大度就会不翼而飞。一场拆迁写实人性冷暖,恰如同一种对于人类生存意识的试验探索。拆迁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小说写群体,事实上,这样一种拆迁现象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喜闻乐见,对于习惯了长久的生活环境的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摧残。
闲杂人等
回复3 楼        文友:云水之间        2015-06-27 20:45:26
  你的理解非常正确和恰切。谢谢点评,很受启迪!
4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5-06-27 17:49:06
  经济发展的大潮下,无数城市都在轰轰烈烈搞征迁,作者带来一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题材小说《樟树下的变迁》,带来征迁过程中父与子、邻里之间、上下级之间所有人的真实一面,小说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情节、人物、画面,原汁原味,再现了生活的本来。
   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体现在语言的个性,对话符合人物身份,充满人间烟火味。
   全文情景交融,在轰轰烈烈的征迁背景下,老樟树一直屹立在文章中,结尾处一位老红军与老樟树化作了一道风景,让读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小说情节细腻,人物传神,贴近现实,融进作者的思考。人性的弱点,人性的美好得到了完整的演绎,新生活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有惊喜、有失落、有冲动,有思索,惊天动地的拆迁,老樟树下远去的故事,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是一篇现实性与文学性兼备的好作品。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4 楼        文友:云水之间        2015-06-27 21:45:02
  琴总是鼓励。唯有努力写作来回报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