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经历山村 (散文)

精品 【荷塘】经历山村 (散文)


作者:月下李说 举人,3059.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23发表时间:2015-09-05 15:38:06
摘要:那个时候他们突然就感觉自己很幸福,和这深山老林活着的人们相比,他们是活在天上啊!他们开始知道这个世界里,竟有那么多的人是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懂得了珍惜,知道了幸福生活的真正含义。


   那年十八,文革进行了两年,我们开始上山下乡了。
   学校动员,班主任挨个家里做工作,让我们到农村去,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第一批下乡的地点,是数百公里外的凤县深山,出于好奇,我们七八个同学决定去一趟凤县,看看将要落户的地方。
   在动乱的年月里,我们的道德规范已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各种行为总是走在社会道德的边缘上。坐火车就不想买票,有人买了站台票混上车,有人绕过车站,顺铁路窜上火车,就觉得这是一种本事。当车开动时,我们又像受惊的小鹿,数只眼不停地观察车厢的动静,生怕列车员查票。
   终于混过了个把小时,突的看到有列车员在邻车厢出现,我们便惊慌失措,想法逃票,三四个人就挤进厕所,然而却被乘客看到,听着列车员已经过去,突然又掉回头来敲门。没有办法束手就擒,我们抱成一团说是下乡学生身无分文。列车长来了,她问了我们许多下乡的事,说她的孩子也要去,还讲凤县很苦,要学着独立生活,说着有些忧伤,我们感觉到了一位母亲的心情,大家都变得很沉重。在一个大站上,我们下了车,那位列车长趴在车窗上向我们招手,似乎眼中含有泪水。
   夜,漆黑一团,没有月亮,要走几十公里才能到凤县。不认识路,只能顺着铁路往前走,铁路就像天梯,一阶一阶的枕木总是走不完,黑亮亮的铁轨在夜里也泛着寒光,让你走不快也慢不下来,总是等距离地跨跃很难受。两边有着山的黑影,也有着树的黑影,寂静得让人胆寒。终于看到远处隐隐约约有了灯光,是越来越多的灯光,凤县县城快要到了。
   我们加快了速度,因为寒气袭得我们浑身发抖,大半是凌晨,进了县城,就见一条街、一条斜斜的坡道,我们看到了县政府的大门,两个门柱,门开着,走进院子,没有看到人,却看到一个礼堂,我们悄悄地推门,门开了,有一条一条的椅子摆着,我们只有在这里等待天明。
   寒冷的夜冻得人浑身发抖,有人提出破一条椅子烤火,大家果真开始砸了,几分钟长条椅就变成了柴火棍,燃成了一堆篝火。大家温暖了,又唱又跳的,青春活力又是用不完了。天明,我们走出了政府大院,奇怪这个夜里竟没有见到一个人。
   坐上长途车开始爬山,吃力地爬着,山路总是弯道,人老斜着身子往外瞧,总也看不到路的尽头。那路很窄车很慢,终于爬到山顶,见一石碑,碑有文字,写着酒殿梁,不知为什么起了这么个名字,但知道这里就是秦岭山脉的最高处,车到这里便一路下坡了。下坡的车很快,快得车轮老是冒烟,不得不在一处停下,直往车轮上浇冰水,轮子就咝咝冒着白气。
   整整三个多小时,车突然停了,说到了站。我们下车,四周全是大山,就夹着这条细细的公路。公社还有三十多里,都是山间小道,我们踏着碎石路在走,已经感到了饥饿,就爬到路边的山溪里喝水,那水渗得牙疼。有狗从路上跑过,不时地回头望着,尾巴只有一寸来长。
   碰到一个山民问路,说还有十里,走过半个小时,又见一个山民再问,说还有十五里。真是人困马乏、饥肠辘辘,青春的活力快要耗尽,可这山路总是没有尽头。路是一条接一条,眼看山上起了云雾,灰蒙蒙地弥漫过来,天色开始发暗,就见不远处飘起了缕缕炊烟,烟雾漫地而行,一片一片的浮在山林里,几乎是近了傍晚,终于看到了一片屋舍,有了人家,目的地总算到了。
   说它是个山村,却又像个山镇,说它是个镇子,就那么十来间房,全用石板盖了,歪歪斜斜的,感觉很牢固也很久远,到处都有青苔绣在上面。有一条土路,路边堆着一块一块的石板,都有院子,也都有院门,远看着我们走近门口,人就躲进门里,门缝中有眼睛往外看,停了步子,那门便吱溜一声紧闭了,总是看不清山村人的面孔。我们敲响了一家门户,有人应声,却不见开门。我们说清来意,门里就有了脚步声,一个留着半边头发的男人,叫人立即想起了“南霸天”。他说是公社干部,已经见到县上的通知,但没有具体到达的时间,我们说是来看看地方的,他笑着让我们进到屋里。
   屋里真黑,到处都被烟熏的油腻腻的,他让婆姨生火烧饭,很快香喷喷的玉米粥就熬好了,又挖了一碗酸菜,拿了一笼窝窝头,我们饱饱地吃了,一大笼的窝窝头就吃得干干净净。那夜我们挤在他家的火炕上和他聊到半夜,知道这里的狗都不留尾巴,是为了和狼区别。知道这里的熊会常常窜到院里偷吃包谷,却不伤人。但小熊是绝对不敢逮着玩的,老熊会和你拼命,咬死咬伤人的事经常发生。知道这里住的是石板房,吃的是包谷面,烧的是山里砍得柴。这里没有理发的推子,都用剪子剪,男人就留着半边的头发。半夜去外面解手,回来半天,下身还冻得像块石头。那干部说累了,放下烟锅便打着呼噜睡着了。
   我们睁着眼睛看到天明,清晨立在院里什么也看不见,山雾就像奶浆,稠糊糊地灌满着山川,没有风,却冻得人脸发疼。我们又喝了一碗稠稠的包谷粥,告别了公社的干部,临走时他说:“要变天了,可能要下雪,不敢耽误了。”他是怕我们耐不住这山里的寒冷,我们就留下了一点饭钱,以表对这位山村的干部的感激。
   回程比来时艰难多了,没有了班车,有的就是那走不到头的山路和望不到边的山影。雾总是弥漫不散,透着一股股冰冷的湿气,刚走出十多里,雾里就见了细细的雨珠,慢慢地就有了雪粒,打到脸上,冷冷的发疼,紧接着便开始飘起了雪花。
   雾是淡了,雪却浓了,雪花竟像鹅毛一般大片大片地往下落,路面就浮起一团一团的白雪,两面的山不见了踪影,四周白茫茫的。好不容易踏上了公路,看见有貨车在爬行,很吃力的样子,我们试着去挡,总遭到无情的唾骂,我们只能扒车,却被司机从后视镜看到,没走多远,停了下来,硬是将人撵下,我们便七零八落地散在这条长长的,没有尽头的公路上。
   我和一个同学扒上了一辆貨车,装着满满一车枕木,我们抓住捆绑的绳索随车摇晃,任风雪冰冻,头发和眉毛都结了冰碴子,手冻得弯曲不了,但又不能松开,望着这眼前飞舞的雪花和雪雾中的大山,就想抱住一个火炉子暖暖,就想立刻回到温暖的家中。
   上到山顶,汽车突然停了,要给车上防滑链。司机发现了我们,一脸怒气,冲我们在喊:“快给我下来,不想活了!”当他看到我们冻僵的脸、麻木的表情和衣服上结着厚厚的冰雪,心肠软了下来,只说了声:“下山弯多,要抓牢!”车就又开动了。傍晚时分,到了凤县山口,我们下了车,是在司机的帮忙下才慢慢地站在了地上,只说了声:“谢谢!”那车就走了。
   山口的一家农舍里,有几个同学已经蹲在一处灶火前,一边烧着火,一面烤着棉衣,那升腾的热气真让人感到一种温暖,感到一种幸福。我们还在等待另外三个同学的到来,谁也不知道他们走到了哪里,只能在这山口上等待。
   天抹黑,有两个同学乘车下来,我们的心都悬了起来,还有一个同学谁都没有看到,一个人在这漆黑的山路上,万一碰上个黑熊,我们如何对他家里交代啊?大家的心整整悬过了两个多小时,忽儿有人听到山路上有扑哧扑哧的脚步声,很沉重、吃力的踏步声。听着那声音由远而近,大家一涌而出,就看着那山道上走来的伙伴,衣服、脸、眉毛上全结了冰,只有口中、鼻孔里还出着热气,大家竟抱在了一起,眼里全含着泪水。是激动高兴,却带着几许悲伤,大家心里在想:难道说,这便是我们将来生活的地方吗?第二天清晨,我们找到一辆回城的顺车,司机的儿子也要上山下乡,他将我们带回了城。临上车时,那个最晚回来的同学突然跪到了地上,面向那座大山,磕了一个头,说再也不想踏进这座深山了。
   后来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深入,同学里有的去了北面的黄土高坡,有下了汉中和商南,有人进了关中,但还有回到了凤县深山里的。几年后大家才知道,去黄土坡的总是吃不饱肚子,洗不成澡,一个强劳力干一年,还欠队里几十元。而凤县的深山里,虽说长年玉米为粮,却还没有饥饿过。大半他们离山太近了,招工时大多数去了林业局做了伐木工。
   在深山老林里,他们见过一家五口人,就指望着一条裤子才能走出窝棚的山民。那个时候他们突然就感觉自己很幸福,和这深山老林活着的人们相比,他们是活在天上啊!他们开始知道这个世界里竟有那么多的人是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懂得了珍惜,知道了幸福生活的真正含义。
   若干年过去,回想这段山村的经历,大家最为关心的就是那里的人们如今生活怎么样了?那深山老林中的窝棚还在吗?那座大山就永远成为这一代人心中的牵挂,永远不会忘记苦难时期的人民,因为那里曾经留下一代人年轻时的希望啊!

共 33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性的精美散文。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作者描写了18岁那年,到下乡的地点,数百公里外的凤县深山的难忘的经历。由于山高路远,一路上逃票像受惊的小鹿,最后遇到了慈母般的列车长,总算有惊无险。夜里沿铁路走了几十公里到达凤县城,天亮时坐长途车,历时三个多小时,忍饥挨饿,到达了公社,受到了一位干部的热情接待,返程路上遇上下雪,天寒地冻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扒车,总算是回到了城市。后来随着运动的深入,同学们被分到了不同地方,但这段经历却让作者难忘,因此懂得了幸福生活的真正含义。文章语言质朴,素材来源于生活,像一部纪实片,真实地记录了那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一篇真实可感的散文,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906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阿巧        2015-09-06 19:42:44
  祝贺老师美文成精!精彩继续!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12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9-06 20:48:38
  农村的确是大有作为的天地,现在也是。
13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9-06 20:49:47
  祝贺精品,学习学习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